彩舫船艙內,其餘姑娘被四大才子打發到外邊,此時隻剩幾人圍坐在紫檀茶桌旁,唐庵仙等人率先自報家門。
“我的名姓公子剛剛已經知曉了,在下唐庵仙。”
“吳縣祝雲庭。”
“翰林院待詔,文貞獻。”
“江左徐縝卿。”
梁塵這時才仔細打量了這四人,除去那位祝雲庭容貌平凡了些,其餘三人品相氣質的確當得這江南道數一數二的名仕風範,難怪自稱“四大才子”。
小王爺笑道:“梁清澈。”
唐庵仙挑了挑眉毛,伸出手好奇道:“梁公子氣宇不凡,不知身邊三位姑娘名姓可否透露一二?”
梁塵看了一眼林湘雲,見她點了點頭,便為唐庵仙等人解答了心中疑慮。
唐庵仙等人聞言大驚,紛紛拱手道:“原是林姑娘當麵,我等適才冒犯了。”
林湘雲輕輕搖頭,“無礙。”
這時,四人中目前在翰林院就任待詔一職的文貞獻埋頭思索片刻,突然心頭一驚。
文貞獻站起身給梁塵倒了一杯茶,笑道:“梁公子好名字。”
四大才子,其餘三人聽到這句話皆是一愣,紛紛心想貞獻為何心口不一。
思索片刻後,三人皆已了然,轉頭相視一笑,沒有出言捅破這層窗戶紙。
姓梁,再把清澈二字拆開,便可得出兩個名字,又有林家大小姐在身邊作陪,隻要想清楚這些關節,麵前這人的真實身份就已經“浮出水麵”。
唐庵仙笑道:“梁公子應不是江南人吧?”
梁塵端起茶抿了一口,點點頭,“對,我家在江北。”
徐縝卿啞然一笑,心想,“寧州靖北王府,你家可不就是在江北?就是有些太北了點吧?”
這時,祝雲庭開口問道:“梁公子準備在江南道待多久?”
梁塵答道:“待不了太久,過幾日就走。”
唐庵仙點了點頭,笑道:“今日得以跟梁公子相見,在下理當盛情款待,公子若不嫌棄,可否賞臉與我兄弟四人共飲幾杯?”
梁塵灑然一笑,學著唐庵仙將手伸向桌前,“上酒。”
過了一會兒後,梁塵架不住四人的連連勸酒,此刻已是麵頰緋紅,言語間都少了許多顧忌。
梁塵打了個酒嗝,靠在綠竹肩頭,指著四人笑道:“他娘的,你們這勸酒的功夫都是跟誰學的?”
唐庵仙替梁塵再滿上一杯酒,笑嗬嗬道:“詩詞就酒,越喝越有!”
梁塵拿起那杯酒一飲而盡,嘖嘖道:“這句話說的不賴,要擱我以前那會兒,少說也得賞你兩座宅子。”
唐庵仙沒有就著這句話接下去,而是借著酒意感慨道:“今日之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有這等快意心境咯。”
梁塵疑惑道:“此話怎講?”
一旁爛醉如泥的文貞獻搖了搖頭,歎道:“梁公子有所不知,在下這次是告假迴鄉,明日就要啟程迴京複職了。”
徐縝卿也跟著歎了口氣,“我們兄弟四人年少相識,自那以後一直結伴遊山涉水,吟詩作對,這些年下來可謂情同手足,如今卻不得不天各一方了。”
祝雲庭點了點頭,神色有些黯然道:“不僅貞獻,庵仙兄過幾日也要迴鄉著手準備會試,往後,我們四人不知何時才能再聚首了。”
唐庵仙飲盡一杯酒,苦笑道:“往後即便能再聚首,也不一定有此等心境了。”
梁塵微微歎了口氣,“這也沒辦法,人總是要往前走的。”
文貞獻坐起身,打了個酒嗝,“人當然會一直往前走,但總有些時候會忍不住迴頭看,如果走到最後隻剩自己一人,那還不如止步不前。”
祝雲庭這時將文貞獻一把摟住,捶打道:“你小子又說什麽渾話呢?既然得了一個翰林院待詔就好好幹下去,爭取有朝一日做到大學士,上朝時跟六部尚書並排,多威風?想那麽多其它的作甚!”
徐縝卿飲盡杯中酒,笑道:“雲庭說的不假,貞獻就是想得太多了。”
唐庵仙拍了拍文貞獻肩膀,灑然道:“隻與六部尚書並排怎麽夠?貞獻定要去爭一爭那'' 文正''諡號!”
文貞獻聞言,笑了笑,“好,那就去爭上一爭!”
不知不覺,黃昏已至,唐庵仙命人將梁塵一行人以及船上姑娘們送至西湖畔之後,又將四人平日裏所寫的一些字畫贈予他。
湖畔,梁塵酒意已經漸漸散去,揮手向四人告別。
湖麵彩舫上,四人站在船頭,紛紛彎腰作揖。
等到梁塵一行人走遠看不見蹤影,唐庵仙才命人繼續開船。
還是那個船艙,不過隻剩下四大才子相對而坐。
唐庵仙又將眾人杯中倒滿美酒,舉杯道:“今日兄弟們久別重逢,又恰巧結識北境小王爺,當再浮一大白!”
四人相視一笑,紛紛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祝雲庭輕搖羽扇,醉意更甚,笑道:“天下代有才人出,獨領風騷數百年,這位小王爺日後的成就或許能比肩靖北王也說不準。”
徐縝卿將淩亂長發捋過額頭,晃晃悠悠道:“要真到那時候兒,希望我們兄弟四人還能跟他喝上一頓酒。”
文貞獻一手扶住麵頰,微微閉目笑道:“一定能的,一定能的...”
唐庵仙大笑,接著舉杯道:“那可就說好了,到時候兄弟四人一起去趟北境,一個都不能少!”
在四人的談笑風生間,彩舫在西湖上緩緩前行,仿佛沒有個盡頭。
這天,是他們兄弟四人最後一次見麵。
往後的日子,唐庵仙涉嫌科舉舞弊,含冤下獄,又值家道中落,晚年鬱鬱而終。
祝雲庭科舉仕途坎坷,最終選擇辭官還鄉,享年六十六歲。
徐縝卿仕途不順,後來選擇一心求道,不問世事,可到頭來卻是收效甚微,僅僅三十三便英年早逝。
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後,故人陸續凋零,隻剩下了垂垂老矣的文貞獻,老人雖然沒有實現當年的抱負,但在京城這些年倒也頗負盛名,受許多外來士子景仰。
老人一嘴牙齒已經掉了個精光,此刻正半倚在床榻,遙想多年以前的西湖一會。
光陰迴轉,文貞獻好像又迴到了那天的彩舫上麵,身旁站著三位至交,在被姑娘們簇擁著與自己高談闊論。
老人心念至此,嘴角微微揚起,緩緩閉目,就這麽倚在床榻邊睡了過去。
這一睡,就再也沒有醒來。
“我的名姓公子剛剛已經知曉了,在下唐庵仙。”
“吳縣祝雲庭。”
“翰林院待詔,文貞獻。”
“江左徐縝卿。”
梁塵這時才仔細打量了這四人,除去那位祝雲庭容貌平凡了些,其餘三人品相氣質的確當得這江南道數一數二的名仕風範,難怪自稱“四大才子”。
小王爺笑道:“梁清澈。”
唐庵仙挑了挑眉毛,伸出手好奇道:“梁公子氣宇不凡,不知身邊三位姑娘名姓可否透露一二?”
梁塵看了一眼林湘雲,見她點了點頭,便為唐庵仙等人解答了心中疑慮。
唐庵仙等人聞言大驚,紛紛拱手道:“原是林姑娘當麵,我等適才冒犯了。”
林湘雲輕輕搖頭,“無礙。”
這時,四人中目前在翰林院就任待詔一職的文貞獻埋頭思索片刻,突然心頭一驚。
文貞獻站起身給梁塵倒了一杯茶,笑道:“梁公子好名字。”
四大才子,其餘三人聽到這句話皆是一愣,紛紛心想貞獻為何心口不一。
思索片刻後,三人皆已了然,轉頭相視一笑,沒有出言捅破這層窗戶紙。
姓梁,再把清澈二字拆開,便可得出兩個名字,又有林家大小姐在身邊作陪,隻要想清楚這些關節,麵前這人的真實身份就已經“浮出水麵”。
唐庵仙笑道:“梁公子應不是江南人吧?”
梁塵端起茶抿了一口,點點頭,“對,我家在江北。”
徐縝卿啞然一笑,心想,“寧州靖北王府,你家可不就是在江北?就是有些太北了點吧?”
這時,祝雲庭開口問道:“梁公子準備在江南道待多久?”
梁塵答道:“待不了太久,過幾日就走。”
唐庵仙點了點頭,笑道:“今日得以跟梁公子相見,在下理當盛情款待,公子若不嫌棄,可否賞臉與我兄弟四人共飲幾杯?”
梁塵灑然一笑,學著唐庵仙將手伸向桌前,“上酒。”
過了一會兒後,梁塵架不住四人的連連勸酒,此刻已是麵頰緋紅,言語間都少了許多顧忌。
梁塵打了個酒嗝,靠在綠竹肩頭,指著四人笑道:“他娘的,你們這勸酒的功夫都是跟誰學的?”
唐庵仙替梁塵再滿上一杯酒,笑嗬嗬道:“詩詞就酒,越喝越有!”
梁塵拿起那杯酒一飲而盡,嘖嘖道:“這句話說的不賴,要擱我以前那會兒,少說也得賞你兩座宅子。”
唐庵仙沒有就著這句話接下去,而是借著酒意感慨道:“今日之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有這等快意心境咯。”
梁塵疑惑道:“此話怎講?”
一旁爛醉如泥的文貞獻搖了搖頭,歎道:“梁公子有所不知,在下這次是告假迴鄉,明日就要啟程迴京複職了。”
徐縝卿也跟著歎了口氣,“我們兄弟四人年少相識,自那以後一直結伴遊山涉水,吟詩作對,這些年下來可謂情同手足,如今卻不得不天各一方了。”
祝雲庭點了點頭,神色有些黯然道:“不僅貞獻,庵仙兄過幾日也要迴鄉著手準備會試,往後,我們四人不知何時才能再聚首了。”
唐庵仙飲盡一杯酒,苦笑道:“往後即便能再聚首,也不一定有此等心境了。”
梁塵微微歎了口氣,“這也沒辦法,人總是要往前走的。”
文貞獻坐起身,打了個酒嗝,“人當然會一直往前走,但總有些時候會忍不住迴頭看,如果走到最後隻剩自己一人,那還不如止步不前。”
祝雲庭這時將文貞獻一把摟住,捶打道:“你小子又說什麽渾話呢?既然得了一個翰林院待詔就好好幹下去,爭取有朝一日做到大學士,上朝時跟六部尚書並排,多威風?想那麽多其它的作甚!”
徐縝卿飲盡杯中酒,笑道:“雲庭說的不假,貞獻就是想得太多了。”
唐庵仙拍了拍文貞獻肩膀,灑然道:“隻與六部尚書並排怎麽夠?貞獻定要去爭一爭那'' 文正''諡號!”
文貞獻聞言,笑了笑,“好,那就去爭上一爭!”
不知不覺,黃昏已至,唐庵仙命人將梁塵一行人以及船上姑娘們送至西湖畔之後,又將四人平日裏所寫的一些字畫贈予他。
湖畔,梁塵酒意已經漸漸散去,揮手向四人告別。
湖麵彩舫上,四人站在船頭,紛紛彎腰作揖。
等到梁塵一行人走遠看不見蹤影,唐庵仙才命人繼續開船。
還是那個船艙,不過隻剩下四大才子相對而坐。
唐庵仙又將眾人杯中倒滿美酒,舉杯道:“今日兄弟們久別重逢,又恰巧結識北境小王爺,當再浮一大白!”
四人相視一笑,紛紛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祝雲庭輕搖羽扇,醉意更甚,笑道:“天下代有才人出,獨領風騷數百年,這位小王爺日後的成就或許能比肩靖北王也說不準。”
徐縝卿將淩亂長發捋過額頭,晃晃悠悠道:“要真到那時候兒,希望我們兄弟四人還能跟他喝上一頓酒。”
文貞獻一手扶住麵頰,微微閉目笑道:“一定能的,一定能的...”
唐庵仙大笑,接著舉杯道:“那可就說好了,到時候兄弟四人一起去趟北境,一個都不能少!”
在四人的談笑風生間,彩舫在西湖上緩緩前行,仿佛沒有個盡頭。
這天,是他們兄弟四人最後一次見麵。
往後的日子,唐庵仙涉嫌科舉舞弊,含冤下獄,又值家道中落,晚年鬱鬱而終。
祝雲庭科舉仕途坎坷,最終選擇辭官還鄉,享年六十六歲。
徐縝卿仕途不順,後來選擇一心求道,不問世事,可到頭來卻是收效甚微,僅僅三十三便英年早逝。
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後,故人陸續凋零,隻剩下了垂垂老矣的文貞獻,老人雖然沒有實現當年的抱負,但在京城這些年倒也頗負盛名,受許多外來士子景仰。
老人一嘴牙齒已經掉了個精光,此刻正半倚在床榻,遙想多年以前的西湖一會。
光陰迴轉,文貞獻好像又迴到了那天的彩舫上麵,身旁站著三位至交,在被姑娘們簇擁著與自己高談闊論。
老人心念至此,嘴角微微揚起,緩緩閉目,就這麽倚在床榻邊睡了過去。
這一睡,就再也沒有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