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聽得,沉默良久,歎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前輩的武學造詣登峰造極,霍某人還當努力精進!”說罷,抱拳長鞠一躬,與農竹和武安承轉身離去。


    三人走遠後,李瑞東對張德成道:“霍俊卿今日雖輸老夫一著,也莫要譏笑。我見他心懷天下,假以時日,必成一代宗師。如今洋人才是第一對手,當同心合力,共禦外侮,你等切不可與霍俊卿等眾交惡。”


    張德成道:“小人們謹遵大人吩咐便是了。”


    李瑞東道:“當下洋人頻頻往京都增兵,若戰事起,還望你等進京來,與官兵一道抵禦洋人。”


    張德成道:“隻要太後信得過咱們,小的們力所能及,必與天兵同保大清河山。”當下設宴厚待李瑞東及其隨從,痛飲一日,張德成、倪讚清等首領,驅馬直送出郊外十數裏方迴。


    時值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中旬,慈禧太後召甘肅提督董福祥及其所率甘軍進京護衛,駐紮於天壇附近。


    同時,端王載漪又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載漪之子溥儁於年初被立為皇位繼任阿哥,載漪權傾一時。他又痛恨洋人,同情義和團,山西巡撫毓賢先前進京時,便是向載漪和大學士剛毅力薦拳民可用,從而通過載漪得以麵見慈禧太後。


    朝廷對洋人戰和不決,從而對義和團剿撫不定。再加載漪的任職,如此一來,義和團團民大舉進京,數日之間,乃至十萬之眾,連在京的官兵也有許多加入了義和團。


    義和團在京每日攻打各國使館,劫殺洋人,東交民巷各國使館與外界的聯絡幾乎被切斷。英國駐清公使竇納樂兩次急電天津,要求駐紮在天津大沽口的英國海軍艦隊司令西摩爾率軍赴京增援。


    西摩爾聞訊,於五月十四日淩晨連夜召集英吉利、法蘭西、德意誌、日本、俄羅斯、美利堅、意大利、奧匈帝國八國海軍出動,共計兩千餘人。


    英國駐天津總領事賈士禮則邀請八國領事開會,組成聯軍,同時致電清政府要求修複被義和團破壞的鐵路,並提供火車運輸八國軍隊。


    其時直隸提督聶士成在天津廊坊一帶,奉旨阻止義和團破壞鐵路,一個月之間,已與義和團交戰多次,互有殺傷。


    聶士成與義和團互相齟齬,義和團常攻擊聶軍,並毀壞廊坊鐵路,聶軍反擊殺義和團五百餘人。端王載漪、大學士剛毅聞訊,請太後下旨嚴責。


    聶士成覽信,把信拍在桌上,從寨中站起,怒叫道:“誤國之徒,太後和皇上若也與你們一般,信這些個刀槍難傷的邪術,江山社稷不如拱手讓與洋人!”


    不久,聶士成又收到一封來信,寄信人是軍機大臣、大學士榮祿。


    榮祿是前直隸總督,曾是聶士成的上司,直隸的一把手。


    信中多有勸慰之意,榮祿道說聶士成的武衛前軍服裝西化,易遭拳民誤傷,聶軍與義和團之仇隙,原是一場誤會,勉勵聶士成盡心報國,不要被載漪、剛毅等人影響。


    聶士成讀訖,怒氣稍息,歎道:“難得榮中堂還記掛著老聶!隻是我雖遭宵小之徒忌恨,縱然拚卻一死,也絕不負皇上與太後。”於是迴信道:


    “拳匪害民,必貽禍國家。某為直隸提督,境內有匪,不能剿,如職任何?若以剿匪受大戮,必不敢辭。”


    五月十四日上午,各國使館聽說西摩爾率聯軍前來,無不欣喜若狂,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漫長煎熬的等待,直到中午,都不見動靜。


    原來,聯軍強占火車出發後,由於鐵路被義和團損毀,聯軍隻能一麵修鐵路,一麵前進,幾近蝸行。


    各國使館不知底細,便商議派出一人出城打探,日本書記官杉山彬自願前往,但當他乘馬車行至天壇時,被董福祥的甘軍營官安灃捉住。


    杉山彬用蹩腳的中文闡明緣由,話音未落,安灃瞥見馬車上披著層朱帷,喝道:“量你東洋倭狗,也坐得咱們大清的紅帷馬車?”不由分說,舉刀便把杉山彬刺死,拖到隱蔽處,剖腹剜心,卸下四肢,混入馬糞之中,毀屍滅跡。


    慈禧太後聽聞,忙派榮祿、啟秀二位大臣前往日本使館道歉,又召董福祥與載漪痛斥,本欲處死董福祥,眾大臣勸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如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傾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傾辭並收藏劍如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