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所部


    李嗣業帶領三千兵馬為前部,此刻正在趕往救援秦明等人,急行軍半日,現距離孤山已經不足三十裏。


    而張遼派出的快馬,也已經來到了李嗣業的帳中,快馬報知李嗣業,鮮卑在前方恐有埋伏,叫他先打探清楚再進軍。


    李嗣業表麵答應,內心嗤之以鼻,等使者走後,李嗣業反而命令麾下兵馬,加速進軍,在他看來,鮮卑不過是番邦蠻夷,怎麽可能會明白埋伏這種策略,認為張遼不過是婦人之見。


    李嗣業並未停留,全速前進,早已埋伏好的慕容恪接到稟報,從東南方殺來一股漢軍,大約有數千人之多。


    慕容恪大喜過望,留下了三千鐵騎,防備居庸關方向的漢軍突襲,慕容恪調來了達奚長儒所部,與他自己的五千兵馬,共計一萬三千兵馬,前往埋伏這支漢軍。


    李嗣業剛剛引兵路過一個穀口,後方忽然殺出大量鮮卑鐵騎,杜長引領的後軍首當其衝,登時被衝亂了陣腳。


    李嗣業得知後軍大亂,準備帶兵殺迴,兩側忽然也殺出大量鮮卑鐵騎,前隊漢軍登時亂作一片,李嗣業大驚失色,揮動手中的陌刀,擊殺殺來的鮮卑鐵騎。


    李嗣業的軍隊被切為兩段,首尾不能相顧,後隊的杜長領兵抵抗,但杜長連三流武將都算不上,如何能夠抵擋鮮卑鐵騎的進攻。


    不過一刻鍾,杜長麾下一千餘人全部被鮮卑鐵騎斬殺,杜長本人也死於亂軍之中。


    李嗣業孤軍奮戰,奈何鮮卑鐵騎兵力太多,陌刀軍雖然是李嗣業統領,但此刻正隨著盧象升坐鎮主力中軍,若非冉閔被調走前去幽州,盧象升也不會讓李嗣業留下陌刀軍,獨自領兵做先鋒。


    李嗣業邊打邊向東退,眼下局勢一片大亂,李嗣業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向東退去。


    激戰了不到半個時辰,李嗣業的兵馬僅剩數百人,李嗣業便不再撤退,而是重整隊形,跟鮮卑鐵騎決一死戰。


    達奚長儒此時策馬殺來,見漢軍還在做困獸之鬥,便決定親自衝陣撕開缺口,盡快解決這股漢軍。


    達奚長儒揮動手中的大刀,催動胯下的戰馬殺了過去,隻是瞬息之間,便有十幾個漢軍士卒死在了他的刀下。


    李嗣業揮動手中的陌刀斬殺了幾個鮮卑鐵騎後,看見了在漢軍中大殺四方的達奚長儒,李嗣業活動了下有些酸脹的臂膀,胯上了戰馬,直奔達奚長儒而去“胡狗休要猖狂!老子今日跟你拚了!!”


    見李嗣業發瘋似的殺了過來,達奚長儒冷笑一聲,隨後揮動手中的大刀殺了過去。


    兩馬相交,由於李嗣業廝殺多時,體力大幅縮減,不過二十迴合,李嗣業便隻有招架之力,險象環生。


    突然,達奚長儒抓住了李嗣業的一個破綻,在李嗣業的前胸劈出了一刀,李嗣業躲閃不急,還是被砍中一刀,不過隻是皮外傷。


    隨後達奚長儒用刀身將他擊落馬下,達奚長儒催馬上前,看著李嗣業在地上口吐鮮血,微微一笑,正準備取他首級。


    卻不料,鮮卑軍陣大亂,慘叫聲此起彼伏,達奚長儒連忙收起大刀,向陣中望去,隻見一個手持龍虎雙刃矛與鉤戟,騎著高頭大馬的虯髯大漢,帶領一隊騎兵殺入了鮮卑軍陣。


    瞬息之間,便有不下百人死在他的手中,此刻這個虯髯大漢正向達奚長儒殺來。


    來人正是冉閔,先前袁紹退出上穀郡,冉閔便引兵進駐上穀郡招募兵勇,在得知鮮卑叩關之後,冉閔決定帶領一千精騎,繞到鮮卑的後方,斷其糧道與退路,兩麵夾擊大破鮮卑。


    冉閔帶領精騎日夜兼程,正好誤打誤撞,救下了處於險地的李嗣業,“冉閔開啟仇胡屬性,武力+5,冉閔基礎武力104,龍虎雙刃矛+1,鉤戟+1,朱龍馬+1,當前武力上升至112。”


    冉閔在遠處便注意到了達奚長儒,如同鶴立雞群一般矗立在鮮卑鐵騎當中,冉閔認為,隻要斬了此人,鮮卑軍定會大亂,正巧看見李嗣業險些命喪虎口,這次不顧一切的殺到這裏。


    達奚長儒感到了冉閔身上,深不可測的壓迫感,握緊了手中的大刀,拚力頂了上去,兩馬相交,鏘的一聲,達奚長儒感到手中傳來了一陣陣疼痛,同時向後倒飛。


    達奚長儒狠狠地握住了韁繩,達奚長儒胯下的草原戰馬,被達奚長儒倒拖了十幾步才堪堪停下。


    達奚長儒死死地盯著眼前的冉閔,內心暗道:好強!!!達奚長儒甩了甩發麻的臂膀,眼中的戰意飆升。


    “達奚長儒開啟血煞屬性,武力+5,達奚長儒基礎武力100,當前武力上升至105。”


    達奚長儒握緊了手中的大刀,再度殺了上去,冉閔冷哼一聲,揮動手中的龍虎雙刃矛與鉤戟,催動胯下朱龍馬,也殺了過去。


    叱吒草原無敵手的達奚長儒,遇見了此生第一個他難以逾越的對手,交手不過二十迴合,達奚長儒占不到絲毫上風,反而險象環生。


    李嗣業在親兵的攙扶下,起身休息,所幸受傷不重,再加上李嗣業身體強健,還能上陣殺敵,李嗣業組織兵馬,繼續抵抗鮮卑鐵騎。


    慕容恪打掃完後部戰場之後,久久沒有達奚長儒的消息,派出探馬,隨後探馬迴報,達奚長儒所部被漢軍死死纏住,無法脫身。


    慕容恪大驚,調集兵馬前去支援達奚長儒,而此刻,達奚長儒拚死支撐了三十個迴合,想要脫身逃走。


    冉閔用鉤戟死死鎖住了他的大刀,隨後一矛刺出,達奚長儒連忙丟棄了自己的大刀,想要滾落馬下逃過這一矛,可還是晚了一步,冉閔一矛刺傷了達奚長儒的左肩,達奚長儒滾落馬下,強忍疼痛,向後跑去。


    冉閔正欲追趕,卻不料慕容恪的救兵趕到,冉閔知道本方兵馬難以抵擋,於是催馬來到了李嗣業身旁,帶領李嗣業等人殺出了重圍,向東退去二十裏,安營紮寨。


    慕容恪命令士卒打掃戰場,便帶隊返迴了本部營寨,準備日後與漢軍再度交手。


    此次伏擊戰,漢軍傷亡慘重,李嗣業的三千先鋒軍,僅有百人逃出重圍,反觀鮮卑軍隊,僅有不過千餘人馬的傷亡,現慕容恪仍有一萬三千餘鮮卑鐵騎駐紮在曠野之上,兩萬四千餘鮮卑鐵騎正在圍困孤山。


    大漢與鮮卑的這數次交鋒,漢軍一敗塗地,盧象升接到斥候與冉閔的書信後,下令士卒原地駐紮,同時去請張遼與冉閔一同商議下一步的計策。


    與此同時,劉辯也接到了近日以來所有的軍報,麵對連戰連敗的局麵,劉辯與劉基一同商議對策。


    劉基觀看地形圖後,緩緩說道“陛下,如今形勢萬分緊張,現在秦明等人被圍困在孤山之上,兵馬大約還有三千多人,可山下圍困他們的鮮卑鐵騎尚有兩萬四千餘眾,如若沒有我們外部救援,必定無法殺出重圍。”


    隨後劉基指向一側“在這片林區附近,埋伏有鮮卑剩餘兵馬一萬三千多眾,且全都是騎兵。張遼、盧象升、冉閔三位將軍分別駐紮在要道口,不過兵馬加起來勉強夠一萬人,難以北進,鮮卑人憑借騎兵的優勢,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穿插於我軍各處的部署,如果不能突破鮮卑的這一防線,根本無法救出被困的將士。”


    劉辯眉頭緊鎖,他畢竟沒有劉伯溫那般頭腦,還需要繼續學習發展,眼下他隻能期許劉伯溫能夠破解僵局。


    劉基思索了小半個時辰,忽然眼前一亮,“陛下,臣想到一條計策,可令張遼、盧象升、冉閔三位將軍從三個方位同時進攻!我們派出一支精銳步卒,繞過燕山,直搗孤山之外的包圍圈!先突破步度根與軻比能的營寨,裏應外合,定能大破鮮卑。”


    劉辯聞言思索了片刻“此計雖好,可是我們能派誰去繞過燕山呢?”


    劉基聞言陷入了沉思,目前他們身邊的將領有夏魯奇、裴元慶、薛安都和羅成。


    前次薛安都曾和劉鋌完成過穿插徐無的任務,當然是這次任務的不二人選,但是薛安都剛剛返迴,尚未休整,劉辯二人擔心薛安都難以在短時間內再度完成這次穿插任務。


    不過片刻後,劉辯說道“罷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火速傳薛安都與裴元慶二位將軍來見朕。”


    片刻後,薛安都與裴元慶來到了中軍帳,“見過陛下!見過會稽王!!”


    劉辯揮了揮手“二位將軍免禮,朕叫你二人前來,有重要任務交付於你二人。”


    薛安都與裴元慶對視一眼,抱拳說道“但請陛下吩咐!末將定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辯點了點頭“好,朕就告訴你們,如今北方戰事吃緊,我軍屢戰屢敗,現在朕命令你們帶領六千精銳,繞過燕山,直插鮮卑後方,解救我軍被困兵馬,隨後兩麵夾擊,大破鮮卑軍隊。”


    頓了頓,劉辯說道“這件事關乎整個北方戰事的勝敗,本來是不想勞煩薛將軍,你日前剛剛經曆過大範圍穿插行動,尚未休整幾日,但形勢緊迫,朕不得不命你親自前往,隻要你們成功穿過燕山,朕記你們此戰頭功!!”


    薛安都與裴元慶連忙說道“多謝陛下器重!末將定當完成此次任務!至死方休!!”


    劉辯跟他們交代了幾句後,二人便離開了中軍帳,領兵向燕山方向趕去,劉辯又命令夏魯奇與羅成各自領兵三千,前往正麵戰場,協助張遼、盧象升、冉閔三人,正麵對抗鮮卑人。


    劉辯與劉基則是帶領本部四千兵馬,前往居庸關外的大營駐紮,在後麵指揮這場大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亂入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恨水自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恨水自清並收藏漢末亂入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