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良才入吾彀中矣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作者:世間一點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海的郡首劇縣,不比齊郡臨淄要小。
這裏的封王屬於光武兄長一脈,多年冊封下來,劇縣不斷地往外擴,便成了座大城。
就連道路都寬了不少。
眼下百姓被遏禁在家中,倒方便了劉備大軍進城,不會引起什麽騷亂。
等軍吏來稟報,長吏王脩帶著軍士把守住城裏各處要害,徹底掌控劇縣之後,劉備才放下心,有了些安全感。
聽見是熟人王脩做向導引路,劉備也不禁輕笑。
跟著帶路的孔融前往郡相府邸,同時王宮也誠邀劉備做客,被他暫時拒絕。
北海郡府邸的前堂,及後麵諸多院舍被孔融讓出來,給州部處理公務和鉤稽各縣庫存糧草、田地、戶籍名錄等事宜。
本來就需每個月向州裏上計一次,恰好這次使君趕來北海,就一齊交給州部的掾史吏們核對。
牽招看著數十僮仆抬著一筐一筐的文牘進來,很快堆得像一座小山。
忍不住頭皮發麻。
這些積累的簿籍錄冊,至少有大半年沒往州裏上計了罷。
牽招看了一眼劉備,似乎在祈求什麽。
而劉備卻沒看到,正詢問北海掌戶曹的掾、史兩人,黃巾民變前後的人口變化情況。
刺史坐在堂前拿著文牘,時快時慢地提問,兩人背後微有點冒汗。
畢竟能直麵一州刺史頂住其氣勢,能麵不改色滔滔不絕者,又有幾人能做到。
有問可答已是不錯,掾長時常停頓思索,中年的史吏則胸有成竹,雖迴答過慢,卻不會啞口無言。
從表麵看,史吏無疑要比掾長在政務更下工夫,懂得也比他多。
劉備輕微點頭,抬頭隨意問了一句:“史吏也是北海人士嗎?”
頭戴進賢冠,瘦黃身材的八字胡須文士,見禮道:“迴稟玄德公,小吏正是北海人。”
“長吏姓名能告知否?”劉備攏迴了竹簡,又問道。
這個人責任心強,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豈敢不從公命,小吏乃北海孫乾字公祐。”孫乾恭敬說道。
劉備有些吃驚,沒料到孫乾此刻竟在北海為吏,還未去徐州。
尋思一想也挺好,省得自己去徐州找他。
轉頭笑對旁邊的孔融道:“此吏,備見之愈發欣賞,不知文舉可願忍痛割愛?”
“還有昔日來平原求援的王脩王叔治,劉備也甚為喜愛,想納二人入州裏,文舉以為若何?”
孔融還在想,為什麽玄德會對史吏看重,聽到後邊才想通,原來是想尋個因由將王脩收下。
他其實對王脩也較為欣賞,還打算今年將其推舉為北海孝廉。
不過既然玄德開口了,總要賣個麵子,如他所言忍痛割愛了。
孔融說道:“玄德看上府邸何人盡管差使就是,你為剌史征調良才也是為了州治安寧,在北海與在平原無異,我當配合佐之。”
說到後麵,自己也笑了起來。
孫乾則有些愣住了,隻不過匯報戶曹事務,就被青州刺史看重,還當麵找郡相索要。
讓他不由懷疑,自己真有如此大才嗎?
萬一去了州部,玄德公發現我不過常人之姿,會不會直接將我罷免,驅趕迴北海?
到時候連史吏也沒得做,豈不是更慘?
忖想之際,瞥見旁邊掾長投來羨慕的目光。
悄然歎了口氣,你隻看到我被貴人賞識,卻未想焉知是禍非福。
劉備撫掌而笑,又有兩人入吾彀中矣。
複問道:“聽聞鄭公已返迴北海,備出兵之吋,老師多番囑托使我拜訪鄭公,不知文舉可願引見?”
孔融聽完,有些歉意地搖頭,說道:“鄭公雖迴北海卻因年事已高,在途中患病如今在家休養,不能輕易見客,玄德不如等征討完遼東賊軍後,再拜訪也不遲。”
劉備也隻好作罷,頷首讚同。
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還能兼采今文經學,遍注儒家經典,有弟子數千人,乃是當世有名的大儒,無人不敬仰。
在學問方麵,名氣更要高於老師盧植,而且還師出同門。
來到北海,劉備不可能不去拜見。
不過既然身體有礙,就不好再上門去,最好等他康複之後。
劉備雖略懂草藥知識,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拿出來賣弄,萬一病不對藥,那就麻煩大了。
連老師都會扶不住他劉玄德的名聲。
忽然一小吏在堂外,想要求見孔郡相被軍士攔下,進來報道:有散吏說邀請的眾儒士與豪族已至府邸外。
孔融這才想起,拍手驚叫聲:“不好,差點忘了。”
連忙對劉備說道:“聽聞玄德你將到來,劇縣豪族儒士皆想來拜會,但並非郡吏我就沒有帶去迎接。”
“如今爾等上門拜見,不如接見一番如何?”
這種事還須征詢劉備的意見,他目前才是劇縣的主事人,況且還是來見他的。
劉備沉思後,點頭答應,派遣軍吏將賓客帶去後邊的院落,自己隨後便來。
孔融說道欲先行半步去迎接。
劉備遂隨他意,然後踱步到在牽招身旁,輕拍了下他的肩膀。
認真地說道:“子經,這些簿籍就先交給你了,你處理郡縣公務早就駕輕就熟,想來也難不倒你。”
“待會兒多調撥吏屬給你,我與文舉去見見當地豪族和儒士,故且先行離去。”
“你核對完後,再給我過目總數便可,今日時辰尚早,慢慢地來不急於一刻。”
牽招麵如土色,劉備說走就走,動作極快,還沒等牽招拒絕出口,就已經不見了。
跟著孔融的後腳,去了士卒守衛的院落,裏邊眾多儒士及劇縣的豪族在盛情拜見,好不熱鬧。
孔融一一替劉備引見道:“劉使君,此位乃是劇縣滕氏族長,族中世出二千石,在北海威望頗高。”
“這位是春秋時期衛文公之後,居楚丘營辟閭裏的辟閭氏,也是劇縣大姓。”
孔融詳細說了,其中兩位須發皆白的老翁,是本地最有名望的豪族。
其他儒士則沒有過多介紹,想來也不太重要,隻是跟著來玄德公麵前混個臉熟罷了。
這裏的封王屬於光武兄長一脈,多年冊封下來,劇縣不斷地往外擴,便成了座大城。
就連道路都寬了不少。
眼下百姓被遏禁在家中,倒方便了劉備大軍進城,不會引起什麽騷亂。
等軍吏來稟報,長吏王脩帶著軍士把守住城裏各處要害,徹底掌控劇縣之後,劉備才放下心,有了些安全感。
聽見是熟人王脩做向導引路,劉備也不禁輕笑。
跟著帶路的孔融前往郡相府邸,同時王宮也誠邀劉備做客,被他暫時拒絕。
北海郡府邸的前堂,及後麵諸多院舍被孔融讓出來,給州部處理公務和鉤稽各縣庫存糧草、田地、戶籍名錄等事宜。
本來就需每個月向州裏上計一次,恰好這次使君趕來北海,就一齊交給州部的掾史吏們核對。
牽招看著數十僮仆抬著一筐一筐的文牘進來,很快堆得像一座小山。
忍不住頭皮發麻。
這些積累的簿籍錄冊,至少有大半年沒往州裏上計了罷。
牽招看了一眼劉備,似乎在祈求什麽。
而劉備卻沒看到,正詢問北海掌戶曹的掾、史兩人,黃巾民變前後的人口變化情況。
刺史坐在堂前拿著文牘,時快時慢地提問,兩人背後微有點冒汗。
畢竟能直麵一州刺史頂住其氣勢,能麵不改色滔滔不絕者,又有幾人能做到。
有問可答已是不錯,掾長時常停頓思索,中年的史吏則胸有成竹,雖迴答過慢,卻不會啞口無言。
從表麵看,史吏無疑要比掾長在政務更下工夫,懂得也比他多。
劉備輕微點頭,抬頭隨意問了一句:“史吏也是北海人士嗎?”
頭戴進賢冠,瘦黃身材的八字胡須文士,見禮道:“迴稟玄德公,小吏正是北海人。”
“長吏姓名能告知否?”劉備攏迴了竹簡,又問道。
這個人責任心強,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豈敢不從公命,小吏乃北海孫乾字公祐。”孫乾恭敬說道。
劉備有些吃驚,沒料到孫乾此刻竟在北海為吏,還未去徐州。
尋思一想也挺好,省得自己去徐州找他。
轉頭笑對旁邊的孔融道:“此吏,備見之愈發欣賞,不知文舉可願忍痛割愛?”
“還有昔日來平原求援的王脩王叔治,劉備也甚為喜愛,想納二人入州裏,文舉以為若何?”
孔融還在想,為什麽玄德會對史吏看重,聽到後邊才想通,原來是想尋個因由將王脩收下。
他其實對王脩也較為欣賞,還打算今年將其推舉為北海孝廉。
不過既然玄德開口了,總要賣個麵子,如他所言忍痛割愛了。
孔融說道:“玄德看上府邸何人盡管差使就是,你為剌史征調良才也是為了州治安寧,在北海與在平原無異,我當配合佐之。”
說到後麵,自己也笑了起來。
孫乾則有些愣住了,隻不過匯報戶曹事務,就被青州刺史看重,還當麵找郡相索要。
讓他不由懷疑,自己真有如此大才嗎?
萬一去了州部,玄德公發現我不過常人之姿,會不會直接將我罷免,驅趕迴北海?
到時候連史吏也沒得做,豈不是更慘?
忖想之際,瞥見旁邊掾長投來羨慕的目光。
悄然歎了口氣,你隻看到我被貴人賞識,卻未想焉知是禍非福。
劉備撫掌而笑,又有兩人入吾彀中矣。
複問道:“聽聞鄭公已返迴北海,備出兵之吋,老師多番囑托使我拜訪鄭公,不知文舉可願引見?”
孔融聽完,有些歉意地搖頭,說道:“鄭公雖迴北海卻因年事已高,在途中患病如今在家休養,不能輕易見客,玄德不如等征討完遼東賊軍後,再拜訪也不遲。”
劉備也隻好作罷,頷首讚同。
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還能兼采今文經學,遍注儒家經典,有弟子數千人,乃是當世有名的大儒,無人不敬仰。
在學問方麵,名氣更要高於老師盧植,而且還師出同門。
來到北海,劉備不可能不去拜見。
不過既然身體有礙,就不好再上門去,最好等他康複之後。
劉備雖略懂草藥知識,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拿出來賣弄,萬一病不對藥,那就麻煩大了。
連老師都會扶不住他劉玄德的名聲。
忽然一小吏在堂外,想要求見孔郡相被軍士攔下,進來報道:有散吏說邀請的眾儒士與豪族已至府邸外。
孔融這才想起,拍手驚叫聲:“不好,差點忘了。”
連忙對劉備說道:“聽聞玄德你將到來,劇縣豪族儒士皆想來拜會,但並非郡吏我就沒有帶去迎接。”
“如今爾等上門拜見,不如接見一番如何?”
這種事還須征詢劉備的意見,他目前才是劇縣的主事人,況且還是來見他的。
劉備沉思後,點頭答應,派遣軍吏將賓客帶去後邊的院落,自己隨後便來。
孔融說道欲先行半步去迎接。
劉備遂隨他意,然後踱步到在牽招身旁,輕拍了下他的肩膀。
認真地說道:“子經,這些簿籍就先交給你了,你處理郡縣公務早就駕輕就熟,想來也難不倒你。”
“待會兒多調撥吏屬給你,我與文舉去見見當地豪族和儒士,故且先行離去。”
“你核對完後,再給我過目總數便可,今日時辰尚早,慢慢地來不急於一刻。”
牽招麵如土色,劉備說走就走,動作極快,還沒等牽招拒絕出口,就已經不見了。
跟著孔融的後腳,去了士卒守衛的院落,裏邊眾多儒士及劇縣的豪族在盛情拜見,好不熱鬧。
孔融一一替劉備引見道:“劉使君,此位乃是劇縣滕氏族長,族中世出二千石,在北海威望頗高。”
“這位是春秋時期衛文公之後,居楚丘營辟閭裏的辟閭氏,也是劇縣大姓。”
孔融詳細說了,其中兩位須發皆白的老翁,是本地最有名望的豪族。
其他儒士則沒有過多介紹,想來也不太重要,隻是跟著來玄德公麵前混個臉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