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梁曉雪覺得大概就他們這一屆以及往下再一兩屆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吧,因為京市還有其他幾個地方開始試點改學英文課程,在上大學前把英語基礎打一下,大學後就不用耗那麽多時間從頭來過了。
梁曉雪為了隨大流也沒表現出自己會英語,每節上課也都認真跟著老師學習,隻不過在這方麵表現出一定的學習能力,比常人要好一點,畢竟也不能裝太久。
不過即使英語這一門有優勢,穿越前也是讀醫的,但是梁曉雪的時間依舊非常緊張,在鄉下生活了將近兩三年,再一次重返校園,她心底有一種莫名的火熱。
她是愛醫學的,不然當初也不會選那麽辛苦的醫學,假期也不偷懶,想辦法到醫院去學習,本來穿越前她很快就能畢業後,已有很好的醫院願意接收她聘用她,隻是沒想到會穿越,穿越後還附帶了中醫金手指,更是意料之外了。
在下坎山村的時候她在衛生站給人看病,帶學生教人治病,這一年多的經曆給她不是迷茫,而是越發堅定的心,尤其是到了大學之後,見到那麽多朝氣又刻苦的同學,被德才兼備的老師授課,那種想要變得更加優秀,想要做得更好走的更遠的心態就越發強烈了。
因此在課堂上除了認真學習,課後更是竭力去吸取那些專業知識,去了解這個世界的醫學大環境,而且還常去聽講座,以及蹭藥學院那邊的課程,畢竟她有中醫金手指,要是將這個拋棄荒廢就太可惜了,更何況雖然現在更加推崇西醫,可西醫的許多設備是跟不上的,目前連ct機都沒有發明,中醫的望聞問切有時候很有效果。
當然最重要是她還想盡最大能力去運用自己的金手指,她覺得這金手指在製藥上或許有很大的幫助,像是在下坎山村,基本沒有設備的情況下她都能摸索出藥物,要是懂得了製藥的遠離流程,或許還真能弄出許多有用的藥物。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步一步走,暫時來說她還沒有這麽多時間和精力去兼顧這麽多,隻能先把本專業的課程給吃透,醫療係專科三年製,本科五年製,把本科五年要學的理論知識放在一個學期內學完,是她這個學期的目標,這要比獲得年紀第一還要難,更要付出許多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梁曉雪上了大學之後過得比高三還要刻苦,每天就在教室圖書館自習室食堂和宿舍打轉,除了必要的課外活動,基本都不參加其他的,當然也有報個社團,大學社團是有學分的,最起碼得報一個。
她挑了個類似義務就診的社團,就是在課餘時間到附近農村給人看診或者宣傳衛生知識等等,挺有意思的一個社團,分工很明晰,中醫西醫的學生都有,但是中醫較多,西醫的話主要還是宣傳衛生知識。每次活動都要有高年級的帶隊,尤其是看診的,低年級學生不能單獨出診。
梁曉雪覺得這有點類似赤腳大夫,就跟她在下坎山村做的差不多,小病會出藥方,大病沒法看,隻能勸人去醫院。雖說不是特別厲害,但是對農村或者貧窮的人來說確實是有用的。
治病涉及到生命問題,因此每次出診時候得記錄人員,每人的安排,這樣管理嚴格下去,才不至於粗心大意。
該社團在學校很有份量,招人也很嚴格,基本都是專業優秀生。梁曉雪報了以中醫係學生為主的診療部,這個部門的比試除了基本的中醫知識,還得診斷幾個案例,給出病症,寫出病情,以及中藥方。
報考中醫係的學生大部分是有家學淵源的,比如祖上世代是做大夫,像這種中醫世家出來的孩子,大部分家裏是從小教著行醫本事,基本的中醫知識對他們來說問題不大,看診的話隻要不是太複雜也能答得出來。而對那些半路出家的就比較麻煩,畢竟社團招新的時候專業課程才進行沒有一個月時間,沒有點天分突擊都懸。
好在之前鄒茜玲出門給梁曉雪帶了許多醫學書,還有她自帶的金手指,比試出來的成績十分好,竟然跟中醫世家出來的學生不相上下。看到她的專業,大部分人都覺得玄幻了。
這個比試是中醫係那邊幾個專業教授出的題目,他們對這個社團很是看重,每一年都會親自來看負責診療部這邊的試題,並且從中找到好苗子。
中醫不比西醫,哪怕是來任教了,但是很多中醫大拿仍舊有收弟子的觀念,也就是俗稱的內門弟子,這樣的弟子才是他們中醫傳承的真正繼承人。如果遇到好的苗子,都會忍不住想要收進來帶在身邊親自教。
這並不是說對其他學生就不盡心了,而是兩者概念不一樣,有的學生天賦平平,你無論怎麽教導最終也隻能走到一定的高度,而有個別天賦卓絕的,要是用教普通人的辦法去教,那就是浪費天賦浪費人才。而你要是用教天才的辦法去教普通人,那也是行不通的,跟揠苗助長沒什麽區別。
幾位教授看到梁曉雪關於比試最後兩道附加題的迴答後都是眼前一亮,這兩道題不是一般人就能答得出來的,哪怕是醫學世家出生的,都不一定能看出病症。甚至是有過行醫經驗的大夫,沒有一定本事也不能懂。
但是梁曉雪卻看明白了,還給出了藥方,寫的十分詳細,像是胸有成竹一般。這對一個新生來說是十分不容易的,還是個醫療係那邊的新生!
幾個教授看了之後,都決定把人喊到跟前來,試探一下她是否真的有水平,還是恰巧見過這種病例(雖然覺得不大可能),如果是前者,那大概就要考慮說服她轉專業了,雖然當前西醫前程比中醫好,但是術業有專攻,選擇合適自己的才行。
梁曉雪為了隨大流也沒表現出自己會英語,每節上課也都認真跟著老師學習,隻不過在這方麵表現出一定的學習能力,比常人要好一點,畢竟也不能裝太久。
不過即使英語這一門有優勢,穿越前也是讀醫的,但是梁曉雪的時間依舊非常緊張,在鄉下生活了將近兩三年,再一次重返校園,她心底有一種莫名的火熱。
她是愛醫學的,不然當初也不會選那麽辛苦的醫學,假期也不偷懶,想辦法到醫院去學習,本來穿越前她很快就能畢業後,已有很好的醫院願意接收她聘用她,隻是沒想到會穿越,穿越後還附帶了中醫金手指,更是意料之外了。
在下坎山村的時候她在衛生站給人看病,帶學生教人治病,這一年多的經曆給她不是迷茫,而是越發堅定的心,尤其是到了大學之後,見到那麽多朝氣又刻苦的同學,被德才兼備的老師授課,那種想要變得更加優秀,想要做得更好走的更遠的心態就越發強烈了。
因此在課堂上除了認真學習,課後更是竭力去吸取那些專業知識,去了解這個世界的醫學大環境,而且還常去聽講座,以及蹭藥學院那邊的課程,畢竟她有中醫金手指,要是將這個拋棄荒廢就太可惜了,更何況雖然現在更加推崇西醫,可西醫的許多設備是跟不上的,目前連ct機都沒有發明,中醫的望聞問切有時候很有效果。
當然最重要是她還想盡最大能力去運用自己的金手指,她覺得這金手指在製藥上或許有很大的幫助,像是在下坎山村,基本沒有設備的情況下她都能摸索出藥物,要是懂得了製藥的遠離流程,或許還真能弄出許多有用的藥物。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步一步走,暫時來說她還沒有這麽多時間和精力去兼顧這麽多,隻能先把本專業的課程給吃透,醫療係專科三年製,本科五年製,把本科五年要學的理論知識放在一個學期內學完,是她這個學期的目標,這要比獲得年紀第一還要難,更要付出許多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梁曉雪上了大學之後過得比高三還要刻苦,每天就在教室圖書館自習室食堂和宿舍打轉,除了必要的課外活動,基本都不參加其他的,當然也有報個社團,大學社團是有學分的,最起碼得報一個。
她挑了個類似義務就診的社團,就是在課餘時間到附近農村給人看診或者宣傳衛生知識等等,挺有意思的一個社團,分工很明晰,中醫西醫的學生都有,但是中醫較多,西醫的話主要還是宣傳衛生知識。每次活動都要有高年級的帶隊,尤其是看診的,低年級學生不能單獨出診。
梁曉雪覺得這有點類似赤腳大夫,就跟她在下坎山村做的差不多,小病會出藥方,大病沒法看,隻能勸人去醫院。雖說不是特別厲害,但是對農村或者貧窮的人來說確實是有用的。
治病涉及到生命問題,因此每次出診時候得記錄人員,每人的安排,這樣管理嚴格下去,才不至於粗心大意。
該社團在學校很有份量,招人也很嚴格,基本都是專業優秀生。梁曉雪報了以中醫係學生為主的診療部,這個部門的比試除了基本的中醫知識,還得診斷幾個案例,給出病症,寫出病情,以及中藥方。
報考中醫係的學生大部分是有家學淵源的,比如祖上世代是做大夫,像這種中醫世家出來的孩子,大部分家裏是從小教著行醫本事,基本的中醫知識對他們來說問題不大,看診的話隻要不是太複雜也能答得出來。而對那些半路出家的就比較麻煩,畢竟社團招新的時候專業課程才進行沒有一個月時間,沒有點天分突擊都懸。
好在之前鄒茜玲出門給梁曉雪帶了許多醫學書,還有她自帶的金手指,比試出來的成績十分好,竟然跟中醫世家出來的學生不相上下。看到她的專業,大部分人都覺得玄幻了。
這個比試是中醫係那邊幾個專業教授出的題目,他們對這個社團很是看重,每一年都會親自來看負責診療部這邊的試題,並且從中找到好苗子。
中醫不比西醫,哪怕是來任教了,但是很多中醫大拿仍舊有收弟子的觀念,也就是俗稱的內門弟子,這樣的弟子才是他們中醫傳承的真正繼承人。如果遇到好的苗子,都會忍不住想要收進來帶在身邊親自教。
這並不是說對其他學生就不盡心了,而是兩者概念不一樣,有的學生天賦平平,你無論怎麽教導最終也隻能走到一定的高度,而有個別天賦卓絕的,要是用教普通人的辦法去教,那就是浪費天賦浪費人才。而你要是用教天才的辦法去教普通人,那也是行不通的,跟揠苗助長沒什麽區別。
幾位教授看到梁曉雪關於比試最後兩道附加題的迴答後都是眼前一亮,這兩道題不是一般人就能答得出來的,哪怕是醫學世家出生的,都不一定能看出病症。甚至是有過行醫經驗的大夫,沒有一定本事也不能懂。
但是梁曉雪卻看明白了,還給出了藥方,寫的十分詳細,像是胸有成竹一般。這對一個新生來說是十分不容易的,還是個醫療係那邊的新生!
幾個教授看了之後,都決定把人喊到跟前來,試探一下她是否真的有水平,還是恰巧見過這種病例(雖然覺得不大可能),如果是前者,那大概就要考慮說服她轉專業了,雖然當前西醫前程比中醫好,但是術業有專攻,選擇合適自己的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