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嫗笑嗬嗬道:“計較點好,計較點好啊!”
在生計方麵多計較些才叫做過日子。
就像一隻木桶,水缺不滿,水滿則溢,張弛有度,日子也就長久了。
被老嫗連聲誇讚,婦人更是笑麵如花,順手,還給以稻草捆紮的蓮藕上加了一把青菜,都是熟悉多年鄰居,說是親人都不為過,這點東西無所謂的事情。
老嫗也沒拒絕。
又閑聊片刻方才起身,付了幾枚銅錢,拎起籃子,彎著腰,駝著背,原路返迴。
她總是這樣,每次買菜,從學塾出發,到婦人這迴頭。
路過一處藥鋪時,大清早沒什麽生意的獨臂老人坐在門口,有些生疏的編織草鞋,一隻手做手工活計,確實很困難。
趙春生路過時抬頭望去,微微彎腰,好似施禮。
台階上的大髯老人對此視而不見,依舊低頭忙活。
小鎮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山上煉氣士,山下武夫,妖王,地仙,神隻,都有。
原本打算直接邁出九耳街的老嫗忽然停步,想了想,又返迴多買了些瓜果,朝著北邊走去。
-------------------------------------
北邊的學塾選址很清靜,基本沒有人家相鄰,孤零零坐落山腳,秋天,漸漸有落葉凋零,覆蓋在學塾上邊,快百年下來,青瓦長青苔。
現在,學塾剛開課,隔著老遠都能聽見朗朗書聲。
走進敞開的院落,可以看見雙手附後,口中背誦聖賢文章的老夫子,還有底下那些大小不一,搖頭晃腦跟隨念誦。
趙春生靜靜地看了會兒,擱下那些多買的青菜,轉身返迴。
跨出門檻兒時,院門外已經有寇脊軒的一縷分身等候,一襲儒衫,雖是地仙,但更像一位大儒。
趙春生以補天教禮數彎腰敬禮,“見過寇師叔。”
剛行完禮數,趙春生便覺著不妥,她已經離開補天教太多年,已經沒有了那層身份,直起身,卻聽寇脊軒道:“你這丫頭,就是脾氣大性子強,以前我就跟你師尊說過,讓他多看著點,這老家夥還是沒放在心上,再說了,你迴鄉就迴鄉,退出宗門做什麽,知不知道當初你執意劃去祖師堂譜牒身份的時候,你師尊可沒少在背後喝酒絮叨。”
趙春生眉眼低斂,“是弟子愚笨,愧對宗門,無顏在麵對各位祖師。”
她的師尊對她很好,那場害得趙春生大道斷絕的風波後,向來以脾氣好著稱的師尊,二話沒說找上始作俑者的山頭,雷霆大怒,大打出手了一場,鬧到最後就連執法長老和副宗主都齊齊現身,好不容易才將事情畫上結尾。
趙春生一直都記得,那位向來樂嗬嗬的師尊迴來之後,拉著還是年輕時候自己的手,語氣充滿自責說著,是師尊無用,沒能給你討個公道,沒能護住你......
公道?哪來的公道。
說到底,還是趙春生那時候不知收斂,才導致他人仇視,由因結果,咎由自取罷了。
她從未恨過那位幕後人,或者最開始有些不甘心,覺著不該這樣才對,後來下了山,慢慢也就想明白了。
是啊,她是修行種子,有氣運伴身。但其他人不是嗎?他們身後有世家,宗門,有數不盡的資源,有極高的天賦,怎會比她差了。他們都得遵循規矩之道,自己這個山野出身的又憑什麽不識好歹呢?
山上仙人,山下凡人,說到底規矩還是一樣的,沒任何區別,除非那些修為境界遠高天外之人。才有可能擺脫作為人的規矩。
“說的什麽話,咱們補天教從來不喜歡欠任何人,任何人也不用對宗門愧對。你們小輩的恩恩怨怨老的難以插手,要真論起來,過錯跟你關係並不大。你也是,太強,你迴鎮子這麽多年,從來也不來看我這師叔一眼,總不能我們這些做長輩的登門拜訪吧?”
寇脊軒與趙春生一同走在那條黃泥小路上,哪怕現在她的模樣已經衰老至不惑之年,可在寇脊軒眼中,還是那個走路從來都是腰杆筆直的少女。
趙春生道:“是不太敢。”
不敢麵對這位長輩,害怕想起在山上那段修行時光,害怕想起師尊那自責眼神,害怕麵對那個作為失敗者的自己。
寇脊軒歎息道:“修行修行,咱們呐,都是走入沼澤遍地的人,總是小心翼翼的向前行走,不能後退半步。一次意外,一個萬一,都將是萬劫不複的境地。你呢,運氣不好,早早離場。如果當初抬頭仰望的時候就知道有這麽一天,你還會邁步走向大山嗎?”
趙春生的傷勢,已經到了無可挽迴的地步,任何靈丹寶藥都無用,哪怕身為地仙的寇脊軒也毫無法子。
趙春生沒迴答,隻是身形愈發佝僂。
後悔嗎?當然。
後悔那個年少的自己,後悔那場毀壞性命的劫難。
可要說有沒有後悔登山。
趙春生給自己的答案是——沒有。
如果當初不邁出大山,她可能一步步成長為少女,個頭高高,青蔥玉立,然後就會像名叫銀鈴的婦人那般,遇到個合適的人,組成一個安穩的家,相夫教子,等待新一輪的四季來迴,少女成婦人,隨著年歲逐漸衰老,慢慢彎下腰,像現在這樣,隻不過要早上很多年,最後,在一個秋季裏溘然而逝,而她留在世上的痕跡也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老人的死去,一點點被抹平,至直了無蹤跡。就像那些落了地的黃葉,幹枯,腐爛,化為泥土。
“起碼我看過外邊的河山,聽過仙穀中的風聲,嚐過晚霞,飲過朝露,見識過天幕多高大地無垠,這些東西,都是那個小時候自己無法想象的事情,人間一趟,哪怕最後還是沒能身處其中,可是見過,已經夠了。”
趙春生低聲喃喃,這番話,好似在說與自己聽。
寇脊軒停下腳步,欣慰道:“能如此想,很好。當然了,你也可以怨天尤人,擱學塾門口撒潑打滾兒都行,這是我們補天教欠你的,誰要攔著我頭一個不答應。”
趙春生對於師叔的調侃一笑置之。
在生計方麵多計較些才叫做過日子。
就像一隻木桶,水缺不滿,水滿則溢,張弛有度,日子也就長久了。
被老嫗連聲誇讚,婦人更是笑麵如花,順手,還給以稻草捆紮的蓮藕上加了一把青菜,都是熟悉多年鄰居,說是親人都不為過,這點東西無所謂的事情。
老嫗也沒拒絕。
又閑聊片刻方才起身,付了幾枚銅錢,拎起籃子,彎著腰,駝著背,原路返迴。
她總是這樣,每次買菜,從學塾出發,到婦人這迴頭。
路過一處藥鋪時,大清早沒什麽生意的獨臂老人坐在門口,有些生疏的編織草鞋,一隻手做手工活計,確實很困難。
趙春生路過時抬頭望去,微微彎腰,好似施禮。
台階上的大髯老人對此視而不見,依舊低頭忙活。
小鎮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山上煉氣士,山下武夫,妖王,地仙,神隻,都有。
原本打算直接邁出九耳街的老嫗忽然停步,想了想,又返迴多買了些瓜果,朝著北邊走去。
-------------------------------------
北邊的學塾選址很清靜,基本沒有人家相鄰,孤零零坐落山腳,秋天,漸漸有落葉凋零,覆蓋在學塾上邊,快百年下來,青瓦長青苔。
現在,學塾剛開課,隔著老遠都能聽見朗朗書聲。
走進敞開的院落,可以看見雙手附後,口中背誦聖賢文章的老夫子,還有底下那些大小不一,搖頭晃腦跟隨念誦。
趙春生靜靜地看了會兒,擱下那些多買的青菜,轉身返迴。
跨出門檻兒時,院門外已經有寇脊軒的一縷分身等候,一襲儒衫,雖是地仙,但更像一位大儒。
趙春生以補天教禮數彎腰敬禮,“見過寇師叔。”
剛行完禮數,趙春生便覺著不妥,她已經離開補天教太多年,已經沒有了那層身份,直起身,卻聽寇脊軒道:“你這丫頭,就是脾氣大性子強,以前我就跟你師尊說過,讓他多看著點,這老家夥還是沒放在心上,再說了,你迴鄉就迴鄉,退出宗門做什麽,知不知道當初你執意劃去祖師堂譜牒身份的時候,你師尊可沒少在背後喝酒絮叨。”
趙春生眉眼低斂,“是弟子愚笨,愧對宗門,無顏在麵對各位祖師。”
她的師尊對她很好,那場害得趙春生大道斷絕的風波後,向來以脾氣好著稱的師尊,二話沒說找上始作俑者的山頭,雷霆大怒,大打出手了一場,鬧到最後就連執法長老和副宗主都齊齊現身,好不容易才將事情畫上結尾。
趙春生一直都記得,那位向來樂嗬嗬的師尊迴來之後,拉著還是年輕時候自己的手,語氣充滿自責說著,是師尊無用,沒能給你討個公道,沒能護住你......
公道?哪來的公道。
說到底,還是趙春生那時候不知收斂,才導致他人仇視,由因結果,咎由自取罷了。
她從未恨過那位幕後人,或者最開始有些不甘心,覺著不該這樣才對,後來下了山,慢慢也就想明白了。
是啊,她是修行種子,有氣運伴身。但其他人不是嗎?他們身後有世家,宗門,有數不盡的資源,有極高的天賦,怎會比她差了。他們都得遵循規矩之道,自己這個山野出身的又憑什麽不識好歹呢?
山上仙人,山下凡人,說到底規矩還是一樣的,沒任何區別,除非那些修為境界遠高天外之人。才有可能擺脫作為人的規矩。
“說的什麽話,咱們補天教從來不喜歡欠任何人,任何人也不用對宗門愧對。你們小輩的恩恩怨怨老的難以插手,要真論起來,過錯跟你關係並不大。你也是,太強,你迴鎮子這麽多年,從來也不來看我這師叔一眼,總不能我們這些做長輩的登門拜訪吧?”
寇脊軒與趙春生一同走在那條黃泥小路上,哪怕現在她的模樣已經衰老至不惑之年,可在寇脊軒眼中,還是那個走路從來都是腰杆筆直的少女。
趙春生道:“是不太敢。”
不敢麵對這位長輩,害怕想起在山上那段修行時光,害怕想起師尊那自責眼神,害怕麵對那個作為失敗者的自己。
寇脊軒歎息道:“修行修行,咱們呐,都是走入沼澤遍地的人,總是小心翼翼的向前行走,不能後退半步。一次意外,一個萬一,都將是萬劫不複的境地。你呢,運氣不好,早早離場。如果當初抬頭仰望的時候就知道有這麽一天,你還會邁步走向大山嗎?”
趙春生的傷勢,已經到了無可挽迴的地步,任何靈丹寶藥都無用,哪怕身為地仙的寇脊軒也毫無法子。
趙春生沒迴答,隻是身形愈發佝僂。
後悔嗎?當然。
後悔那個年少的自己,後悔那場毀壞性命的劫難。
可要說有沒有後悔登山。
趙春生給自己的答案是——沒有。
如果當初不邁出大山,她可能一步步成長為少女,個頭高高,青蔥玉立,然後就會像名叫銀鈴的婦人那般,遇到個合適的人,組成一個安穩的家,相夫教子,等待新一輪的四季來迴,少女成婦人,隨著年歲逐漸衰老,慢慢彎下腰,像現在這樣,隻不過要早上很多年,最後,在一個秋季裏溘然而逝,而她留在世上的痕跡也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老人的死去,一點點被抹平,至直了無蹤跡。就像那些落了地的黃葉,幹枯,腐爛,化為泥土。
“起碼我看過外邊的河山,聽過仙穀中的風聲,嚐過晚霞,飲過朝露,見識過天幕多高大地無垠,這些東西,都是那個小時候自己無法想象的事情,人間一趟,哪怕最後還是沒能身處其中,可是見過,已經夠了。”
趙春生低聲喃喃,這番話,好似在說與自己聽。
寇脊軒停下腳步,欣慰道:“能如此想,很好。當然了,你也可以怨天尤人,擱學塾門口撒潑打滾兒都行,這是我們補天教欠你的,誰要攔著我頭一個不答應。”
趙春生對於師叔的調侃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