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沒入獄,生活卻與從前天差地別,現在隻能靠抄書為生。總算盼來了宋家以往的靠山,這就向淩普來訴苦。
「收起你的那些花花腸子!」
淩普怒瞪宋成鵬,「想借著太子之名施壓藍理,叫宋家一夜間恢複原狀,這種白日夢就別做了。你也不想一想藍理連破肚流腸都不怕,怎麽可能對幾句太子口諭妥協。」
這話不是敷衍人,但更深一層的意思不好說了。
藍理為康熙重用,而今新官上任三把火。
想要報複他,眼下不是最好的時機。必須蟄伏等待,等到抄家提督的名號越來越響,等他手下的人被收買,然後再給予狠狠一擊。
蟄伏可能要四五年,到時候指不定康熙能不能活著。隻要太子登基,不怕撤換不了藍理。
當然了,現在被抄的宋家是別想完全東山再起,如今對他們搞棄車保帥也是常態。
淩普卻也沒有將宋承鵬趕走,這一波突然落魄的人很好用,因為他們亟待恢複舊日的富足生活。
自己此次來南方,主要是為了幫著太子圈錢。內務府的實權讓給了廉郡王,毓慶宮能沾手的油水就少了,那就是瞄準了海貿。
沿海有四處海關。
江海關與浙海關,主要針對與東瀛貿易、以及境內沿海省份的相互運輸。
閩海關管轄南洋來船,而粵海關最賺錢,西洋諸國幾乎都是在此申報關稅。
因此,四個海關之中,唯有粵海關監督由內務府欽差出任。
康熙如此任命,皆因內務府直接對皇室負責。大筆關稅,有半數要流入皇帝私庫。
但內務府不會中飽私囊嗎?
淩普作為曾經的內務府總管,他表示肯定會,誰叫皇上沒給安排審計部門。
此次來南方,正因為粵海關監督是內務府出身,相同的背景好辦事。
太子的意思明確。
富商要搞洋貨許可證,必須上上下下打點,但打著太子名號的皇商自然免了這些麻煩。
由於本土商人們無法直接將貨物賣給洋人,必須找持證的中間代理人,這一筆傭金不交也得交。
淩普的商號在取得洋貨許可證後,作為中間商就能對大清本土商戶提高傭金費。他的要價高,十三行其他中間商報價低,傻子都知道找誰去做代理。
但,那都不是事。
朝中有人好辦事,此次來就是要找內務府出身的粵海關監督商談。
給民間商人提高頒發特許經營洋貨的門檻,追繳一大筆□□費用。
商人逐利,總會將這筆損失轉嫁出去,勢必會提高找對本土商戶的代理傭金。
淩普不在意究竟是誰虧了。
反正粵海關對洋船的關稅照收不誤,自己這一方的錢也能撈足。
春節不在京城,就是為了去廣東把此事給辦妥當。
計劃難免遇到一些意外,因為福建宋家被抄家,繞道來了解情況。
淩普安撫了宋承鵬幾句,看中此人在當地還算消息靈通,這就想讓他不妨投身到做洋貨特許生意中。
「宋家敗了,你也得另謀出路,總是抄書也不行。現在我要搞洋貨特許證,這事在南邊總要有人看著,你想不想試一試?」
「鄙人多謝淩大人提拔,願效犬馬之勞。」
宋承鵬豈能不願意。可別說什麽曾經考科舉,他是讀書人不該經商,就沒這迴事。
過去一直沒能考中進士,都是靠著宋家的產業過好日子。
如今,宋家被抄家,產業盡數充公賠償失主了。他才不願意過抄書補貼家用的清貧生活。
淩普簡單提出了如何提高傭金計劃,而要問一問目前拿到洋貨許可證的十三行商號情況。
「小宋,你對廣東的事了解多少?近期十三行有什麽新鮮事嗎?」
宋承鵬非常渴望能夠管理洋貨特許生意,眼下可不敢有半點敷衍。
力求給出對淩普最重要的消息,以而彰顯自己的能力,這就想到了風頭正盛的『珍珠王』。
「確實有件值得關注的事,十三行多了一個甄氏商號,據說是九貝子支持的。明麵上的東家甄玖,人送外號『珍珠王』,與洋人做著珍珠生意。」
「淩大人為太子辦事,在廣東遇上了九貝子的人,不會不導致情況有變呢?」
宋承鵬對京城幾位皇子的鬥爭了解不多,卻也不曾聽聞太子與九爺交好,所以立刻有此一問。
「九阿哥的鼻子挺好使,哪裏賺錢就往哪裏鑽。」
淩普暗暗不喜,太子與胤禟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裏去,怎麽可能相安無事。
這是必須把人給趕走。
眼珠一轉,『珍珠王』的戲稱倒是能用來做些文章。具體怎麽操作,得去廣東了解更多情況。
**
**
廣州府,隨著春節到來,年味越發濃鬱。
自從臘月二十三謝灶,隨後每一天都有事做。
當下習俗:二十四開炸,二十五蒸糕,二十六掃屋,二十七洗嘢,二十八包粽,二十九貼門對,三十團元年。1
除夕當夜也有特別風俗,比如小孩要去「賣懶」。
華燈初上,小孩兜裏揣好一個紅雞蛋與一個慈姑。
這就一手拿著點燃的清香,一手提著燈籠上街叫唱。「賣懶,賣懶,賣到年卅晚,人懶我唔懶。」2
「收起你的那些花花腸子!」
淩普怒瞪宋成鵬,「想借著太子之名施壓藍理,叫宋家一夜間恢複原狀,這種白日夢就別做了。你也不想一想藍理連破肚流腸都不怕,怎麽可能對幾句太子口諭妥協。」
這話不是敷衍人,但更深一層的意思不好說了。
藍理為康熙重用,而今新官上任三把火。
想要報複他,眼下不是最好的時機。必須蟄伏等待,等到抄家提督的名號越來越響,等他手下的人被收買,然後再給予狠狠一擊。
蟄伏可能要四五年,到時候指不定康熙能不能活著。隻要太子登基,不怕撤換不了藍理。
當然了,現在被抄的宋家是別想完全東山再起,如今對他們搞棄車保帥也是常態。
淩普卻也沒有將宋承鵬趕走,這一波突然落魄的人很好用,因為他們亟待恢複舊日的富足生活。
自己此次來南方,主要是為了幫著太子圈錢。內務府的實權讓給了廉郡王,毓慶宮能沾手的油水就少了,那就是瞄準了海貿。
沿海有四處海關。
江海關與浙海關,主要針對與東瀛貿易、以及境內沿海省份的相互運輸。
閩海關管轄南洋來船,而粵海關最賺錢,西洋諸國幾乎都是在此申報關稅。
因此,四個海關之中,唯有粵海關監督由內務府欽差出任。
康熙如此任命,皆因內務府直接對皇室負責。大筆關稅,有半數要流入皇帝私庫。
但內務府不會中飽私囊嗎?
淩普作為曾經的內務府總管,他表示肯定會,誰叫皇上沒給安排審計部門。
此次來南方,正因為粵海關監督是內務府出身,相同的背景好辦事。
太子的意思明確。
富商要搞洋貨許可證,必須上上下下打點,但打著太子名號的皇商自然免了這些麻煩。
由於本土商人們無法直接將貨物賣給洋人,必須找持證的中間代理人,這一筆傭金不交也得交。
淩普的商號在取得洋貨許可證後,作為中間商就能對大清本土商戶提高傭金費。他的要價高,十三行其他中間商報價低,傻子都知道找誰去做代理。
但,那都不是事。
朝中有人好辦事,此次來就是要找內務府出身的粵海關監督商談。
給民間商人提高頒發特許經營洋貨的門檻,追繳一大筆□□費用。
商人逐利,總會將這筆損失轉嫁出去,勢必會提高找對本土商戶的代理傭金。
淩普不在意究竟是誰虧了。
反正粵海關對洋船的關稅照收不誤,自己這一方的錢也能撈足。
春節不在京城,就是為了去廣東把此事給辦妥當。
計劃難免遇到一些意外,因為福建宋家被抄家,繞道來了解情況。
淩普安撫了宋承鵬幾句,看中此人在當地還算消息靈通,這就想讓他不妨投身到做洋貨特許生意中。
「宋家敗了,你也得另謀出路,總是抄書也不行。現在我要搞洋貨特許證,這事在南邊總要有人看著,你想不想試一試?」
「鄙人多謝淩大人提拔,願效犬馬之勞。」
宋承鵬豈能不願意。可別說什麽曾經考科舉,他是讀書人不該經商,就沒這迴事。
過去一直沒能考中進士,都是靠著宋家的產業過好日子。
如今,宋家被抄家,產業盡數充公賠償失主了。他才不願意過抄書補貼家用的清貧生活。
淩普簡單提出了如何提高傭金計劃,而要問一問目前拿到洋貨許可證的十三行商號情況。
「小宋,你對廣東的事了解多少?近期十三行有什麽新鮮事嗎?」
宋承鵬非常渴望能夠管理洋貨特許生意,眼下可不敢有半點敷衍。
力求給出對淩普最重要的消息,以而彰顯自己的能力,這就想到了風頭正盛的『珍珠王』。
「確實有件值得關注的事,十三行多了一個甄氏商號,據說是九貝子支持的。明麵上的東家甄玖,人送外號『珍珠王』,與洋人做著珍珠生意。」
「淩大人為太子辦事,在廣東遇上了九貝子的人,不會不導致情況有變呢?」
宋承鵬對京城幾位皇子的鬥爭了解不多,卻也不曾聽聞太子與九爺交好,所以立刻有此一問。
「九阿哥的鼻子挺好使,哪裏賺錢就往哪裏鑽。」
淩普暗暗不喜,太子與胤禟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裏去,怎麽可能相安無事。
這是必須把人給趕走。
眼珠一轉,『珍珠王』的戲稱倒是能用來做些文章。具體怎麽操作,得去廣東了解更多情況。
**
**
廣州府,隨著春節到來,年味越發濃鬱。
自從臘月二十三謝灶,隨後每一天都有事做。
當下習俗:二十四開炸,二十五蒸糕,二十六掃屋,二十七洗嘢,二十八包粽,二十九貼門對,三十團元年。1
除夕當夜也有特別風俗,比如小孩要去「賣懶」。
華燈初上,小孩兜裏揣好一個紅雞蛋與一個慈姑。
這就一手拿著點燃的清香,一手提著燈籠上街叫唱。「賣懶,賣懶,賣到年卅晚,人懶我唔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