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珍珠一事急不得,也必須在大換血完成後在進行。
正因是暴利產業,而且涉及到安置遊民,所以事前要做足準備。否則,搞不好就是胤禟一通忙碌,最終變成八阿哥穩定社會有功勞了。
武拂衣沒有催促胤禟,而她在定期觀察入宮後孩子們的近況,確定弘暉、弘昐對於新生活沒有不適。學習上更是如魚得水般順利,還結識了好些個能聊天的新夥伴,與胤祺家的弘昇關係不錯。
至於她自己,在工部混得也還成,才不會傻傻地起早貪黑工作。總體上熟悉了工部運作後,將感興趣的卷宗往北郊莊子運,讓胤禛去閱覽分析。
反正,雍郡王被安排到工部並非插手實際政務,而是做技術性顧問的角色。
兩個月,日子平順地過著。
四月二十,北郊莊子。
午夜時分,馬蹄聲打破了夜的寂靜。
蘇培盛不敢置信地接到了來自順應天府的消息。
順天府衙役來傳話,一個時辰前在京城西邊的郊外發生一場打群架事件。接到報案後,逮捕鬧事者,這就來通知雍郡王了。
為什麽通知雍郡王?雍郡王已經不管刑部了。
當然是因為參與此事的人,包括了他的兩個兒子,以及他的親弟弟。
蘇培盛強行維持平靜表情,沒有表露出聽聞這一消息後宛如被雷劈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去武側福晉的院子通傳。
今夜,四爺留宿在那邊,但願武側福晉能在四爺聞詢後,幫著勸一勸他要消消火氣。
夜闌人靜。
大吃一驚珍珠豬仔正詼諧地立在床側置物架上。
今夜,武拂衣又來聽了一場睡前故事,終是聽到胤禛說了順治帝剃發的八卦。沒想到沒在夢裏看到光頭,反而被蘇培盛的敲門聲給搞醒了。
「直接說發生了什麽。」
武拂衣被打斷睡眠,不想聽一句廢話。「說重點,誰出事了?」
蘇培盛不敢廢話,而也著實不知該怎麽委婉表達,盡量客觀地複述了順天府衙役的話。
「主子爺,是順天府來人請您盡快走一趟。暉少爺、昐少爺以及十四阿哥,今夜去京郊西側的亂葬崗,被人當做偷盜屍體的,與一群人發生了衝突。這會都被帶到了順天府問話。」
武拂衣:?
一時間,她也蒙了。
弘暉與弘昐不該是在宮裏嗎?後天才是休息日,他們怎麽今夜就出宮了?
而且不顧宵禁,深夜出現在西邊的亂葬崗?是想換一換人物身份了,皇子不做了,搞了?
另外,十四是怎麽迴事,他怎麽也在一起。
「爺知道了。」
武拂衣雖然一頭霧水,卻也沒有太多氣惱。「你先招唿著順天府衙役,爺一會就去。」
蘇培盛先退下了。
當門一關上,就聽床頭傳來「砰」的一聲。
胤禛當然也聽到了這則離譜的消息。
等蘇培盛離開,他立刻黑了臉,重重拍了一記枕頭。「簡直不像話!十四又搞什麽事,定是他把兩個孩子帶去了亂七八糟的地方。」
武拂衣卻沒表示認同,「這可不好說。你沒聽過一句話嗎?沒逃過學的讀書生涯,不說它是不完整,至少是不刺激的。 」
胤禛瞪大了眼睛,「難道你給孩子們灌輸過奇奇怪怪的認知?!」
武拂衣立刻堅定搖頭,「怎麽可能,這點分寸我是有的。但,你說是不是有一種可能性。子肖其父,弘暉與弘昐隨你,所以是他們自己悟了。」
胤禛:!
悟了什麽?他什麽時候逃過宮?!
作者有話要說: 1清朝遊民,參考自《清代社會日常生活》,馮爾康·著。
其中提到了康雍幹對遊民的不同態度,雍正比較務實,雖然沒給遊民的職業正名,但還是允許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幹隆繼位後,並未進一步給手工業者提供更良好的生存環境。
~~
2三則故事的原文如下:
1、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逾數千萬矣。忽有一蛤,椎擊如舊,帝異之,安置幾上。乙夜有光,及明,肉自脫,中有一佛二菩薩像。帝悲悔,誓不食蛤。
(出《酉陽雜俎》)
2、唐文宗皇帝嗜好蛤蜊。一日,左右方盈盤而進,中有劈之不(原無不字,據陳校補)裂者。文宗疑其異,即焚香祝之。俄頃之間,其蛤自開,中有二人,形貌端秀,體質悉備,螺髻瓔珞,足履菡萏,謂之菩薩。文宗遂置金粟檀香合,以玉屑覆之,賜興善寺,令致敬禮。至會昌中,毀佛像,遂不知所在。
(出《杜陽雜編》)
3、溧水人俞集,宣和中,赴泰州興化尉,挈家舟行。淮上多蚌蛤,舟人日買以食,集見必輟買,放諸江。他日,得一籃,甚重,眾欲烹食,倍價償之,堅不可,遂置諸釜中。忽大聲從釜起,光焰相屬,舟人大恐,熟視之,一大蚌裂開,現觀世音像於殼間,傍有竹兩竿,挺挺如生,菩薩相好端嚴,冠衣瓔珞,及竹葉枝幹,皆細真珠綴成者。集令舟中人皆誦佛悔罪,而取其殼以歸。《傳燈錄》載唐文宗嗜蛤蜊,亦睹佛像之異,但此又有雙竹為奇耳。
( 出《夷堅誌》)
~~
3有關珍珠養殖曆史參考自《北京晚報》,周吉敏寫的《德清珍珠記》。
其中提到南宋的湖州府人士葉金揚成功培育出附殼佛像珍珠,並在德清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正因是暴利產業,而且涉及到安置遊民,所以事前要做足準備。否則,搞不好就是胤禟一通忙碌,最終變成八阿哥穩定社會有功勞了。
武拂衣沒有催促胤禟,而她在定期觀察入宮後孩子們的近況,確定弘暉、弘昐對於新生活沒有不適。學習上更是如魚得水般順利,還結識了好些個能聊天的新夥伴,與胤祺家的弘昇關係不錯。
至於她自己,在工部混得也還成,才不會傻傻地起早貪黑工作。總體上熟悉了工部運作後,將感興趣的卷宗往北郊莊子運,讓胤禛去閱覽分析。
反正,雍郡王被安排到工部並非插手實際政務,而是做技術性顧問的角色。
兩個月,日子平順地過著。
四月二十,北郊莊子。
午夜時分,馬蹄聲打破了夜的寂靜。
蘇培盛不敢置信地接到了來自順應天府的消息。
順天府衙役來傳話,一個時辰前在京城西邊的郊外發生一場打群架事件。接到報案後,逮捕鬧事者,這就來通知雍郡王了。
為什麽通知雍郡王?雍郡王已經不管刑部了。
當然是因為參與此事的人,包括了他的兩個兒子,以及他的親弟弟。
蘇培盛強行維持平靜表情,沒有表露出聽聞這一消息後宛如被雷劈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去武側福晉的院子通傳。
今夜,四爺留宿在那邊,但願武側福晉能在四爺聞詢後,幫著勸一勸他要消消火氣。
夜闌人靜。
大吃一驚珍珠豬仔正詼諧地立在床側置物架上。
今夜,武拂衣又來聽了一場睡前故事,終是聽到胤禛說了順治帝剃發的八卦。沒想到沒在夢裏看到光頭,反而被蘇培盛的敲門聲給搞醒了。
「直接說發生了什麽。」
武拂衣被打斷睡眠,不想聽一句廢話。「說重點,誰出事了?」
蘇培盛不敢廢話,而也著實不知該怎麽委婉表達,盡量客觀地複述了順天府衙役的話。
「主子爺,是順天府來人請您盡快走一趟。暉少爺、昐少爺以及十四阿哥,今夜去京郊西側的亂葬崗,被人當做偷盜屍體的,與一群人發生了衝突。這會都被帶到了順天府問話。」
武拂衣:?
一時間,她也蒙了。
弘暉與弘昐不該是在宮裏嗎?後天才是休息日,他們怎麽今夜就出宮了?
而且不顧宵禁,深夜出現在西邊的亂葬崗?是想換一換人物身份了,皇子不做了,搞了?
另外,十四是怎麽迴事,他怎麽也在一起。
「爺知道了。」
武拂衣雖然一頭霧水,卻也沒有太多氣惱。「你先招唿著順天府衙役,爺一會就去。」
蘇培盛先退下了。
當門一關上,就聽床頭傳來「砰」的一聲。
胤禛當然也聽到了這則離譜的消息。
等蘇培盛離開,他立刻黑了臉,重重拍了一記枕頭。「簡直不像話!十四又搞什麽事,定是他把兩個孩子帶去了亂七八糟的地方。」
武拂衣卻沒表示認同,「這可不好說。你沒聽過一句話嗎?沒逃過學的讀書生涯,不說它是不完整,至少是不刺激的。 」
胤禛瞪大了眼睛,「難道你給孩子們灌輸過奇奇怪怪的認知?!」
武拂衣立刻堅定搖頭,「怎麽可能,這點分寸我是有的。但,你說是不是有一種可能性。子肖其父,弘暉與弘昐隨你,所以是他們自己悟了。」
胤禛:!
悟了什麽?他什麽時候逃過宮?!
作者有話要說: 1清朝遊民,參考自《清代社會日常生活》,馮爾康·著。
其中提到了康雍幹對遊民的不同態度,雍正比較務實,雖然沒給遊民的職業正名,但還是允許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幹隆繼位後,並未進一步給手工業者提供更良好的生存環境。
~~
2三則故事的原文如下:
1、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逾數千萬矣。忽有一蛤,椎擊如舊,帝異之,安置幾上。乙夜有光,及明,肉自脫,中有一佛二菩薩像。帝悲悔,誓不食蛤。
(出《酉陽雜俎》)
2、唐文宗皇帝嗜好蛤蜊。一日,左右方盈盤而進,中有劈之不(原無不字,據陳校補)裂者。文宗疑其異,即焚香祝之。俄頃之間,其蛤自開,中有二人,形貌端秀,體質悉備,螺髻瓔珞,足履菡萏,謂之菩薩。文宗遂置金粟檀香合,以玉屑覆之,賜興善寺,令致敬禮。至會昌中,毀佛像,遂不知所在。
(出《杜陽雜編》)
3、溧水人俞集,宣和中,赴泰州興化尉,挈家舟行。淮上多蚌蛤,舟人日買以食,集見必輟買,放諸江。他日,得一籃,甚重,眾欲烹食,倍價償之,堅不可,遂置諸釜中。忽大聲從釜起,光焰相屬,舟人大恐,熟視之,一大蚌裂開,現觀世音像於殼間,傍有竹兩竿,挺挺如生,菩薩相好端嚴,冠衣瓔珞,及竹葉枝幹,皆細真珠綴成者。集令舟中人皆誦佛悔罪,而取其殼以歸。《傳燈錄》載唐文宗嗜蛤蜊,亦睹佛像之異,但此又有雙竹為奇耳。
( 出《夷堅誌》)
~~
3有關珍珠養殖曆史參考自《北京晚報》,周吉敏寫的《德清珍珠記》。
其中提到南宋的湖州府人士葉金揚成功培育出附殼佛像珍珠,並在德清進行大規模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