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頁
庶子的青雲路[科舉] 作者:聽金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雲康看於景山耳垂都紅了, 低聲嘆氣道,「於景山,且不說皇上的旨意還沒到槐縣。就是到了, 我也不能帶你去永平城。」
「你今日與我說的這些,用不了多久, 便會有其他人與我說。你能提前知道,說明你於家還有一些底子在。」
看於景山抬頭皺眉, 江雲康又道,「皇上明顯要打壓於家,我卻上摺子帶你去永平城,不僅害了我自己,也會害了你。這個時候出頭,對你可沒好處。」
「你一沒功績,二沒資曆, 才剛到槐縣不久便調任,這讓人怎麽看?」
通過方才的交談, 江雲康便知道於景山變了許多。
不過這也正常,家逢巨變,自然會有所改變。
目前看來, 於景山倒是比以前要好。
「那你說, 我要如何?」於景山握緊拳頭。
好不容易在會試有個好名次,殿試明明也不錯, 卻被皇上壓到後麵去。雖說現在有個一官半職, 說起來是皇上開恩, 但懂的人都知道皇上這是看不上他。
現在看著能有個機會,他是想把握住,可江雲康卻說他不是時機。
「你父親久經官場,你不懂,難道他沒和你說嗎?」江雲康問,「皇上之所以會打壓於家,那是朝局不穩定,他怕你們於家也生事。都說亂世容易出能臣,但對你們於家並不適用。」
「皇上需要人才,你要真想出頭,便先蟄伏兩年。就算在槐縣沒什麽功績,但也不會有過錯。等沒了施家那些煩惱,皇上對你們於家,自然也就不會那麽忌憚。你現在要做的,不是爭強好勝拿功績,而是先改變皇上對你的態度。」
當官的人得不到皇上的賞識,必然走不了太遠。
該說的都說了,江雲康往前坐了一點,「你還有什麽要問的嗎?」
於景山搖搖頭,「以前我總想和你比,覺得你一個……」本想說庶子,但覺得說出來帶了輕蔑的意思,便改口道,「覺得你不應該比我好,現在看來,你確實比我好太多。」
「讀書不是做官,做官不僅講才學本事,還有為人處世的道理。」江雲康起身道,「於景山,你要上進是好事,不過別太操之過急。來日指不定,我們還有同朝為官的時候,就看我們各自的本事了。」
他和於景山,始終算不上朋友,就算這會坐在這裏交談,也不代表他們關係好一點。隻是說,不是仇敵。
於景山看江雲康站起來,知道江雲康沒其他話要說,識趣地起身告辭。
等於景山走後,林姝才從屏風後出來。
她眉心輕蹙,「三爺,方才於大人說的,能成真嗎?」
「不一定。」江雲康也說不清楚,「得看時局如何才知道,不到萬不得已,皇上不會用我的。」
「我這就修書一封,送去給新餘給白大哥,問問到底怎麽迴事。」
施家確實是個麻煩,一直小動作不斷,皇上還得秉著仁義不動施家。
拿不到施家的大錯處,皇上就不能處置施家。
最開始聽到皇上讓施華池去新餘時,江雲康還很驚訝,覺得以皇上的聖明,不應該犯這種錯誤。
但仔細想想後,便懂皇上的用意了。
明麵上,皇上是重用施華池,實際卻是等著施華池犯錯。
隻要抓住施華池的錯處,皇上這才能發落施家。
沒了施家這個上躥下跳的小醜,賢王幼子便成不了大事,到時候找個遠一點的封地打發了便是。
這麽一想,江雲康不由佩服,就是不知道,這個計策,是皇上自己想的,還是別人給皇上的主意。
與此同時,宮中正是吵得激烈。
因為永平城的摺子又送來了,說北狄集結了不少兵力在亳州等地,而且過去一年裏,北狄新設碼頭。根據探子的消息,北狄也好像有火炮。
北狄集結兵力,還不足以讓皇上等人擔憂,最重要的是,探子說北狄好像有火炮。
好幾場戰役裏,曆朝都是靠火炮取勝,如果北狄也有火炮,那之後的戰還怎麽打?
而且北狄有火炮,說明新餘和臨興關有北狄細作。
多種事情撲麵而來,讓皇上和朝臣們一起焦慮。
「行了,你們爭吵那麽多,到現在也沒一個有用的話。」皇上大神怒斥,「平日裏隻會說點好聽話,但朕現在要的是能實際有用的主意,而不是在這裏聽你們爭論!」
「皇上息怒。」一眾大臣紛紛跪下。
「息怒?你們各個自詡博學多才,你們得拿個主意出來,朕才能息怒啊!」皇上扶額嘆氣,心累到沒力氣多言。
這時,忽然有人小小聲道,「其實皇上,要不然我們退出永平城,也是可以的。過去百年都給了他們,現在給北狄也沒啥事。而且這些年,永平城拖著新餘等地發展,也是個累贅。」
這話一出,眾人齊齊看去,見說話的是孫哲,好些人都屏息靜氣,心想這個孫哲要倒黴了。
「你要朕讓出永平城?」
皇上憤怒起身,怒斥道,「當初為了攻打永平城,你可知道多少將士犧牲?又可知徐放等人受了多少傷?就是賀之洲,現在還被舊傷影響,時常咳嗽。你卻讓朕退出永平城,不戰而退,是你窩囊,還是要朕去當個窩囊廢?」
孫哲隻是想提議一下,沒料到皇上會是這個態度,顫抖著說不敢,「皇上息怒,微臣沒有這個意思。」
「你今日與我說的這些,用不了多久, 便會有其他人與我說。你能提前知道,說明你於家還有一些底子在。」
看於景山抬頭皺眉, 江雲康又道,「皇上明顯要打壓於家,我卻上摺子帶你去永平城,不僅害了我自己,也會害了你。這個時候出頭,對你可沒好處。」
「你一沒功績,二沒資曆, 才剛到槐縣不久便調任,這讓人怎麽看?」
通過方才的交談, 江雲康便知道於景山變了許多。
不過這也正常,家逢巨變,自然會有所改變。
目前看來, 於景山倒是比以前要好。
「那你說, 我要如何?」於景山握緊拳頭。
好不容易在會試有個好名次,殿試明明也不錯, 卻被皇上壓到後麵去。雖說現在有個一官半職, 說起來是皇上開恩, 但懂的人都知道皇上這是看不上他。
現在看著能有個機會,他是想把握住,可江雲康卻說他不是時機。
「你父親久經官場,你不懂,難道他沒和你說嗎?」江雲康問,「皇上之所以會打壓於家,那是朝局不穩定,他怕你們於家也生事。都說亂世容易出能臣,但對你們於家並不適用。」
「皇上需要人才,你要真想出頭,便先蟄伏兩年。就算在槐縣沒什麽功績,但也不會有過錯。等沒了施家那些煩惱,皇上對你們於家,自然也就不會那麽忌憚。你現在要做的,不是爭強好勝拿功績,而是先改變皇上對你的態度。」
當官的人得不到皇上的賞識,必然走不了太遠。
該說的都說了,江雲康往前坐了一點,「你還有什麽要問的嗎?」
於景山搖搖頭,「以前我總想和你比,覺得你一個……」本想說庶子,但覺得說出來帶了輕蔑的意思,便改口道,「覺得你不應該比我好,現在看來,你確實比我好太多。」
「讀書不是做官,做官不僅講才學本事,還有為人處世的道理。」江雲康起身道,「於景山,你要上進是好事,不過別太操之過急。來日指不定,我們還有同朝為官的時候,就看我們各自的本事了。」
他和於景山,始終算不上朋友,就算這會坐在這裏交談,也不代表他們關係好一點。隻是說,不是仇敵。
於景山看江雲康站起來,知道江雲康沒其他話要說,識趣地起身告辭。
等於景山走後,林姝才從屏風後出來。
她眉心輕蹙,「三爺,方才於大人說的,能成真嗎?」
「不一定。」江雲康也說不清楚,「得看時局如何才知道,不到萬不得已,皇上不會用我的。」
「我這就修書一封,送去給新餘給白大哥,問問到底怎麽迴事。」
施家確實是個麻煩,一直小動作不斷,皇上還得秉著仁義不動施家。
拿不到施家的大錯處,皇上就不能處置施家。
最開始聽到皇上讓施華池去新餘時,江雲康還很驚訝,覺得以皇上的聖明,不應該犯這種錯誤。
但仔細想想後,便懂皇上的用意了。
明麵上,皇上是重用施華池,實際卻是等著施華池犯錯。
隻要抓住施華池的錯處,皇上這才能發落施家。
沒了施家這個上躥下跳的小醜,賢王幼子便成不了大事,到時候找個遠一點的封地打發了便是。
這麽一想,江雲康不由佩服,就是不知道,這個計策,是皇上自己想的,還是別人給皇上的主意。
與此同時,宮中正是吵得激烈。
因為永平城的摺子又送來了,說北狄集結了不少兵力在亳州等地,而且過去一年裏,北狄新設碼頭。根據探子的消息,北狄也好像有火炮。
北狄集結兵力,還不足以讓皇上等人擔憂,最重要的是,探子說北狄好像有火炮。
好幾場戰役裏,曆朝都是靠火炮取勝,如果北狄也有火炮,那之後的戰還怎麽打?
而且北狄有火炮,說明新餘和臨興關有北狄細作。
多種事情撲麵而來,讓皇上和朝臣們一起焦慮。
「行了,你們爭吵那麽多,到現在也沒一個有用的話。」皇上大神怒斥,「平日裏隻會說點好聽話,但朕現在要的是能實際有用的主意,而不是在這裏聽你們爭論!」
「皇上息怒。」一眾大臣紛紛跪下。
「息怒?你們各個自詡博學多才,你們得拿個主意出來,朕才能息怒啊!」皇上扶額嘆氣,心累到沒力氣多言。
這時,忽然有人小小聲道,「其實皇上,要不然我們退出永平城,也是可以的。過去百年都給了他們,現在給北狄也沒啥事。而且這些年,永平城拖著新餘等地發展,也是個累贅。」
這話一出,眾人齊齊看去,見說話的是孫哲,好些人都屏息靜氣,心想這個孫哲要倒黴了。
「你要朕讓出永平城?」
皇上憤怒起身,怒斥道,「當初為了攻打永平城,你可知道多少將士犧牲?又可知徐放等人受了多少傷?就是賀之洲,現在還被舊傷影響,時常咳嗽。你卻讓朕退出永平城,不戰而退,是你窩囊,還是要朕去當個窩囊廢?」
孫哲隻是想提議一下,沒料到皇上會是這個態度,顫抖著說不敢,「皇上息怒,微臣沒有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