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匆匆迴到學堂,來到孔子身邊,焦急地朝著孔子看著。
孔子正坐在那裏看書稿,準備繼續整理書稿。見子貢迴來,就頓住了。見子貢的神情有些反常,就看著他,等著對方先說話。
“先!先生!”子貢見孔子在等待他說話,叫了一聲。可他也不知道怎麽說,從哪裏說起?
“發生什麽事了?子貢?”孔子問道。
心想:是學堂的事還是外麵的傳聞?是不是傳聞又一邊倒了,南子反擊失敗?
“沒?沒有!”子貢應道。隨即又說道:“大伯方基石來衛國了!”
“方大哥來了?”孔子一聽,頓時驚喜得不能自己,朝子貢看著。
“方大伯來了!好像來了有一段時間。他說他忙,還沒有來得及來這裏……”
“他現在在哪裏?”孔子得知大哥方基石來了,當即蹦了起來。一邊問著,一副要過去找的架式。
“他剛才就在前麵不遠的酒肆裏,就在那家大一些的酒肆裏。現在應該走了,他說他還有其他事沒有辦完。”
“哦!”孔子應了一聲,一臉遺憾地樣子。
“先生!我還沒有來得及跟你說,我上次迴魯國的時候,是方大伯救了我一命!後來!我跟隨方大伯在宋國找了一圈沒有找到你。他迴了魯國,我有事就迴家了,我們就此分開。這一年多了,沒有想到會在都城遇見他……”
由於來了就接管學堂的事,又幫助先生配合南子進行反擊,太忙了。子貢還沒有來得及與孔子等人細談,沒有提及到方基石。所以!方基石救他的事,以及他與方基石在宋國找先生的事,都沒有說。
“哦!”聽了子貢的話,孔子猜測:方基石不是因為忙,很有可能,是因為季桓子的關係,不願意來找他,不想招惹麻煩。
“先生!我今天在酒肆裏還遇見一個人!”說完他與方基石的事,子貢又把遇見衛國公子郢的事說了一遍。
“什麽?衛國公子郢?”孔子顯得不敢相信。
“方大伯跟公子郢在一起喝酒,正好被我趕上了。酒肆掌櫃是世交家的後人,我去探望,無意中遇見的。先生!你坐!我還有比知道方大伯來衛國還重要地消息呢?”
在子貢的勸說下,孔子又坐了下來。
子貢也在孔子的對麵坐下,兩人相同而坐。要是在以前的話,孔子是不準許這樣。學生不能與先生對麵而坐,對麵而坐是對先生的不尊重。可現在的孔子,已經隨便多了。
其實!孔子早已不再拘泥於周禮上麵規定的那些禮節了。隻是!在學生麵前,在外人麵前,在公開場合,他還裝模作樣。就跟祭祀一樣,這種形式主義是需要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些禮節是永遠都是需要的。
以前的孔子,在還沒有去東周洛邑見老子之前,他是嚴格按照周禮上的規定來為人處事的,一絲不苟。自從跟老子論道後,他明白了很多。後來!他一直在努力地改變自己。
“你說!什麽比你方大伯來了還重要的事?是不是公子郢與你方大伯之間的事?他們是怎麽認識的?他們?”孔子想起來了,剛才子貢好像說是打架,大哥方基石救了公子郢。所以!就沒有再問下去。
“這件事跟公子郢也有一點關係!先生!方大伯不讓我對你說,說他來見你的時候再說,讓我在一邊幫腔……”
“幫腔?”
“幫腔!”
“什麽事?大哥說的話我孔丘什麽時候沒有聽了?”
“不是!”子貢解釋道:“方大伯是怕你誤會,才不讓我說的。”
“什麽事?你說?”孔子追問道。
子貢看著孔子,點了一下頭,說道:“是這樣地!先生!方大伯說,你以後不要再在衛公麵前舉薦自己的學生了,這樣做不好!你要是舉薦一個兩個學生還可以,還說得過去,你要是舉薦多了,朝堂上可能會有人在背後誣陷你的!”
“誣陷我?”孔子頓時一臉地懵逼。
心想:怎麽可能?我這不是?想為衛國多做一些事。我作為衛公請去的大官,不能一點作為都沒有吧?我隻有為衛國做些事,才對得起我領的俸祿啊?
“先生!你不要誤解了方大伯的意思。我也覺得方大伯說的對!官場這趟水很深!先生你想過沒有?你好心好意舉薦你的學生為衛國做事。可別人是怎麽理解的呢?是不是?
先生你想過沒有?別人也想安排自己的人去做官,而你舉薦自己的學生去了,你這不是搶了別人的位置和風頭。是不是?先生?你想想是不是?
方大伯說!你舉薦一個兩個或者幾個學生去做官都可以,不要舉薦得太多了。你也不要以為你偶爾舉薦一下,並沒有刻意舉薦,是不是?可是?積少成多!是不是?你舉薦的學生累積起來多了,衛國上上下下都是你的學生,別人會不會以為?或者?衛公會不會以為你是有意在衛國上上下下安插人手呢?
先生?你懂我說的意思了麽?你懂方大伯的意思麽?你不是以前的魯國司寇了。再則!你在魯國墮三都的事,已經傳遍天下了。先生你想想?要是這件事被人大做文章,就有可能認為:你到衛國來是想奪取衛國的政權……”
孔子聽到這裏,已經明白子貢說這話的意思,趕緊伸手阻止。說道:“我聽懂了!我知道了!可我孔丘真的沒有別的意思!子貢!你要相信先生!”
“先生已經舉薦多少學生了?”
孔子歎了一口氣,說道:“衛公已經答應給我安排至少十個職位。”
“十個?”
“你要不是提醒我,我還決定有機會再向衛公舉薦的!”
“先生!官場這趟水很深!你不得不防一手啊!”
孔子歎道:“我完全是一片好意!結果!我已經感覺到了,朝堂上有大臣對我不滿。唉!我的社會經驗還是太少啊!在官場上,我也沒有多少經驗!我隻知道為人民辦實事,卻忽略了官場上的勾心鬥角。”
孔子正坐在那裏看書稿,準備繼續整理書稿。見子貢迴來,就頓住了。見子貢的神情有些反常,就看著他,等著對方先說話。
“先!先生!”子貢見孔子在等待他說話,叫了一聲。可他也不知道怎麽說,從哪裏說起?
“發生什麽事了?子貢?”孔子問道。
心想:是學堂的事還是外麵的傳聞?是不是傳聞又一邊倒了,南子反擊失敗?
“沒?沒有!”子貢應道。隨即又說道:“大伯方基石來衛國了!”
“方大哥來了?”孔子一聽,頓時驚喜得不能自己,朝子貢看著。
“方大伯來了!好像來了有一段時間。他說他忙,還沒有來得及來這裏……”
“他現在在哪裏?”孔子得知大哥方基石來了,當即蹦了起來。一邊問著,一副要過去找的架式。
“他剛才就在前麵不遠的酒肆裏,就在那家大一些的酒肆裏。現在應該走了,他說他還有其他事沒有辦完。”
“哦!”孔子應了一聲,一臉遺憾地樣子。
“先生!我還沒有來得及跟你說,我上次迴魯國的時候,是方大伯救了我一命!後來!我跟隨方大伯在宋國找了一圈沒有找到你。他迴了魯國,我有事就迴家了,我們就此分開。這一年多了,沒有想到會在都城遇見他……”
由於來了就接管學堂的事,又幫助先生配合南子進行反擊,太忙了。子貢還沒有來得及與孔子等人細談,沒有提及到方基石。所以!方基石救他的事,以及他與方基石在宋國找先生的事,都沒有說。
“哦!”聽了子貢的話,孔子猜測:方基石不是因為忙,很有可能,是因為季桓子的關係,不願意來找他,不想招惹麻煩。
“先生!我今天在酒肆裏還遇見一個人!”說完他與方基石的事,子貢又把遇見衛國公子郢的事說了一遍。
“什麽?衛國公子郢?”孔子顯得不敢相信。
“方大伯跟公子郢在一起喝酒,正好被我趕上了。酒肆掌櫃是世交家的後人,我去探望,無意中遇見的。先生!你坐!我還有比知道方大伯來衛國還重要地消息呢?”
在子貢的勸說下,孔子又坐了下來。
子貢也在孔子的對麵坐下,兩人相同而坐。要是在以前的話,孔子是不準許這樣。學生不能與先生對麵而坐,對麵而坐是對先生的不尊重。可現在的孔子,已經隨便多了。
其實!孔子早已不再拘泥於周禮上麵規定的那些禮節了。隻是!在學生麵前,在外人麵前,在公開場合,他還裝模作樣。就跟祭祀一樣,這種形式主義是需要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些禮節是永遠都是需要的。
以前的孔子,在還沒有去東周洛邑見老子之前,他是嚴格按照周禮上的規定來為人處事的,一絲不苟。自從跟老子論道後,他明白了很多。後來!他一直在努力地改變自己。
“你說!什麽比你方大伯來了還重要的事?是不是公子郢與你方大伯之間的事?他們是怎麽認識的?他們?”孔子想起來了,剛才子貢好像說是打架,大哥方基石救了公子郢。所以!就沒有再問下去。
“這件事跟公子郢也有一點關係!先生!方大伯不讓我對你說,說他來見你的時候再說,讓我在一邊幫腔……”
“幫腔?”
“幫腔!”
“什麽事?大哥說的話我孔丘什麽時候沒有聽了?”
“不是!”子貢解釋道:“方大伯是怕你誤會,才不讓我說的。”
“什麽事?你說?”孔子追問道。
子貢看著孔子,點了一下頭,說道:“是這樣地!先生!方大伯說,你以後不要再在衛公麵前舉薦自己的學生了,這樣做不好!你要是舉薦一個兩個學生還可以,還說得過去,你要是舉薦多了,朝堂上可能會有人在背後誣陷你的!”
“誣陷我?”孔子頓時一臉地懵逼。
心想:怎麽可能?我這不是?想為衛國多做一些事。我作為衛公請去的大官,不能一點作為都沒有吧?我隻有為衛國做些事,才對得起我領的俸祿啊?
“先生!你不要誤解了方大伯的意思。我也覺得方大伯說的對!官場這趟水很深!先生你想過沒有?你好心好意舉薦你的學生為衛國做事。可別人是怎麽理解的呢?是不是?
先生你想過沒有?別人也想安排自己的人去做官,而你舉薦自己的學生去了,你這不是搶了別人的位置和風頭。是不是?先生?你想想是不是?
方大伯說!你舉薦一個兩個或者幾個學生去做官都可以,不要舉薦得太多了。你也不要以為你偶爾舉薦一下,並沒有刻意舉薦,是不是?可是?積少成多!是不是?你舉薦的學生累積起來多了,衛國上上下下都是你的學生,別人會不會以為?或者?衛公會不會以為你是有意在衛國上上下下安插人手呢?
先生?你懂我說的意思了麽?你懂方大伯的意思麽?你不是以前的魯國司寇了。再則!你在魯國墮三都的事,已經傳遍天下了。先生你想想?要是這件事被人大做文章,就有可能認為:你到衛國來是想奪取衛國的政權……”
孔子聽到這裏,已經明白子貢說這話的意思,趕緊伸手阻止。說道:“我聽懂了!我知道了!可我孔丘真的沒有別的意思!子貢!你要相信先生!”
“先生已經舉薦多少學生了?”
孔子歎了一口氣,說道:“衛公已經答應給我安排至少十個職位。”
“十個?”
“你要不是提醒我,我還決定有機會再向衛公舉薦的!”
“先生!官場這趟水很深!你不得不防一手啊!”
孔子歎道:“我完全是一片好意!結果!我已經感覺到了,朝堂上有大臣對我不滿。唉!我的社會經驗還是太少啊!在官場上,我也沒有多少經驗!我隻知道為人民辦實事,卻忽略了官場上的勾心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