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都不遵守周禮、周製了,大周天下才亂的。”孔子抬起頭來,朝著方忠看著,說道。
見季桓子就是把方忠叫來批判他的,他不得不大膽地爭辯起來。
孔子並不知道,方忠不是季桓子有意叫過來的,是方忠自己有急事來找季桓子才突然出現在季府的。
方忠也不知道孔子就在季府裏麵,是季桓子把孔子叫過來攤牌的。如果知道孔子正在裏麵,他是不會過來的。一定會等到孔子走了,才過來。與孔子在私下見麵、論道都可以,在季桓子麵前論道,那就不合適了。
論道的後果是什麽,方忠是清楚的。
如果他不把孔子辯駁倒,那麽!他就有危險了。如果把孔子辯駁倒了,那麽!孔子就有危險了。他們兩人一個是反對墮三都的,一個是支持墮三都的。
到底是墮三都對季桓子有利呢?還是不墮三都對季桓子有利呢?很顯然!結果是既定的。
站在客觀事實上麵來講,墮三都是一件沒有腦子的事。你把城牆拆矮了,按照周製的規定了,在這個亂世中,一旦戰爭來了,君臣子民都沒有一個藏身的地方,你這不是禍害麽?
周製、周禮上是有這項規定,可這個規定已經過時了。大周朝規定這項規定的時候,是天下太平時期,沒有內亂,沒有諸侯爭霸。再則!這項規定隻是針對內地的諸侯,邊關那邊,不是這樣地規定。相反!邊關那邊的城牆還要修建更高更牢固,隻有這樣,才能抵抗外敵。
而現在這個時期,不僅有外敵騷擾,還諸侯爭霸。城牆矮了,更方便敵人的攻城。你墮三都你這不是自毀國防能力?
家臣據私邑謀反,不應該歸咎城牆的高矮,而是!主子的用人不當。
其實!孔子並沒有自毀國防能力,放外敵進來的意思。而是!假借“周禮”、“周製”的規定墮三都,以此來削弱三桓的勢力,方便魯公統一權力。
如果在魯昭公時期墮三都的話,以魯昭公當時的軍事力量,是可以削弱三桓的。因為!在魯昭公時期,方基石給他訓練出了一支強大地軍隊。可惜!魯昭公急於求成,最終戰敗了。成為逃亡君王,最後死在外國。
孔子沒有考慮到國外勢力,沒有考慮到方忠巧妙地利用了齊國的貪婪,把齊國大軍引來了魯國邊境。而當年魯昭公急於求成,沒有把大軍調迴來進行各個擊破,結果戰敗。
兩人之所以犯錯,一切的原因都是:急於求成,沒有考慮周全。
孔子墮三都,其實隻是打擊、削弱一下三桓的氣焰。如果成功的話,他還有後續計劃。國防方麵,他應該考慮到了。可他失算就失算在:方忠把這一切都看清楚了,打破了他的原計劃。並且因此,還把他給趕下了政治舞台。
“在盛世的時候,在大周朝還能一統天下,掌控下麵的諸侯的時候。這個時期,我們是應該遵守周禮、周製。因為!我們有一個依靠。一旦有什麽違法亂紀的事發生,天子還能作出裁決,懲治相關人員。
在那個時候,諸侯以及下麵的官員一般都是按照周禮、周製來辦事的。諸侯以及下麵的官員,都是根據周製而來的,一般都遵守周製、周禮,秉公執法辦事。不依法辦事,你就要下台。
而現在!世道亂了,天子的手中就隻剩下一塊玉璽了。要不是大家都以周製、周禮來說事,把周禮、周製當成束縛別人的工具、手段,早已沒有人把天子當迴事了。是不是?
在這個諸侯爭霸的時期裏,是沒有人有那個能力一統天下。要是誰有那個能力一統天下,那麽!這個人一定會把天子趕下台。廢除過去的一切,重新製定規矩……”
孔子打斷方忠的話,強調道:“一切新規矩,都必須為人民服務!而周製、周禮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按照周製、周禮行事,周朝有過鼎盛時期。”
“先生?你不會因為我說了天子的壞話,而到天子那裏去告我吧?”方忠笑著問道。
“我說的天子,不僅僅是當今天子,也包括從亂世開始以來的所有天子。你要是扣我罪名,我是死無葬身之地。”
“我們在論道!”孔子答道。
孔子意思是:論道不是論事,不承擔責任。言者無罪,思想家無罪,隻有政治野心家的言行才是要承擔責任的。
思想家是從客觀公正的角度、立場出發的,說錯了也隻是他的思想不成熟,分析問題不全麵、客觀、公正。而政治野心家他們有權力,能夠把自己的言行合一起來,造成實際的社會影響。所以!政治野心家是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的。
“既然這樣!那我就繼續說了。”
“你講!”
方忠看了看季桓子,那意思是:我們是在論道,你也不要給我扣一頂什麽帽子,然後治我的罪。
然後說道:“現在的大周天下,天子管不了下麵的諸侯,特別是那些霸主國諸侯,天子成為一個虛架子。而下麵的那些諸侯呢!他們又不能一統天下。結果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麵:一個個都打著周朝的旗號幹著自己想做的事。結果就造成了現在的這種情況:周製、周禮是用來束縛別人的,壓迫別人必須遵守。而他們自己!卻淩駕於一切之上。先生?你說是不是?”
“這個?”孔子支吾了一聲,然後說道:“是!”
“所以!現在!在這個亂世中,你還講什麽周禮呢?你還講什麽周製呢?”方忠問道。
“那這個社會不就亂了?”孔子反問道。“都不遵守周禮、周製,社會沒有了規矩,那不就亂了?”
“已經亂了!”方忠強調道。
“所以!我們就要從我做起,做一個遵守周禮、周製的人。然後!把相同想法的人組合起來,鞏固陣地。讓世人都向我們學習,再然後!學習的人多了,遵守周禮、周製的人多了,這個社會就會恢複周朝的原貌,恢複到周朝鼎盛時期……”
季桓子在一邊看著,見孔子那一臉認真地樣子,他一臉旁觀者看熱鬧地微笑著。不!是冷笑。
方忠打斷道:“這可能嗎?”
“怎麽不可能呢?”孔子反問道。
“你為什麽一定要恢複周製、周禮呢?”
“因為!周製、周禮讓周朝有過鼎盛時期……”
方忠打斷道:“每個曆史時期,每個朝代,應該都有過他們的鼎盛時期,隻是時間長短而已……”
孔子打斷道:“而周朝的鼎盛時期最長……”
方忠打斷道:“根據古籍記載,曆史上比周朝鼎盛時期更好地時期是結繩記事年代,那個時候還在母係社會……”
孔子打斷道:“古籍上記載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而周朝的鼎盛時期,是可見的,是有史料可查的……”
方忠打斷道:“伏羲時期,以及三皇時期都有過自己的鼎盛。比如說!你喜歡的韶樂,就是舜帝時期的傑作,是不是?每個時期走到曆史的盡頭,就要打破舊的格局,重新開始……”
“你為什麽一定要打破周製呢?”
“你為什麽一定要維護周製呢?”
方忠與孔子兩人,針鋒相對起來。
見季桓子就是把方忠叫來批判他的,他不得不大膽地爭辯起來。
孔子並不知道,方忠不是季桓子有意叫過來的,是方忠自己有急事來找季桓子才突然出現在季府的。
方忠也不知道孔子就在季府裏麵,是季桓子把孔子叫過來攤牌的。如果知道孔子正在裏麵,他是不會過來的。一定會等到孔子走了,才過來。與孔子在私下見麵、論道都可以,在季桓子麵前論道,那就不合適了。
論道的後果是什麽,方忠是清楚的。
如果他不把孔子辯駁倒,那麽!他就有危險了。如果把孔子辯駁倒了,那麽!孔子就有危險了。他們兩人一個是反對墮三都的,一個是支持墮三都的。
到底是墮三都對季桓子有利呢?還是不墮三都對季桓子有利呢?很顯然!結果是既定的。
站在客觀事實上麵來講,墮三都是一件沒有腦子的事。你把城牆拆矮了,按照周製的規定了,在這個亂世中,一旦戰爭來了,君臣子民都沒有一個藏身的地方,你這不是禍害麽?
周製、周禮上是有這項規定,可這個規定已經過時了。大周朝規定這項規定的時候,是天下太平時期,沒有內亂,沒有諸侯爭霸。再則!這項規定隻是針對內地的諸侯,邊關那邊,不是這樣地規定。相反!邊關那邊的城牆還要修建更高更牢固,隻有這樣,才能抵抗外敵。
而現在這個時期,不僅有外敵騷擾,還諸侯爭霸。城牆矮了,更方便敵人的攻城。你墮三都你這不是自毀國防能力?
家臣據私邑謀反,不應該歸咎城牆的高矮,而是!主子的用人不當。
其實!孔子並沒有自毀國防能力,放外敵進來的意思。而是!假借“周禮”、“周製”的規定墮三都,以此來削弱三桓的勢力,方便魯公統一權力。
如果在魯昭公時期墮三都的話,以魯昭公當時的軍事力量,是可以削弱三桓的。因為!在魯昭公時期,方基石給他訓練出了一支強大地軍隊。可惜!魯昭公急於求成,最終戰敗了。成為逃亡君王,最後死在外國。
孔子沒有考慮到國外勢力,沒有考慮到方忠巧妙地利用了齊國的貪婪,把齊國大軍引來了魯國邊境。而當年魯昭公急於求成,沒有把大軍調迴來進行各個擊破,結果戰敗。
兩人之所以犯錯,一切的原因都是:急於求成,沒有考慮周全。
孔子墮三都,其實隻是打擊、削弱一下三桓的氣焰。如果成功的話,他還有後續計劃。國防方麵,他應該考慮到了。可他失算就失算在:方忠把這一切都看清楚了,打破了他的原計劃。並且因此,還把他給趕下了政治舞台。
“在盛世的時候,在大周朝還能一統天下,掌控下麵的諸侯的時候。這個時期,我們是應該遵守周禮、周製。因為!我們有一個依靠。一旦有什麽違法亂紀的事發生,天子還能作出裁決,懲治相關人員。
在那個時候,諸侯以及下麵的官員一般都是按照周禮、周製來辦事的。諸侯以及下麵的官員,都是根據周製而來的,一般都遵守周製、周禮,秉公執法辦事。不依法辦事,你就要下台。
而現在!世道亂了,天子的手中就隻剩下一塊玉璽了。要不是大家都以周製、周禮來說事,把周禮、周製當成束縛別人的工具、手段,早已沒有人把天子當迴事了。是不是?
在這個諸侯爭霸的時期裏,是沒有人有那個能力一統天下。要是誰有那個能力一統天下,那麽!這個人一定會把天子趕下台。廢除過去的一切,重新製定規矩……”
孔子打斷方忠的話,強調道:“一切新規矩,都必須為人民服務!而周製、周禮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按照周製、周禮行事,周朝有過鼎盛時期。”
“先生?你不會因為我說了天子的壞話,而到天子那裏去告我吧?”方忠笑著問道。
“我說的天子,不僅僅是當今天子,也包括從亂世開始以來的所有天子。你要是扣我罪名,我是死無葬身之地。”
“我們在論道!”孔子答道。
孔子意思是:論道不是論事,不承擔責任。言者無罪,思想家無罪,隻有政治野心家的言行才是要承擔責任的。
思想家是從客觀公正的角度、立場出發的,說錯了也隻是他的思想不成熟,分析問題不全麵、客觀、公正。而政治野心家他們有權力,能夠把自己的言行合一起來,造成實際的社會影響。所以!政治野心家是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的。
“既然這樣!那我就繼續說了。”
“你講!”
方忠看了看季桓子,那意思是:我們是在論道,你也不要給我扣一頂什麽帽子,然後治我的罪。
然後說道:“現在的大周天下,天子管不了下麵的諸侯,特別是那些霸主國諸侯,天子成為一個虛架子。而下麵的那些諸侯呢!他們又不能一統天下。結果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麵:一個個都打著周朝的旗號幹著自己想做的事。結果就造成了現在的這種情況:周製、周禮是用來束縛別人的,壓迫別人必須遵守。而他們自己!卻淩駕於一切之上。先生?你說是不是?”
“這個?”孔子支吾了一聲,然後說道:“是!”
“所以!現在!在這個亂世中,你還講什麽周禮呢?你還講什麽周製呢?”方忠問道。
“那這個社會不就亂了?”孔子反問道。“都不遵守周禮、周製,社會沒有了規矩,那不就亂了?”
“已經亂了!”方忠強調道。
“所以!我們就要從我做起,做一個遵守周禮、周製的人。然後!把相同想法的人組合起來,鞏固陣地。讓世人都向我們學習,再然後!學習的人多了,遵守周禮、周製的人多了,這個社會就會恢複周朝的原貌,恢複到周朝鼎盛時期……”
季桓子在一邊看著,見孔子那一臉認真地樣子,他一臉旁觀者看熱鬧地微笑著。不!是冷笑。
方忠打斷道:“這可能嗎?”
“怎麽不可能呢?”孔子反問道。
“你為什麽一定要恢複周製、周禮呢?”
“因為!周製、周禮讓周朝有過鼎盛時期……”
方忠打斷道:“每個曆史時期,每個朝代,應該都有過他們的鼎盛時期,隻是時間長短而已……”
孔子打斷道:“而周朝的鼎盛時期最長……”
方忠打斷道:“根據古籍記載,曆史上比周朝鼎盛時期更好地時期是結繩記事年代,那個時候還在母係社會……”
孔子打斷道:“古籍上記載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而周朝的鼎盛時期,是可見的,是有史料可查的……”
方忠打斷道:“伏羲時期,以及三皇時期都有過自己的鼎盛。比如說!你喜歡的韶樂,就是舜帝時期的傑作,是不是?每個時期走到曆史的盡頭,就要打破舊的格局,重新開始……”
“你為什麽一定要打破周製呢?”
“你為什麽一定要維護周製呢?”
方忠與孔子兩人,針鋒相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