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大燕皇帝張崇義昭告天下:驃騎將軍尚修竹舉兵謀反,罪不容誅,雖死不贖其罪。
全家老小按律連坐,十六歲以上男丁判處斬立決,十六歲以下男丁及女眷發配邊軍為奴。
尚修竹一應部將,不知情者,不曾附逆者,概不追究罪責。
已逃出永安城的將士限期一個月內返迴京城,仍為大燕將士,享用大燕俸祿,絕不秋後算賬。
一個月內延宕不歸者,一律革除職務,永不錄用,並為大燕之敵。
這份詔書是皇帝陛下張崇義對全天下作出的鄭重承諾,許多將士深信陛下絕不會失信於天下人,紛紛懷揣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返迴京城,短短四五天內跑迴來兩千多人。
不過仍然有幾百名尚修竹的親隨心腹或是惦記著尚修竹的恩情,或是不相信張崇義的承諾,漸漸地越跑越遠,有的逃迴幽州,有的逃往益州,有的逃往荊州等地。
經過君臣煞費苦心的善意安撫,三月下旬,持續紛亂了二十幾天的永安城,終於漸漸從尚修竹叛亂的陰霾中走出來,軍政秩序在一點點朝著良好穩定的方向發展。
三月二十六日,張微從崤關傳來軍情密報。
短短二十多天,範進多次派遣重兵不惜代價地猛攻崤關,都被張崇義的姐夫、大將郭懷玉率軍擊退。
範進損兵折將三萬餘人,最終還是一無所獲,氣急敗壞地退迴了雒陽城。
據說雙方爆發的最後一場戰役,也就是聞名於世的官莊之戰,郭懷玉在兩山之間的峽穀地帶巧妙埋伏下火牛陣。
他在雄牛身上澆滿火油、硫磺等易燃物,牛角上綁縛著兩把尖刀,然後以自身為餌去向範西元搦戰。
交戰之時,佯裝不敵範西元的重甲騎兵,撥轉馬頭狼狽逃竄。
範西元藐視名聲不大的郭懷玉,見郭懷玉的幾千騎兵一觸即潰,當即率領重甲騎兵尾隨在後,窮追猛打。
當範西元的左路騎兵統領秦非率領一千重甲騎兵深入穀底,郭懷玉喝令將士驅趕著五百身上被點燃的黃牛瘋狂衝向重甲騎兵隊伍。
秦非的重甲騎兵與火牛轟然衝撞後,盡管隔著厚厚的鎧甲,但戰馬身上的鬃毛還是迅速燃燒起來。
遭到烈火焚身的戰馬瞬間變成發狂的猛獸,瘋瘋癲癲的沒頭亂竄,披著重甲的戰馬和騎兵動作極為緩慢,在怒放的火焰中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不是死在火牛的尖刀之下,就是死在熊熊烈火之中。
郭懷玉憑借著五百頭火牛組成的大陣,一舉摧毀範進重金打造的重甲騎兵主力,斬殺重甲騎兵一千三百餘人。
郭懷玉趁亂砍死氣勝巔峰的重甲騎兵統領秦非,一戰躍升為天下頂級名將,足以與向烈秦冪等名將並駕齊驅。
兵疲馬乏的範進喪失重甲騎兵後,無法突破崤關的封鎖,徹底斷了與兗州大本營的聯係,數萬大軍被迫收縮在河南郡一隅之地,守著雒陽城作最後的困獸之鬥。
至於他的兗州大本營,早已是硝煙彌漫,在各地反範進勢力的瘋狂反撲中,泰山、東郡、定陶、東平、山陽、淮陽等郡全部淪陷。
比鄰的徐州豫州等地也被地主豪強蠶食殆盡,當前僅剩下陳留還掌握在範進次子、陳留王範東陽的手裏。
陳留原本隻有一萬三千兵馬,範進揮兵攻打崤關的時候,範東陽曾經發兵唿應,意欲東西兩路夾擊張微鎮守的崤關。
怎奈範家所有的兵家天賦都集中在範西元一人身上,這個範東陽著實是個罕見的草包,興師動眾地領著八千精兵氣勢洶洶地殺去,在官渡地區遭到渤海郡守何靈修兩千騎兵的突襲。
幾乎半個時辰不到,範東陽就被殺得丟盔卸甲,留下一千多具屍體,在親兵的護衛下,如同喪家之犬逃迴了陳留,此後再也不敢領兵出城。
他害怕張微會趁虛攻打陳留城,急忙去陳府釋放被軟禁的大將軍陳部魁,將守城的重擔全權交到陳部魁手裏。
陳部魁不愧是一代名將,很快就在城裏招募了一支萬餘人的新兵隊伍,鐵腕整頓陳留城的守備,將陳留城打造的如同鐵桶一般。
兗州幾大反對範進的割據勢力,如占領東郡的刑衙,占據淮陽的戚荷,曾經都對陳留城垂涎三尺,一直躍躍欲試準備奔襲陳留。
然而當他們看到陳部魁東山再起,紛紛感到難以與之抗衡,果斷放棄了偷襲陳留的幻想,都想著坐山觀虎鬥,笑看陳部魁和張微這兩大當世名將的巔峰對決。
一個是大魏國的大將軍,一個是大燕國的大將軍,都是名震天下的悍將,竟讓他們在沙場上狹路相逢,也算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不過張微的另一封長長密奏讓張崇義感到既驚又喜,感慨萬千。
原來張微麾下這三萬飛渡大河的精兵,並非冀州倉促招募的兵馬,而是渤海郡守何靈修、薊州將軍寒柏以及十八名張家宗親帶來的幽州精銳。
三子分幽後,幾乎所有的張家宗親都選擇倒向老大張崇忠和老二張崇孝,沒人看好最年幼的張崇義。
願意跟在張崇義身邊的居然隻有張微、張潮、張樹人三個遠房宗親,說不出的淒涼落寞。
這些年張崇忠身邊有何太勤作祟,張崇孝身邊有封凝使壞,特別是封凝仗著封家樹大根深,不斷地排除異己,瘋狂地打壓排擠張家宗親和原張道衝一係的心腹大將。
以張崇義親叔叔、右北平郡郡守張道恆為首的張家宗親,和以薊州將軍寒柏為首的張道衝心腹將領,這些年先後被罷官奪職,賦閑在家。
他們去年就計劃著轉換門庭來投靠張崇義。
不過由於在張崇義最艱難最孤獨的時候,他們沒有選擇支持張崇義,等到張崇義襲取了永安城登基稱帝,一躍成為天下地盤最廣闊、權勢最顯赫的諸侯,他們覺得此時投靠好像有點趨炎附勢的意思。
幾撥人商量來商量去,終究都是帶兵打仗的粗獷漢子,一個個認為趨炎附勢太過丟人現眼,遲遲下不了決心,不知不覺就耽擱了大半年。
等到三路諸侯合縱伐燕,範進廉斬二十萬聯軍箭指潼關,以張道恆為首的張家宗親和以寒柏為首的張道衝心腹將領,總算是找到了一個名正言順的南下理由,那就是領兵馳援孤掌難鳴的張崇義。
錦上添花說出去或許難聽,雪中送炭總說得過去吧?
於是新年剛過,張道恆帶著十七位張家宗親及麾下上萬親兵,寒柏帶著兩千親兵,慢騰騰地開往鄴城,準備先投奔大將軍張微,看一下張微對他們的態度。
張微是張崇義最信賴的大將,他的態度至關重要。
這一萬多人馬浩浩蕩蕩的南下,不免驚動了渤海郡守何靈修。
何靈修前些年就跟張崇義有過約定,日後但教有用得著他的地方,隨時招唿。
何靈修一見之下,果斷帶著渤海郡一萬精銳與他們結伴而行。
這位當年叱吒遼東的悍將,在渤海郡閑置了四年之後,終於靜極思動,準備去中原縱馬馳騁了。
當時張微正為精銳兵馬捉襟見肘、沒能力趁虛偷襲兗州而發愁,待見到十八位張家宗親、寒柏、何靈修等人和近三萬多名幽州精銳不期而至,簡直是欣喜若狂。
張微不同於張崇義,他是張家的遠房宗親,麵對以張道恆為首的嫡係宗親,不免感覺低人一等,自然對他們禮遇有加。
不過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張微派人封鎖了張家宗親及幽州兵馬南下的消息,隨後便有了郭懷玉偷渡大河、夜襲白馬津和穀神渡口的壯舉。
全家老小按律連坐,十六歲以上男丁判處斬立決,十六歲以下男丁及女眷發配邊軍為奴。
尚修竹一應部將,不知情者,不曾附逆者,概不追究罪責。
已逃出永安城的將士限期一個月內返迴京城,仍為大燕將士,享用大燕俸祿,絕不秋後算賬。
一個月內延宕不歸者,一律革除職務,永不錄用,並為大燕之敵。
這份詔書是皇帝陛下張崇義對全天下作出的鄭重承諾,許多將士深信陛下絕不會失信於天下人,紛紛懷揣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返迴京城,短短四五天內跑迴來兩千多人。
不過仍然有幾百名尚修竹的親隨心腹或是惦記著尚修竹的恩情,或是不相信張崇義的承諾,漸漸地越跑越遠,有的逃迴幽州,有的逃往益州,有的逃往荊州等地。
經過君臣煞費苦心的善意安撫,三月下旬,持續紛亂了二十幾天的永安城,終於漸漸從尚修竹叛亂的陰霾中走出來,軍政秩序在一點點朝著良好穩定的方向發展。
三月二十六日,張微從崤關傳來軍情密報。
短短二十多天,範進多次派遣重兵不惜代價地猛攻崤關,都被張崇義的姐夫、大將郭懷玉率軍擊退。
範進損兵折將三萬餘人,最終還是一無所獲,氣急敗壞地退迴了雒陽城。
據說雙方爆發的最後一場戰役,也就是聞名於世的官莊之戰,郭懷玉在兩山之間的峽穀地帶巧妙埋伏下火牛陣。
他在雄牛身上澆滿火油、硫磺等易燃物,牛角上綁縛著兩把尖刀,然後以自身為餌去向範西元搦戰。
交戰之時,佯裝不敵範西元的重甲騎兵,撥轉馬頭狼狽逃竄。
範西元藐視名聲不大的郭懷玉,見郭懷玉的幾千騎兵一觸即潰,當即率領重甲騎兵尾隨在後,窮追猛打。
當範西元的左路騎兵統領秦非率領一千重甲騎兵深入穀底,郭懷玉喝令將士驅趕著五百身上被點燃的黃牛瘋狂衝向重甲騎兵隊伍。
秦非的重甲騎兵與火牛轟然衝撞後,盡管隔著厚厚的鎧甲,但戰馬身上的鬃毛還是迅速燃燒起來。
遭到烈火焚身的戰馬瞬間變成發狂的猛獸,瘋瘋癲癲的沒頭亂竄,披著重甲的戰馬和騎兵動作極為緩慢,在怒放的火焰中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不是死在火牛的尖刀之下,就是死在熊熊烈火之中。
郭懷玉憑借著五百頭火牛組成的大陣,一舉摧毀範進重金打造的重甲騎兵主力,斬殺重甲騎兵一千三百餘人。
郭懷玉趁亂砍死氣勝巔峰的重甲騎兵統領秦非,一戰躍升為天下頂級名將,足以與向烈秦冪等名將並駕齊驅。
兵疲馬乏的範進喪失重甲騎兵後,無法突破崤關的封鎖,徹底斷了與兗州大本營的聯係,數萬大軍被迫收縮在河南郡一隅之地,守著雒陽城作最後的困獸之鬥。
至於他的兗州大本營,早已是硝煙彌漫,在各地反範進勢力的瘋狂反撲中,泰山、東郡、定陶、東平、山陽、淮陽等郡全部淪陷。
比鄰的徐州豫州等地也被地主豪強蠶食殆盡,當前僅剩下陳留還掌握在範進次子、陳留王範東陽的手裏。
陳留原本隻有一萬三千兵馬,範進揮兵攻打崤關的時候,範東陽曾經發兵唿應,意欲東西兩路夾擊張微鎮守的崤關。
怎奈範家所有的兵家天賦都集中在範西元一人身上,這個範東陽著實是個罕見的草包,興師動眾地領著八千精兵氣勢洶洶地殺去,在官渡地區遭到渤海郡守何靈修兩千騎兵的突襲。
幾乎半個時辰不到,範東陽就被殺得丟盔卸甲,留下一千多具屍體,在親兵的護衛下,如同喪家之犬逃迴了陳留,此後再也不敢領兵出城。
他害怕張微會趁虛攻打陳留城,急忙去陳府釋放被軟禁的大將軍陳部魁,將守城的重擔全權交到陳部魁手裏。
陳部魁不愧是一代名將,很快就在城裏招募了一支萬餘人的新兵隊伍,鐵腕整頓陳留城的守備,將陳留城打造的如同鐵桶一般。
兗州幾大反對範進的割據勢力,如占領東郡的刑衙,占據淮陽的戚荷,曾經都對陳留城垂涎三尺,一直躍躍欲試準備奔襲陳留。
然而當他們看到陳部魁東山再起,紛紛感到難以與之抗衡,果斷放棄了偷襲陳留的幻想,都想著坐山觀虎鬥,笑看陳部魁和張微這兩大當世名將的巔峰對決。
一個是大魏國的大將軍,一個是大燕國的大將軍,都是名震天下的悍將,竟讓他們在沙場上狹路相逢,也算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不過張微的另一封長長密奏讓張崇義感到既驚又喜,感慨萬千。
原來張微麾下這三萬飛渡大河的精兵,並非冀州倉促招募的兵馬,而是渤海郡守何靈修、薊州將軍寒柏以及十八名張家宗親帶來的幽州精銳。
三子分幽後,幾乎所有的張家宗親都選擇倒向老大張崇忠和老二張崇孝,沒人看好最年幼的張崇義。
願意跟在張崇義身邊的居然隻有張微、張潮、張樹人三個遠房宗親,說不出的淒涼落寞。
這些年張崇忠身邊有何太勤作祟,張崇孝身邊有封凝使壞,特別是封凝仗著封家樹大根深,不斷地排除異己,瘋狂地打壓排擠張家宗親和原張道衝一係的心腹大將。
以張崇義親叔叔、右北平郡郡守張道恆為首的張家宗親,和以薊州將軍寒柏為首的張道衝心腹將領,這些年先後被罷官奪職,賦閑在家。
他們去年就計劃著轉換門庭來投靠張崇義。
不過由於在張崇義最艱難最孤獨的時候,他們沒有選擇支持張崇義,等到張崇義襲取了永安城登基稱帝,一躍成為天下地盤最廣闊、權勢最顯赫的諸侯,他們覺得此時投靠好像有點趨炎附勢的意思。
幾撥人商量來商量去,終究都是帶兵打仗的粗獷漢子,一個個認為趨炎附勢太過丟人現眼,遲遲下不了決心,不知不覺就耽擱了大半年。
等到三路諸侯合縱伐燕,範進廉斬二十萬聯軍箭指潼關,以張道恆為首的張家宗親和以寒柏為首的張道衝心腹將領,總算是找到了一個名正言順的南下理由,那就是領兵馳援孤掌難鳴的張崇義。
錦上添花說出去或許難聽,雪中送炭總說得過去吧?
於是新年剛過,張道恆帶著十七位張家宗親及麾下上萬親兵,寒柏帶著兩千親兵,慢騰騰地開往鄴城,準備先投奔大將軍張微,看一下張微對他們的態度。
張微是張崇義最信賴的大將,他的態度至關重要。
這一萬多人馬浩浩蕩蕩的南下,不免驚動了渤海郡守何靈修。
何靈修前些年就跟張崇義有過約定,日後但教有用得著他的地方,隨時招唿。
何靈修一見之下,果斷帶著渤海郡一萬精銳與他們結伴而行。
這位當年叱吒遼東的悍將,在渤海郡閑置了四年之後,終於靜極思動,準備去中原縱馬馳騁了。
當時張微正為精銳兵馬捉襟見肘、沒能力趁虛偷襲兗州而發愁,待見到十八位張家宗親、寒柏、何靈修等人和近三萬多名幽州精銳不期而至,簡直是欣喜若狂。
張微不同於張崇義,他是張家的遠房宗親,麵對以張道恆為首的嫡係宗親,不免感覺低人一等,自然對他們禮遇有加。
不過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張微派人封鎖了張家宗親及幽州兵馬南下的消息,隨後便有了郭懷玉偷渡大河、夜襲白馬津和穀神渡口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