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沉浸在新春佳節中的幽州百姓,被青奴的鐵蹄踏碎了美夢。
七萬青奴騎兵在內奸的協助下,從最為險惡的蜂腰山口突破天險,竄入上穀漁陽大肆劫掠,幽州百姓死傷無數。
蜂腰山口將軍張清河力竭身亡,三千守軍全軍覆沒。
鎮北大將軍張崇忠星夜出動薊州大營、上穀漁陽右北平六萬大軍前去迎敵。
首戰擊潰青奴三千先鋒軍,雙方十幾萬兵馬在燕山馬場以北五十裏的燕北平原對峙。
燕山馬場是幽州最大的馬場,也是張家安身立命之本,常年畜養著十幾萬匹戰馬,每年足可出欄甲等戰馬上萬匹,乙等丙等戰馬不計其數。
燕山馬場若是毀於一旦,幽州等於沒了半邊天。
大年初三,兗州大都督範進麾下大將、長史陳部魁率軍突襲臨淮郡,不到半天就攻占了臨淮城,臨淮宣告陷落。
臨淮五品以上官員無一幸免,全被範進斬首。
大年初五,荊州大都督廉斬命輔國將軍馮焉領兵四萬,與揚州大都督金海潮麾下鎮軍將軍屠瑋的四萬大軍合兵一處,兵臨汝南城下。
剛落入範進手裏的汝南不戰而降,極為麻溜的投降荊揚聯軍。
八萬聯軍隨後猛攻淮陽,未克,屯兵淮陽城外。
大年初六,嚐到甜頭的涼州北地郡薛謄再次揮兵闖進京兆府轄下的康陽縣,血洗縣城。
有品級的文武官員全部被殺,金銀財寶擄掠一空,百姓死傷者不計其數,近千婦孺被掠奪。
大年初七,雁北草原上,張崇忠六萬大軍與青奴七萬騎兵展開驚心動魄的大決戰,雙方殺得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兩軍苦戰之時,另外兩位鎮北大將軍,二公子張崇孝親率四萬步騎從東麵殺向青奴側翼,四公子張崇義親率三萬步騎堵住了上穀方向蜂腰山口的缺口。
劍拔弩張了大半年的三兄弟,真正演繹了“兄弟鬩於牆、外禦其辱”的古訓。
三兄弟在沒有任何書信溝通的情況下,憑借血緣兄弟共抗外辱的默契,合力將犯境襲掠的七萬青奴騎兵絞殺於關內,不曾放過青奴的一兵一騎。
此役張崇忠所部損失最大,前後折損近兩萬人馬,其次就是張崇義。
他率領的兩萬五千步兵用血肉之軀堵住了蜂腰山口的退路。
走投無路的青奴騎兵,像瘋狗一樣撕咬他的防線,兩萬五千步兵足足死傷了一萬五千,騎兵倒是傷亡極少。
張崇孝四萬人馬損失不到八千,傷亡最小。
戰後,三兄弟連招唿都沒打一聲,各自率軍返迴自己的領地,默默舔舐著傷口。
退兵途中,張崇義與常羽等人一路沉默不語,氣氛極為凝重。
這次出兵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好處,唯一維護的就是張家子孫的顏麵。
幽州是張家的,不管三兄弟如何分家,隻要他們依然姓張,就要拚死守住幽州,守護幽州百姓,這幾乎是刻在靈魂深處永不磨滅的使命。
發兵前,常羽等將領都表示激烈反對。
眾將認為上穀漁陽是張崇忠的地盤。
他拿著最大的地盤和最多的人馬,擋不住區區幾萬青奴騎兵,還有什麽臉麵當張家子孫,當鎮北大將軍?
他鎮個屁的北呀。
楊千鍾等謀士也認為此戰毫無意義,打贏了沒好處,打輸了損失的是自己的兵馬錢糧。
萬一張崇忠在何太勤的慫恿下反咬一口,把咱們這點人馬一口吞了,可是得不償失。
張崇義咬牙切齒地說了一句話:“一百多年來,全天下都知道幽州是張家的地盤,我是張家子孫,怎能不管?”
眾將知道拗不過張家人的血性和榮耀,隻能被迫同意出兵。
行軍途中,常羽等人認為應該從雁北草原西麵打亂青奴大軍的側翼,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深思熟慮後的張崇義緩緩搖了搖頭,否決了這個提議。
“那樣隻能擊潰青奴大軍,青奴大軍見勢不妙,肯定會從蜂腰山口迅速逃竄。要打就打狠一點,徹底堵死他們的退路。”
眾將嚇了一跳,齊聲抗議道:“將軍,所謂圍城必闕。
數萬青奴騎兵如果無路可退,必然要跟我們拚命。
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衝擊我們的防禦陣地,到時候傷亡肯定是慘不忍睹。”
張崇義執意要聚殲這股襲掠漁陽上穀的悍匪於關內,力排眾議急行軍數日,終於趕在青奴撤退前堵死了蜂腰山口的後路。
的確如同眾將所言,青奴騎兵近乎瘋狂的向他們發起一次次衝鋒,如同飛蛾撲火一樣,潮水般的騎兵幾次都快衝破了步兵的防線。
危急關頭,是張崇義手持破斧槍,一馬當先堵在缺口上,擊退了青奴騎兵一次次不要命的攻擊,這才拖到張崇忠張崇孝大軍趕到,在蜂腰山口腳下盡數剿滅青奴騎兵。
張崇義看著麵無表情的常羽,一臉愧疚道:“常將軍,真對不起,這一仗就把你一年的心血打沒了。
我知道你心裏不好受,你要是有氣,大可以罵我幾句出出氣,就像向烈那家夥一樣,我絕對不怪你。”
向烈怪眼一翻,大聲反駁道:“大將軍,我沒罵過你呀。”
此次堵死蜂腰山口主要用的是步兵,騎兵藏在山穀外以備不時之需,隻要青奴騎兵突不破步兵的防線,騎兵就可以作壁上觀。
這也是無奈之舉,張崇義手裏的騎兵就這幾千員,他是真舍不得這些寶貝疙瘩,能省一點是一點。
步兵打沒了,三個郡還有幾百萬人,隻要他一聲號令,一眨眼就能召喚出十萬大軍。
騎兵打沒了,就算他是諸葛亮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常羽苦澀微笑,悠然望向前方,緩緩道:“大將軍,雖說我是心疼這些好不容易練起來的步兵,可我還不至於對你心生怨恨。
這些兵馬都是你交給我的,你是他們真正的主人。
來此之前我確實有些情緒,認為這場仗不值得打,無非是幫你大哥打個短工,還沒有傭金可領,純粹是血本無歸的賠本買賣。
可是等我見到漁陽上穀百姓的慘狀,我終於明白你的決定是英明的。
我是幽州人,怎麽忍心看到幽州百姓飽受青奴鐵騎的踐踏?
雖說你們三兄弟早已分家,漁陽上穀都是你大哥的地盤,但是漁陽上穀的百姓完全沒有把我們當做外人。
你看我們一路行軍過來,多少百姓給我們送錢送米,爭先恐後的犒賞三軍?
這是深埋於骨髓的熱情擁戴,半點假冒不來,我們畢竟是幽州的軍人。
大將軍,為了這一仗,為了幽州百姓,再大的犧牲也是值得的,犧牲的兄弟們肯定也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是在保護自己的家園。”
張崇義若有所思地低下頭,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是呀,分家的是他們張家三兄弟,與百姓何幹?
百姓擁戴張家,不管他是張崇忠,張崇孝,還是張崇義,幽州百姓都一視同仁。
張崇義終於悟透,為何這大半年張崇忠張崇孝明爭暗鬥搞得震天響,又是加稅,又是增兵,卻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舉起屠刀。
因為不管是誰第一個舉起屠刀對內,誰就會遭到幽州百姓的群起而攻之。
七萬青奴騎兵在內奸的協助下,從最為險惡的蜂腰山口突破天險,竄入上穀漁陽大肆劫掠,幽州百姓死傷無數。
蜂腰山口將軍張清河力竭身亡,三千守軍全軍覆沒。
鎮北大將軍張崇忠星夜出動薊州大營、上穀漁陽右北平六萬大軍前去迎敵。
首戰擊潰青奴三千先鋒軍,雙方十幾萬兵馬在燕山馬場以北五十裏的燕北平原對峙。
燕山馬場是幽州最大的馬場,也是張家安身立命之本,常年畜養著十幾萬匹戰馬,每年足可出欄甲等戰馬上萬匹,乙等丙等戰馬不計其數。
燕山馬場若是毀於一旦,幽州等於沒了半邊天。
大年初三,兗州大都督範進麾下大將、長史陳部魁率軍突襲臨淮郡,不到半天就攻占了臨淮城,臨淮宣告陷落。
臨淮五品以上官員無一幸免,全被範進斬首。
大年初五,荊州大都督廉斬命輔國將軍馮焉領兵四萬,與揚州大都督金海潮麾下鎮軍將軍屠瑋的四萬大軍合兵一處,兵臨汝南城下。
剛落入範進手裏的汝南不戰而降,極為麻溜的投降荊揚聯軍。
八萬聯軍隨後猛攻淮陽,未克,屯兵淮陽城外。
大年初六,嚐到甜頭的涼州北地郡薛謄再次揮兵闖進京兆府轄下的康陽縣,血洗縣城。
有品級的文武官員全部被殺,金銀財寶擄掠一空,百姓死傷者不計其數,近千婦孺被掠奪。
大年初七,雁北草原上,張崇忠六萬大軍與青奴七萬騎兵展開驚心動魄的大決戰,雙方殺得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兩軍苦戰之時,另外兩位鎮北大將軍,二公子張崇孝親率四萬步騎從東麵殺向青奴側翼,四公子張崇義親率三萬步騎堵住了上穀方向蜂腰山口的缺口。
劍拔弩張了大半年的三兄弟,真正演繹了“兄弟鬩於牆、外禦其辱”的古訓。
三兄弟在沒有任何書信溝通的情況下,憑借血緣兄弟共抗外辱的默契,合力將犯境襲掠的七萬青奴騎兵絞殺於關內,不曾放過青奴的一兵一騎。
此役張崇忠所部損失最大,前後折損近兩萬人馬,其次就是張崇義。
他率領的兩萬五千步兵用血肉之軀堵住了蜂腰山口的退路。
走投無路的青奴騎兵,像瘋狗一樣撕咬他的防線,兩萬五千步兵足足死傷了一萬五千,騎兵倒是傷亡極少。
張崇孝四萬人馬損失不到八千,傷亡最小。
戰後,三兄弟連招唿都沒打一聲,各自率軍返迴自己的領地,默默舔舐著傷口。
退兵途中,張崇義與常羽等人一路沉默不語,氣氛極為凝重。
這次出兵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好處,唯一維護的就是張家子孫的顏麵。
幽州是張家的,不管三兄弟如何分家,隻要他們依然姓張,就要拚死守住幽州,守護幽州百姓,這幾乎是刻在靈魂深處永不磨滅的使命。
發兵前,常羽等將領都表示激烈反對。
眾將認為上穀漁陽是張崇忠的地盤。
他拿著最大的地盤和最多的人馬,擋不住區區幾萬青奴騎兵,還有什麽臉麵當張家子孫,當鎮北大將軍?
他鎮個屁的北呀。
楊千鍾等謀士也認為此戰毫無意義,打贏了沒好處,打輸了損失的是自己的兵馬錢糧。
萬一張崇忠在何太勤的慫恿下反咬一口,把咱們這點人馬一口吞了,可是得不償失。
張崇義咬牙切齒地說了一句話:“一百多年來,全天下都知道幽州是張家的地盤,我是張家子孫,怎能不管?”
眾將知道拗不過張家人的血性和榮耀,隻能被迫同意出兵。
行軍途中,常羽等人認為應該從雁北草原西麵打亂青奴大軍的側翼,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深思熟慮後的張崇義緩緩搖了搖頭,否決了這個提議。
“那樣隻能擊潰青奴大軍,青奴大軍見勢不妙,肯定會從蜂腰山口迅速逃竄。要打就打狠一點,徹底堵死他們的退路。”
眾將嚇了一跳,齊聲抗議道:“將軍,所謂圍城必闕。
數萬青奴騎兵如果無路可退,必然要跟我們拚命。
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衝擊我們的防禦陣地,到時候傷亡肯定是慘不忍睹。”
張崇義執意要聚殲這股襲掠漁陽上穀的悍匪於關內,力排眾議急行軍數日,終於趕在青奴撤退前堵死了蜂腰山口的後路。
的確如同眾將所言,青奴騎兵近乎瘋狂的向他們發起一次次衝鋒,如同飛蛾撲火一樣,潮水般的騎兵幾次都快衝破了步兵的防線。
危急關頭,是張崇義手持破斧槍,一馬當先堵在缺口上,擊退了青奴騎兵一次次不要命的攻擊,這才拖到張崇忠張崇孝大軍趕到,在蜂腰山口腳下盡數剿滅青奴騎兵。
張崇義看著麵無表情的常羽,一臉愧疚道:“常將軍,真對不起,這一仗就把你一年的心血打沒了。
我知道你心裏不好受,你要是有氣,大可以罵我幾句出出氣,就像向烈那家夥一樣,我絕對不怪你。”
向烈怪眼一翻,大聲反駁道:“大將軍,我沒罵過你呀。”
此次堵死蜂腰山口主要用的是步兵,騎兵藏在山穀外以備不時之需,隻要青奴騎兵突不破步兵的防線,騎兵就可以作壁上觀。
這也是無奈之舉,張崇義手裏的騎兵就這幾千員,他是真舍不得這些寶貝疙瘩,能省一點是一點。
步兵打沒了,三個郡還有幾百萬人,隻要他一聲號令,一眨眼就能召喚出十萬大軍。
騎兵打沒了,就算他是諸葛亮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常羽苦澀微笑,悠然望向前方,緩緩道:“大將軍,雖說我是心疼這些好不容易練起來的步兵,可我還不至於對你心生怨恨。
這些兵馬都是你交給我的,你是他們真正的主人。
來此之前我確實有些情緒,認為這場仗不值得打,無非是幫你大哥打個短工,還沒有傭金可領,純粹是血本無歸的賠本買賣。
可是等我見到漁陽上穀百姓的慘狀,我終於明白你的決定是英明的。
我是幽州人,怎麽忍心看到幽州百姓飽受青奴鐵騎的踐踏?
雖說你們三兄弟早已分家,漁陽上穀都是你大哥的地盤,但是漁陽上穀的百姓完全沒有把我們當做外人。
你看我們一路行軍過來,多少百姓給我們送錢送米,爭先恐後的犒賞三軍?
這是深埋於骨髓的熱情擁戴,半點假冒不來,我們畢竟是幽州的軍人。
大將軍,為了這一仗,為了幽州百姓,再大的犧牲也是值得的,犧牲的兄弟們肯定也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是在保護自己的家園。”
張崇義若有所思地低下頭,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是呀,分家的是他們張家三兄弟,與百姓何幹?
百姓擁戴張家,不管他是張崇忠,張崇孝,還是張崇義,幽州百姓都一視同仁。
張崇義終於悟透,為何這大半年張崇忠張崇孝明爭暗鬥搞得震天響,又是加稅,又是增兵,卻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舉起屠刀。
因為不管是誰第一個舉起屠刀對內,誰就會遭到幽州百姓的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