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大十八變,一年來蘇清人出落的亭亭玉立,眉梢眼角已然有了幾分“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神韻,可謂“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香,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


    雖說不如酈宛丘那樣禍國殃民,卻足以豔壓薑無媚施師菲諾三人。去年最不顯眼的胸脯今年發育到接近酈宛丘的規模。


    不是張崇義不想碰她,而是蘇清人那種大家閨秀的內斂性格,著實跟張家大有胡風的熱情狂放格格不入。


    在書房裏,張崇義好幾次對她心有所動,剛想把她拉來熱吻,她卻不停地閃閃躲躲,忸怩作態,弄得張崇義徹底沒了興致。


    張崇義求的是興之所至,天可為被,地可為床。


    蘇清人卻極為抵製在清平樂居臥室外的地方寬衣解帶,她希望張崇義在臥室外要以禮相待,真想行夫妻之事,就應該規規矩矩去她清平樂居的臥室。


    所謂周公之禮,禮數要到。


    她嫁進來的時候沒坐過八抬大轎,甚至連四人轎子都沒坐過,她希望最後一點禮數不能缺失。


    這些話隻能憋在心裏,不敢宣之於外。


    兩人的習性風格不在一個世界,一個在草原,一個在永安城。


    如今的張崇義不想再搭理她,索性把她打入冷宮。


    張崇義見到一群燕燕鶯鶯怯生生地走進書房,特別是前凸後翹的酈宛丘,本已發泄將盡的怒氣很快就煙消雲散。


    他微微歎了口氣,慢吞吞地坐迴太師椅,揮手招唿妻妾走近一點,左手摟著酈宛丘坐左腿,右邊摟著菲諾坐右腿,薑無媚施師站在他後麵,親昵地扶著他的肩膀。


    唯獨蘇清人就像個遠處來的客人,疏遠而客套地隔著幾步遠。


    嫋嫋生香的靜室裏,突然春光無限。


    張崇義摸了摸酈宛丘的腹部,又捏了捏菲諾的肚子,左轉看看薑無媚的小腹,右轉看看施師,唯獨沒有搭理蘇清人,登時滿臉都是愁容失落。


    “我大哥一妻五妾,到今年已經生了十一個孩子,七個大胖小子,四個閨女。我二哥一妻七妾生了一大窩小兔崽子。


    你們進府都快兩年了,怎麽一個個全都沒有動靜呢,這是要急死我嗎?”


    眾妻妾懷著替他消愁解悶的目的而來,結果被他一句話說的滿腹愁悶,一個個羞愧地低下了頭,看著自己平坦的小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張崇義才到十八歲,在中原地區看來尚未及冠,原本不該為繁衍後代而發愁。


    不過張家世世代代鎮守幽燕地區,常年跟青奴黑水浴血苦戰,戰事非常頻繁,子孫後代的死亡率極高,向來鼓勵早婚早育。


    許多張家子孫十五六歲初通人事起就要承擔起生兒育女的重任,張崇忠十六歲生長子張奇炫,張崇孝不到十六歲就生了長女張玉珂。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張家子孫隨時可能戰死沙場,倘若不能早一點開枝散葉,就是愧對列祖列宗。


    去年的山陰古道戰役,張崇義若是運氣稍微差一點,或許就英年早逝了。


    便是平日裏最為唧唧喳喳的菲諾,也有些黯然神傷。


    在其他的領域,青奴傻妞與中原女子大相徑庭,唯獨在生兒育女一事上,或許是因為青奴草原生存環境惡劣,青奴人對繁衍後代比中原人更為看重更為執著。


    許多人的老婆被其他部落搶走,過了一段時間再搶迴來時,哪怕老婆肚子裏懷著別人的種,青奴人一般也會生下來養大,絕不至於偷偷弄死。


    在人多就是兵多、實力為王的青奴草原,人口意味著絕對實力,意味著強大的話語權。


    張崇義左瞅瞅右瞅瞅,情知一句話引得全體妻妾愁眉不展,連忙岔開話題,笑嗬嗬道:“怎麽一起來書房了,有什麽事嗎?”


    酈宛丘第一次生出無力感,頹然長歎道:“現在沒事了,你不發飆就好。以後還是少生點氣吧,怒氣容易傷肝。”


    其他侍妾默默無語,幾人隨意地聊了一會兒,全都意興闌珊地打道迴府。


    承光十二年臘月底,涿郡郡守張微、信都郡守司馬晉、河間郡守司馬德,依例趕到涿郡大將軍府述職。


    半年來張崇義始終低調地勵精圖治,為信都河間郡百姓調整稅製,廢除一應苛捐雜稅,打擊欺壓百姓的土豪劣紳。


    以前,信都河間郡在大旗貪官汙吏的壓榨下,幾乎都是執行三稅一、二稅一的重稅製,田畝稅之外還有人丁稅、車馬稅,外加一堆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弄的民不聊生,百姓們叫苦不迭。


    如今兩郡參照幽州慣例,將人丁稅編入田畝稅,稅製統一定為十稅一,這對兩郡百姓無疑是天恩浩蕩。


    信都河間大多位於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帶,物產富饒,交通便利,冬春隨便撒下一粒種子,夏秋就能收獲豐碩的果實。


    老百姓原本足以衣食無憂安居樂業,卻被貪官汙吏壓榨的麵有菜色、戶無餘糧。


    張崇義治理不到一年,兩郡百姓第一次能夠敞開肚子吃到撐,家裏的米缸麵缸竟然多出許多餘糧。


    兩地的老百姓日日夜夜為張崇義燒香祈福,保佑張家小將軍長命百歲,保佑他永遠執掌信都河間。


    許多外地遊曆歸來的百姓,特別是兗州等地逃難來到河間信都的難民,親眼見證過兗州豫州徐州兵荒馬亂的慘狀。


    他們知道三地如今打的熱火朝天,平民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都極為擔憂張崇義的三四萬人馬擋不住範進那些如狼似虎的叛軍。


    萬一被叛軍打進來,這種安穩富庶的生活就會毀於一旦。


    許多人自行跑到郡守府請求當兵入伍,口口聲聲要保護家園,保護大將軍張崇義。


    人潮洶湧足有數萬之多。


    司馬晉司馬德雖然都有增兵的意願,然而張崇義始終不同意他們大舉征兵,他們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沒有大將軍府的命令,擅自征兵等同謀反。


    二人經過多次請示,張崇義知道民意難違,勉為其難地同意將那些當兵意願強烈的青壯,按照幽州慣例編入保甲,忙時務農,閑事訓練。


    消息一出,秋收後短短一個月內,兩郡征到了八萬多名保甲士兵。


    張崇義命令常羽帶著侯長貴等人負責訓練保甲士兵,力求將他們培養成一批隨時能夠上陣殺敵的後備力量。


    隨著兗州徐州豫州戰火不斷蔓延,越來越多的三地難民湧進幽州以及河間信都等地,尋求張家的庇護。


    與此同時,與兗州接壤的清河魏郡等地看著南邊的範進叛軍越來越強大,北邊的張崇義一路南下蠶食,朝廷完全沒有製衡之策。


    他們為求自保,開始不遺餘力地加稅征兵,在原本就異常繁重的苛捐雜稅上,新增了一條兵丁稅。


    除了中山郡依舊是按兵不動,冀州其他幾個郡幾乎都將稅賦調到了二稅一的恐怖程度,百姓在苛政的剝削下越發的苦不堪言,許多百姓拖家帶口地逃向幽州和信都河間。


    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短短幾個月裏,信都河間郡等地新增外來人口近五十萬,兩郡所有閑置的土地幾乎都已分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槍氣素霓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道無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道無花並收藏槍氣素霓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