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現在還要上東安郡王府去道謝呢。
東安郡王搖搖頭,對蕭文梁表示:“齊王殿下也不是什麽好鳥。”
安王殿下與方賢妃暗中設計東安郡王府站隊,齊王殿下就明著來,手段強硬,不由分說!東安郡王覺得自己家真是無妄之災,他們在宗室也不是特別突出,也就是因為自己和韓姑娘扯上了一點兒關係,就被卷進這場風波裏去了。
然後星星之火蔓延,終於釀成了著名的挾持宗室事件,把東安郡王府都推上了風頭浪尖了。
而東安郡王妃則被東安郡王禁足反省,韓家上門來,東安郡王妃當然也要出麵接見,可是心中始終不大舒坦。
王慧蘭笑道:“世子爺不在家裏呢麽?正想請來拜謝。”
“大奶奶來的不巧了,今兒皇上下旨召見犬子,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迴來。”東安郡王妃說。
其實王慧蘭這上門拜謝那是出於禮節,既然禦史台的彈劾奏折裏都點出了蕭文梁,韓家當然不能當不知道,上門一趟送禮道謝,就把這件事撕過了。
程安瀾查那件事查的那麽清楚,當然知道這裏頭也有東安郡王妃的影子,不然蕭文梁哪裏那麽厲害真歪打正著呢。
程安瀾正兒八經的上門去迴韓鬆林和王慧蘭得知此事,真如女婿似的做派,可這一迴,王慧蘭一點兒也不覺得他冒失,反而覺得舒服。
隻要放開心結,這個女婿真是越看越愛,又穩重又出息,又懂的尊重,而且還懂的尊重韓元蝶,事事都跟她商議,這點兒可十分難得。
所以王慧蘭雖然不得不上門來道謝,但東安郡王妃不舒坦,王慧蘭還不舒坦呢。
不過不舒坦也沒辦法,終究還得上門,隻是沒話可說,坐下喝了一杯茶,送了禮,韓家人就走了。
韓元蝶自己倒是沒什麽感覺,到底沒有發生嘛,而且,程安瀾跟她說,不用怕,她就是當初真被人哄了去,他也能給她洗清冤屈。
最多就是在當時丟個臉,嚇一跳,程安瀾說:“我相信你的。”
韓元蝶沒理會那麽多,也不擔心程安瀾,兩輩子的時間,理由夠充分了。
韓元蝶現在其實想的是政局的事,上輩子她不太關心這個,記得很不清楚,就記得某些事件了,甚至連安王殿下到底怎麽暴起逼宮的,她也不清楚,現在隻能慢慢的一點點推想了。
這樣大事,肯定是有個契機,絕不可能隨時就想到這件事,然後就做成了。連韓元蝶這樣的人都知道,這種事肯定早有準備,不是一時一刻能完成的。而且風險如此之大,提著腦袋幹活的事情,身為皇子,若不是逼迫的十分緊,那也不至於動手。
當時的形勢,想必是安王形勢不好,不得不背水一戰了。
自己若是能想到當時的局勢,早些逼得安王殿下出手,安王殿下準備不周,殺傷力肯定下降的,這是韓元蝶自己的一點兒小見識,比這高明的見識,她還真沒有。
韓元蝶想,這一世雖然很多事情都有點變化,可也隻是細節,大的脈絡卻是沒有變的,比如華安公主府的倒黴。
上一迴是和慶縣主鬧的滿城風雨,最後自縊而亡,雖然洗刷掉了公主府的名聲問題,可於華安公主也是極大的打擊。
華安公主隻有和慶縣主這一個獨女,再沒有其他子嗣了。
這一次,禦史台彈劾之後,朝廷自然不能視而不見,把案子交到了大理寺審,當事人一一傳訊,韓元蝶、蕭文梁,甚至連六公主都親自去了一趟,核實證詞。
韓元蝶是由父親韓鬆林親自帶著去的大理寺,蕭文梁卻是獨自去的,他那個見不得美貌姑娘的毛病,一見韓元蝶,雖然帶著帷帽,他也眼睛一亮,上前招唿:“世伯,韓姑娘。”
麵對他,不管是韓鬆林還是韓元蝶,都不能不客氣,蕭文梁每次見韓元蝶,都覺得特別惋惜,這樣美貌的小姑娘,怎麽就便宜了程安瀾呢。
京城裏這麽多姑娘,美貌如韓元蝶的可沒幾個,而有兩個,還跟自己是一個姓呢。
韓元蝶福身見禮,叫了一聲世子,並道謝前日的事,蕭文梁便道:“都這樣熟了,韓姑娘怎麽還這樣見外呢?說起來,我隨便發個脾氣倒救了韓姑娘,可見緣分,倒不如你我兄妹相稱,也好親近。”
韓元蝶無辜的看向韓鬆林,這是在大理寺的後堂,蕭文梁和韓元蝶都不是來受審的,隻是來核實口供的,又有身份,便請進了後堂,這會兒蕭文梁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說了這樣的話,韓鬆林就是不願意跟他們扯上關係,那也不能說不。
到底人家是救了圓圓。
韓鬆林便道:“世子爺青眼,實在不敢當。”
蕭文梁臉皮厚,立刻就叫上了妹妹,韓元蝶也隻得叫大哥,她哪裏知道蕭文梁那點兒執念,這美貌姑娘不能做媳婦,做妹妹也行!
蕭文梁笑逐顏開,簡直讓大理寺眾人都看不下去了,這位東安郡王世子真是不負紈絝之名啊,這追小姑娘的勁頭可見一斑。
大理寺審理了彈劾華安公主一案後,上表陳述,證據確鑿,華安公主仗著公主權勢,將一男子藏於皇覺寺甲字號禪院一小房間中,再威逼利誘六公主宮中一名宮女,借口六公主宣召韓姑娘,意圖將韓姑娘帶去那預設好的房間,造成韓姑娘與男人私會的假象,以此壞人名節。
聖上接了此奏,很快發落下來,華安公主行事悖德,捋奪公主封號,降為縣主,收迴公主府。其他一應供奉儀仗按例降等。並著宗人府管教,敬國公府奪食戶三百,那男子杖一百,流放三千裏,宮女交宮中慎刑司按例處罰。
同時,方賢妃治下不嚴,以致宮女被人利用,朝廷請旨訓斥。
方賢妃四十餘歲的年紀,入宮二十餘年,除了早年戰戰兢兢,謹慎做人,到得後來有皇子傍身,又是宮中資格最老,位分最高的嬪妃,還沒有這樣丟臉過,簡直恨的牙根癢癢。
而且當日囂張跋扈的程安瀾果然沒有兵部鈞令,可是這樣假托軍令的重罪,不僅沒有被朝廷追究,反而被皇上誇了一句:“果然當機立斷,不是拘泥之人。”
有皇上這句誇,頓時成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兵部出文嘉獎,程安瀾頓時在錦山大營更進了一層,年僅二十,已經升任錦山大營副指揮使,成了如今軍營裏第一紅人兒。
照韓元蝶看來,他可比上一世更紅了,上一世他其實低調多了,在安王殿下逼宮之時才見他本色。
這一次……居然是為了她?
韓元蝶哭笑不得。
當然,這件事上陷入最深的,還是曾經的華安公主,現在的華安縣主,公主府被收迴,也沒有了公主特權,華安縣主不得不搬到敬國公府去住,而且每日到婆母跟前晨昏定省,還要立規矩。
公主當然和普通的兒媳婦是不同的,以前的華安公主,不僅有公主封號,而且因出身特別,朝廷為著名聲計,也是要格外寬待她的,說起來,不管是進宮還是要求點兒什麽,隻要不出格,華安公主能比真公主還有體麵些,朝廷也不好駁她的臉麵。
這樣鐵打的身份,那自然予取予求,在夫家就算不是頤指氣使,但那一種淩駕於眾人之上的驕矜,那也是必然的,甚至都不用刻意。
不管是敬國公府還是華安公主自己,都沒想到過二十年後,她有不再是公主的一天。
聖旨處罰一下,其實敬國公府趁願的人比例上來說,真比其他所有府邸加起來大的多。
這是明顯的朝廷不再庇護的人了,當庭彈劾,大理寺審理,又是這樣陰私悖德之事,誰看不起她都是名正言順的,所謂牆倒眾人推,這一次的事件簡直就是現身說法。
敬國公府裏頭自然各種言語都有,妯娌嬸娘之類的酸話那就不用說了,有機會踩上一腳,不知多酸爽。而華安縣主的正經婆母,簡直熱淚盈眶,二十年了,終於得了媳婦的伺候,從早到晚簡直一步也離不得,一件事也離不得,上個淨房都要媳婦扶著去,華安縣主絕早起身前往伺候,到迴房時候都得掌燈了。
華安縣主那是又氣又惱又羞,幾天功夫就病倒了起不來床。
華安縣主病倒之後,前往敬國公府探病的直是絡繹不絕,不過到底是真探病還是想看看這位由公主變成縣主的模樣,那就不好說了。
據說華安公主被朝廷處罰後,有了這樣的例子,各府的女眷都不由的安分了點兒,富貴人家,後宅陰私事多少總是有的,隻是輕重不同,可華安公主這樣身份的人都能被揭出來,誰會保證自己就能全身而退呢?
過了一個多月,天氣已經涼了下來了,各家貴婦人紛紛從袍兒換成短襖兒,頭上的裝飾也不再戴鮮花的時候,敬國公再傳熱鬧,敬國公世子爺要納妾了,而且是大擺筵席,明公正道的娶進來做二房。
而且這位二房來曆還不普通,她原是敬國公世子爺的兩姨表妹,卻在十五歲的時候鬧出了與男人私會的醜聞,匆匆遠嫁福建,幾年後夫君早逝,又迴到娘家生活,如今卻又被敬國公世子爺納為妾侍。
東安郡王搖搖頭,對蕭文梁表示:“齊王殿下也不是什麽好鳥。”
安王殿下與方賢妃暗中設計東安郡王府站隊,齊王殿下就明著來,手段強硬,不由分說!東安郡王覺得自己家真是無妄之災,他們在宗室也不是特別突出,也就是因為自己和韓姑娘扯上了一點兒關係,就被卷進這場風波裏去了。
然後星星之火蔓延,終於釀成了著名的挾持宗室事件,把東安郡王府都推上了風頭浪尖了。
而東安郡王妃則被東安郡王禁足反省,韓家上門來,東安郡王妃當然也要出麵接見,可是心中始終不大舒坦。
王慧蘭笑道:“世子爺不在家裏呢麽?正想請來拜謝。”
“大奶奶來的不巧了,今兒皇上下旨召見犬子,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迴來。”東安郡王妃說。
其實王慧蘭這上門拜謝那是出於禮節,既然禦史台的彈劾奏折裏都點出了蕭文梁,韓家當然不能當不知道,上門一趟送禮道謝,就把這件事撕過了。
程安瀾查那件事查的那麽清楚,當然知道這裏頭也有東安郡王妃的影子,不然蕭文梁哪裏那麽厲害真歪打正著呢。
程安瀾正兒八經的上門去迴韓鬆林和王慧蘭得知此事,真如女婿似的做派,可這一迴,王慧蘭一點兒也不覺得他冒失,反而覺得舒服。
隻要放開心結,這個女婿真是越看越愛,又穩重又出息,又懂的尊重,而且還懂的尊重韓元蝶,事事都跟她商議,這點兒可十分難得。
所以王慧蘭雖然不得不上門來道謝,但東安郡王妃不舒坦,王慧蘭還不舒坦呢。
不過不舒坦也沒辦法,終究還得上門,隻是沒話可說,坐下喝了一杯茶,送了禮,韓家人就走了。
韓元蝶自己倒是沒什麽感覺,到底沒有發生嘛,而且,程安瀾跟她說,不用怕,她就是當初真被人哄了去,他也能給她洗清冤屈。
最多就是在當時丟個臉,嚇一跳,程安瀾說:“我相信你的。”
韓元蝶沒理會那麽多,也不擔心程安瀾,兩輩子的時間,理由夠充分了。
韓元蝶現在其實想的是政局的事,上輩子她不太關心這個,記得很不清楚,就記得某些事件了,甚至連安王殿下到底怎麽暴起逼宮的,她也不清楚,現在隻能慢慢的一點點推想了。
這樣大事,肯定是有個契機,絕不可能隨時就想到這件事,然後就做成了。連韓元蝶這樣的人都知道,這種事肯定早有準備,不是一時一刻能完成的。而且風險如此之大,提著腦袋幹活的事情,身為皇子,若不是逼迫的十分緊,那也不至於動手。
當時的形勢,想必是安王形勢不好,不得不背水一戰了。
自己若是能想到當時的局勢,早些逼得安王殿下出手,安王殿下準備不周,殺傷力肯定下降的,這是韓元蝶自己的一點兒小見識,比這高明的見識,她還真沒有。
韓元蝶想,這一世雖然很多事情都有點變化,可也隻是細節,大的脈絡卻是沒有變的,比如華安公主府的倒黴。
上一迴是和慶縣主鬧的滿城風雨,最後自縊而亡,雖然洗刷掉了公主府的名聲問題,可於華安公主也是極大的打擊。
華安公主隻有和慶縣主這一個獨女,再沒有其他子嗣了。
這一次,禦史台彈劾之後,朝廷自然不能視而不見,把案子交到了大理寺審,當事人一一傳訊,韓元蝶、蕭文梁,甚至連六公主都親自去了一趟,核實證詞。
韓元蝶是由父親韓鬆林親自帶著去的大理寺,蕭文梁卻是獨自去的,他那個見不得美貌姑娘的毛病,一見韓元蝶,雖然帶著帷帽,他也眼睛一亮,上前招唿:“世伯,韓姑娘。”
麵對他,不管是韓鬆林還是韓元蝶,都不能不客氣,蕭文梁每次見韓元蝶,都覺得特別惋惜,這樣美貌的小姑娘,怎麽就便宜了程安瀾呢。
京城裏這麽多姑娘,美貌如韓元蝶的可沒幾個,而有兩個,還跟自己是一個姓呢。
韓元蝶福身見禮,叫了一聲世子,並道謝前日的事,蕭文梁便道:“都這樣熟了,韓姑娘怎麽還這樣見外呢?說起來,我隨便發個脾氣倒救了韓姑娘,可見緣分,倒不如你我兄妹相稱,也好親近。”
韓元蝶無辜的看向韓鬆林,這是在大理寺的後堂,蕭文梁和韓元蝶都不是來受審的,隻是來核實口供的,又有身份,便請進了後堂,這會兒蕭文梁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說了這樣的話,韓鬆林就是不願意跟他們扯上關係,那也不能說不。
到底人家是救了圓圓。
韓鬆林便道:“世子爺青眼,實在不敢當。”
蕭文梁臉皮厚,立刻就叫上了妹妹,韓元蝶也隻得叫大哥,她哪裏知道蕭文梁那點兒執念,這美貌姑娘不能做媳婦,做妹妹也行!
蕭文梁笑逐顏開,簡直讓大理寺眾人都看不下去了,這位東安郡王世子真是不負紈絝之名啊,這追小姑娘的勁頭可見一斑。
大理寺審理了彈劾華安公主一案後,上表陳述,證據確鑿,華安公主仗著公主權勢,將一男子藏於皇覺寺甲字號禪院一小房間中,再威逼利誘六公主宮中一名宮女,借口六公主宣召韓姑娘,意圖將韓姑娘帶去那預設好的房間,造成韓姑娘與男人私會的假象,以此壞人名節。
聖上接了此奏,很快發落下來,華安公主行事悖德,捋奪公主封號,降為縣主,收迴公主府。其他一應供奉儀仗按例降等。並著宗人府管教,敬國公府奪食戶三百,那男子杖一百,流放三千裏,宮女交宮中慎刑司按例處罰。
同時,方賢妃治下不嚴,以致宮女被人利用,朝廷請旨訓斥。
方賢妃四十餘歲的年紀,入宮二十餘年,除了早年戰戰兢兢,謹慎做人,到得後來有皇子傍身,又是宮中資格最老,位分最高的嬪妃,還沒有這樣丟臉過,簡直恨的牙根癢癢。
而且當日囂張跋扈的程安瀾果然沒有兵部鈞令,可是這樣假托軍令的重罪,不僅沒有被朝廷追究,反而被皇上誇了一句:“果然當機立斷,不是拘泥之人。”
有皇上這句誇,頓時成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兵部出文嘉獎,程安瀾頓時在錦山大營更進了一層,年僅二十,已經升任錦山大營副指揮使,成了如今軍營裏第一紅人兒。
照韓元蝶看來,他可比上一世更紅了,上一世他其實低調多了,在安王殿下逼宮之時才見他本色。
這一次……居然是為了她?
韓元蝶哭笑不得。
當然,這件事上陷入最深的,還是曾經的華安公主,現在的華安縣主,公主府被收迴,也沒有了公主特權,華安縣主不得不搬到敬國公府去住,而且每日到婆母跟前晨昏定省,還要立規矩。
公主當然和普通的兒媳婦是不同的,以前的華安公主,不僅有公主封號,而且因出身特別,朝廷為著名聲計,也是要格外寬待她的,說起來,不管是進宮還是要求點兒什麽,隻要不出格,華安公主能比真公主還有體麵些,朝廷也不好駁她的臉麵。
這樣鐵打的身份,那自然予取予求,在夫家就算不是頤指氣使,但那一種淩駕於眾人之上的驕矜,那也是必然的,甚至都不用刻意。
不管是敬國公府還是華安公主自己,都沒想到過二十年後,她有不再是公主的一天。
聖旨處罰一下,其實敬國公府趁願的人比例上來說,真比其他所有府邸加起來大的多。
這是明顯的朝廷不再庇護的人了,當庭彈劾,大理寺審理,又是這樣陰私悖德之事,誰看不起她都是名正言順的,所謂牆倒眾人推,這一次的事件簡直就是現身說法。
敬國公府裏頭自然各種言語都有,妯娌嬸娘之類的酸話那就不用說了,有機會踩上一腳,不知多酸爽。而華安縣主的正經婆母,簡直熱淚盈眶,二十年了,終於得了媳婦的伺候,從早到晚簡直一步也離不得,一件事也離不得,上個淨房都要媳婦扶著去,華安縣主絕早起身前往伺候,到迴房時候都得掌燈了。
華安縣主那是又氣又惱又羞,幾天功夫就病倒了起不來床。
華安縣主病倒之後,前往敬國公府探病的直是絡繹不絕,不過到底是真探病還是想看看這位由公主變成縣主的模樣,那就不好說了。
據說華安公主被朝廷處罰後,有了這樣的例子,各府的女眷都不由的安分了點兒,富貴人家,後宅陰私事多少總是有的,隻是輕重不同,可華安公主這樣身份的人都能被揭出來,誰會保證自己就能全身而退呢?
過了一個多月,天氣已經涼了下來了,各家貴婦人紛紛從袍兒換成短襖兒,頭上的裝飾也不再戴鮮花的時候,敬國公再傳熱鬧,敬國公世子爺要納妾了,而且是大擺筵席,明公正道的娶進來做二房。
而且這位二房來曆還不普通,她原是敬國公世子爺的兩姨表妹,卻在十五歲的時候鬧出了與男人私會的醜聞,匆匆遠嫁福建,幾年後夫君早逝,又迴到娘家生活,如今卻又被敬國公世子爺納為妾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