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孫堅是真能幹,娶了一妻一妾,生了四子一女孫尚香。打陽明皇帝許昌、打張角八州起義;邊章、韓遂在涼州製造騷亂,孫堅又兵平亂,差點兒在他的建議之下殺了董卓。


    中平三年朝廷派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西討邊章等亂兵。張溫奏請孫堅參軍事。張溫率部駐紮長安,用詔書召見董卓,董卓拖延時間,過了好半天才來。張溫責備他,他應對時,出言不遜。當時,孫堅正好在座,見此情形,便走到張溫旁邊,跟張溫耳語說:“您親領皇家軍隊,威震天下,看董卓今天的談話,並不想聽您的,輕上無禮,第一條罪狀。邊章、韓遂胡作非為已一年多,應當及時進討,而董卓反說不可,沮喪軍心,疑惑將士,是第二條罪狀。董卓接受重任而毫無戰功,召其前來又滯緩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條罪狀。古代名將,帶兵臨陣,無不果斷地斬處違犯軍紀者,來顯揚威嚴,故此有了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楊幹的事。現在您對董卓留情,不立即斬殺,如此必然使軍威受到損虧。”張溫不忍心執行軍法,於是就說:“你暫時先迴營,免得董卓會懷疑你。”


    好多人聽說孫堅指陳董卓三條罪狀,勸張溫誅殺他,都為之歎息。於是,朝廷拜孫堅為議郎。


    中平四年長沙人區星反叛,自稱將軍。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孫堅僅一個月的工夫,就打敗了區星,郡中震服。


    當時,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陽一帶起義,與區星遙相唿應。孫堅就越過郡界,起兵馳援,敵人聽說孫堅要來,聞風逃遁。


    漢衛朝檢錄孫堅前後戰功,於是封他為烏程侯。


    再過兩年,董卓廢立,篡權,孫堅響應曹操、袁紹起兵反董,斬華雄敗呂布,打進了洛陽。演義裏他得到了傳國玉璽,就是在這個時刻。


    當嚴昊、娜娜帶著公會玩家們再次迴到洛陽時,洛陽已經被孫堅占領,孫堅救滅宮中餘火,屯兵城內,設帳於建章殿基上。堅令軍士掃除宮殿瓦礫。凡董卓所掘陵寢。盡皆掩閉。於太廟基上,草創殿屋三間,請眾諸侯立列聖神位,宰太牢祀之。祭畢,皆散。堅歸寨中,是夜星月交輝,乃按劍露坐,仰觀天文。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堅歎曰:“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言訖,不覺淚下。


    袁紹、袁術等祖居洛陽的諸侯有家的迴家,沒家的都在自己軍營忙著安頓將兵,收拾營寨。看著麵前被大火燒爛的洛陽,難免情緒低沉,甚至有人會想,如果不打董卓會不會洛陽古城就能得以保全。


    書中說道:傍有軍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堅喚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撈起一婦人屍首,雖然日久,其屍不爛:宮樣裝束,項下帶一錦囊。取開看時,內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著。啟視之,乃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堅得璽,乃問程普。普曰:“此傳國璽也。”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重寶在手,天下我有。孫堅當機立斷,準備攜寶脫離諸侯,另謀出路。


    但是孫堅究竟有沒有玉璽,他自己不承認,那就誰都不知道真實情況是什麽。因此,這個副本就是要找到孫堅,當麵詢問他有沒有找到玉璽。


    其實這傳國玉璽種種傳說都是為了增加其神秘色彩,以便證明朝廷傳承是否正統。


    楚人卞和那年在山上砍柴,看到有隻不認識的美麗大鳥落在一塊石頭上,沒有任何玉石知識基礎的卞和就認為這鳥就是鳳凰,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這石頭就應該是塊寶玉,當獻朝廷。


    當時楚國國君楚厲王接待了獻寶的卞和,可是當皇帝的又不懂石頭,就找個懂石頭的人來看看,結果有眼無珠的玉石鑒定家就說是塊石頭。楚厲王是啥人呀?感覺自己受騙了,就把獻玉人的腳從腳踝處砍了。


    卞和也真命大呀,當年那個醫療水平和條件,砍了腳也竟然沒死,抱著石頭迴家裏等。等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登基,那不能消停啊,人沒死,玉沒丟,王換了,得獻玉去。得,又砍一足。竟然還是沒死,看來都知道怎麽消毒止血,包紮護理,這外傷治療水平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了。


    那怎麽辦?再等吧,這一等就是五十一年,在那個年代楚武王也真夠長壽的,又等到雙腳雙手都完好的楚武王死了,楚文王又上台了,好呀好呀,又該獻玉了嗎?沒有,卞和沒再來,沒有第三條腿可以再砍了呀,就抱著石頭在山腳下哭。逢人就講,這是寶貝,得獻大王,可又怕被再砍,所以隻能哭。自己也老了,三代王朝,六七十年過去了,我卞和也快死了,這石頭還有希望嗎?


    楚文王終於知道有這麽個人有這麽個石頭有這麽個事了。正巧自己需要一個故事,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於是就把這塊石頭收了上來,讓人鑿開看看,果然是一塊寶玉,其實當時不是寶玉那就換成一塊寶玉,反正故事有了,堂堂楚國國君,找塊寶玉還不容易?而且還得說明這塊寶玉來曆清白,傳承有續,看在老卞和能活到七八十歲的份上,這可是古代極稀有的年齡,這塊寶玉就命名為“和氏壁”。這是這塊玉石有可能造假的第一個可能,但這是出處,哪怕假的也是真的了。


    再後來楚國王求娶趙國姬,將“和氏壁”當聘禮送到趙國。


    再後來秦國伐趙,發生了“完璧歸趙”的故事,這可是真實的史實,但最後還是秦掃六合,一統江河,這塊“和氏壁”最終還是讓秦嬴政給拿了。


    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始皇一統,琢為受命之璽,五龍盤旋,李斯小篆其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曆世傳之。


    秦僅傳三代,漢取而代之,子嬰開關獻國,傳國玉璽便歸了大漢天子高祖劉邦。


    西漢二百年,王莽篡位,向其姑母王太後索要玉璽,老太太摔了一下,這塊石頭雖說硬也被摔壞一塊龍角,後來被王莽用黃金補了補,湊合著用。


    劉秀複漢,幾經轉折,又有人獻璽於秀,又傳位十代,十常侍亂政,董卓進京,玉璽就此丟了。


    沒想到現在又在洛陽被人發現,《三國演義》中說是孫堅找到了玉璽,藏了起來;《三國誌》中提都沒提玉璽的事。後人評說無數,但是誰也沒有辦法肯定此時玉璽落入孫堅手中。


    這個問題看似沒什麽懸念,但是裴鬆之(著名三國評論家)卻提出了一些質疑,主要有三點。


    第一、孫堅是大漢忠臣,不會幹私藏玉璽這種不光彩的事。


    第二、《吳書》把這件事當成光榮的事,其實是在抹黑孫堅。


    第三、孫皓投降的時候,獻上的是天子六璽,而非傳國玉璽。連江山都沒了,要玉璽有什麽用呢?反而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所以東吳根本就沒有傳國玉璽。


    總之,裴鬆之主張孫堅並沒有得到傳國玉璽。至於他說得是否有道理,我們一條一條看。


    首先關於孫堅是否是忠臣,這個迴答很難客觀,屬於見仁見智,所以我們暫時不討論。


    接下來看《吳書》。《吳書》把這件事當成祥瑞,對應的就是孫堅死後,他的墳墓上方也有五色。


    塚上數有光怪,雲氣五色,上屬於天,曼延數裏。(三國誌吳書孫破虜討逆傳第一,裴注)


    其實《吳書》這樣寫,應該隻是為了東吳塑造天命而已,畢竟孫權稱帝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但這恰恰可以證明,《吳書》中描述孫堅得到玉璽一事,值得懷疑。


    而最後一點裴鬆之的質疑最有道理,傳國玉璽這個東西其實沒有實際的意義,它隻能起到一個加成的作用。


    如果你坐了江山,這時候玉璽在手,說明你名正言順。如果沒有,那就差點意思了,比如晉元帝司馬睿就因為沒有玉璽被人譏諷為“白板天子”。


    但如果沒有江山,那就是懷璧其罪了,這時候有還不如沒有。


    這麽看來,孫堅確實有可能背了黑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網遊再開新篇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藕並收藏三國網遊再開新篇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