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爾丹有一句話,說得很對。


    尼布楚離莫斯科太遠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彼得一世政變成功、囚禁姐姐索菲亞公主後,當務之急是將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裏,暫時還顧及不到尼布楚。所以這裏的守軍,毫不掩飾地收噶爾丹的金銀,出售槍械、火藥。


    兩個鄂羅斯的使節,瓦什利、齊克滿找到尼布楚的負責人伊凡,警告他不要違背約定,盡快趕走噶爾丹。伊凡罵罵咧咧地照辦了,錢卻沒有退。


    但這段休整時間對準噶爾大軍來說,足夠了:噶爾丹孤注一擲。他從家鄉拉來馬匹、駱駝,重新備齊火炮和彈藥。康熙對伊拉古克曖昧不清的態度,讓歸化城內其他眼線以為薩布素的控訴失敗了。他們依舊活躍,為噶爾丹提供情報。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喀喇沁的噶爾臧即將迎娶三公主,成為康熙的女婿。


    這對噶爾丹來說不完全是壞事。至少他麾下的將領們,知道這件事後,群情激憤,紛紛發誓隻要攻入喀喇沁,第一件事就是將噶爾臧這個叛徒斬首。


    此刻他們的難題,是如何選出一個新的攻擊點。


    因為伊拉古克被囚禁,噶爾丹無法再像從前那樣,細致地了解清軍的動向。但是,他知道遊牧生活的特征、喀爾喀三部的困窘,綜合上次親自查看的地貌,最終做出了決定。


    烏爾會河。


    就是這裏。


    喀爾喀的車臣汗部歸順康熙後,被安排在附近放牧。噶爾丹將其解讀為,這裏原本人口稀少,不然無法容納車臣汗部的部眾,在此安營紮寨。


    噶爾丹隻用數日,就完成了集結、出發等等動作,沿著大興安嶺西麓,飛奔而來;然而清軍此時,還沒有一個目的地,在京城周圍幾處軍營中默默等待,長達數月。


    這不是任何人的錯。這是天災的後遺症。四五月青黃不接,去年賑災又耗去太多存儲,維持軍隊日常的吃用都很緊繃,何況移動呢?現實就是,存糧決定清軍的容錯率極低,如果沒能成功找到準噶爾大軍並消滅對方,清軍會陷入極度被動,他們會因為缺乏補給,半步動彈不得。


    偏偏這個時候,阿喇尼再次跟丟了目標。理藩院尚書的本職是外交家,阿喇尼表現得還不錯,但作為軍事家,他糟糕透頂。


    噶爾丹閃電般再度消失無蹤,阿喇尼隻能重新布置搜索。清軍的集結剛剛完成大半,被迫停止。提振中的士氣又迴落,康熙非常無奈。但他也感到一絲絲慶幸:再稍微等一等,或許噶爾丹害怕了。沒有羅刹人助陣,他就打退堂鼓。等南方第一茬水稻成熟,糧食收上來,仗可以更有把握。


    然而,他僥幸的期盼,徹底落空。


    六月六日,噶爾丹進入唿倫貝爾草原,按照情報,他們腳下的牧場,剛剛結束一輪遊牧,所以空無一人。準噶爾大軍,長驅直入。


    六月十四日,準軍進入烏爾會河流域,對南遷至此的喀爾喀車臣汗部發動猛烈攻擊。他們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有效的抵抗,於是乘勝,將兵鋒指向烏珠穆沁左翼旗。長期生活在和平中的漠南牧民,麵對慣戰的漠西騎兵,同樣也是兵敗如山倒。噶爾丹獲得了大量的人口、牛羊、財物後,繼續向南推進。


    麵對如此緊急的軍情,阿喇尼進入烏爾會河,勘查情況、寫奏折迴京城,足足花去八天。


    康熙看過奏折後,決定出兵。


    不能再等了。


    出發的日期,兵部擬定七月初四。康熙不滿意,要求提前。


    第一批大軍,最終定在七月初一,開拔出發。


    北方所有可以調動的軍隊,都被抽調精銳前往。蒙古四十九旗全部備兵,負責來往打探、傳遞消息;直隸、天津的火器兵,宣化府標兵,藤牌兵。各旗下的候選武官、武進士、舉人甚至革職官員,隻要敢上前線,康熙都願意給機會,答應日後按軍功提拔。吉林、盛京、黑龍江的軍隊統統加碼,至少多出一千兵,直接到達爾罕王軍前報到。


    事到如今,康熙把軍糧的事情,拋諸腦後。他變不出新的糧食。那麽,麵前就隻有一個結果:戰勝噶爾丹。所以,他反而擔心,噶爾丹對目前搶劫到的財物感到滿意,火速迴到漠北。以清軍現在的補給情況,無法支撐軍隊長途追擊。


    這是最壞的結果,甚至比戰敗還糟糕。日後噶爾丹適應了這個攻擊模式,會經常地對烏珠穆沁進行襲擾。漠南的民心,將被極大動搖。


    為了把噶爾丹留在漠南,康熙做出諸多努力:他派使節前去安撫噶爾丹,送上自己的親筆信,聲稱並無開戰的意願,隻是前來談判,商議罷兵。同時,他又下旨給阿喇尼,要求他絕對不能輕易開戰,必須等到所有軍隊到齊,再合兵一處,圍剿準軍。不過,一旦對方有要逃跑的跡象,那就窮追不舍,務必咬住對方,等待大部隊趕到。


    然而,這些精心的布置,全部落空。


    六月的最後一天,康熙來到寧壽宮,跟太後告別。所有的皇子、皇女、妃嬪均齊聚於此,不論本心如何,都笑容滿麵,反複預祝康熙大獲全勝。


    宴席準備得並不豪華。貴妃帶著妃子們和海楓,想盡辦法削減開支,支持前線的用度,甚至各自親手做了幾道菜,美其名曰,讓皇上嚐嚐大家夥的心意。


    阿喇尼戰敗的折子,就在這種歡快的空氣中,被交到康熙手中。


    前線的軍報片刻不能耽擱,這是康熙下的死命令。梁九功知道現在通傳太掃興,但他膽敢違抗聖旨,自己會被殺頭。


    這不是普通的戰敗,阿喇尼丟了兩萬人。全部。


    隻有他和副手,得手下死命衝殺,逃出包圍圈。剩下的,都被噶爾丹的火炮、鳥槍掃射,血肉之軀,當場斃命。


    康熙的兵力優勢,隻剩下五萬。


    大軍還沒出發,卻已經戰敗一場。


    最可悲的是,阿喇尼和丹濟拉一樣,起初完全不想開戰。


    他被迫,打了一場敗仗,代價,兩萬人被埋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康熙大帝送我去和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心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心遠並收藏康熙大帝送我去和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