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安一天都在地裏帶領百姓種地,除了韓平麾下三百重步兵是正規邊軍編製,並不是平山千戶所子弟,其他所有人幾乎全部下地勞作。


    這次劉平安又開荒了至少四萬畝田地,就算從吐蕃購置了大量牲畜,還是不夠,發了狠的劉平安下令用人耕地,惹得很多人不滿。


    “糧食又不是不夠吃,這麽拚命作甚?


    “快點給我揉一揉,劉平安到家後齜牙咧嘴,為了起帶頭作用他今日親自和幾個千戶所壯勞力耕了一天的地,用人拉犁,是真累,幹了一天差點沒把劉平安弄散架。


    “你何苦呢,咱們千戶所土地夠多了,又吃不完。黃詩蘭拿著一小塊濕毛巾放到劉平安肩膀上,一句一句絮叨著。


    劉平安像一塊爛泥癱在炕上迴道:沒辦法,張掖其他千戶所雖然百姓不缺糧,也餓不死,但因為牲畜短缺,勞動力都去當兵,種的土地很少,隻能勉強湊出自家口糧。


    但嘉峪關,和其他幾個邊鎮的邊軍根本無糧可吃,朝廷雖然跟東胡人暫時休戰,但糧食短缺,沒有能力運往甘肅鎮這種邊地。


    劉平安喝了一口糖水繼續說道:娘子,邊軍要是沒糧會出事的,一旦嘉峪關邊軍無糧可吃,他們隻能放棄嘉峪關迴張掖,或者直接去蘭州府就食,蘭州要是也沒糧,那就隻能去關中地區,總不能解散邊軍吧。


    “沒了嘉峪關這個要衝,咱們張掖就會麵臨西域人的全麵進攻,那幫人戰力不行,但扛不住人多呀,吐蕃雖說分裂亂成一片,但要是知道咱們嘉峪關都守不住,起了小心思占領大周的軍馬場,後果太嚴重了。


    黃詩雲渾身一個激靈,是啊,大周軍馬場要是被吐蕃人占領,龐大的軍隊就會馬上熄火,沒有戰馬就沒騎兵,沒有騎兵如何收複山西,如何收複幽雲。


    第二日劉平安忍著肩膀疼痛去了哈密衛那邊新開荒的土地巡視,這邊倒不用人犁地,主要是新開荒的地人拉不動,比不了平山千戶所那邊土地鬆軟。


    對於劉平安並沒有把土地分給個人,哈密衛百姓也沒說什麽,他們已經打聽到,秋底會一次性給兩年吃的糧食,不多,但也不少,自己家夠吃也能賣一些糧食貼補家用,再說,他們耕地的牲畜緊缺,大部分用的是劉平安調撥過來的牛馬。


    劉平安是遊擊將軍,也是整個張掖守備官,當然不可能隻顧著自家一畝三分地,隨後幾天他帶著一隊騎兵走遍了張掖各千戶所。


    讓劉平安無語的是其他千戶所活的可比他這邊清閑多了,每戶隻種了十幾畝地,甚至幾畝地的都有,因為不用向朝廷納稅,又缺乏壯勞力,對於他們來說夠吃就行,人家主要收入來源是家中子弟在邊軍吃皇糧,拿餉銀。


    劉平安暗歎一聲心說:和平時期還好,可如今大周烏雲蓋頂,河西走廊更是危機重重,家中子弟又都在甘肅鎮甚至陝西當兵,家中沒有壯勞力,難道光靠他平山千戶所那幾千兵馬。


    “不行,不能這樣下去。


    劉平安迴到家後讓黃詩雲代筆給甘肅總兵和三邊總督楊知學寫了一封信,請求他們把張掖當兵的軍戶子弟給攆迴來,加強張掖戶所軍,劉平安想法有點自私,張掖的青壯當兵人數超過七千人,要是把這七千人弄迴來,張掖將會兵力大增。


    甘肅總兵溫華成根本沒搭理劉平安,認為他在無理取鬧,三邊總督楊知學對於劉平安的無理要求差點氣笑,張掖的七千軍戶子弟全都是邊軍精銳中的精銳,人家每年吃皇糧拿軍餉不好嗎?難道迴張掖給你當一文錢都拿不到的戶所軍。


    ”腦子又沒病!


    太不公平了,憑什麽要我的免費戶所軍守衛張掖,而張掖精壯卻出去當兵拿餉,劉平安在家中憤憤不平。


    黃詩雲叫住來迴走動的劉平安,把他拉到炕上輕聲說道:你讓我給總督大人寫信,我就知道沒用。


    “什麽意思?劉平安皺眉問道。


    黃詩雲輕歎一聲說道:一百年前武宗皇帝擔憂河西走廊麵臨草原的壓力太大所以想了一招,在這裏實施軍戶製度,軍戶不用繳納田稅,服徭役也不需要,隻要自備糧食每戶出一丁守備地方。


    武宗皇帝雖然想法很好,但軍戶人家不用繳納賦稅,平時自備糧食每月訓練幾次即可,再加上甘肅鎮屬於邊地,軍戶子弟個個弓馬嫻熟,所以?


    劉平安躺在炕上冷笑接過話道:所以軍戶中的精壯漢子都出去當邊軍,老弱病殘就留在家做廢物戶所軍,對吧?


    “哈哈哈哈,黃詩雲望著臉色發黑的劉平安再也控製不住笑了起來,給自己倒一碗水喝了一口清了清嗓子迴道:這還不是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攏右精兵天下聞名,所以為了加強邊軍戰鬥力,三邊總督麾下延綏鎮,甘肅鎮,甚至寧夏鎮都跑到這裏招兵,抽空了當地青壯。


    劉平安苦著臉罵道:所以傻子才在家做廢物戶所軍,朝廷也不管一管,給免了賦稅竟然白白便宜了這幫狡猾的老百姓。


    黃詩雲接話迴道:其實當初很多文官反對武宗皇帝決定,可我爺爺跟我說過,大周建立之初的百年河西百姓桀驁不馴數次反叛朝廷,給大周造成很大壓力,武宗皇帝實施軍戶製度也是找個理由免去當地賦稅,期望河西徹底穩定下來,又能收攏當地精壯為朝廷所用。


    後來就有了聞名於世的攏右鐵騎跟隨武宗皇帝五次征討草原的東胡人,可能武宗皇帝也沒想到軍戶製度弄成這個樣子。


    劉平安好像想到了什麽一個激靈問道:娘子,你說楊知學還會不會繼續在張掖招兵,咱們這可是沒人了。


    不會,張掖青壯大部分都已當兵,一半在甘肅總兵溫華成麾下駐紮在嘉峪關,另一半在陝西跟偽晉王丁大海對峙,張掖本地又沒有邊軍駐防,楊知學作為三邊總督這點問題他還能看不出來,在甘肅總兵溫華成帶大軍沒迴張掖之前,張掖守備全靠夫君你。


    唿,劉平安鬆了口氣,他現在得想辦法把自己也弄進邊軍去,以前害怕進邊軍是因為擔心離開張掖,離開家人,但進了邊軍麾下將士就有錢拿,而且還能讓朝廷大量補充軍備,省的自己像個傻瓜似的往裏添錢。


    全大周也沒哪個千戶所有一千五百騎兵和三百重步兵,劉平安決定自己不在當傻瓜,第二天帶著五十騎兵,一人雙馬前往陝西準備麵見總督楊知學要個名分。


    大周原來的三邊總督府是在寧夏固原,但自從大周丟掉山西之後,楊知學就把總督府搬到榆林,直麵山西東胡人的壓力。


    大人,張掖遊擊將軍劉平安已經來三天,您還不見嗎?正四品大員延綏按察使兼兵備道吳煥生試探問道。


    “我不是不見,劉平安的老上司丁家山跟我提過,劉平安想要把他的戶所軍轉變成邊軍,區區兩千人不算多,一年不到兩萬兩軍餉,但張掖距離遙遠,朝廷無力運輸軍糧過去,何況還有三千多匹馬,一年的開銷不是小數目。


    “我聽說劉平安手下騎兵眾多要不把他那支戶所軍調到陝西來?


    “不行,朝廷規製戶所軍不用離開本地,加上河西空虛,隻有溫華成手下的一萬人在強撐,劉平安戶所軍必須留在當地保護張掖安危,張掖乃河西重鎮,絕不容有失,楊知學心知他麵對山西東胡人強大壓力,但河西走廊乃大周重地,朝廷幾處馬場也都在那裏,真要丟了,他無法向皇上交代。


    劉平安等到第四天終於得到消息,楊知學要見他,劉平安不知道他會不會轉換成邊軍,但好不容易來一趟,怎麽也得搞點錢迴去,他現在窮瘋了,如今整個千戶所的收入隻有自己的私產,鐵廠和貿易一年將近兩萬兩的收入。


    但那些錢幾乎都扔到了軍械作坊和購買牲畜上去了,別以為兩萬兩很多,在吐蕃買一頭耕地牲畜至少要二十兩銀子的物資作為交換,黑的不能再黑,但沒辦法,不買又不行,你想種地收糧就得咬牙忍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被迫當軍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冬天不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冬天不熱並收藏我在古代被迫當軍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