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天色昏暗一點點,海麵就沒有了半點藍色,放眼過去如同濃墨。
船隻如同蹩腳的老人,深一腳,淺一腳,踉踉蹌蹌地前行,誰也說不好會在哪個時刻跌倒。
趙海樓抓著船舵,總感覺哪裏不對勁,渾身上下有一種冰涼的感覺,甚至連手指也開始變得不那麽靈活起來,眯著眼看向顧正臣:“是不是有什麽危險在接近?”
顧正臣抬頭看了看天,吐了一口氣,竟看到了白霧,臉色凝重地喊道:“是寒潮!命人拿出冬衣,準備禦寒!”
溫度開始下降,即便是穿上冬衣,在這寒風裏依舊有一種赤身裸體的感覺。
若不是一路航行始終都在控製著航向,沒有出現大的偏移,顧正臣都要懷疑是不是漂到南極去了。
按理說,這個時節,在這太平洋上不應該有寒潮才是,可偏偏這東西來了,半個時辰後,還送來禮物——冰雹。
幸是冰雹不大,密集下了幾輪就沒了動靜,沒出大的問題。
兩個時辰後,顧正臣便脫下了棉衣,這時海風也變得相對小了些,海浪也沒那麽高了,全速前進的命令傳達下去,抓緊時間趕路。
進入舵樓。
顧正臣接過馬三寶送來的水喝了個幹淨,言道:“哪一日了?”
馬三寶還沒迴話,李景隆便搶先迴道:“先生,二月六日。”
“六日了嗎?”
顧正臣看了一眼正在翻閱兵法的沐春,對馬三寶低聲說了幾句話。
馬三寶連連點頭,轉身出了舵樓。
顧正臣走向一旁的輿圖,對朱棣、徐允恭等人問:“從澳洲入海算起,航行了近五十日了。若是沒意外的話,發現大陸應該就是這幾日的事。”
朱棣請令:“先生,這幾日讓弟子登高瞭望吧?”
徐允恭、鄧鎮、李景隆等人都想登高,一個個期待地看著顧正臣。
第一個看到美洲大陸的人,不管算不算軍功,都夠拿出來吹噓一輩子了,甚至兒子、孫子還能接著吹……
顧正臣略一沉思,看向朱棣,意味深長地說:“春來燕高飛,你是燕王,明日開始,你登高吧。不過一定要繩索掛緊,不可懈怠。王良船上的瞭望軍士跌下大海的教訓,你可要謹記。”
朱棣肅然迴道:“先生放心!”
晉王朱棡有些不滿,早知道讓老爹給自己換個封號了,比如鷹王,鐵定比燕子飛得高、看得遠。
馬三寶返迴,對顧正臣點了點頭。
顧正臣側身看向沐春,這家夥還在沉在兵書之中,於是喊道:“沐春!”
沐春愣了下,趕忙合上書,對顧正臣行禮道:“先生來了。”
顧正臣帶著沐春出了舵樓,至甲板之上,船舵旁,抬了抬手,掌舵的趙海樓便退至一旁。
沐春茫然地看著顧正臣。
顧正臣抓起沐春的手,放在了船舵上,肅然道:“你是我的第一個弟子,從小修習刻苦,即便是遠航途中,也能苦學不輟,先生很是欣慰!今日弱冠,在這茫茫大海之上,先生沒什麽東西可送你的。”
“從今日起,你接替趙海樓,成為旗艦的掌舵手。這是先生對你的弱冠禮,也是對你的認可。”
沐春眼眶濕潤。
今日弱冠?
自己的生辰,自己都忘記了,可先生還記得!
嚴桑桑款款而至,從腰間取出一把短劍,遞給沐春:“這是你先生從白蓮教陰兵手中拿到的短劍,異常鋒利。對你來說可能不太趁手,但意在警醒。”
沐春知道這把劍的來曆,陰兵於鳳差點從先生手中逃脫。自那之後,先生做事便更顯謹慎,思慮問題時也更顯周全。
不要為表象所欺騙,就是這把劍的意義。
沐春恭恭敬敬地接過,感動之餘喊了一嗓子“謝謝師娘”的話。
顧正臣看到了一個敗家的嚴桑桑,帶在身上幾年的田黃石玉都塞給了沐春,這玩意整個船隊裏麵就兩塊,另一塊在朱棣身上,還是顧正臣收朱棣時給的。
田黃石啊,極品玉石,朱元璋都用這玩意雕刻私章,還吩咐過如果有足夠大的田黃石,那就送去宮裏,看看能不能雕個玉璽。
沒辦法,老朱雖然趕走了元廷,建立了大明,可朱元璋手中沒有“一脈相承”的玉璽,那玩意還在草原上,在買的裏八剌手中。
奉天殿裏的那個玉璽,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個偽劣產品。
朱元璋想的是,哪怕是偽劣產品,咱也弄個極品點的不是。
隻不過這個願意一直還沒實現,至少顧正臣出海時也沒找到過足夠雕刻玉璽的大塊田黃石。
馬三寶看得眼饞,平日裏那田黃石玉都不讓自己摸一下,看都得保持點距離,這下子竟然落到沐春手裏了。
朱棣、徐允恭、吳忠等人看著沐春,一個個上前恭賀。
朱棣從腰間摘下一把短刀,遞給沐春:“恭喜弱冠,這刀雖不是上乘的刀,好歹跟了我幾年了,當個念想。”
朱棡遞上一張弓。
徐允恭送上一枚玉佩。
鄧鎮、李景隆、馮誠等人紛紛送禮恭賀。
就連馬三寶也送了一串紫檀珠,這還是顧正臣送的,現在不得不送人了,沐春是大師兄,大師兄弱冠成年,作為最小的師弟不能沒表示。
沐春長大了,在太平洋之下,在眾人的注目之下,完成了自己的弱冠禮。
掌舵!
沐春在這一刻變得尤為意氣風發,目光篤定地看著前方。
出於過渡的需要,趙海樓並沒有離開沐春多遠,隨時準備接替掌舵,以應對突發狀況。
在吃過元宵兩日之後,大海的波濤變小了許多,嗚咽的海風也不再那麽刺耳,甚至連茫茫大海也不再那麽冷森森的黑暗。
所有人的心都緊繃了起來,不是出於畏怕,而是出於渴望。
沒有人明說,但所有人都清楚,船隊很可能已經穿過了最危險的海域,抵達了距離大陸相對較近的海域。
沒有人知道前麵多久會出現大陸,但大陸就在前方的信念堅定不移。
朱棣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腰間掛了三根繩子,手中拿著望遠鏡觀望著東方,眼睛都看酸澀了,太陽都要落山了,還是沒看到美洲大陸。
夜至。
猶如彎眉的月在大海之上跟著船隊跳動。
不論船行五十裏,還是百裏,月牙都在一旁跟著、鬧著,直至船也安靜了……
船隻如同蹩腳的老人,深一腳,淺一腳,踉踉蹌蹌地前行,誰也說不好會在哪個時刻跌倒。
趙海樓抓著船舵,總感覺哪裏不對勁,渾身上下有一種冰涼的感覺,甚至連手指也開始變得不那麽靈活起來,眯著眼看向顧正臣:“是不是有什麽危險在接近?”
顧正臣抬頭看了看天,吐了一口氣,竟看到了白霧,臉色凝重地喊道:“是寒潮!命人拿出冬衣,準備禦寒!”
溫度開始下降,即便是穿上冬衣,在這寒風裏依舊有一種赤身裸體的感覺。
若不是一路航行始終都在控製著航向,沒有出現大的偏移,顧正臣都要懷疑是不是漂到南極去了。
按理說,這個時節,在這太平洋上不應該有寒潮才是,可偏偏這東西來了,半個時辰後,還送來禮物——冰雹。
幸是冰雹不大,密集下了幾輪就沒了動靜,沒出大的問題。
兩個時辰後,顧正臣便脫下了棉衣,這時海風也變得相對小了些,海浪也沒那麽高了,全速前進的命令傳達下去,抓緊時間趕路。
進入舵樓。
顧正臣接過馬三寶送來的水喝了個幹淨,言道:“哪一日了?”
馬三寶還沒迴話,李景隆便搶先迴道:“先生,二月六日。”
“六日了嗎?”
顧正臣看了一眼正在翻閱兵法的沐春,對馬三寶低聲說了幾句話。
馬三寶連連點頭,轉身出了舵樓。
顧正臣走向一旁的輿圖,對朱棣、徐允恭等人問:“從澳洲入海算起,航行了近五十日了。若是沒意外的話,發現大陸應該就是這幾日的事。”
朱棣請令:“先生,這幾日讓弟子登高瞭望吧?”
徐允恭、鄧鎮、李景隆等人都想登高,一個個期待地看著顧正臣。
第一個看到美洲大陸的人,不管算不算軍功,都夠拿出來吹噓一輩子了,甚至兒子、孫子還能接著吹……
顧正臣略一沉思,看向朱棣,意味深長地說:“春來燕高飛,你是燕王,明日開始,你登高吧。不過一定要繩索掛緊,不可懈怠。王良船上的瞭望軍士跌下大海的教訓,你可要謹記。”
朱棣肅然迴道:“先生放心!”
晉王朱棡有些不滿,早知道讓老爹給自己換個封號了,比如鷹王,鐵定比燕子飛得高、看得遠。
馬三寶返迴,對顧正臣點了點頭。
顧正臣側身看向沐春,這家夥還在沉在兵書之中,於是喊道:“沐春!”
沐春愣了下,趕忙合上書,對顧正臣行禮道:“先生來了。”
顧正臣帶著沐春出了舵樓,至甲板之上,船舵旁,抬了抬手,掌舵的趙海樓便退至一旁。
沐春茫然地看著顧正臣。
顧正臣抓起沐春的手,放在了船舵上,肅然道:“你是我的第一個弟子,從小修習刻苦,即便是遠航途中,也能苦學不輟,先生很是欣慰!今日弱冠,在這茫茫大海之上,先生沒什麽東西可送你的。”
“從今日起,你接替趙海樓,成為旗艦的掌舵手。這是先生對你的弱冠禮,也是對你的認可。”
沐春眼眶濕潤。
今日弱冠?
自己的生辰,自己都忘記了,可先生還記得!
嚴桑桑款款而至,從腰間取出一把短劍,遞給沐春:“這是你先生從白蓮教陰兵手中拿到的短劍,異常鋒利。對你來說可能不太趁手,但意在警醒。”
沐春知道這把劍的來曆,陰兵於鳳差點從先生手中逃脫。自那之後,先生做事便更顯謹慎,思慮問題時也更顯周全。
不要為表象所欺騙,就是這把劍的意義。
沐春恭恭敬敬地接過,感動之餘喊了一嗓子“謝謝師娘”的話。
顧正臣看到了一個敗家的嚴桑桑,帶在身上幾年的田黃石玉都塞給了沐春,這玩意整個船隊裏麵就兩塊,另一塊在朱棣身上,還是顧正臣收朱棣時給的。
田黃石啊,極品玉石,朱元璋都用這玩意雕刻私章,還吩咐過如果有足夠大的田黃石,那就送去宮裏,看看能不能雕個玉璽。
沒辦法,老朱雖然趕走了元廷,建立了大明,可朱元璋手中沒有“一脈相承”的玉璽,那玩意還在草原上,在買的裏八剌手中。
奉天殿裏的那個玉璽,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個偽劣產品。
朱元璋想的是,哪怕是偽劣產品,咱也弄個極品點的不是。
隻不過這個願意一直還沒實現,至少顧正臣出海時也沒找到過足夠雕刻玉璽的大塊田黃石。
馬三寶看得眼饞,平日裏那田黃石玉都不讓自己摸一下,看都得保持點距離,這下子竟然落到沐春手裏了。
朱棣、徐允恭、吳忠等人看著沐春,一個個上前恭賀。
朱棣從腰間摘下一把短刀,遞給沐春:“恭喜弱冠,這刀雖不是上乘的刀,好歹跟了我幾年了,當個念想。”
朱棡遞上一張弓。
徐允恭送上一枚玉佩。
鄧鎮、李景隆、馮誠等人紛紛送禮恭賀。
就連馬三寶也送了一串紫檀珠,這還是顧正臣送的,現在不得不送人了,沐春是大師兄,大師兄弱冠成年,作為最小的師弟不能沒表示。
沐春長大了,在太平洋之下,在眾人的注目之下,完成了自己的弱冠禮。
掌舵!
沐春在這一刻變得尤為意氣風發,目光篤定地看著前方。
出於過渡的需要,趙海樓並沒有離開沐春多遠,隨時準備接替掌舵,以應對突發狀況。
在吃過元宵兩日之後,大海的波濤變小了許多,嗚咽的海風也不再那麽刺耳,甚至連茫茫大海也不再那麽冷森森的黑暗。
所有人的心都緊繃了起來,不是出於畏怕,而是出於渴望。
沒有人明說,但所有人都清楚,船隊很可能已經穿過了最危險的海域,抵達了距離大陸相對較近的海域。
沒有人知道前麵多久會出現大陸,但大陸就在前方的信念堅定不移。
朱棣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腰間掛了三根繩子,手中拿著望遠鏡觀望著東方,眼睛都看酸澀了,太陽都要落山了,還是沒看到美洲大陸。
夜至。
猶如彎眉的月在大海之上跟著船隊跳動。
不論船行五十裏,還是百裏,月牙都在一旁跟著、鬧著,直至船也安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