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大明疆域圖,朱標陷入沉思。
輿圖中有幾個備選之地,開封、西安、北平。
元末起義時,打的旗號就是宋,遷到開封城,也算是繼宋而為。但父皇又對漢唐十分推崇,希望遷都西安也是可以理解。北平那裏之前是元大都,明朝趕走了元廷,占北平為國都也合情合理。
當然,遷都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影響也很大,屬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國事。
放在四五年前,朱標對於向北遷都是無條件讚同,畢竟邊鎮壓力在那擺著,雖說鞭長可以揮過去,但應對上過於滯後,比如大同一號出現軍情,二十五號金陵才收到消息,若是大同丟了,那朝廷如何應對?
路途遙遠,不利邊疆穩定,即便是出兵討伐元廷,大軍一動,走到邊鎮就需要三個月,若是遷都至開封、北平、西安等地,對於抵禦胡虜,不能說朝發夕至,那也是隔半個月就可以出門右轉揍他丫的。
可局勢變了,現在不是四五年前的時候了。
朱標將目光轉向輿圖下方,那裏有鎮南府、舊港,再南麵,那還有澳洲。
遠洋貿易帶動的國庫增收越來越多,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一旦遷至北麵,那水師總營就不太可能留在太倉,必須跟著北移,相應地,朝廷對遠航的控製力度也會有所削弱。
另外,未來還開不開發澳洲了,遷到西安都內陸了,還玩什麽遠航,哪怕是北平、開封到海邊不算遠,不算困難,但那裏還有個山東半島擋著呢,走個海往返都需要貼著山東繞……
朱標思慮再三,言道:“父皇,兒臣定會好好察看開封、西安是否適合建都。隻是,兒臣認為,遷都若隻是為了防備北方胡虜的話,不遷——亦可。”
朱元璋側頭,用溫和的目光掃了一眼朱標:“怎麽講?”
朱標垂手,輕鬆地說:“打到胡虜起不來,邊境自然不會有大的變故。”
打?
朱元璋抬手摸了摸胡須,目光始終注視著朱標。
這個兒子從來不是一個善男信女,早年前的外柔更多是為了配合宋濂,不,是文臣表現出來的。可有顧正臣“胡來”在前做示範,朱標也開始展露出來剛強的一麵。
不再藏鋒。
敢於親眼看著人頭滾動,敢於擦拭刀劍上的血。
現在,他竟說出了要打到胡虜起不來的話,不像是心性不夠的狂言,更像是堅如鐵石的一個信念。
朱元璋放下手,麵無表情地開口:“朕能鎮得住草原,你能鎮得住草原嗎?即便你能,那朱雄英可以嗎?三代以後,五代之後呢?不要說世代皆有明君,這事不存在,早晚有那麽幾代子孫大逆不道,亂了朝綱。”
“胡虜就如那草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遷都,不是為這一時,而是為了後世。你需要將眼光放長遠些,想一想當下之策,五十年,百年,二百年後,子孫昏聵無能時,這江山是否還能守得住。”
朱標眉頭微微動了下。
父皇的擔憂也並非杞人憂天,唐宋哪個朝代沒出過無能、昏庸、無治國之能的君主?
大明世代傳遞下去,就一定個個英明神武?
這不可能。
所以父皇一直在忙碌,忙著製定那個規矩,這個製度,還動輒不準人修改,為的就是後世子孫沒能力,朝堂也不至於崩潰,社稷也不至於毀掉。
可是,這與遷都的關係並不很大。
該沒本事的時候,遷都到哪裏都容易被人堵家門口,像宋徽宗,一場靖康恥,賣自己的老婆、女兒不說,還賣勳貴、大臣的女兒,開封府連帶著還抓了百姓的女兒抵錢。
說到底,國弱時,在北平、開封一樣被人欺負,在金陵也未必能躲得過去。
唯有國強,才能杜絕這一切。
朱標認真地說:“父皇,胡虜是不可能全部消滅,但是,胡虜可以從草原上跑到中原,壓迫漢人近乎百年。那咱們就不能深入到草原,將草原收入疆域之內,控製草原二三百年嗎?”
朱元璋顯然被這話給驚住了。
前些年,朝廷不斷征沙漠,所求的就是削弱元廷的有生力量,讓其一蹶不振,不能威脅大明。
包括現在,朱元璋對元廷的軍事策略,依舊是這個目的。
隻要元廷沒了大舉進犯大明的力量,隻能在草原上放牧,那就夠了,達到了戰略目的。
可朱標——竟想要控製草原?
這個想法,自己從未有過,不是不能有,而是不現實。
自古以來,漢人建立的政權,基本上不會將手伸向草原,原因很簡單,草原太大、太廣袤了,加上那裏生活的是遊牧民族,你建立不了可以控製大片牧區的固定衙門。
你總不能在這裏建造了府衙、縣衙,改天起床推開門一看,周圍一個人影都沒有,你說你治理個毛線,想收稅都難。
再說了,草原上的生活習性與中原不同,讓誰去治也治不好。
朱標看出了朱元璋驚訝之後的懷疑,上前一步:“顧先生與二弟治理澳洲時,得知土著信奉太陽神,便將父皇作為他們的太陽神,那土著便徹底順從了——”
朱元璋擺手:“蒙古人可不是土著,他們之中也不乏聰明人。”
朱標點頭,並不否認蒙古人裏有聰慧之輩,接住話說:“兒臣的意思是,太陽神可以治服土著,那什麽可以治服草原?換句話說,現在的元廷是如何控製草原的,咱們就如何搭建一套班底,去控製草原,當真不可行嗎?”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
這個嘛,貌似,也是個法子啊。
草原是難以控製,可草原不還是被控製著的嗎?
既然能控製,那就說明有門路,有法子。
買的裏八剌、納哈出等人都有法子,大明用這法子去控製草原,是不是也能成?
朱標想到了什麽,輕聲道:“兒臣之前聽顧先生說起過,對草原之敵,也可運用心理戰,並施行釜底抽薪之策。”
“心理戰?”朱元璋坐了下來,手拍了拍椅子把手,言道:“如何釜底抽薪?”
輿圖中有幾個備選之地,開封、西安、北平。
元末起義時,打的旗號就是宋,遷到開封城,也算是繼宋而為。但父皇又對漢唐十分推崇,希望遷都西安也是可以理解。北平那裏之前是元大都,明朝趕走了元廷,占北平為國都也合情合理。
當然,遷都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影響也很大,屬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國事。
放在四五年前,朱標對於向北遷都是無條件讚同,畢竟邊鎮壓力在那擺著,雖說鞭長可以揮過去,但應對上過於滯後,比如大同一號出現軍情,二十五號金陵才收到消息,若是大同丟了,那朝廷如何應對?
路途遙遠,不利邊疆穩定,即便是出兵討伐元廷,大軍一動,走到邊鎮就需要三個月,若是遷都至開封、北平、西安等地,對於抵禦胡虜,不能說朝發夕至,那也是隔半個月就可以出門右轉揍他丫的。
可局勢變了,現在不是四五年前的時候了。
朱標將目光轉向輿圖下方,那裏有鎮南府、舊港,再南麵,那還有澳洲。
遠洋貿易帶動的國庫增收越來越多,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一旦遷至北麵,那水師總營就不太可能留在太倉,必須跟著北移,相應地,朝廷對遠航的控製力度也會有所削弱。
另外,未來還開不開發澳洲了,遷到西安都內陸了,還玩什麽遠航,哪怕是北平、開封到海邊不算遠,不算困難,但那裏還有個山東半島擋著呢,走個海往返都需要貼著山東繞……
朱標思慮再三,言道:“父皇,兒臣定會好好察看開封、西安是否適合建都。隻是,兒臣認為,遷都若隻是為了防備北方胡虜的話,不遷——亦可。”
朱元璋側頭,用溫和的目光掃了一眼朱標:“怎麽講?”
朱標垂手,輕鬆地說:“打到胡虜起不來,邊境自然不會有大的變故。”
打?
朱元璋抬手摸了摸胡須,目光始終注視著朱標。
這個兒子從來不是一個善男信女,早年前的外柔更多是為了配合宋濂,不,是文臣表現出來的。可有顧正臣“胡來”在前做示範,朱標也開始展露出來剛強的一麵。
不再藏鋒。
敢於親眼看著人頭滾動,敢於擦拭刀劍上的血。
現在,他竟說出了要打到胡虜起不來的話,不像是心性不夠的狂言,更像是堅如鐵石的一個信念。
朱元璋放下手,麵無表情地開口:“朕能鎮得住草原,你能鎮得住草原嗎?即便你能,那朱雄英可以嗎?三代以後,五代之後呢?不要說世代皆有明君,這事不存在,早晚有那麽幾代子孫大逆不道,亂了朝綱。”
“胡虜就如那草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遷都,不是為這一時,而是為了後世。你需要將眼光放長遠些,想一想當下之策,五十年,百年,二百年後,子孫昏聵無能時,這江山是否還能守得住。”
朱標眉頭微微動了下。
父皇的擔憂也並非杞人憂天,唐宋哪個朝代沒出過無能、昏庸、無治國之能的君主?
大明世代傳遞下去,就一定個個英明神武?
這不可能。
所以父皇一直在忙碌,忙著製定那個規矩,這個製度,還動輒不準人修改,為的就是後世子孫沒能力,朝堂也不至於崩潰,社稷也不至於毀掉。
可是,這與遷都的關係並不很大。
該沒本事的時候,遷都到哪裏都容易被人堵家門口,像宋徽宗,一場靖康恥,賣自己的老婆、女兒不說,還賣勳貴、大臣的女兒,開封府連帶著還抓了百姓的女兒抵錢。
說到底,國弱時,在北平、開封一樣被人欺負,在金陵也未必能躲得過去。
唯有國強,才能杜絕這一切。
朱標認真地說:“父皇,胡虜是不可能全部消滅,但是,胡虜可以從草原上跑到中原,壓迫漢人近乎百年。那咱們就不能深入到草原,將草原收入疆域之內,控製草原二三百年嗎?”
朱元璋顯然被這話給驚住了。
前些年,朝廷不斷征沙漠,所求的就是削弱元廷的有生力量,讓其一蹶不振,不能威脅大明。
包括現在,朱元璋對元廷的軍事策略,依舊是這個目的。
隻要元廷沒了大舉進犯大明的力量,隻能在草原上放牧,那就夠了,達到了戰略目的。
可朱標——竟想要控製草原?
這個想法,自己從未有過,不是不能有,而是不現實。
自古以來,漢人建立的政權,基本上不會將手伸向草原,原因很簡單,草原太大、太廣袤了,加上那裏生活的是遊牧民族,你建立不了可以控製大片牧區的固定衙門。
你總不能在這裏建造了府衙、縣衙,改天起床推開門一看,周圍一個人影都沒有,你說你治理個毛線,想收稅都難。
再說了,草原上的生活習性與中原不同,讓誰去治也治不好。
朱標看出了朱元璋驚訝之後的懷疑,上前一步:“顧先生與二弟治理澳洲時,得知土著信奉太陽神,便將父皇作為他們的太陽神,那土著便徹底順從了——”
朱元璋擺手:“蒙古人可不是土著,他們之中也不乏聰明人。”
朱標點頭,並不否認蒙古人裏有聰慧之輩,接住話說:“兒臣的意思是,太陽神可以治服土著,那什麽可以治服草原?換句話說,現在的元廷是如何控製草原的,咱們就如何搭建一套班底,去控製草原,當真不可行嗎?”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
這個嘛,貌似,也是個法子啊。
草原是難以控製,可草原不還是被控製著的嗎?
既然能控製,那就說明有門路,有法子。
買的裏八剌、納哈出等人都有法子,大明用這法子去控製草原,是不是也能成?
朱標想到了什麽,輕聲道:“兒臣之前聽顧先生說起過,對草原之敵,也可運用心理戰,並施行釜底抽薪之策。”
“心理戰?”朱元璋坐了下來,手拍了拍椅子把手,言道:“如何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