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進犯東莞,下手極其歹毒、殘忍,隨後離海不知所蹤,自詡強大的水師船隊找了半年都沒影子,這不正常。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哪怕是船從海上過,藏匿在了某座島上,也不可能長期不現身。
他們出來搶,說明原本躲避的地方根本不足以讓他們吃飽飯,必須冒險。
他們不出來搶,說明現在躲避的地方可以吃飽飯,不需要冒險再搶一次了。
從廣東東莞外海道與當時的風向來看,倭寇確實可以前往安南,而安南附近的海域,還不是大明商船、水師船隊經常去的地方。
航海貿易南下的航道,並不是貼著安南、占城的海岸線一路航行,而是自廣州等地揚帆之後,一路南下,或者是去呂宋停一停,或者是去南北港停一停,或是直接抵達舊港,很多時候並不需要經過北部灣與安南外海。
那裏,成了一片盲區。
現在將目光投過去,可又出了一個新問題,安南沒這個動機。
因為大明開辟了南北港,支持占城,所以安南要報複大明,勾結了倭寇,圈養了倭寇?
這不值得,風險太大,且沒什麽收獲。
吳禎沉吟良久,看著思索中的顧正臣,輕聲道:“倘若當真是去了安南,這對我們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我們的人想進入安南調查,也不容易。時間太久了,蛛絲馬跡恐怕也沒有了。”
顧正臣喝了一杯酒,歎了口氣:“我們很不方便去調查。”
安南是大明藩屬國,雖然不太聽話,還給大明鬧了些別扭,想要廣西的一些地盤,可畢竟沒撕破臉,老朱對外政策整體上依舊是以和為貴。
這樣一來,大明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你沒辦法派人去查,也不能讓他們配合調查,而且這事還不能公開了幹。
如果倭寇當真在安南,公開去辦,那不等同於通知他們轉移、跑路嗎?
安南山多,藏在哪裏都不是隨便能找出來的。
吳禎咬牙,眼神有些通紅:“就這麽算了,我實在不甘心!別看你殺了六萬倭人,可那些惡魔不死,就是殺他一百萬,我依舊高興不起來!”
顧正臣品嚐了幾口菜,言道:“若是安南當真勾結了倭寇,要將他們找出來也不是完全沒辦法,隻不過需要冒點風險,損失點財物罷了。”
“哦,你有辦法?”
吳禎急切地問。
顧正臣點了點頭,目光看向一旁落座的客人,輕聲道:“需要點時間。”
吳禎追問。
顧正臣平靜地迴道:“簡單,派人去升龍城走一遭……”
吳禎瞪眼,這他娘的算什麽法子。
推杯換盞。
吳禎看著已有了主意的顧正臣,便放開了喝酒。
“不必了,建陽乃是雕版印刷最重之地,書坊林立居大明之首,那裏都無人敢接這書,何必在這城中詢問。”
“可——貫中兄這些大作就此蒙塵,實在令人唏噓感歎。”
“生不逢時,徒唿奈何!陳兄,這杯酒之後,你我便在此別過吧,隻是這把年紀了,想來不會再見麵了,既是生離,也是死別!”
陳岱看著舉杯的羅貫中,心頭酸楚。
天南地北,重逢之後又是永別,人生啊,就是如此的折磨人。
羅貫中看出了陳岱的悲傷,一掃頹廢之態:“何必傷己垂暮無成,你我皆是凡人,看那諸葛,不也是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放心吧,這些書冊我會托人好好保管,終有一日,它們會重見天日!”
陳岱起身,打開包裹,拿出一本書翻看,忍不住念道:“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專待春雷驚夢迴,一聲長嘯安天下。隻可惜,你我當年——沒遇明主,更沒選對可安天下之人。”
羅貫中臉色凝重:“這些話,可不能亂說。”
陳岱合起書冊,放在包裹裏,剛想說話,就看到一隻手伸到了包裹中,將書冊拿了起來,不由看去,隻見一個不到三十的年輕儒生站在一旁,慢慢翻開了瞧看。
“這位小兄弟是?”
陳岱起身,目光中有些警惕。
顧正臣沒有看陳岱,低頭翻看著手中的書,忍不住搖頭:“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啪!
合上書,顧正臣看向坐著的老人,問道:“不要告訴我,你就是羅貫中?”
羅貫中微微皺眉,仔細看著顧正臣,很是陌生,從未謀麵。
陳岱有些擔憂,對羅貫中道:“認識?”
羅貫中搖了搖頭:“在下正是羅貫中,請問你是?”
顧正臣仔細看著眼前的老人,寬額短須,清瘦滄桑,白發過半,雙眸如淵,將書放了迴去,又翻了翻包裹,言道:“我以為你還在寫書,不成想已經寫完了,這是打算找人印刷?”
“你是何人?”
羅貫中起身,盯著顧正臣。
顧正臣淡然一笑:“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應該沒人給你印刷吧?”
《三國誌通俗演義》這書刊刻於嘉靖年間,道長這會不知道在哪修煉呢,可見這書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一直都被封存,無人問津。
說到底,這本書確實不適合出現在洪武朝,並不是說老朱出版管製多嚴苛,禁絕這類書流通,而是市場跟不上,市井文化還沒興盛起來,你印出來了給誰看?
沒流量,沒月票,老羅也扛不住啊,所以,得給票……
顧正臣決定打賞,呸,是給票了:“這書,我要了,印刷的錢鈔,我來出。”
“啊?”
羅貫中一頭霧水。
顧正臣問道:“你覺得第一版,印多少冊合適?”
陳岱拉了拉羅貫中的衣袖。
羅貫中伸出手,露出了一根手指。
顧正臣眉頭微動:“一萬冊,沒問題。”
抬手,林白帆走了過來。
顧正臣拿起包裹遞給林白帆:“讓人買下一座書坊,專刻這裏的書,越來越好,先印個一萬冊。”
林白帆眨眼:“老爺,一萬冊?”
顧正臣點頭。
這可是好東西,遠航途中是何等寂寞,將士身心都是疲憊,沒點娛樂打發時間怎麽行,看三國,講三國,那不就是絕佳的消遣方式……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哪怕是船從海上過,藏匿在了某座島上,也不可能長期不現身。
他們出來搶,說明原本躲避的地方根本不足以讓他們吃飽飯,必須冒險。
他們不出來搶,說明現在躲避的地方可以吃飽飯,不需要冒險再搶一次了。
從廣東東莞外海道與當時的風向來看,倭寇確實可以前往安南,而安南附近的海域,還不是大明商船、水師船隊經常去的地方。
航海貿易南下的航道,並不是貼著安南、占城的海岸線一路航行,而是自廣州等地揚帆之後,一路南下,或者是去呂宋停一停,或者是去南北港停一停,或是直接抵達舊港,很多時候並不需要經過北部灣與安南外海。
那裏,成了一片盲區。
現在將目光投過去,可又出了一個新問題,安南沒這個動機。
因為大明開辟了南北港,支持占城,所以安南要報複大明,勾結了倭寇,圈養了倭寇?
這不值得,風險太大,且沒什麽收獲。
吳禎沉吟良久,看著思索中的顧正臣,輕聲道:“倘若當真是去了安南,這對我們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我們的人想進入安南調查,也不容易。時間太久了,蛛絲馬跡恐怕也沒有了。”
顧正臣喝了一杯酒,歎了口氣:“我們很不方便去調查。”
安南是大明藩屬國,雖然不太聽話,還給大明鬧了些別扭,想要廣西的一些地盤,可畢竟沒撕破臉,老朱對外政策整體上依舊是以和為貴。
這樣一來,大明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你沒辦法派人去查,也不能讓他們配合調查,而且這事還不能公開了幹。
如果倭寇當真在安南,公開去辦,那不等同於通知他們轉移、跑路嗎?
安南山多,藏在哪裏都不是隨便能找出來的。
吳禎咬牙,眼神有些通紅:“就這麽算了,我實在不甘心!別看你殺了六萬倭人,可那些惡魔不死,就是殺他一百萬,我依舊高興不起來!”
顧正臣品嚐了幾口菜,言道:“若是安南當真勾結了倭寇,要將他們找出來也不是完全沒辦法,隻不過需要冒點風險,損失點財物罷了。”
“哦,你有辦法?”
吳禎急切地問。
顧正臣點了點頭,目光看向一旁落座的客人,輕聲道:“需要點時間。”
吳禎追問。
顧正臣平靜地迴道:“簡單,派人去升龍城走一遭……”
吳禎瞪眼,這他娘的算什麽法子。
推杯換盞。
吳禎看著已有了主意的顧正臣,便放開了喝酒。
“不必了,建陽乃是雕版印刷最重之地,書坊林立居大明之首,那裏都無人敢接這書,何必在這城中詢問。”
“可——貫中兄這些大作就此蒙塵,實在令人唏噓感歎。”
“生不逢時,徒唿奈何!陳兄,這杯酒之後,你我便在此別過吧,隻是這把年紀了,想來不會再見麵了,既是生離,也是死別!”
陳岱看著舉杯的羅貫中,心頭酸楚。
天南地北,重逢之後又是永別,人生啊,就是如此的折磨人。
羅貫中看出了陳岱的悲傷,一掃頹廢之態:“何必傷己垂暮無成,你我皆是凡人,看那諸葛,不也是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放心吧,這些書冊我會托人好好保管,終有一日,它們會重見天日!”
陳岱起身,打開包裹,拿出一本書翻看,忍不住念道:“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專待春雷驚夢迴,一聲長嘯安天下。隻可惜,你我當年——沒遇明主,更沒選對可安天下之人。”
羅貫中臉色凝重:“這些話,可不能亂說。”
陳岱合起書冊,放在包裹裏,剛想說話,就看到一隻手伸到了包裹中,將書冊拿了起來,不由看去,隻見一個不到三十的年輕儒生站在一旁,慢慢翻開了瞧看。
“這位小兄弟是?”
陳岱起身,目光中有些警惕。
顧正臣沒有看陳岱,低頭翻看著手中的書,忍不住搖頭:“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啪!
合上書,顧正臣看向坐著的老人,問道:“不要告訴我,你就是羅貫中?”
羅貫中微微皺眉,仔細看著顧正臣,很是陌生,從未謀麵。
陳岱有些擔憂,對羅貫中道:“認識?”
羅貫中搖了搖頭:“在下正是羅貫中,請問你是?”
顧正臣仔細看著眼前的老人,寬額短須,清瘦滄桑,白發過半,雙眸如淵,將書放了迴去,又翻了翻包裹,言道:“我以為你還在寫書,不成想已經寫完了,這是打算找人印刷?”
“你是何人?”
羅貫中起身,盯著顧正臣。
顧正臣淡然一笑:“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應該沒人給你印刷吧?”
《三國誌通俗演義》這書刊刻於嘉靖年間,道長這會不知道在哪修煉呢,可見這書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一直都被封存,無人問津。
說到底,這本書確實不適合出現在洪武朝,並不是說老朱出版管製多嚴苛,禁絕這類書流通,而是市場跟不上,市井文化還沒興盛起來,你印出來了給誰看?
沒流量,沒月票,老羅也扛不住啊,所以,得給票……
顧正臣決定打賞,呸,是給票了:“這書,我要了,印刷的錢鈔,我來出。”
“啊?”
羅貫中一頭霧水。
顧正臣問道:“你覺得第一版,印多少冊合適?”
陳岱拉了拉羅貫中的衣袖。
羅貫中伸出手,露出了一根手指。
顧正臣眉頭微動:“一萬冊,沒問題。”
抬手,林白帆走了過來。
顧正臣拿起包裹遞給林白帆:“讓人買下一座書坊,專刻這裏的書,越來越好,先印個一萬冊。”
林白帆眨眼:“老爺,一萬冊?”
顧正臣點頭。
這可是好東西,遠航途中是何等寂寞,將士身心都是疲憊,沒點娛樂打發時間怎麽行,看三國,講三國,那不就是絕佳的消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