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平原南部、秦嶺北麓,位於灃水西的灃城,自上上一任西伯侯姬昌在位時滅掉崇國後,便開始營造。目的自是為了更加有效地控製關中平原東部的這些諸侯國和方國。到了姬發繼任西伯侯,在灃水的東岸又開始營建鎬城,這是為完成大業後將周國的根據地、大本營、都城東遷做進一步的準備。但現在,因著薑林穿越而來改變了曆史進程,周滅商、周取代商為天下共主的偉業一直沒有達成,所以遷都之事一直沒有付諸行動,這兩座城池這麽多年隻是作為周人勢力向東擴張、牢牢控製關中平原東部的一個據點。


    而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便是在西岐城和灃城直線距離的中心點上,所以從西岐城往東逃亡的沿途所見,比之西岐城好不了多少。等一眾人抵達灃城城下之時才發現,灃城的情形幾乎就是西岐的翻版。


    在派出的斥候不斷帶迴後麵的戎人、羌人追趕而來的軍情的壓迫下,西岐城的民眾,加上灃、鎬兩城的民眾混在一起,根本無法組織像樣的抵抗,隻得繼續向東逃亡。


    這一日,姬誦總算追上了自己的母親和外公一行人,而地點麽,剛剛過了灞水。


    “外公,你好些了嗎?”姬誦先是去探望了自己的母親。畢竟邑薑所受的傷要輕些,人又年輕許多。幾日恢複下來,現在已經不再需要依靠他人幫助,自己便能下床獨立行走。


    見到兒子終於完好無損,心情大好的邑薑喜極而泣。母子二人一商量,覺得有些事情還是需要向老太師薑尚請教一二,便來到了這些時日薑尚一直躺著的馬車前。


    “唔……好多了。誦兒能趕上來,可真是太好了。”薑尚努力地睜開眼看了看馬車邊上的外孫,心情亦是開懷無比,伸出手來便想撫摸自己疼愛有加的外孫。


    “外公,接下來我們該怎麽辦?在西岐城的時候,旦叔說隻要逃到灃城,以灃、鎬二城之固,定是可以阻擋戎人、羌人的攻勢。但誰承想灃城、鎬城這裏也和西岐城差不多,現在咱們還能逃往哪裏?”姬誦上前握住了薑尚的手,一副虛心請教的模樣。


    “再往東的幾個方國,終究是可以給我們一個容身之地的吧……”這幾日仿佛老了十多歲的薑尚頭發、胡子淩亂,抿了抿幹裂的嘴唇,也不知道是向自己的外孫提出了建議,還是向別人征求意見。總之,語氣不像以前那麽堅定。


    “報……”不等姬誦接過薑尚的話,一名斥候裝扮的兵士打馬朝姬誦站立著的方向馳來。姬誦朝分散開來的護衛隊擺了擺手,示意將斥候讓進來。


    “出了何事?”姬誦望著斥候一臉著急的神情,心中一沉,忙問道。


    “稟君侯,稟太師,稟夫人,一股從西岐城逃出來的難民在北邊的村落劫掠,不成想當地村民比較強項,雙方發生了大規模的械鬥,死傷不計其數。並且事態大有繼續惡化的趨勢,請君侯盡快命人前去彈壓,否則不等戎人、羌人追來,我周國先發生內亂,那就……”


    “報……”從北邊趕來的斥候還未將話說完,從東邊又返迴來一隊斥候,為首的見到姬誦的旗幟,立刻打馬趕來。


    “發生了何事?”姬誦遠遠地便朝騎在馬上的斥候隊長詢問道。


    “稟君侯,我西岐逃出的第一波難民昨日已經抵達驪山氏。這些難民進入驪山氏域內就開始劫掠,被驪山氏軍隊很快殲滅。現在驪山氏的軍隊已經關閉了大小道路,不許我們的難民逃往其境內。”從東邊迴來的斥候隊隊長單膝跪地朝姬誦稟報道。


    “驪山氏……”姬誦咬著牙,惡狠狠地吼道。


    “那通往西北方的芮國呢?”車上的薑尚努力地朝跪在地上的斥候隊長問了句。


    “稟太師,尚未有芮國方向傳迴來的消息。不過標下想情況大抵與北邊,東邊的情形差不多。”斥候隊隊長朝著薑尚拱了拱手,朗聲道出自己的建議來。


    “嘶……”薑尚倒吸一口冷氣,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噠噠……噠噠……”西邊又有一隊馬隊朝這處馳來。


    “又有何事?”姬誦的語氣已經極度地氣憤。


    “稟君侯,我們隊負責監視戎人、羌人動向。昨日戎人、羌人的隊伍追上我們跑得慢的西岐民眾,連抓帶殺,損失兩千餘口。渭水邊上,一次就殺了五六百年老體邁的老人,渭水都染成了紅色……戎人、羌人此番的態勢,大有將我周國腹地洗劫一遍的可能,請君侯、太師、夫人、輔相盡快拿出個對策。另外,戎人、羌人的前哨再有一日便會追到此處,請君侯、太師盡快遷往安全之地……”從西邊來的斥候倒也聰慧,將這幾日西邊的情形三言兩語道了出來。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兩年前為了進攻大唐國,我周國沒少給這些戎人、羌人送糧食,送鹽,送各種物資。為何隻過了兩年時間,這些戎人、羌人就變成了這樣?”姬誦雙手抓著頭發,近乎崩潰。


    “那是因為這兩年送少了,甚至不送了。加之拱衛西岐的幾個精銳之師陷在了大唐國,我周國腹地空虛,這些戎人、羌人這兩年摸清了我們的實力後,現在終於忍不住自己動手開始搶了。”薑尚人老成精,幾日下來躺在馬車上卻也將事情想了個八九不離十。


    “老太師說的對!”不等姬誦做出評判,不遠處傳來了剛剛去換藥迴來的姬旦的讚許聲來。


    “那外公,旦叔,現在你二人可有什麽良策,以解我周國燃眉之急?”姬誦望著往日裏自己的祖、父最是器重的兩位重臣,態度很是誠懇地詢問道。


    “我……暫無太好的辦法。”一直在馬車上平躺的薑尚搖了搖頭。這些日子因著腿上的傷痛,注意力一直無法集中。這些頗耗費精力的國之大事,薑尚此刻真的是幾無良策。


    “誦兒,太師,嫂夫人,此前我其實也是沒有太好的辦法。但就在剛剛聽到太師的這一番言語,我突然有了一個辦法……”姬旦很是興奮地說道。


    “快快說來,是何良策!”圍著薑尚的姬誦和邑薑此刻已經比姬旦還興奮。


    “我周國不是有兩萬餘精銳陷在大唐國嗎?不如我們現在向大唐國求援,求其立刻釋放這些戰俘。有了這兩萬餘的精銳為骨,再在民眾當中征募一部分仆從兵,想必還有些希望……”姬旦果然是抓住了薑尚剛才一番言語裏的信息。


    “你……我們拿什麽求?”薑尚老臉一紅。


    “呃,現在戎人、羌人大有滅亡我周國之態勢。周、唐都是華族人的諸侯國,若是這大唐國眼睜睜地看著周國被戎人、羌人所滅……哼哼,這要是傳出去,他薑林還有何顏麵大肆宣揚他的《大唐國人權宣言》?那豈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姬旦暢想著自己的方略,越說越興奮。


    “你……可真不要……咳咳咳,咳咳咳……”薑尚聽罷姬旦的話,怒目圓睜,靠著僅存的一點力氣抬起胳膊,指著姬旦,恨恨地說道。但說到最後,因為氣憤而劇烈地咳了起來,待咳嗽聲停止,人也陷入昏迷當中。


    “醫官,醫官,快來人啊……”姬誦望著薑尚的情形,忙朝遠處喊道。


    “君侯……”幾名醫官聽到姬誦的召喚,快速奔了過來。


    “快看看太師怎麽了?”姬誦讓開了薑尚躺著的馬車,對一名年長的醫官下令道。


    “是!”老醫官朝姬誦行了一禮,上前開始檢視起薑尚的情形來。


    ……


    “太師情形如何?”待老醫官忙完,一直很少說話的邑薑上前很是客氣地將老醫官讓到一邊,壓低聲音問道。


    “太師……不太好。太師的腿傷傷在內裏,但這骨傷……隻要稍稍觸碰,老太師就疼痛難忍,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對其骨傷進行檢視,更不說複位、治療。這幾日隻能依靠草藥治療外傷。但內傷不治,外傷也無法愈合,所以幾日下來並未見有好轉之像……夫人,恕小人鬥膽,老太師這次恐怕……”老醫官的話未說完,額頭的冷汗已經滲了出來。


    “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邑薑扭頭朝車上的薑尚望了一眼,淚水開始如斷了線的珠子一般順著臉頰落在了地上。


    “以現在的情形看,恐怕隻有一個辦法勉強可以試上一試。”老醫官的腰已經彎得很深了。


    “什麽辦法?”邑薑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驚唿了一聲。


    “小人不敢說……”老醫官恨不得跪下。


    “我恕你無罪……”邑薑現在有求於人,姿態自然是要放低些。


    “呃……從傷處往上寸餘之處,用斧鉞斬斷,再用烙鐵將傷口進行炮烙。如此,或許有些希望。不過,就要看老太師能不能扛得住這劇痛……”老醫官垂著頭,用僅邑薑能聽得到的聲音將自己的辦法道了出來。


    “唔……那父親要遭受的痛苦……我實在不忍啊……”邑薑終於放出聲來。


    “嫂夫人,要以大局為重。太師之事尚屬小事,我們下麵該何去何從才是大事,還需盡快拿個方略來。我剛說的去大唐國的法子行與不行,要盡快定下來。畢竟,後麵的戎人、羌人給我們留的時間不多了啊!”遠處一直和姬誦竊竊私語的姬旦聽到邑薑的哭聲,忙走過來朝邑薑說道。


    “父親傷成這樣,你讓我如何能安心……”邑薑扭頭朝著姬旦沒好氣地說道。


    “夫人,小人突生一念……”不等邑薑的怒意全部泄出,邊上的老醫官竟然突然來了精神。


    “什麽?”邑薑被老醫官這一嗓子驚得有些不知所措。


    “太師或許有救。”老醫官說得很保守。


    “快說!”此刻的邑薑恨不得給老醫官跪下。


    “我們這些醫者平日裏經常打探這天下救死扶傷之法……”老醫官捋了捋頜下的長須,準備開始娓娓道來。


    “說重點……”邑薑又怒了。


    “呃……去大唐國。我聽說大唐國有一種藥,可以讓人毫無知覺,如此便能對太師的骨傷進行檢視、治療;即便要斷腿,那也不用遭受極大的痛苦。另外我還聽說,大唐國在處理外傷方麵有一套極其嚴苛的方法,保證傷口不會膿化。隻要這外傷不化膿,便不會發燒,性命也就差不多能保全。即便這些都是假的,老太師的師兄,就是夫人的師伯,於醫學一道,我們這些晚生實難望其項背。若是他都救治不了太師,那……”老醫官常年遊走於貴族之間,知道怎麽保全自己。此時此刻將懼留孫拉出來,很大程度還是為了給自己留下足夠的退路。


    “老醫官說的實為良策。”邊上的姬旦剛剛提出了一個向大唐國求援的方略,眾人還在猶豫。現在再聽到老醫官提及的去大唐國救治薑尚的提議。如此,以現在的情形,公、私兩方麵,目前都隻有一條共同的路,那就是向大唐國求援、求救。這樣一來,想必邑薑和姬誦同意的概率便要大一些。


    “可是,父親剛才的態度,明顯就是……”邑薑想著薑尚臨昏迷前的情形,心有餘悸。


    “嫂夫人,小弟剛才提及的策略可是一片公心。以我周國現在的情形,若是任由戎人、羌人繼續在我周國腹地作亂,先不說我父、我兄兩任先侯的夙願能不能達成,便說我周國之社稷、華族之血脈能不能得以也延續,恐怕都難以預料。這樣的道理,太師不可能不懂。”


    “太師氣憤的,無非是兩年前,我周國剛剛主動發動與大唐國的戰事;兩年後,卻卑躬屈膝地向大唐國求援……如此反複,在諸侯國和方國之間喪盡顏麵。但忍受短時的屈辱,總比滅亡要強。太師要責備你我,也需等我們熬過這一劫,能活下來,才行。”姬旦很是鄭重地朝邑薑行了一禮,語重心長地說道。


    “好!我與你一起前往大河邊,一些事路上再詳議。”邑薑狠狠地右拳砸左掌,終於下定了決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商末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柱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柱哥並收藏商末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