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兩千年,中原大陸從自使夏朝彈丸小國之後,便是大漢雄霸天下,無論是漠北還是南蠻諸部落都無法撼其地位,大漢五百年分裂各國,整整五十年的亂戰,最後兩國南北鼎立,北齊與南周,隨後便是那混亂的五代十六國,最終唯有閩中存至於今。
夏朝孔夫子一本春秋問世,儒教成為天下主流,一時之間人人稱儒,最終夏朝倒在了曆史的橫流之中,漢高祖斬蛇起義多年來的無為而治最終在惠帝與東方先生的對話後,大漢罷黜百家獨習道家。道教這個短短五十年的教派一舉衝上了巔峰,直至如今也無教可撼。
隻是二百多年前位於南疆的邊陲小國,天竺,一種教派橫空出世,隨後在戰亂的十六國中默默傳頌,其中大理便是佛教的最佳信仰者,上到國君下至百姓無不信仰佛教,這種教派與儒教和道教皆不相同。
儒家講的是當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世事當世了這是一種擔當。而道教講的是身後世,追尋成仙得道是他們一生的夢想,其中龍虎與武當雖追尋有一些不同,但根源都起於舒服二字。但是佛門不同,佛門講的是前世,論的是因果,你今世的果皆因為前世造就的因,你需要還。所以在當時五代十六國的時候,道教的無為隻是等死,佛門的因果論成為了人們的向往,同時“超生”叫人們更加向往所謂的極樂。他們堅信當世所經曆的苦一定會成為後世的樂,因為這種理念大批人紛紛棄道投身於佛門,為的就是修夠因果來換取下一世的榮華富貴。
其中當今最大的佛門聖地有兩座,在天竺的蓮花寺,在漠北的萬佛宗。其中當今兩位主持皆來源於一個老師,佛陀阿勉多。隻是令人惋惜的是當今兩佛陀之一的大弟子因為其佛渡蒼生的理念毀滅了這座傳承多年的古寺廟。
“很好,知識還是很牢固的?隻是你為什麽不說一下當年被閩中定為:“滅”的事件呢?”
“這?父親書上沒寫啊。”
“沒寫,你就不會找一找?問一問?書都是人寫的,書本上的知識也是死的,要記住你是活的!”車馬內傳出的蒼老聲音叫駕車的年輕人頭痛不已,臉上沒有絲毫的快樂可言。年輕人本以為巴蜀一行就這麽過去了,可以迴家見見闊別已久的小妹與母親,可是沒想到的是老頭子的一聲轉向,他便隻能駕車前往了雲南轉而去往那西南的邊陲小國,天竺。
天竺,多年來為閩中的納貢小國這裏舉國上下皆是佛教最忠實的信徒,隻因為在兩百多年前這個國家的王子釋迦在菩提樹下成佛,至此佛教也在這個世界上誕生了,而後釋迦放棄了皇位但是也因為他的緣故佛教在這個邊陲小國達到了人人皆僧的景象。也因為佛教傳教的緣故,大理皇帝成佛的理念,至此佛教開始在中原盛傳開來,隻是佛教傳來之後卻發生了一些本土化的改變。
天竺的僧人們吃肉但不殺生,娶妻生子皆可。但中原的僧人卻隻食素,不吃肉,不娶妻不生子。可能是因為受了本土道教的影響才生出了這些異樣的規矩。
馬車疾馳在大道上,揚起了徐徐塵土。路旁的天竺人民看著馬車上異樣裝飾的外鄉人,眼中皆是鄙夷與不屑。
年輕人一路走來受到的白眼可是數不勝數,這叫他越發的疑問起來,他終於忍不住的迴頭向車內發起了疑問:“爹,你說這一路為什麽他們看我們滿眼都是不善?我們也沒招惹他們啊?”
車內的訓斥聲一如既往的爆發出來:“我就說你,到底有沒有了解天竺的事情啊?”
受到嗬斥的年輕人嘟著嘴小聲說道:“來的這麽匆忙,我哪有時間了解。”
怎料又得來了老人的反問:“你說什麽?”這一次年輕人很識趣的閉上了嘴。他知道如果再說下去免不了家法伺候了。
不大一會,老人開始了細致的講解:“多年之前,閩中被定為代號“滅”的絕密事件便是發生在此,雲南王與兩廣藩王,利用潛入蓮花寺的“勾塵”,兩萬騎用僧人為樣貌浩浩湯湯的像蓮花寺進發,打著平亂撥正的旗號,硬生生在一夜之間消滅了這個佛教的起源地,那顆兩百多年曆史的菩提樹也倒在了閩中的騎兵下。至此之後天竺人雖表麵臣服但是內心依舊埋藏著複仇的種子,同時鄙夷著中原人。”
年輕人忽然腦子一抽問了一個叫老人無語的問題:“爹,你說都是絕密事件,為啥你知道的這麽詳細?你不會年輕時也做過“勾塵”的探子吧?”
噗呲
一本書從車簾迅速穿出,以迅雷掩耳之勢砸向年輕人,年輕人本能一躲,書本從年輕人耳邊劃過,一股勁風刮傷了年輕人的臉頰。年輕人長舒一口氣,心裏想:“多虧躲過了老頭子的書本,不然的話這駕車的活又需要他自己來了。”隻是令張恩諾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麽老爹的書本打起人來那麽痛,要說小時候自己被打痛還情理可源,可是以自己現在在的修為還能被打傷那真是太沒有天理了,想到著張恩諾又一臉死魚相。難道老頭子也是邢天下那樣的老怪物?可是又想到那個打桶水都顫顫巍巍的老父親,張恩諾使勁的搖了搖了頭,猛然打了個寒顫。
車輛已然在天竺境內行駛了一天,而蓮花寺當年的遺址就留在了天竺正中心的位置,因為是個小國,所以麵積也不過是閩中最小一州的那麽大罷了,這也是張恩諾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便來到了這裏。
映入張恩諾眼簾的是一片淒涼的景象,被烈火燒黑的牆壁,殘磚碎瓦,方圓十裏寸草不生,那古老的佛像倒在大地上隻留下半臂身軀,唯有幾根高矮不一的石柱豎立在那裏,烏鴉站在上麵發出了不悅的叫聲仿佛在宣誓著這裏的主權。
這一刻張恩諾明白了一路上的白眼,如果不是閩中的強盛,可能那些人遞來的就不止是白眼了。
“父親,這麽多年過去了,為什麽還是沒有人重建這裏?”
老人蹲下捧起一把塵土,指了指不遠處的白骨輕笑道:“看到了嗎,曾經想要重建這裏的人都已經被挖掉了眼睛,砍去了手腳,最後活活吊死在這裏。”
張恩諾看向老頭子所指的方向,隨後重重的歎了口氣。
老人找了塊從建築上跌落的大石頭,拍了拍上麵黑色的灰塵,端坐了下來。
張恩諾仔細看向父親所坐的地方看樣子那裏應該是大殿的房頂與那摔碎的大佛所屬一個大殿,隻是不容張恩諾多想,父親蒼老的聲音再次傳到了張恩諾的耳中。
“冉氏多年來所做之事,太多都見不到光,正如你我所見,不過是怕佛教威脅道教的地位而後轉移皇權罷了,但是對於這個小國來說,自家最大教派一夜之間消失不見換做是誰都是無法接受的。”
老人的話叫張恩諾再一次陷入深思,這個從小就被老人逼迫練武而後又逼迫讀書的少年,在這一刻對於這個世界有了新的認識。
老人喝了壺中的一口酒又不緊不慢的繼續說道:“不僅如此,道教也趁機侵入天竺,企圖利用文化輸出的方式,徹底使天竺歸於閩中,同時勾塵也派出人員在這裏時刻監視著企圖東山再起的蓮花寺。對於“滅”這個計劃,閩中似乎從未停止。”
張恩諾歎息道:“爹,那我們此行?”
老人輕輕的擺擺手,示意年輕人不要太過於著急,隨後又開口道:“再過兩個月又是藩王入京覲見的日子,那時候所有人都會齊聚京城。”
老人抬頭望天,眼裏盡是期待。
“這一次,可能是最後一次了,新的世界要交給年輕人了。”
老人話音落下,旁邊叢林中,金光乍現,一掌從天而降,壓斷了樹木,也壓斷了勾塵探子的脊梁,慘叫聲也驟然而止。
張恩諾警覺的看向那個緩緩走出的身影,手不自覺的握緊了刀柄。
張家梁看著自己的兒子,無奈的搖了搖頭,轉而看向那個袈裟僧人,嘴角微微上揚。
夕陽下,袈裟僧人用著平淡的語氣說著天下最大不敬的話。
“我自漠北而來,如今蓮花寺毀滅十餘年,我很想和那個多年未見的師弟好好論論那值不值得的佛法,也要和那閩中的皇帝講一講這十多年來的因果。”
“我佛渡有緣人,又何度這蒼生?我佛有金剛不動,但不代表我佛隻能任人宰割!”
此時有另一袈裟僧人初入皇城。
夏朝孔夫子一本春秋問世,儒教成為天下主流,一時之間人人稱儒,最終夏朝倒在了曆史的橫流之中,漢高祖斬蛇起義多年來的無為而治最終在惠帝與東方先生的對話後,大漢罷黜百家獨習道家。道教這個短短五十年的教派一舉衝上了巔峰,直至如今也無教可撼。
隻是二百多年前位於南疆的邊陲小國,天竺,一種教派橫空出世,隨後在戰亂的十六國中默默傳頌,其中大理便是佛教的最佳信仰者,上到國君下至百姓無不信仰佛教,這種教派與儒教和道教皆不相同。
儒家講的是當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世事當世了這是一種擔當。而道教講的是身後世,追尋成仙得道是他們一生的夢想,其中龍虎與武當雖追尋有一些不同,但根源都起於舒服二字。但是佛門不同,佛門講的是前世,論的是因果,你今世的果皆因為前世造就的因,你需要還。所以在當時五代十六國的時候,道教的無為隻是等死,佛門的因果論成為了人們的向往,同時“超生”叫人們更加向往所謂的極樂。他們堅信當世所經曆的苦一定會成為後世的樂,因為這種理念大批人紛紛棄道投身於佛門,為的就是修夠因果來換取下一世的榮華富貴。
其中當今最大的佛門聖地有兩座,在天竺的蓮花寺,在漠北的萬佛宗。其中當今兩位主持皆來源於一個老師,佛陀阿勉多。隻是令人惋惜的是當今兩佛陀之一的大弟子因為其佛渡蒼生的理念毀滅了這座傳承多年的古寺廟。
“很好,知識還是很牢固的?隻是你為什麽不說一下當年被閩中定為:“滅”的事件呢?”
“這?父親書上沒寫啊。”
“沒寫,你就不會找一找?問一問?書都是人寫的,書本上的知識也是死的,要記住你是活的!”車馬內傳出的蒼老聲音叫駕車的年輕人頭痛不已,臉上沒有絲毫的快樂可言。年輕人本以為巴蜀一行就這麽過去了,可以迴家見見闊別已久的小妹與母親,可是沒想到的是老頭子的一聲轉向,他便隻能駕車前往了雲南轉而去往那西南的邊陲小國,天竺。
天竺,多年來為閩中的納貢小國這裏舉國上下皆是佛教最忠實的信徒,隻因為在兩百多年前這個國家的王子釋迦在菩提樹下成佛,至此佛教也在這個世界上誕生了,而後釋迦放棄了皇位但是也因為他的緣故佛教在這個邊陲小國達到了人人皆僧的景象。也因為佛教傳教的緣故,大理皇帝成佛的理念,至此佛教開始在中原盛傳開來,隻是佛教傳來之後卻發生了一些本土化的改變。
天竺的僧人們吃肉但不殺生,娶妻生子皆可。但中原的僧人卻隻食素,不吃肉,不娶妻不生子。可能是因為受了本土道教的影響才生出了這些異樣的規矩。
馬車疾馳在大道上,揚起了徐徐塵土。路旁的天竺人民看著馬車上異樣裝飾的外鄉人,眼中皆是鄙夷與不屑。
年輕人一路走來受到的白眼可是數不勝數,這叫他越發的疑問起來,他終於忍不住的迴頭向車內發起了疑問:“爹,你說這一路為什麽他們看我們滿眼都是不善?我們也沒招惹他們啊?”
車內的訓斥聲一如既往的爆發出來:“我就說你,到底有沒有了解天竺的事情啊?”
受到嗬斥的年輕人嘟著嘴小聲說道:“來的這麽匆忙,我哪有時間了解。”
怎料又得來了老人的反問:“你說什麽?”這一次年輕人很識趣的閉上了嘴。他知道如果再說下去免不了家法伺候了。
不大一會,老人開始了細致的講解:“多年之前,閩中被定為代號“滅”的絕密事件便是發生在此,雲南王與兩廣藩王,利用潛入蓮花寺的“勾塵”,兩萬騎用僧人為樣貌浩浩湯湯的像蓮花寺進發,打著平亂撥正的旗號,硬生生在一夜之間消滅了這個佛教的起源地,那顆兩百多年曆史的菩提樹也倒在了閩中的騎兵下。至此之後天竺人雖表麵臣服但是內心依舊埋藏著複仇的種子,同時鄙夷著中原人。”
年輕人忽然腦子一抽問了一個叫老人無語的問題:“爹,你說都是絕密事件,為啥你知道的這麽詳細?你不會年輕時也做過“勾塵”的探子吧?”
噗呲
一本書從車簾迅速穿出,以迅雷掩耳之勢砸向年輕人,年輕人本能一躲,書本從年輕人耳邊劃過,一股勁風刮傷了年輕人的臉頰。年輕人長舒一口氣,心裏想:“多虧躲過了老頭子的書本,不然的話這駕車的活又需要他自己來了。”隻是令張恩諾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麽老爹的書本打起人來那麽痛,要說小時候自己被打痛還情理可源,可是以自己現在在的修為還能被打傷那真是太沒有天理了,想到著張恩諾又一臉死魚相。難道老頭子也是邢天下那樣的老怪物?可是又想到那個打桶水都顫顫巍巍的老父親,張恩諾使勁的搖了搖了頭,猛然打了個寒顫。
車輛已然在天竺境內行駛了一天,而蓮花寺當年的遺址就留在了天竺正中心的位置,因為是個小國,所以麵積也不過是閩中最小一州的那麽大罷了,這也是張恩諾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便來到了這裏。
映入張恩諾眼簾的是一片淒涼的景象,被烈火燒黑的牆壁,殘磚碎瓦,方圓十裏寸草不生,那古老的佛像倒在大地上隻留下半臂身軀,唯有幾根高矮不一的石柱豎立在那裏,烏鴉站在上麵發出了不悅的叫聲仿佛在宣誓著這裏的主權。
這一刻張恩諾明白了一路上的白眼,如果不是閩中的強盛,可能那些人遞來的就不止是白眼了。
“父親,這麽多年過去了,為什麽還是沒有人重建這裏?”
老人蹲下捧起一把塵土,指了指不遠處的白骨輕笑道:“看到了嗎,曾經想要重建這裏的人都已經被挖掉了眼睛,砍去了手腳,最後活活吊死在這裏。”
張恩諾看向老頭子所指的方向,隨後重重的歎了口氣。
老人找了塊從建築上跌落的大石頭,拍了拍上麵黑色的灰塵,端坐了下來。
張恩諾仔細看向父親所坐的地方看樣子那裏應該是大殿的房頂與那摔碎的大佛所屬一個大殿,隻是不容張恩諾多想,父親蒼老的聲音再次傳到了張恩諾的耳中。
“冉氏多年來所做之事,太多都見不到光,正如你我所見,不過是怕佛教威脅道教的地位而後轉移皇權罷了,但是對於這個小國來說,自家最大教派一夜之間消失不見換做是誰都是無法接受的。”
老人的話叫張恩諾再一次陷入深思,這個從小就被老人逼迫練武而後又逼迫讀書的少年,在這一刻對於這個世界有了新的認識。
老人喝了壺中的一口酒又不緊不慢的繼續說道:“不僅如此,道教也趁機侵入天竺,企圖利用文化輸出的方式,徹底使天竺歸於閩中,同時勾塵也派出人員在這裏時刻監視著企圖東山再起的蓮花寺。對於“滅”這個計劃,閩中似乎從未停止。”
張恩諾歎息道:“爹,那我們此行?”
老人輕輕的擺擺手,示意年輕人不要太過於著急,隨後又開口道:“再過兩個月又是藩王入京覲見的日子,那時候所有人都會齊聚京城。”
老人抬頭望天,眼裏盡是期待。
“這一次,可能是最後一次了,新的世界要交給年輕人了。”
老人話音落下,旁邊叢林中,金光乍現,一掌從天而降,壓斷了樹木,也壓斷了勾塵探子的脊梁,慘叫聲也驟然而止。
張恩諾警覺的看向那個緩緩走出的身影,手不自覺的握緊了刀柄。
張家梁看著自己的兒子,無奈的搖了搖頭,轉而看向那個袈裟僧人,嘴角微微上揚。
夕陽下,袈裟僧人用著平淡的語氣說著天下最大不敬的話。
“我自漠北而來,如今蓮花寺毀滅十餘年,我很想和那個多年未見的師弟好好論論那值不值得的佛法,也要和那閩中的皇帝講一講這十多年來的因果。”
“我佛渡有緣人,又何度這蒼生?我佛有金剛不動,但不代表我佛隻能任人宰割!”
此時有另一袈裟僧人初入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