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1032引用:


    “混沌從來不計春,太極玄奧眾妙門。風雷相薄陰陽變,坎離顛倒生死分。生死分,須清靜,清靜還須叩玄關。山澤相通江河引,日烏月兔鉛汞盤。靈胎常駐天地根,三花五氣培元神。雲涯緲緲兮,淨無塵。紫虛冥冥兮,造化深。瑤台仙閣恍然現,鳳鳴鶴吟充耳聞。


    自古紅塵多煩憂,六欲七情損三魂。莫若拂去桃李花,萬劫曆盡修上真。”——《雲涯仙閣錄》篇首詩


    資料1034摘要:


    儺戲,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驅邪、起伏的舞蹈。


    儺戲起源於上古時代的巫術儀式,漢代以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濃厚娛人色彩和戲樂成分的禮儀形式。宋代起,儺儀受到民歌、戲曲影響,漸漸演變為儺戲。


    儺戲,與降神時的跳神儀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資料2305摘要:


    百物語,古代日本一種怪談遊戲,據說源自招魂儀式,參與者於深夜聚集,準備青色的行燈,點燃一百隻燈芯,一說用一百根白色蠟燭。眾人輪流講述怪談,每講完一個吹滅一根蠟燭,傳說第一百根一旦吹滅就會發生可怕的事。因此,從來沒有人敢犯這個禁忌,講到第九十九個便停止,眾人一起守到天亮。據說,也有人打破過禁忌,然而究竟發生了什麽沒有人知道,打破禁忌的人也都就此下落不明。此儀式源於何處已難考證,以故事招魂,可看出與言靈信仰有關。


    資料3781引用:


    商代巫鬼文化,源自祖先崇拜與靈魂崇拜。商人演易曰《歸藏》,以“坤”為眾卦之首。商代重巫鬼祭祀,神鬼不分。有觀點認為,封神故事的由來,原型應脫穎於商周更迭之時國家對祭祀的規定,即由商時期神鬼不分的混亂祭祀轉化為由周王室確定具體神明的正規祭祀。


    (筆者按:此說法待考證!)


    資料3990引用:


    夜行遊女,一曰天帝女,一名釣星,夜飛晝隱,如鬼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婦人,無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凡人飴小兒,不可露。小兒衣亦不可露曬,毛落衣中,當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誌,或言產死者所化。——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姑獲鳥》


    觀點11:


    儺戲認為源於上古,商人重巫鬼文化,那麽兩者之間會不會有某種聯係?如果有,我國自古關於陰府的傳說由來是否也與此有關?而不僅僅是外域文化舶來品?


    觀點17:


    明以來,妖、鬼分類約定成俗,蓋妖者,非人之物化為人或生異端;鬼者,人死所化也。但遍覽古籍,一如姑獲鳥,可知人死魂化妖物,古人之說也。妖、鬼定義與明後不同。這種變化因何而來,目前尚不清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整詭工作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虛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虛堂並收藏整詭工作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