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禮!”


    李治略微打量了眼前的神奇縣令,手指一旁的座席道:“賜坐!”


    “謝陛下!”


    陳青兕道了一聲謝,掀起衣擺,在一旁的席子上坐下。


    李治問道:“聽孫相公說,卿對於海東新羅有特殊見解?”


    陳青兕心裏道了一聲“果然!”


    李治如此急匆匆的召見,必然是有事情。自己半個月前種下的因,在今日結了果。


    陳青兕誠懇的道:“確有一些看法。”


    李治並沒有彎彎繞繞,直說其事:“海東局勢一直是王朝長久之患,高句麗聯合百濟再度無視朕命,入侵新羅。新羅告急,屢次派人求援。今日又收到新羅請求支援的書信,朕不瞞卿,此前出兵西突厥,便是為保西北太平,好全力了結海東半島的亂局,完成先皇未完成的心願。若非程知節、王文度誤事,此時我朝大軍已經踏上了高句麗的領土。”


    “你說陰差陽錯反而是一件好事,還說新羅並不簡單,朕很是好奇,特召卿來聽聽你的見解。”


    李治如大眾一樣,對於那個給自己寫詩狂舔自己的新羅印象極佳。


    而且想要以最小的代價平定海東半島的局勢,新羅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故唐朝新羅這些年各取所需,相互消耗高句麗,配合的極好。


    今日麵對新羅再次求援,李治便想要不要先派遣一支先頭部隊進攻高句麗,緩解新羅的壓力。


    甚至於人選都定好了,由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領兵,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輔助,兩人出遼東東進。


    便在與諸相商議此事的時候,一直在軍事上極少發表看法的孫處約突然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說法。


    新羅沒有那麽弱,可能在利用大唐削弱高句麗的實力。


    這個說法甚至得到了李績的重視。


    李治本打算再觀察一陣,然後決定如何安排陳青兕,現在卻也顧不得那麽許多,將他召入皇宮詢問情況。


    陳青兕直起身子,作揖道:“陛下,臣在江南時,遇過倭國商人,與之聊了些許海東的情況,對於海東的局勢有過一定了解。”


    他這是先給自己找一個理由。


    李治聞言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此刻的唐朝並不重視海商,但福州、廣州已經出現了許多海商,以西方的大食人居多,但也會時不時出現琉球、倭國的商人。


    “倭商口中的新羅極為繁華,內有武烈王金春秋號稱濟世英傑,外有號稱海東孔明的金庾信,國內民生強盛……”


    李治有些想笑,一個屁大點的地方,又是濟世英傑,又是海東孔明,反正他是不信。


    陳青兕道:“臣以為倭商沒見過什麽世麵,對於金春秋、金庾信的評價存在虛高,可能夠獲得如此美譽,至少可以表明其能不俗。新羅善德、真德兩位女王皆非凡俗,金春秋又頗得美譽,豈非說明新羅三代賢主?臣來長安不足月餘,耳中常聽新羅對我大唐虔誠為諸藩之冠。一彈丸小地,連年進貢,價值不菲,從另外一角度來看,也不正是表明新羅國力之富裕?”


    李治坐直了身子,也意識到自己似乎真的有些輕視新羅了。


    在新羅之前,如次給大唐送禮的是薛延陀。


    那可是整個北方的雄主。


    陳青兕繼續道:“這些日子,臣深入了解了海東的局勢,發現這些年新羅麵對高句麗的入侵,領土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長了不少。”


    李治是知道這事情的。


    當年他父皇李世民東征,拿下遼東之後,止步於安市城。


    此後大唐改變了對高句麗的戰術,不再想著一口氣拿下,而是長期消耗。


    於是就有了貞觀二十一年、貞觀二十二年兩次東征。


    二十一年,李積、牛進達、李海岸三員大將水陸進攻高句麗,李積率軍渡過遼水,途經南蘇等數座城,高句麗兵多背靠城牆拚戰,李積將他們打敗,並焚燒其外城後迴師。


    牛進達、李海岸率水軍進入高句麗境內,經曆一百多次戰鬥,戰無不勝,又攻克石城。進軍到積利城下與高句麗援兵,李海岸將其擊敗,斬首二千級,然後迴師。


    貞觀二十二年,也是一樣古神感率唐軍渡海攻打高句麗,三戰擊潰高句麗五萬軍隊,掃蕩周邊,無人可敵,從容而退……


    這兩戰將高句麗直接打蒙了……


    唐軍遇村毀村,遇兵破兵,遇城焚城,遇到難啃的山城不打,直接將周邊掃蕩一空,從容撤軍。


    而高句麗根本不敢大意,每次唐軍來,他們都得舉國之力防守,一來二往,高句麗民生凋敝,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新羅也趁機占了不少好處。


    經過兩次襲擾,李世民本打算在第三次的時候一勞永逸。


    結果貞觀二十二年,華夏史上坐三望一的偉大帝王病故。


    李治登基要處理內部事情,停止了對高句麗的戰事。


    經過五年修整,高句麗恢複了些許元氣,正好新羅真德女王病故,高句麗趁機聯合靺鞨入侵新羅北境。


    李治命營州都督程名振和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率軍攻打高句麗,高句麗再次大敗,新羅趁勢反攻,又占了點便宜。


    連續幾戰下來,唐軍確實達到了消耗了高句麗的目的,為日後覆滅高句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盟友的新羅,也從中得到了不少的實利。


    李治沉吟片刻,說道:“朕非狹隘之君,新羅如此禮敬中原,將來覆滅高句麗時,也需他們出大力。給他們分一杯羹,並無不可。”


    陳青兕目光灼灼的看著上首的大唐天子,一字一句道:“隻是喝湯,自無不可。但陛下怎知新羅甘願喝湯,而不是吃肉?”


    李治心中微震,故作自如的道:“那也得他敢才是。”


    陳青兕了解那段曆史,自然知道新羅不但敢,而且就是這麽算計的。


    金庾信這位海東孔明,盡管不是真孔明,卻也不是簡單人物。


    當然,陳青兕不能這麽說,隻能婉轉的道:“臣不能確定,但臣以為有這可能。時代在發展,進步的不隻是我們中原華夏,還有周邊諸國。如果一味將他們視為蠻夷,早晚會因為大意而吃虧。新羅國雖小,卻未必沒有一統海東之野望。現今雙方有共同的敵人,能水乳交融,可一旦高句麗覆滅,乃至於百濟覆滅,整個海東唯有我大唐與新羅,雙方有了直接利益衝突,還會如此和睦?”


    “那又如何?”李治輕哼一聲,道:“新羅真敢與朕為敵?”


    陳青兕輕聲道:“何須與陛下為敵?高句麗、百濟居於海東數百年,我朝若取兩地,境內豪族百姓短時間內定然不服。新羅大可暗中支持他們複國,海東山多林深,藏於山林之中作亂,大軍尋之不得。僵持消耗,三年五年乃至十年,又如何應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砥礪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言不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言不信並收藏初唐:砥礪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