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點化
重生不幹點啥事能行嗎 作者:人生豈可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誌明哪兒還能不答應,往別人的慈善基金會捐錢他會想一想,可是傑克遜的慈善基金會,他絕對不會猶豫。
再說了,有傑克遜給冰峪溝做代言,那種影響力可就大了,這買賣做起來絕對不虧。
眾人用了差不多六個小時的時間,將整個南線走了一遍,傑克遜一路走一路連聲稱讚,此地山水之美是他平生僅見。
最讚的不僅是風景秀麗,還有曲徑通幽。
一襲小路,蜿蜒曲折,明明山窮水盡,卻又總是柳暗花明。
尤其是山泉冷冽,喝一口猶如飲進一股瓊漿玉液。
當眾人迴到擺渡處的時候,那誌明看到接待大廳裏有文房四寶,忽然興致大發,跟服務人員借來紙筆,隨手寫下一首詩:
冰峪溝遊記
常聞桂林山水美,今在冰峪溝中見。
雙龍湖中清泉水,碧波蕩漾趣盎然。
攬勝峰邊一葉石,虎迴頭後別有天。
膜拜之處有誠意,神女峰下聆奇緣。
通天洞中求觀音,醉佛用心方得現。
觀日亭裏看紅日,聖水寺裏泉水甜。
佛光普照般若洞,了望塔上攬群山。
仙人隧洞獨一處,奇山秀水天下全。
要知道那誌明可是在書法上下過苦功夫的人,這一手行楷頓時讓傑克遜等人驚豔,對那誌明更是刮目相看。
這邊搭建起來的景區管理團隊,一見是老板的親筆手書,那還不趕緊找人裝裱起來,掛在接待大廳的正中間。
跟楊鬆平告別之後,往燕京迴去的時候,那誌明特意安排大家有了另一條路,繞行福星市。
話說福星市的瑞應寺,因為那誌明在福星市的投資,引動更多的流動人口,也使得香火更加旺盛。
幾人到達瑞應寺的時候已經是中午時分,但即使是在炎炎的烈日下,仍然能見到絡繹不絕的遊客信眾,虔誠地進寺燒香、拜佛祈福。
此時雖然正是八月份,是全年最熱的光景,但是瑞應寺這裏周邊卻有一圈大樹環抱,還因為毗鄰一座水庫的關係,眾人走在林蔭小道上,倒感覺有些涼風習習。
作為基督徒,戴裏門極力勸阻傑克遜進寺廟參觀遊玩,但是傑克遜卻是被那誌明之前的話感染到了,擺手示意戴裏門可以不去,但是自己卻是一定要去。
大雄寶殿的正當中,供奉著我佛如來,旁邊左右則立著十八羅漢。
雖然殿內燈光昏暗,再加上十八羅漢的模樣確實清奇古怪,按理說會給人一種威壓恐嚇的錯覺。
但是這些設計布置,落在廣大信眾的眼裏,這裏卻偏偏有一種肅穆莊嚴的感覺。
那誌明早就讓王奇安排好一位僧人,在那裏一邊敲著木魚,一邊清唱大悲咒。
傑克遜是第一次走進寺院,立即就被佛教不一樣的氛圍給震撼到,他是那種極其敏感的藝術家,觀察事物細致入微。
這大殿裏的每一種布置都讓他驚歎,相對於他自己從小在教會接觸到的風格完全不同,心中生出別樣的感覺。
尤其是那位僧人邊敲木魚邊唱大悲咒,這個安排一下子就像電影最精彩處加進去的配樂,直接楔入了傑克遜的心裏。
傑克遜感到心中長久以來的那種躁動,忽然之間就完全消散了,整個心裏都是空靈二字,隨之而來的是平靜自然。
傑克遜在木魚和大悲咒聲中,抬眼看了一會兒如來的座像,不知怎麽就福至心靈,納頭便拜了下去。
說也奇怪,也沒人教他如何去參拜,他卻如做了幾千幾百次般熟練,整個人在地上做大禮參拜,好半天不肯起來。
那誌明在旁邊看到這裏,才算是長舒了一口氣。
如果傑克遜能夠借此得到,從內而外的心靈洗滌,也不枉他費得這一番心思。
那誌明也是早就預料到,傑克遜這樣偉大的藝術家,一定會有普通人難及的悟性,才做了如此安排。
那誌明一擺手,其他人都拜完退出大殿,隻留下那誌明和那位僧人。
傑克遜伏地參拜了良久,直到旁邊僧人唱了七遍大悲咒,這才緩緩起身。
那誌明便見到,傑克遜無師自通地雙手合十,嘴裏還跟著一起呢喃著,而眼淚已經流了滿臉。
他這是找到了心靈皈依。
又是一遍大悲咒過去,僧人停止了唱誦,不過木魚聲不斷,卻是開口道:
“施主可是奇怪,為何見到我佛便情難自抑,不自禁地淚流滿麵卻心生歡喜?”
那誌明不待傑克遜開口向他發問,便主動翻譯給他聽。
傑克遜連連點頭。
那僧人又道:
“施主見到我佛不自禁便淚流滿麵,是因為前世或者前幾世,便與我佛有緣。
今生與我佛再次見麵,哪能不莫名地流出淚水?
而且佛緣越深的人,淚流的便越多。
像這位施主,他與我佛的前緣便不深。
而你的心中能生出歡喜,是因為你感受到了我佛慈悲,佛光普照到你的心上,為你拭去塵埃,豈能不讓你心生歡喜?”
那誌明心中為這僧人暗暗豎起大拇指。
這個僧人可不是普通的和尚,名字叫做洛桑成來·義西間措,正是瑞應寺中的當家大喇嘛們,是現世活佛。
那誌明事先安排的這個事情,也隻有他出馬才能做得來,畢竟寺中每有大事都是他來主持。
這大喇嘛見多識廣,與信眾交流的這個業務經驗豐富,忽悠如傑克遜這樣思想單純的一個人,絕對駕輕就熟。
不對,應該是佛法修為極其精深,佛經無不通曉,渡化傑克遜這樣的有緣人,直如信手拈來。
當下,傑克遜就在大殿裏與活佛請教起心中疑問來。
大喇嘛的法理確實精深,對傑克遜的困惑,無不解答得清晰明了。
當然,即便有那他講出的釋義,不合傑克遜當下切身情況的時候,那誌明也就直接在翻譯的時候做些加工。
當傑克遜最後問道:
“大師,世間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戰爭、饑餓、不公平,人類又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煩惱?”
那誌明等大喇嘛說完幫著翻譯道:
再說了,有傑克遜給冰峪溝做代言,那種影響力可就大了,這買賣做起來絕對不虧。
眾人用了差不多六個小時的時間,將整個南線走了一遍,傑克遜一路走一路連聲稱讚,此地山水之美是他平生僅見。
最讚的不僅是風景秀麗,還有曲徑通幽。
一襲小路,蜿蜒曲折,明明山窮水盡,卻又總是柳暗花明。
尤其是山泉冷冽,喝一口猶如飲進一股瓊漿玉液。
當眾人迴到擺渡處的時候,那誌明看到接待大廳裏有文房四寶,忽然興致大發,跟服務人員借來紙筆,隨手寫下一首詩:
冰峪溝遊記
常聞桂林山水美,今在冰峪溝中見。
雙龍湖中清泉水,碧波蕩漾趣盎然。
攬勝峰邊一葉石,虎迴頭後別有天。
膜拜之處有誠意,神女峰下聆奇緣。
通天洞中求觀音,醉佛用心方得現。
觀日亭裏看紅日,聖水寺裏泉水甜。
佛光普照般若洞,了望塔上攬群山。
仙人隧洞獨一處,奇山秀水天下全。
要知道那誌明可是在書法上下過苦功夫的人,這一手行楷頓時讓傑克遜等人驚豔,對那誌明更是刮目相看。
這邊搭建起來的景區管理團隊,一見是老板的親筆手書,那還不趕緊找人裝裱起來,掛在接待大廳的正中間。
跟楊鬆平告別之後,往燕京迴去的時候,那誌明特意安排大家有了另一條路,繞行福星市。
話說福星市的瑞應寺,因為那誌明在福星市的投資,引動更多的流動人口,也使得香火更加旺盛。
幾人到達瑞應寺的時候已經是中午時分,但即使是在炎炎的烈日下,仍然能見到絡繹不絕的遊客信眾,虔誠地進寺燒香、拜佛祈福。
此時雖然正是八月份,是全年最熱的光景,但是瑞應寺這裏周邊卻有一圈大樹環抱,還因為毗鄰一座水庫的關係,眾人走在林蔭小道上,倒感覺有些涼風習習。
作為基督徒,戴裏門極力勸阻傑克遜進寺廟參觀遊玩,但是傑克遜卻是被那誌明之前的話感染到了,擺手示意戴裏門可以不去,但是自己卻是一定要去。
大雄寶殿的正當中,供奉著我佛如來,旁邊左右則立著十八羅漢。
雖然殿內燈光昏暗,再加上十八羅漢的模樣確實清奇古怪,按理說會給人一種威壓恐嚇的錯覺。
但是這些設計布置,落在廣大信眾的眼裏,這裏卻偏偏有一種肅穆莊嚴的感覺。
那誌明早就讓王奇安排好一位僧人,在那裏一邊敲著木魚,一邊清唱大悲咒。
傑克遜是第一次走進寺院,立即就被佛教不一樣的氛圍給震撼到,他是那種極其敏感的藝術家,觀察事物細致入微。
這大殿裏的每一種布置都讓他驚歎,相對於他自己從小在教會接觸到的風格完全不同,心中生出別樣的感覺。
尤其是那位僧人邊敲木魚邊唱大悲咒,這個安排一下子就像電影最精彩處加進去的配樂,直接楔入了傑克遜的心裏。
傑克遜感到心中長久以來的那種躁動,忽然之間就完全消散了,整個心裏都是空靈二字,隨之而來的是平靜自然。
傑克遜在木魚和大悲咒聲中,抬眼看了一會兒如來的座像,不知怎麽就福至心靈,納頭便拜了下去。
說也奇怪,也沒人教他如何去參拜,他卻如做了幾千幾百次般熟練,整個人在地上做大禮參拜,好半天不肯起來。
那誌明在旁邊看到這裏,才算是長舒了一口氣。
如果傑克遜能夠借此得到,從內而外的心靈洗滌,也不枉他費得這一番心思。
那誌明也是早就預料到,傑克遜這樣偉大的藝術家,一定會有普通人難及的悟性,才做了如此安排。
那誌明一擺手,其他人都拜完退出大殿,隻留下那誌明和那位僧人。
傑克遜伏地參拜了良久,直到旁邊僧人唱了七遍大悲咒,這才緩緩起身。
那誌明便見到,傑克遜無師自通地雙手合十,嘴裏還跟著一起呢喃著,而眼淚已經流了滿臉。
他這是找到了心靈皈依。
又是一遍大悲咒過去,僧人停止了唱誦,不過木魚聲不斷,卻是開口道:
“施主可是奇怪,為何見到我佛便情難自抑,不自禁地淚流滿麵卻心生歡喜?”
那誌明不待傑克遜開口向他發問,便主動翻譯給他聽。
傑克遜連連點頭。
那僧人又道:
“施主見到我佛不自禁便淚流滿麵,是因為前世或者前幾世,便與我佛有緣。
今生與我佛再次見麵,哪能不莫名地流出淚水?
而且佛緣越深的人,淚流的便越多。
像這位施主,他與我佛的前緣便不深。
而你的心中能生出歡喜,是因為你感受到了我佛慈悲,佛光普照到你的心上,為你拭去塵埃,豈能不讓你心生歡喜?”
那誌明心中為這僧人暗暗豎起大拇指。
這個僧人可不是普通的和尚,名字叫做洛桑成來·義西間措,正是瑞應寺中的當家大喇嘛們,是現世活佛。
那誌明事先安排的這個事情,也隻有他出馬才能做得來,畢竟寺中每有大事都是他來主持。
這大喇嘛見多識廣,與信眾交流的這個業務經驗豐富,忽悠如傑克遜這樣思想單純的一個人,絕對駕輕就熟。
不對,應該是佛法修為極其精深,佛經無不通曉,渡化傑克遜這樣的有緣人,直如信手拈來。
當下,傑克遜就在大殿裏與活佛請教起心中疑問來。
大喇嘛的法理確實精深,對傑克遜的困惑,無不解答得清晰明了。
當然,即便有那他講出的釋義,不合傑克遜當下切身情況的時候,那誌明也就直接在翻譯的時候做些加工。
當傑克遜最後問道:
“大師,世間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戰爭、饑餓、不公平,人類又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煩惱?”
那誌明等大喇嘛說完幫著翻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