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王府的侍女們規整有序地邁過大門,走到了寬敞的庭院之中。隻見小廝們灑水降塵,專心做著手頭的清掃事宜。鋪滿大理石石板的地麵上光潔如新,四周整齊擺放的盆景,不乏花匠細心入微的打理。
“娘娘,瞧著今兒日頭不錯,不若讓老奴給您換身鮮亮的衣裳?”瓴嬤嬤一麵小心伺候著給人梳頭,一麵出聲提議道。
聽了她的話,坐在銅鏡前的柳太妃微微抬眸,慢條斯理地開口道:“都到了這把年紀了,又不是那剛進宮的小姑娘。今晨起來,本宮的發間又多了一根銀絲了,談何勞什子打扮。”
瓴嬤嬤是跟在柳太妃身邊的老人了,從皇宮到慎王府多少個春秋,每當太妃一個頷首一個眼神,瓴嬤嬤便能如影隨形地捕捉其心意。
柳太妃的語氣頗有些不耐,她從銅鏡中看著站在自己身後之人,瓴嬤嬤頓時明了,低聲轉向殿內的其餘下人吩咐道:“皆退下。”
侍女們立刻躬身致意,默不作聲地退到了大殿之外。
瓴嬤嬤將手中的梳子輕輕放下,溫聲勸慰道:“娘娘,老奴明白您因著昨日進宮之事心裏頭不爽利。”
柳太妃臉上的表情瞬間冷了下來,半晌才聽到她的一聲冷哼:“本宮隻不過是看在安大人親自求到這跟前的這份麵子上,想著就是在太後麵前給他那外孫女講上一兩句好話罷了,哪裏知道太後迎麵就拋給本宮一個軟釘子,差點搞得本宮下不來台!自從新帝登基,太後對本宮可從未這般直接,更別提當麵說重話了!”
柳太妃稍稍抬手,瓴嬤嬤趕忙遞上了一對翡翠玉環珍珠耳鐺。
“娘娘也別太往心裏去,太後的那番話並非是衝著您來。”瓴嬤嬤應道,“宮中凡事都講一個章程,前幾日太後下令罰晉王妃的那頓板子您不是也略有耳聞。再說了晉王妃她在閨中的做派,放眼京城誰人不知,怕是這次又是哪根筋搭錯了,將太後得罪狠了。”
柳太妃臉上的神情漸漸變得和緩,她正要說話的時候,殿外侍女恭敬地通稟道:“太妃娘娘,王爺來給您請安了。”
瓴嬤嬤趁熱打鐵道:“娘娘,王爺每日都準時來給您請安問好,風雨無阻。這宮裏宮外的,誰人不誇讚您一句教導有方,膝下養了個好兒子呢!”
柳太妃眼底的涼意隨之消散了許多,她扭頭瞥了一眼人說道:“行了,你也別盡挑這些好聽話恭維本宮。去吧,替本宮去挑一挑這孩子愛吃的茶點,他呀從小到大就這點子愛好了。”
瓴嬤嬤笑開了連聲道:“好好好,老奴這就去。”
威遠侯府前院,顧青山坐在飯廳獨自用著早膳,想起因這幾日自己忙於母親的喪事,書房裏頭還有些擱置的公務未處理。他放慢了咀嚼的速度,沉吟片刻,喚來了身邊的長隨低聲吩咐道:“等管家從城外莊子上迴來,你讓他立刻到書房來一趟。”
“是,小的記下了。”
威遠侯現在隻要一想到顧汐芸這不成器的,心中悔意叢生。倘若當初沒有傾盡全力將她送上晉王妃之位,怕是如今的光景也大不相同了。他低頭看向桌麵上擺放的素食,提筷草草夾了幾下,好不容易將碗裏的白粥喝完,起身便往廳外走去,步履不停。
“恭送侯爺。”周遭的下人們齊聲道。
高聳入座的宮牆內,“寧兒參見母後,母後萬福金安。”沈攸寧柔聲行禮,緩緩下拜。
太後的雙眸明亮地望著下首的福康郡主,不等人行完全禮就讓芊荷將沈攸寧扶起來。
“你這孩子,禮數周全雖是好事,但哀家不是與你提過,自家人不必如此,半禮即可。”太後的眼角眉梢皆藏不住對沈攸寧的寵溺,“寧兒你上前來,讓母後好好看看你。”
沈攸寧微提裙擺,從容嫻熟地一步步踏上台階,在殿中眾嬪妃們的注視下,行至太後跟前站定。
皇後語氣熟稔地開口道:“太子昨日還曾向本宮問起寧兒呢。”
“哦?那小皮猴怎麽突然有此一問?”聞言,太後頓時來了興趣。
沈攸寧含笑看著皇後,靜等下文。
皇後也不賣關子,徑直補充道:“太子對寧兒早前送來的百花釀蝴蝶酥很是念念不忘,有時夢囈都在叫寧兒姑姑。”
太後笑了起來,拉過沈攸寧的手輕拍著說道:“你這孩子的手藝真是了不得!”
“寧兒你可得幫幫嫂嫂,太子這孩子非要你給個準確答複才行。”皇後無奈解釋道。
沈攸寧溫聲應道:“蝴蝶酥這道吃食製作工藝不難,不若今日請安之後寧兒就做一些讓宮女送過去,等到太子下學便可以用了,嫂嫂您看如何?”
皇後心間對她的喜愛更添一層,她不住點頭道:“真真是勞煩寧兒你了。”
太後樂嗬嗬地看著她們姑嫂兩個談話,這時下方的麗妃突然出聲說道:“臣妾記得太子如今的武藝師傅正是信國公世子,郡主記得可要多做些點心。”
這話顯得有幾分突兀,太後審視的目光落在了麗妃的身上:“麗妃,你這話何意?”
沈攸寧盯著麗妃,心跳不自覺變得有些快。麗妃好似才反應過來自己方才說了什麽,捏著帕子起身說道:“您瞧臣妾這張嘴,沒個把門的。不過,太後娘娘您竟不曉得麽?臣妾是有一日見福康郡主與信國公世子在禦花園裏相談甚歡……”
“夠了,麗妃你慎言!”皇後不悅打斷道,“這些僅是你一人揣測而已,事關郡主的閨譽,不該如此輕視!”
壽康宮一掃此前的輕鬆氛圍,大殿之上凝結出一股緊張和不安,性子膽小的妃嬪更是大氣都不敢出,愈發地把頭低下去。
太後握住攸寧的手,並未有放開的跡象,這不免給她心中吃了一顆定心丸。
“今日請安到此為止,皇後和麗妃留下,其餘妃嬪先迴去歇息吧。”太後表情不變地安排道,“寧兒你也暫且留在此處。”
“是,臣妾告退。”妃嬪們齊刷刷朝著上首行禮告退,看起來皆是恨不得趕緊離開壽康宮的模樣,俗話說大人打架,小鬼遭殃,話雖糙但應景。
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太後徹底沉下臉,怒氣首當其衝便向著麗妃去了,“麗妃,你給哀家跪下!”
“娘娘,瞧著今兒日頭不錯,不若讓老奴給您換身鮮亮的衣裳?”瓴嬤嬤一麵小心伺候著給人梳頭,一麵出聲提議道。
聽了她的話,坐在銅鏡前的柳太妃微微抬眸,慢條斯理地開口道:“都到了這把年紀了,又不是那剛進宮的小姑娘。今晨起來,本宮的發間又多了一根銀絲了,談何勞什子打扮。”
瓴嬤嬤是跟在柳太妃身邊的老人了,從皇宮到慎王府多少個春秋,每當太妃一個頷首一個眼神,瓴嬤嬤便能如影隨形地捕捉其心意。
柳太妃的語氣頗有些不耐,她從銅鏡中看著站在自己身後之人,瓴嬤嬤頓時明了,低聲轉向殿內的其餘下人吩咐道:“皆退下。”
侍女們立刻躬身致意,默不作聲地退到了大殿之外。
瓴嬤嬤將手中的梳子輕輕放下,溫聲勸慰道:“娘娘,老奴明白您因著昨日進宮之事心裏頭不爽利。”
柳太妃臉上的表情瞬間冷了下來,半晌才聽到她的一聲冷哼:“本宮隻不過是看在安大人親自求到這跟前的這份麵子上,想著就是在太後麵前給他那外孫女講上一兩句好話罷了,哪裏知道太後迎麵就拋給本宮一個軟釘子,差點搞得本宮下不來台!自從新帝登基,太後對本宮可從未這般直接,更別提當麵說重話了!”
柳太妃稍稍抬手,瓴嬤嬤趕忙遞上了一對翡翠玉環珍珠耳鐺。
“娘娘也別太往心裏去,太後的那番話並非是衝著您來。”瓴嬤嬤應道,“宮中凡事都講一個章程,前幾日太後下令罰晉王妃的那頓板子您不是也略有耳聞。再說了晉王妃她在閨中的做派,放眼京城誰人不知,怕是這次又是哪根筋搭錯了,將太後得罪狠了。”
柳太妃臉上的神情漸漸變得和緩,她正要說話的時候,殿外侍女恭敬地通稟道:“太妃娘娘,王爺來給您請安了。”
瓴嬤嬤趁熱打鐵道:“娘娘,王爺每日都準時來給您請安問好,風雨無阻。這宮裏宮外的,誰人不誇讚您一句教導有方,膝下養了個好兒子呢!”
柳太妃眼底的涼意隨之消散了許多,她扭頭瞥了一眼人說道:“行了,你也別盡挑這些好聽話恭維本宮。去吧,替本宮去挑一挑這孩子愛吃的茶點,他呀從小到大就這點子愛好了。”
瓴嬤嬤笑開了連聲道:“好好好,老奴這就去。”
威遠侯府前院,顧青山坐在飯廳獨自用著早膳,想起因這幾日自己忙於母親的喪事,書房裏頭還有些擱置的公務未處理。他放慢了咀嚼的速度,沉吟片刻,喚來了身邊的長隨低聲吩咐道:“等管家從城外莊子上迴來,你讓他立刻到書房來一趟。”
“是,小的記下了。”
威遠侯現在隻要一想到顧汐芸這不成器的,心中悔意叢生。倘若當初沒有傾盡全力將她送上晉王妃之位,怕是如今的光景也大不相同了。他低頭看向桌麵上擺放的素食,提筷草草夾了幾下,好不容易將碗裏的白粥喝完,起身便往廳外走去,步履不停。
“恭送侯爺。”周遭的下人們齊聲道。
高聳入座的宮牆內,“寧兒參見母後,母後萬福金安。”沈攸寧柔聲行禮,緩緩下拜。
太後的雙眸明亮地望著下首的福康郡主,不等人行完全禮就讓芊荷將沈攸寧扶起來。
“你這孩子,禮數周全雖是好事,但哀家不是與你提過,自家人不必如此,半禮即可。”太後的眼角眉梢皆藏不住對沈攸寧的寵溺,“寧兒你上前來,讓母後好好看看你。”
沈攸寧微提裙擺,從容嫻熟地一步步踏上台階,在殿中眾嬪妃們的注視下,行至太後跟前站定。
皇後語氣熟稔地開口道:“太子昨日還曾向本宮問起寧兒呢。”
“哦?那小皮猴怎麽突然有此一問?”聞言,太後頓時來了興趣。
沈攸寧含笑看著皇後,靜等下文。
皇後也不賣關子,徑直補充道:“太子對寧兒早前送來的百花釀蝴蝶酥很是念念不忘,有時夢囈都在叫寧兒姑姑。”
太後笑了起來,拉過沈攸寧的手輕拍著說道:“你這孩子的手藝真是了不得!”
“寧兒你可得幫幫嫂嫂,太子這孩子非要你給個準確答複才行。”皇後無奈解釋道。
沈攸寧溫聲應道:“蝴蝶酥這道吃食製作工藝不難,不若今日請安之後寧兒就做一些讓宮女送過去,等到太子下學便可以用了,嫂嫂您看如何?”
皇後心間對她的喜愛更添一層,她不住點頭道:“真真是勞煩寧兒你了。”
太後樂嗬嗬地看著她們姑嫂兩個談話,這時下方的麗妃突然出聲說道:“臣妾記得太子如今的武藝師傅正是信國公世子,郡主記得可要多做些點心。”
這話顯得有幾分突兀,太後審視的目光落在了麗妃的身上:“麗妃,你這話何意?”
沈攸寧盯著麗妃,心跳不自覺變得有些快。麗妃好似才反應過來自己方才說了什麽,捏著帕子起身說道:“您瞧臣妾這張嘴,沒個把門的。不過,太後娘娘您竟不曉得麽?臣妾是有一日見福康郡主與信國公世子在禦花園裏相談甚歡……”
“夠了,麗妃你慎言!”皇後不悅打斷道,“這些僅是你一人揣測而已,事關郡主的閨譽,不該如此輕視!”
壽康宮一掃此前的輕鬆氛圍,大殿之上凝結出一股緊張和不安,性子膽小的妃嬪更是大氣都不敢出,愈發地把頭低下去。
太後握住攸寧的手,並未有放開的跡象,這不免給她心中吃了一顆定心丸。
“今日請安到此為止,皇後和麗妃留下,其餘妃嬪先迴去歇息吧。”太後表情不變地安排道,“寧兒你也暫且留在此處。”
“是,臣妾告退。”妃嬪們齊刷刷朝著上首行禮告退,看起來皆是恨不得趕緊離開壽康宮的模樣,俗話說大人打架,小鬼遭殃,話雖糙但應景。
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太後徹底沉下臉,怒氣首當其衝便向著麗妃去了,“麗妃,你給哀家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