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建德元年(568年)


    九月二十五。


    齊將斛律光陷熊州。


    九月二十六。


    北周主宇文邕至蒲州,與蒲州總管宇文憲會商禦齊事。


    蒲州,河東郡,蒲阪縣。


    刺史府內,北周君臣的麵上俱都蒙著一層陰霾。


    勳州、絳郡、新安、王屋等邊境要地被圍的消息,實在令人心憂。


    齊上皇高湛發遣二十一萬兵馬來攻的消息,更是令人無措。


    現今北周足以禦敵的兵力,不過宇文憲的蒲州兵四萬、達奚武的陝州兵三萬、宇文邕的長安中軍一萬二千,總計八萬二千而已。


    宇文邕在前日雖已強令各處擠出兵力東援,但且不說援軍到此快則半月,慢則旬月,便就是立時便至,也不過給周軍再增添二萬六千的兵力罷了。


    便將這些兵力一齊算上,北周也不過隻有最多十萬八千的戰兵,麵對來勢洶洶的齊人,仍是以一對二的不利局麵。


    “陛下,突厥能大舉南來相助否?”


    已被解了兵權的唐國公李昞率先發問,替在場的眾人道出了心聲。


    上首的宇文邕搖頭道。


    “突厥南下,必擾亂民間,朕並未求其南入關中,惟請其東擾齊人長城而已。”


    李昞默然,悲觀之下,心中已在盤算是否將兒子李淵送到河西楊堅處,以為後計。


    同樣的悲觀思緒亦在堂上其餘眾人的心內生發。


    蒲州總管宇文憲有意振作氛圍,便接言道。


    “陛下令突厥東擾齊人亦好,時日久之,齊人邊鄙必生禍亂,如此,則齊人必不能與我相久持。”


    “我等隻需閉城固守,數月之內,齊人必退。”


    陝州總管達奚武,素來畏懼齊將斛律光,而此番陝州當麵之敵,正是兵力多他兩倍的斛律光,宇文憲此時提出閉城固守,自然正合其意。


    他忙接言道。


    “齊公所言甚是,陛下,此番齊人西來,其將段韶、斛律明月、高長恭,俱非凡庸之輩。”


    “保定年時,我有十餘萬眾,尚為此三人以數萬之兵,敗於洛陽。”


    “而今攻守異勢,敵眾我寡,我等何能勝之?”


    “以臣觀之,不若南棄熊州、中州,退保陝州、潼關,中棄王屋、邵郡,退保虞州,北棄絳郡、安邑,退保漪氏。”


    “至於勳州玉璧,韋刺史守戰之能當世第一,可不必棄之,昔年高歡折戟玉璧,此番齊人再來,韋公必能為我等再破之也。”


    達奚武此論,其實是要讓韋孝寬頂在玉璧,為眾軍抗住齊軍的壓力。


    畢竟,周軍一旦果如他計劃一般的大踏步後撤,卡在汾河水道上的玉璧,便會成為南下齊軍側翼上的巨大威脅。


    如此,齊人必定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攻取玉璧上,其餘各處的防守壓力,不就一下子大減了麽?


    達奚武此論一出,立即得到了堂上將軍們的聲援,畢竟雖說大家都有忠君報國之心,卻還都不想成為先人一步為國捐軀的那一個。


    見此情狀,作為宇文邕喉舌的內史中大夫王軌,終於出列言道。


    “請眾將軍稍安。”


    繼而,王軌向宇文邕道。


    “陛下,臣另有一謀,可令東賊無功,而令我軍得勝,請為陛下,及諸位將軍說之。”


    宇文邕見自己安排的演員終於就位,故作慍怒,道。


    “堂上將軍皆沙場宿臣,見識豈能不如王卿一儒生,宜速退,勿胡言。”


    堂上眾將聞得宇文邕此語皆喜,皆以為達奚武計略將成。


    獨宇文憲見宇文邕發怒,不知是計,低聲勸王軌道。


    “王公宜暫退之。”


    王軌卻故作不聞,再拜請道。


    “臣若胡言,請陛下取臣首級!”


    宇文邕麵上慍怒不減,冷聲道。


    “且聽王卿言之。”


    王軌便道。


    “臣之謀,略如達奚總管,臣請陛下選蒲州兵與陝州兵各一萬,而後自率其軍,與中軍西渡河水,駐於河西。”


    “如此,則河東諸城,可以盡棄,惟需聚兵守玉璧、蒲州、陝州三處,稍挫齊人兵鋒。”


    “待齊人攻三城旬月而不下,其則已師老兵疲,而我軍之援兵又至,陛下屯於河西之兵,將至六萬。”


    “齊人既欲攻蒲州,糧道必長,旬月運糧,其兵必勞,我可飼時遣兵渡河擊之。”


    “齊人勞師遠來,軍民疲弊,其將縱有孫子、吳起之能,若不能速破我城,則必為我所反破之也。”


    “玉璧、蒲州、陝州,皆天下堅城也,齊人豈能旬月下之?”


    “陛下若用臣謀,則破齊必矣!”


    宇文邕聞言,故作思索,沉默不語。


    卻聽宇文憲問王軌道。


    “王公何以能知齊人必攻蒲州?我觀段韶用兵,素來謹慎。”


    “其若舍蒲州不攻,緩取玉璧、陝州,則我兩翼被剪,再不能遣軍突入敵後,王公之謀豈不敗也?”


    王軌解釋道。


    “齊公知兵,而不知人也,段韶此來,受偽帝高緯監軍。”


    “高緯,小兒也,豈有遠略,在旁又有其舅胡長仁多為阿臾,韶雖不願,能違其君之意乎?”


    “是知,我若棄地,則齊人必攻我蒲州也。”


    宇文邕見王軌言畢,宇文憲已麵露讚同之色,知曉圖窮匕見的時機已至,便宣言道。


    “朕觀王卿之謀,頗得達奚總管計略之要,其謀又能兼顧破敵,正宜行之。朕意,用王卿之謀,選精兵二萬,候命在西,誰可從之?”


    這下,宇文憲與達奚武俱都反應過來了,看來皇帝今日聚眾於此,名為商討禦敵之策,實則不過是再想收些兵權到手罷了。


    隻是,皇帝怎會篤定王軌的謀劃,就一定能成功呢?


    或是說,皇帝早已在心中下了將自己這些人拋在河東,最後由其獨自一人依靠黃河、潼關,擁據關中的決心?


    望見四下裏,紛紛向皇帝表忠,意欲一同退往西岸的將軍們,宇文憲與達奚武感到一陣無力。


    年初荊襄戰爭的失敗,對北周上下士氣的打擊,果然還是太大了啊。


    —————


    北周建德元年,九月二十七。


    北周主宇文邕選陝州、蒲州兵二萬,編將卒入中軍。


    宇文邕率其軍屯於黃河西岸,宣言將稍待援兵,然後北解勳州之圍。


    是時,為聚兵固守,宇文邕詔東麵各處守、宰、將軍,棄其城守,撤至玉璧、蒲州、陝州三處助戰。


    齊人初見周兵撤,以為必有陰謀,不敢追。


    見周兵撤二日而不還,齊人方遣兵觀之,果見空城,始追之。


    九月三十。


    齊將段韶陷絳郡。


    時齊尚書令胡長仁與齊帝高緯同監段韶軍,長仁欲立功勳,以自彰地位,遂以周人西遁,勸帝帥大軍由中道急進,直取關中。


    帝年幼,不能辯世事,因而從之,段韶固諫,當先取玉璧、陝州,再攻蒲州而入關中,帝用長仁言,不從。


    十月初二。


    段韶分兵二萬圍韋孝寬一萬眾於玉璧,留兵二萬備後方,護糧道,自與齊帝高緯及尚書令胡長仁將兵六萬南下。


    十月初四。


    齊將斛律光陷新安,高長恭陷王屋。


    十月初七。


    周人盡棄河東守備,聚於蒲州、陝州,各有兵近二萬眾。


    齊將斛律光下澠池,高長恭下邵郡,段韶前軍下漪氏。


    十月初十。


    段韶與高長恭合兵於安邑,得眾九萬,齊帝高緯令攻蒲州,從之。


    十月十二。


    段韶、高長恭帥齊師八萬圍蒲州,斛律光帥齊師六萬圍陝州。


    十月十六。


    突厥遊騎數萬入寇長城,齊幽州道行台尚書斛律羨擊走之。


    十一月初二。


    段韶以圍城旬月,將士死傷數千,而城不下,請解圍,誘周兵出城戰,胡長仁不從,遂罷其事。


    十一月初七。


    北周主宇文邕盡編南北援軍為中軍,得眾六萬人。


    十一月十九。


    段韶以冬日深,糧草將不濟,再請誘周兵戰,高長恭亦固諫,高緯終於用其計。


    十一月二十一。


    齊軍解蒲州圍,兵退四十裏,並假告周人,糧草已盡,將退兵。


    北周主宇文邕以為實,欲領大軍往河東複疆土,以收人心,王軌諫之,稱此或為齊人詐計。


    宇文邕以麾下兵多,合蒲州之眾將有八萬,不下段韶,毋需懼齊,不聽。


    十一月二十二,天大雪。


    宇文邕與麾下始東渡,宇文憲率蒲州兵在岸為戒備。


    周兵方渡萬人,忽有齊人數千騎踏雪而至,宇文憲先引兵拒戰。


    宇文邕恃己兵多,亦自渡東岸,引兵戰齊師。


    齊將段韶、高長恭遂率麾下騎卒左右衝其步陣。


    時周人因輪番外戰多有敗績,雖有甲兵,竟無戰意,接戰二刻,宇文邕左右兵士稍退卻。


    諸軍見天子旗動,以為軍敗,竟潰逃。


    齊人於是大破周兵,獲周齊國公宇文憲等顯要數十人,陷蒲州。


    周主宇文邕愛士卒,頗能得士卒之心,故周師敗績,其左右舍命救護之,其始得生還西岸。


    十一月二十五。


    周將達奚武聞蒲州陷,率其麾下數百騎突圍出。


    齊將斛律光聞北道勝,以為周人將亡,欲讓功勳於高緯,使固權位,遂縱達奚武西逃潼關,而自引大軍緩緩西行。


    其日,陝州陷。


    十二月初一。


    段韶前軍西渡河,北周朝邑縣令,以城獻之,關中人自是始有從齊意。


    十二月初三。


    北周主宇文邕用王軌謀,集關中殘眾五萬於沙苑,欲與齊軍殊死一搏。


    十二月初七。


    齊師六萬立營寨於沙苑,與宇文邕相持。


    齊將斛律光略地至潼關。


    關中震怖,時議皆以為周將亡。


    十二月十日。


    齊上皇高湛疾甚,急召近臣和士開等入宮侍醫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陳帝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擅長裝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擅長裝死並收藏南陳帝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