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弗林國皇帝查士丁尼登極第三十九年(565年)


    十一月。


    君士坦丁堡,皇帝寢居。


    一輪紅日自東方升起,日光照進了查士丁尼的眼眸。


    八十三歲的查士丁尼,被這道光芒引得,迴想起了很多很多。


    他憶起了從叔父手中接過權柄之時的那次喜悅,念起了初見皇後狄奧多拉時驚為天人的那次動心。


    他想到了自己對將軍貝利薩留的那份可笑的猜疑,想到了北非與意大利的光複。


    可是他做了三十九年的皇帝,君士坦丁堡,終究還是沒能成為羅馬啊。


    閉上雙目,他看到了噴湧的火山,歉收的饑民,他看到了流行的疾疫,滿街的屍骸。


    人力終究難以勝天啊。


    遺憾啊。


    查士丁尼努力伸手,想要抓住那團照在自己麵上的日光。


    隻要抓住了光,就不會再害怕死亡了。


    然而,死亡究竟是降臨了。


    遺憾啊。


    是日,羅馬皇帝查士丁尼,崩於君堡。


    法家集其生前所頒法典律令,稱為法學大全。後世泰西之立法者,皆承其精神。


    是言查氏秉政,羅馬之盛雖未恢複,然而精神終不失也。


    可憾也,可歎也。


    ————


    天嘉六年(565年)


    十一月。


    齊太常少卿祖珽諂媚於齊上皇高湛,奏書言當為高洋改諡。


    高洋生時常鞭撻二人,高湛深怨之,此時聞奏書,大悅,令有司改高洋諡號。


    於是,生者終報逝者之仇,不複遺憾。


    天嘉七年(566年)


    一月。


    周帝宇文邕以新滅之宕昌國地置宕州,改元天和。


    陳帝陳蒨積勞成疾,養重病於宮中,以太子陳伯宗監國事。


    四月。


    建康,台城,華林園。


    初夏草長,花開滿野。


    麵上病氣縈繞的陳蒨,被章昭達與韓子高左右攙扶著,緩步走在野塗之上。


    遇荊棘則由章昭達劈砍,逢長草則有韓子高拔除。


    身後,則跟著個臂夾棋枰,手拿棋盒的到仲舉。


    經行良久,四人終於來到一處大池之畔。


    天起微風,池水粼粼,搖動日影。


    陳蒨在岸畔一方形貌奇麗的大石之側駐足,抬手撫了撫那石上生出的苔痕,向身後的到仲舉言道。


    “這方到公石,本是到公叔父之物,梁武賭戲而納此石於園中。”


    “梁末喪亂,華林園荒廢,宮室、花木盡為亂兵所毀。”


    “我朝草創,民力疲敝,園林花木,俱未營造,此地遂荒廢至今。”


    “今日我等既見此石,朕當以此石還於到公。”


    到仲舉夾著棋枰的臂膀顫了顫,那塊棋枰差點滑落下來,他推辭道。


    “先叔父輸此石於梁武,我朝承梁祚,應天命,此石自是天家所有,臣不敢受。”


    陳蒨搖頭笑了笑,想起了些許往事,他言道。


    “昔在吳興,我與到公俱為白衣,到公常言叔父家中有奇石,為梁武騙去,甚可惜。”


    “今者,朕得而還之,稍勞到公任事之苦,亦使到公無遺憾也。”


    “到公勿辭。”


    到仲舉聞言感動,躬身稱謝不止。


    陳蒨輕搖了搖頭,看了看眼前天淵池中,那正嬉戲著的水鳥。


    也不知華林園中今日景色,與宋文、齊武之世,相較如何。


    雖無世人修飾之美,而餘一段質樸天成之味。


    可憾,亦或可喜?


    念及此處,陳蒨鼻音訕笑一聲,看著身側的章昭達,言道。


    “昔日我初領吳興太守,章卿持杖來見我。”


    “彼時,章卿援台城,失一目,以布帶纏麵。我見卿而戲言,獨目郎君來,天下紛亂去。”


    “卿可怨朕之戲言否?”


    章昭達聞言,亦是想起了那時情狀,憶起了當年那對吳興郊外乘興而遊的老友。


    而今陳蒨病重,或將不久於人世,他話有哽咽,隻真心言道。


    “初時心有微怨。然而臣雖獨目,亦能照萬事之明。臣受陛下恩榮重,必不負恩。”


    “今惟願陛下安養聖體,以長壽算。”


    陳蒨默然片刻,隻輕鬆言道。


    “朕之病症,實在積勞,前歲已有症候,今歲愈重,以至朕不堪治事,或天數也。”


    “今日朕之疾痛稍緩,強令卿等與我遊此華林園,非為觀賞,實知時日恐無多,而有數言在心中,不能不言也。”


    他看向章昭達那隻含淚的獨目,繼續言道。


    “天下紛亂如麻,愚弟前時常有誌向與兄同為利刃,斬而斷之。”


    “而今中道不行,憾矣。”


    “太子若可輔,則惟願伯通兄,能承愚弟之誌,作此利刃。”


    陳蒨緊緊地抓了抓章昭達這個故友的手臂。


    忽而,他聽見身側的韓子高,啜泣有聲。


    他努力側過身子。


    記憶中那位麵容姣好,善解人意的總角少年,同眼前這位已有了七八分行伍之氣在身的武臣,重疊在了一起。


    他努力衝這位韓將軍一笑,口中言道。


    “十年戎馬倏忽過,將軍不複少年妝。”


    他與他的雙目相視,隻是口中吟著詩句,不見有更多動作。


    “君王作笑天下和,心中惆悵一人知。”


    淚水墜落。


    陳蒨身子一輕,倒在了二人懷中。


    —————


    中書省內。


    陳伯宗正覽看著,由蕭引整理的一份關於各地最新戶籍狀況的文書。


    去歲國家減租調二成,清理之下,各地又新附民戶五萬,二十六萬口。


    隱戶稍真,實是幸事一樁。


    陳伯宗看罷那文書,麵上不禁掛上一分喜色。


    他相信他的阿父陳蒨會喜歡這個。


    又想起了些什麽,他提筆在那文書之上,附了一行小字。


    “淮水榷場,去歲至今,稅錢已至二億。”


    麵上露出滿意神色。


    陳伯宗相信,得了這兩條好消息,病中的陳蒨一定能夠開心許久。


    思慮間,他卻忽聽見廊外響起一串急促的腳步。


    然後,一個近來愈發熟悉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天子遊華林園病篤,臣章昭達,懇請太子速往見之。”


    那聲音一止,這間太子獨用的屋舍之中,驟然生出一種寂靜,落針可聞。


    吱呀一聲。


    屋舍門開。


    章昭達望見太子眼眶微紅,而其身後桌案之下,墨灑滿地。


    ————


    華林園中,天淵池北。


    一處野草滿坡的小丘之上。


    陳蒨倚靠著前朝所修景陽樓的一段殘垣,正言笑自若,與到仲舉對坐弈棋。


    他麵色稍見紅潤,似若病氣已去。


    這處名作景陽山的小山丘,現今已被禁中衛士圍了兩重。


    陳伯宗穿過山下拱衛的衛士人牆,奔上山來,甫一見到陳蒨,便跪坐在其身前,躬身言道。


    “兒請阿父但飲醫藥,速還宮中。”


    陳蒨看了那遠處的醫者一眼,伸手在陳伯宗的背上撫了撫,言道。


    “阿父之病,不可救也,奉業若欲阿父飲醫藥,則先與阿父弈棋一局。”


    陳伯宗聞言,知他阿父性情如此,無可強迫,隻能應道。


    “一局若罷,阿父當信其諾言。”


    陳蒨聞言,欣然而笑道。


    “當然,阿父素重諾。”


    陳伯宗於是與到仲舉易座。


    此時陳蒨在東,倚前代之殘垣,大日在西,垂光明至四野。


    與五年前一樣。


    陳伯宗執白先行,陳蒨執黑後發。


    陳蒨的棋風還是一如既往的穩健,雙方落子數十目時,觀者隻會覺得他棋力平平,或是庸手。


    下至第五十目時,陳蒨手下棋風一轉,變守作攻,一步殺招走出,便直讓陳伯宗難受非常。


    見陳伯宗猶豫不決,他麵帶笑意,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


    那書的封頁上,是“陳律”二字,二字之側還書有兩行小字,陳伯宗距書稍遠,未看真切。


    陳蒨將那書本放在棋枰之側,終於緩聲言道。


    “我前時有誌,欲為百姓立一良法,然則天數有限,而今雖會國中賢良,亦隻成其綱目。”


    “我觀天下諸律,唯齊律最為佳品,奉業若無開創之能,取其律令,會賢良大臣,損益則可用之。”


    “若奉業果有開創之心,則當以我所立之綱目,取北國之精要,增刪而補益之。”


    “如此,阿父雖在九泉之下,亦可無遺憾矣。”


    言罷,他見陳伯宗欲答話,卻抬手止之,道。


    “奉業不必以言辭答我,此間且弈棋。”


    又行棋二十目,陳蒨步步侵逼,卻並不一鼓而下,隻是緩緩布局,以增陳伯宗白子之壓力。


    他揮手讓到、韓、章三人遠退,俯首低聲同陳伯宗言道。


    “天下之局,我已為奉業布之。”


    “章昭達、周羅睺,良帥之選,奉業當親厚待之,西征、北討,用此二人必成其事。”


    “任忠、程文季、周敷、樊毅,良將之才,曆練久之,則可堪大用。”


    “至於老臣,吳明徹、黃法氍、徐度、程靈洗、周炅,皆堪用使,惟慮其壽數若我,不能常在。”


    “另有侯安都、淳於量及我所榮寵之韓子高等,但思恩養,慎而用之。”


    “武臣之用,皆在前述。”


    “至於文臣,我知奉業已有計較,不必多言也。”


    陳蒨言罷,撫額稍緩困乏,仍是抬手止住陳伯宗言語,複又將三位近臣招至身側。


    他繼續與陳伯宗弈棋。


    陳伯宗隻覺得陳蒨布下了一張大網。


    他想起了五年前的四月,自己與陳蒨在亭中弈棋,等候日食來臨之事。


    那時,陳蒨亦是對千裏之外的陳寶應布下了一張大網。


    便如今日,對自己一樣。


    曆史,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被改寫的。


    天色忽而陰沉下來,似若有雨將至。


    陳蒨看了眼天邊光色漸淡的夕陽,忽而止了手中動作,他問陳伯宗道。


    “奉業若為皇帝,其誌為何?”


    “我身將入土,願聽真言。”


    他望著陳伯宗的雙目,靜靜等待著兒子的答案。


    萬千雨滴垂落九天。


    四野傳來落雨之聲。


    章昭達持傘,將襲向陳伯宗的雨水屏去。


    韓子高舉傘,將落向陳蒨的水滴擋去。


    棋枰稍濕,陳伯宗終於答道。


    “一天下,威四夷。”


    “教化萬方,移風易俗。”


    “為生民種百世安樂之根苗。”


    “兒之所願也。”


    陳蒨聞言大笑,將一枚黑子抓在掌中,送到傘外,他言道。


    “奉業之言,我甚愛之,當可不憾矣。”


    “當可無憾矣。”


    他攤開手掌,任那雨水將那棋子沾濕,他又道。


    “我欲將天下之局付於奉業。”


    “恐無所憑信。”


    “今日天上雨至,正宜為信。”


    他握住手掌,將拳頭移至陳伯宗身前,努力言道。


    “我兒接命!”


    陳伯宗似有猶豫,未見伸手。


    陳蒨再努力作言。


    “我兒接命!”


    情既至此,陳伯宗終於拋卻猶豫,舉雙臂捧在身前。


    那枚棋子自陳蒨的手中落下。


    那上麵裹著九霄之外的甘霖,留著陳蒨掌中的餘溫。


    那是枚後發先至的黑子。


    棋子落在陳伯宗雙掌之內,明明極輕,卻又好似極重。


    陳蒨收掌,隻望向將落的夕陽,他言道。


    “奉業。”


    “天命已在你手。”


    “功成之日,勿忘家祭而告之。”


    言罷,他將那本棋枰之側的陳律撿起,衝陳伯宗指了指封頁上的兩行小字。


    那書上寫道。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蓄而製之。


    從天而頌之,孰與製天命而用之。


    將那書本放到陳伯宗身前,陳蒨最後看了一眼麵前的兒子。


    他終是耗盡了所有的力氣。


    依著那道殘垣,迎著那輪夕陽。


    他努力含笑。


    可惜生機終究消逝。


    陰雲掩日。


    天為之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陳帝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擅長裝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擅長裝死並收藏南陳帝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