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嘉四年(563年)十二月。


    自去歲平定遼東,終於獲得穩定馬匹的來源之後,陳蒨便沿長江建立了一套郵驛係統。


    自建康至郢州,凡一千五百裏,每五十裏設一驛,共設三十一驛,又為每驛備馬三匹。


    如此,遇有急情,沿途便可人馬俱換,以使消息快速傳遞。


    其中最高等的急遞,日行可至五百裏。


    是以,十二月八日,陳蒨出兵的詔命下達。


    十日,駐紮湓城(今九江)的仁武將軍華皎便收到詔命,開始集結兵士。


    十二日,鎮守郢州(今武昌)的平西將軍章昭達亦接到詔命,開始備戰。


    章昭達於兵事上素來性急,此間軍情如火,作為北討的西路軍主將,他自不能接受自己與副將華皎之間,隔著四百裏地指揮作戰。


    於是他很快下達了讓分駐地方的諸軍,向武昌郡(今鄂州)方向集結的命令。


    又發出信使令華皎速至武昌軍議。


    十三日。


    一應事務安排停當的章昭達便率駐紮在郢州的兩軍六千餘兵卒,順江而下,直向武昌郡。


    十四日。


    章昭達在武昌登岸,並順勢分兵三千直接圍住了武昌對岸的北齊巴州城(今黃岡)。


    長江對岸的齊人,自是被這突如其來的包圍打了個措手不及。


    按理說,巴州城中如今亦有三千齊軍,理當不會懼怕圍城的三千陳軍,甚至還應當開門擊敵。


    然而在城中,早已見到了西麵大量航船東來的齊軍守將巴州刺史高珣,又怎會輕易中了陳人的圈套。


    他很清楚,若是自己此時貪圖小利,貿然出擊,江南的大量陳軍定會開向江北與自己合戰。


    屆時,自己一旦戰敗,失卻士氣軍心的巴州,便再不可守了。


    城牆之上,眼見得城下的陳人兵卒已開始在安營紮寨,高珣心中終於有了應對陳軍的計謀。


    ————


    對岸,武昌郡城,太守府。


    “炅昨日方得章公軍令,始集結軍士,未意章公今日便至武昌,炅有失遠迎,還望章公恕罪。”


    定州刺史、武昌太守周炅引章昭達落座,態度甚為恭謹。


    “周刺史勿多禮。”


    “昭達聞周刺史素有軍略,而今我軍北討,刺史可有良謀?”


    章昭達待人寬和,是以品階雖高於周炅三等,言辭卻未有半分倨傲。


    目光交錯間,周炅望見了章昭達獨目中映出的清澈眸光。


    情知章昭達的心中已有了計策,此時相問,多半是要試探自己的深淺。


    他便也不做藏拙,言道。


    “而今冬深,天已有雪,軍旅行程殊為不易。”


    “我軍有此難,敵軍亦有此難。”


    “炅以為,此時為戰,不若攻其近而誘其遠。”


    “齊人在大別山南,有江、羅、巴、衡、南司、南定、北江七州之地。”


    “其中,巴、羅、江、南司四州近江,為炅言,所必攻之近。”


    “北江、衡、南定三州遠江,為炅言,所必誘之遠。”


    周炅頓了頓,見章昭達對自己圍點打援的計策似乎頗有興趣,便繼續言道。


    “若以炅意,我軍當以主力之軍圍巴州,誘齊人南司、衡、南定、北江四州之援。”


    “另一軍強取羅州,隔斷齊人江州與其餘四州聯絡,兼破齊人之膽。”


    “而齊人一旦援兵巴州,若其糧道近江,則我便遣軍襲擾,必迫使齊人將糧道拉長。”


    “糧道一長,又值冬日,齊人損耗便多。”


    “齊人江北糧少,必不敢與我久持,則必求與我速戰速勝。”


    周炅飲了口熱茶,複又言道。


    “而我則但守營壘,耗其生力。”


    “待其疲敝,則我大軍逆擊,必殲齊人於此巴州城下。”


    “彼時追亡逐北,則大別山之南盡入我手。”


    “如此則齊人江州之地,孤立絕援,屆時,章公隻需修書一封,不損一兵便可將之收入囊中。”


    章昭達聽完周炅策略,不禁為之擊節讚歎。


    “周公好謀算,與周公較,而昭達之謀,不足論也。”


    “此次北討,昭達將用周公之策!”


    “若功成,昭達必表奏天子周公畫策之功,不使明珠蒙塵也。”


    章昭達萬沒想到自己能從一個小小的(五品)刺史口中,聽到如此精彩的軍略,言語間他便將自己的姿態放得比先前更低了。


    沉默片刻,卻忽聽他言道。


    “若從周公之謀,昭達本先誘齊人夜襲,趁亂攻取巴州的謀劃,卻不宜再行。”


    “周公可否隨我全軍北渡,共困巴州?”


    周炅見自己的謀劃得了青睞,章昭達又對自己如此禮遇,心中不由對其好感大生,便高聲應道。


    “炅從章都督命!”


    卻說武昌城中軍議方畢,章、周二人便盡起城中士卒。


    城中隻留了千餘老弱守禦,其餘的五千兵卒則由二人率領,很快便渡過了長江。


    這些兵馬與先前早在江北的三千兵卒一起,把巴州城圍了水泄不通。


    城中齊將高珣見狀,隻能歎息不妙,三千對八千,他已然失了夜襲的勝算。


    如今,或許隻能暫守城池等待援兵了。


    好在求援的騎卒,已然突出圍去,想必不幾日,便會有援兵來救了罷。


    天上的雪越下越大,不知為何,高珣的心中生起了一股不祥的預感。


    —————


    十六日。


    逆流而上的華皎,在半途接到了章昭達要他進攻羅州的軍令,忙遣麾下從軍六千往圍羅州。


    至於他自己,則乘輕舟快艦,往武昌而去。


    十七日。


    華皎終於抵達武昌,見到了此次北討的主將章昭達。


    二人本就是曾經同在陳蒨帳下的老相識,幸得重逢,自有許多言語。


    華皎素無軍略,唯長於吏事,經營之務,自不會於章昭達所定軍略有所異議。


    他見巴州已有章、周二人坐鎮,便自請領東路之兵攻取羅州。


    章昭達讚成其事。


    於是,在一夜宴飲之後,華皎複又行船東下,往迴軍中。


    十八日。


    華皎追上了自己的兵士。


    十九日。


    華皎後軍至,七千陳軍進圍羅州。


    二十日。


    章昭達後軍六千至,圍巴州的陳軍增至一萬四千人。


    自此,西線奉命北討的四萬二千陳軍。


    終於有超過一半被擺上了牌麵。


    接下來,便要看齊人的應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陳帝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擅長裝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擅長裝死並收藏南陳帝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