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清二年(563年)十一月。


    今歲一進入十一月,整個華北便都開始下起雪來。


    這時候下雪本非異事,然而今冬的這場大雪,卻與往常大不相同。


    鄴都,齊帝寢居。


    將溫軟的美人從身上挪開,不去理會那嬌嗲誘人的聲音。


    齊帝高湛披衣而起,推開窗,望著外麵既下雨、又下雪的天空,俊美的臉上露出煩悶之色。


    這場雨夾雪已經整整下了七日,看樣子要不了幾日,各地報災的文書,就會遞到他的案頭了。


    無巧不巧地是,前日平陽來報,周人的大將軍達奚武率數萬兵馬出現在東雍州外,似有入寇之意。


    這群周人,還真是會挑時候!


    高湛捶了捶桌案,有些煩躁憤怒。


    半晌,他撿起禦案上一份新的文書看了,心意終於疏解。


    那是斛律光領兵啟程前往平陽屯守的報書。


    好在前番自己聰明,用攀親的法子,籠絡住了斛律家的這一門宿將。


    這不,立時便派上用場了。


    高湛的嘴角微微勾起,滿意地給自己倒上了一盞酒。


    昨日,他已調給了斛律光三萬兵馬,再加上平陽周圍的邊軍,待其到了平陽便足能調動五六萬的兵力,周人隻數萬來攻,想必討不得什麽好處。


    思慮間,他已將那白瓷盞中的酒水飲盡,不料這一飲酒,便又是觸動了身上的氣疾。


    屋舍之內,咳嗽連連。


    “主上,恆州急報!”


    有宮人在屋外高聲通稟道。


    “何事來報?”


    近來疏懶政務,高湛已經有些記不得這個恆州在什麽位置了。


    “稟主上,周將楊忠率兵出沃野寇邊,已取我邊鎮武川。”


    高湛站起身來,迴憶著這個沃野和武川的位置。


    好像是在北麵罷。


    那裏不是還有長城沿線的許多關隘駐軍在麽?


    高湛隻有些不以為意,再問道。


    “其領兵士幾何?”


    宮人答道。


    “或隻一二萬騎卒。”


    高湛聞言便樂了,隔著門對那宮人笑言道。


    “隻一二萬兵,能濟甚事?周人此來,為我徒增笑料爾。”


    那宮人聞言卻急了,忙補充道。


    “陛下,周兵雖少,然邊將奏報,燕州以北,長城之外,時有突厥部民西向。”


    “邊將追獲其人,皆雲突厥大可汗正集漠北諸部落勇壯向武川,將欲同周人共犯我邊。”


    “其所集部眾,或可二十萬。”


    宮人聽得屋內傳出一聲東西落地的響動,但她不敢多言,隻低頭跪坐在門外。


    屋內,高湛無力地坐在地上,早已沒了方才那般自得的心情。


    “突厥。”


    屋外,宮人隻隱隱聽得他低聲喃喃了句,但那聲音太小,不知喜悲。


    ————


    長城外,陰山下,武川鎮。


    新入此地的北周元帥楊忠,冒著小雪,在一座曾屬於他家的宅院外祭祀了楊氏的先人。


    這武川,本就是他楊忠的故鄉。


    從他太爺爺那一代起,他們楊家一門便居住於此。


    可惜,物是人非,此刻他雖富貴還鄉,這自北魏六鎮起義之後便淪為荒僻之地的武川鎮裏,卻再沒有認得他楊忠的故人了。


    此刻天上的雪,並不算大,風也和緩得很,還全沒有顯出塞北氣候的酷烈。


    楊忠就這樣立在雪中,站在陰山腳下,靜靜地看著遠處突厥人那些綴在雪原裏,宛若大地斑點的穹廬氈帳。


    終於,他喚上了身旁大將軍楊纂。


    “楊將軍,帶上幾個人,我們且去會一會那突厥可汗。”


    ————


    陰山南,原野上,突厥汗帳。


    一位身材壯碩的中年男子坐於上首,其頭戴金冠,身著裘袍,長著一張比常人更見寬大的圓臉,其臉色發赤,麵上那雙鷹隼般的眼眸裏,藏著智慧、狠厲與狡黠。


    此人正是突厥數十萬控弦遊騎之主,攻滅柔然,威震中亞,勢陵東土的突厥可汗,阿史那燕都。


    此刻阿史那燕都正打量著眼前一位方進汗帳的魁梧男子。


    那男子正是來自周國的元帥,隨國公楊忠。


    “可汗遠來,無恙否?”


    楊忠左右視下,此時帳中還有突厥另外兩位首領,不知乃是何人。


    阿史那燕都示意他落座。


    “我突厥人素逐水草而居,前番我率軍西討,追擊囐噠,可二萬裏,而今南來,雖數千裏,亦旦發夕至,何足為勞。”


    突厥可汗總是很善於吹噓自己的。


    “可汗軍既未勞,可與我軍速南下,越齊人長城,獵於晉陽。”


    楊忠不會放過這個催促突厥人進兵的機會。


    “楊將軍勿急躁,我部尚有一二萬眾未至,可等數日,待部眾皆至,再南下。”


    左邊一個比阿史那燕都看上去溫和許多的突厥首領在這個時候說話了。


    “此是家弟,掌我國之東麵部眾的地頭可汗。”


    阿史那燕都適時介紹道。


    “見過可汗,敢問可汗此來,共集部眾幾何?”


    楊忠問道。


    “我部控弦八萬,兄長南來或五萬眾,阿弟東來部眾多少?”


    那地頭可汗卻是自報了所有人手中的兵力,又向右麵那位突厥首領問道。


    “我部東來不易,有控弦二萬。”


    右麵那人答道。


    “此亦是家弟,掌我國西麵部眾的步離可汗。”


    阿史那燕都繼續介紹道。


    楊忠心中私計一喜。


    如此算來,此次北路攻齊的兵馬,已有十六萬眾,兵力比預計的十萬還要多上不少。


    說不定,還真有可能靠著這些突厥人的力量一舉拿下晉陽。


    如此,不過幾日功夫,他楊忠,等得起。


    “見過可汗,可汗東來,勞頓了。”


    那步離可汗還是個二十來歲的青年人,見他客氣,也是頗為豪氣地同他飲了一大杯酒。


    今日的會麵,倒也算是賓主盡歡。


    ————


    飲罷,楊忠歸營。


    汗帳中。


    阿史那燕都問尚算清醒的弟弟地頭可汗。


    “阿弟,你觀這周人如何?”


    地頭可汗作為未來突厥汗位的繼承者,知道兄長這是在考教自己,稍作思慮,才道。


    “此人有用我兵為其先鋒之意,或欲一舉擊破晉陽。”


    阿史那燕都聞言稍感欣慰,言道。


    “晉陽不可為周人破,使周齊二國俱在南,則我方可乘其利,若使南國一統,則我突厥危矣!”


    “阿弟切記,晉陽之前,我兵可攻齊人,若至晉陽則避戰,絕不可使周人勝齊。”


    地頭可汗似乎有些不解,又問道。


    “若如此,阿兄何必應允周人婚姻?”


    突厥可汗隻是搖了搖頭說道。


    “使南國分割,此乃國事,嫁女於周,此為家事。”


    “若齊國存,周人必貴重我女,若齊國亡,周人必輕慢我女。”


    “家事亦國事也!”


    他走下汗位拍了拍地頭可汗的肩。


    “未來我突厥興衰,係在阿弟一身。”


    “家事國事,阿弟不可糊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陳帝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擅長裝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擅長裝死並收藏南陳帝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