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太寧元年(561年)十二月。


    齊大行皇帝高演靈柩並北齊王公群臣自晉陽發,歸鄴都。


    皇帝車駕方過汾水汾橋。


    新君高湛身著喪服,攜宦者二人,下車架,前往拜謁高演之妻,先皇後元氏。


    元皇後輿車內。


    已被奪去太子之位轉封樂陵郡王的高百年,坐在元皇後身側,見高湛登車,麵露怯意,隻輕聲喚之阿叔。


    元皇後貌美,此間雖因居喪而盡去彩飾,素衣白裳襯之,反倒更見動人。


    高湛未理會侄兒的唿喚,隻目視元皇後,恍惚間,不覺心中微動。


    “我聞阿嫂有奇藥,阿嫂且當與我。”


    高湛低聲言道,言辭間有威逼之意。


    元皇後不解其意,麵前這位容貌俊美的男子,此刻竟像是隻長著獠牙的兇獸,觀之駭人。


    “至尊何出此言,妾並無奇藥。”


    元皇後拉過高百年,將之摟在膝上。


    “阿嫂何故誆我。”


    高湛猛地一拍車廂,木板響動,元皇後聞聲心顫,卻見一個少年宦者從高湛身後走出。


    “至尊,妾實無奇藥。”


    元皇後心中已驚,忙出言辯白。


    “阿嫂欲辱我乎?”


    高湛拍了拍少年宦者,示意其上前行動。


    那少年宦者不由元皇後分說,便抓住她那頭上的青絲,扯著她的頭顱就往地上撞去。


    倉促之間,元皇後急急推開高百年,自己卻已難免頭撞於地。


    這宦者毫不留情,元皇後痛急,卻又擔心車外眾人聽見動靜,隻敢低聲嗚咽。


    高百年時年不過六歲,見此情形,隻身衝向高湛,抱住他的大腿,大哭言道。


    “阿叔阿叔,家家實無奇藥,實無奇藥。”


    高湛將高百年抱起,目光還留在元皇後身上,口中隻溫聲言道,“誰言無藥?爾即我藥。”


    元皇後淚流灑地。


    ——————


    周保定二年(562年)一月。


    長安,晉國公府。


    “陳人雖不願與我魯山,而陳頊留之無益,吾意使之歸國,以離間陳人宗室,二公以為如何?”


    宇文護得了杜杲的稟報,心中雖有所遺憾,但遣陳頊歸國之意已定,便向府中二位心腹征詢意見。


    府長史叱羅協與府司錄馮遷,一胡一漢,兩個老叟對坐左右,目光交觸間,馮遷稍退。


    叱羅協於是率先進言道。


    “使陳頊歸國,令陳人交爭,吾有一計,願晉公聽之。”


    宇文護素來對叱羅協多有信重,於是正色聽其言。


    “可厚加陳頊官爵,然後送之歸國,如此,則我與之虛名,而陳主必給之實位矣。”


    叱羅協言罷,撚須,麵上神采頗為自得。


    宇文護稍加思量便覺此計甚為妙絕。


    加陳頊官爵,又立刻送其歸國,朝廷不必給其俸祿,但有了這個虛名,陳國為了安撫其心,必須給他更大的官爵以示榮寵。


    授官即授權,陳頊為保其權柄,必與他人連結。


    而其又為南陳宗室長者,未來繼嗣之時,或有機遇,如此,勢必有不少官員願意為之投效。


    如此一來,一旦陳頊歸國事成,陳國朝廷必陷爭鬥。


    “兄長陽謀,陳人計無所避也。”


    叱羅協曾被宇文泰賜姓宇文,宇文護為示親近,便以兄長稱之。


    他見馮遷似有欲言,便問道。


    “馮公還有良謀?”


    馮遷應聲答道。


    “晉公,陳人詭詐,前歲陳昌歸國,陳主使人溺斃江中,吾等於是失其謀算。”


    “今陳侍中、國子祭酒周弘正在長安,弘正碩儒,陳人朝中多其弟子,陳主必不敢害。”


    “可使其同陳頊歸國,如此,則我計可期。”


    馮遷果然久習吏事,這就吸取了上次陳昌的教訓,為宇文護的計劃又上了一道補丁。


    叱羅協不想被這漢臣給比下去,又出言補充道。


    “陳頊之子叔寶,與其妻柳氏,亦在我國。”


    “可先留其妻子於我境中,待其受陳官爵後,再發遣建康。”


    宇文護聞言大喜,拊掌笑道。


    “得二公計,吳兒在吾掌中矣。”


    是月。


    北周加陳安成王陳頊正九命柱國大將軍銜,命使者杜杲送之與周弘正同歸南朝。


    並留其妻子於襄陽。


    同月,北周開永濟渠於蒲州,龍首渠於同州,灌溉農田數千頃。


    有此二渠之後,北周用兵齊國時,後勤線路更短,而補給效率更高。


    ——————


    齊太寧二年(562年)一月。


    齊帝高湛歸鄴城,葬齊孝昭皇帝高演,並立自己時年六歲的次子高緯為太子。


    入夜,鄴城,昭信宮。


    年愈三十的昭信皇後李祖娥,容色未減昔年,在今時一眾高氏女眷中,姿貌仍稱魁首。


    自去歲九月,高演害死她的兒子高殷之後,她便自著素衣素裙,每日於宮中佛舍焚香禱告,唯願愛子魂魄早歸淨土。


    未想高演不久亦死,她雖深信佛法,亦不免心中釋然。


    “芸芸大千,其中自有果報。”


    心中暗歎間,李祖娥默默向室中的觀世音造像焚香祈祝。


    這尊觀世音造像是時下少有的女像觀音。


    那菩薩麵容優雅,神態寧靜,低眉順目,栩栩如生。


    往日,李祖娥心中每有鬱結,便於這佛前祈祝,多獲釋然。


    忽聽門口有宮人急急而入。


    昭信宮平日侍候之人稀少,這匆匆入內的宮人,尚隻是個十一二歲的女孩。


    “至尊來,大家宜避之。”


    那女孩在門外喊道。


    “婢子欲使我阿嫂避何人?”


    屋外傳來一個男子的聲音。


    李祖娥心中一緊,這是長廣王高湛的聲音,不,這是齊國新主的聲音。


    那女孩不再言語。


    李祖娥聽得屋外一陣腳步,由遠及近,心中不安愈盛。


    門開之聲入耳,她斂容振作,望向來人。


    “至尊何以夜來見妾?”


    她向闖入屋內的高湛一禮,隻盼他知禮而退。


    高湛對這些虛禮卻渾不在意,對於阿嫂的美色他早已垂涎多時。


    況且高洋在日,時常打罵侮辱自己,今日能得其倍加禮敬的女子,自然更為樂事。


    高湛已去狐裘,年不過二十五的他,火力正旺,似乎絲毫未覺天氣之寒。


    他隻端詳著麵前佳人的麵容,然後緩緩說道。


    “太原王紹德尚在鄴中。”


    “阿嫂若不從我,今夜即殺之。”


    李祖娥隻覺高湛目中若有尖刀,和著這冷厲的言語,似要取走自己的一切。


    “惟願陛下勿殺我兒。”


    素衣落地。


    佛舍中。


    但見。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


    西梁大定八年(562年)二月。


    江陵,東城。


    梁帝蕭詧,現今不過四十四歲,觀其麵色,卻似行將就木。


    城牆上,抱著一冊書卷,蕭詧舉目西望,見到了江陵西城上“助防”周軍的旌旗。


    時及今日,不想我大梁這最後一州疆土之存亡,卻還要仰那周人之鼻息。


    心中一痛,他旋即舉目東歸。


    濤濤江水自江陵城下湧過,奔向東南。


    他知道,在那江水盡頭之外的盡頭處,那裏有他永遠也迴不去的故鄉,梁都建康。


    若是可以,他情願做個歸人。


    但他不能,他蕭詧,是大梁昭明太子蕭統之子,武皇帝蕭衍之孫。


    靠著江陵的石牆,他又念起了那首《龜雖壽》。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是月,西梁蕭詧崩,第三子蕭巋嗣位,改元天保。


    梁帝,魂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陳帝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擅長裝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擅長裝死並收藏南陳帝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