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令歌與令楷在竹林之中,令楷正蹲在地上悉心地侍弄著一株株蘭花草,令歌則在立在一邊提著燈籠,神色頗為鬱悶。
“阿楷,我想與你說一件事……”
令楷抬起頭看著令歌,他的臉頰被眼前的燭光所照亮,一副好奇的模樣,開口問道:“何事讓令歌這般欲言又止?”
“也沒什麽……隻是今早尺畫來府上尋我,讓我有些不自在。”令歌頗為忐忑地迴應道,他的眼眸不自覺地流轉,仿佛在隱瞞何事。
令楷並未細細追問,而是微笑著說道:“既然令歌感到不自在,明日不讓他前來便是。”
他知道令歌定然為難,所以又道:“不如這樣,你可以請楊姑姑在一旁陪著,尺畫他就不敢亂來了。”
“如此甚好!”令歌茅塞頓開一般,神色頓時明亮起來,然而他忽然神色一滯,疑惑地問起令楷:“隻是阿楷你是怎麽知道這件事的?”
令楷微微一笑,繼續雲淡風輕地侍弄著眼前的蘭花草。
“猜的。”
令歌立即蹲下身來,在令楷身邊解釋道:“我沒有刻意隱瞞你的意思,我隻是……”
“隻是怕我吃醋嗎?”令楷笑著問道,他看著令歌時候的彎彎眉梢,總是有著無限的寵溺之感。
令歌一愣,他還未想好如何迴答,令楷便已經牽過他的手。他看向令楷,隻見令楷似黑夜深邃的眼眸正倒映著自己的臉龐。
“說實話,我是有醋意,不過我倒是很欣喜,你怕我生氣吃醋,說明你心裏有我。”
“我心裏自然有你。”令歌低頭看著令楷與自己相握的手,令楷修長的手指生得極為好看,不似讀書人的纖細無力,也不似武夫的孔武有力,一切都恰到好處。
令楷一笑,接著問道:“你心裏何時開始有我的?”
令歌再次啞口無言,他自己也說不清楚,自己對令楷的愛慕之意是從何時開始的,又是在何時明白的。
他唯一肯定的是,在明白自己的心意之前,這份愛意便已經存在,隻是他反複糾結,反複懷疑,這才錯過太多時光,幸好為時不晚,今夜此刻,身旁之人正是愛慕之人。
令歌反複梳理著思緒,良久,他抬起頭來看著令楷,一雙星眸是少有的含情脈脈。最終,他還是決定用世人最愛說的那一句話來迴答令楷。
“一見鍾情。”
在朱唇的一開一閉間,這四個字猶如幽蘭生山穀,露水化青雲一般自然而然。
令楷喜笑顏開,他牽著令歌緩緩起身,並閉上雙眼,與令歌溫柔地雙額互抵,柔聲說道:“在這世間,這四個字也隻有讓你說出來才會叫我相信。”
“真的嗎?”
“自然是真的。”
“令歌,你知道嗎?在我的心中,你如月光一般,雖在這世間,卻從來不屬於這世間,此時此刻,也隻是我有幸,才得以讓這月光縈繞在身,可能我這一生的好運都是在遇到你之後才開始的。”
令歌不解,卻也隻是一笑了之。
之後的兩三日,尺畫都會早早地來到玉遲王府,隻是從頭到尾楊姑姑都會如鐵麵娘子一般地守在他們的身邊,替他們準備休息時候飲用的茶水和糕點。
如此一來,尺畫整個人的話都少了很多,學起東西也愈發有了成效,兩三日的功夫他便將幾招由遇仙劍法幻化而來的劍舞練得熟能生巧,氣勢非凡。
每一日,楊姑姑領著尺畫從王府外往蘭風院走去時,都會一臉嚴肅地對尺畫說道:“尺畫公子,王爺肯教你舞劍是你的福氣,你需要做的僅僅隻是學有所成,其他的切莫多想,以後也莫將此事外傳,免得殿下和你引來什麽不必要的麻煩。”
麵對眼前鐵麵無私的楊姑姑,尺畫隻能苦笑一下,頷首應道:“尺畫謹遵姑姑的教誨。”
令歌坐在一旁的樹蔭下,一邊喝著楊姑姑遞過來的涼茶,一邊看著尺畫練習劍舞。
他對尺畫學習遇仙劍法是放心的,他試探過幾次,尺畫並無內力在身,隻是單純的會個一招半式,沒有翎羽心法作為內力,遇仙劍法在外人看來也隻是飄逸好看的劍舞而已。
隻是想起翎羽心法,令歌便迴憶起皇後對他的許諾,答應讓錦衣衛的“儀鸞”與他相見,隻是直到今日他也未見到儀鸞。
一時間,令歌不免自嘲地喃喃道:“怎麽能這般輕易地相信她?”
一旁練劍的尺畫注意到令歌低頭冥思的神情,甚是好奇,然而看到楊姑姑時,他又立馬迴過頭繼續全神貫注地練習劍舞。
不久之後,望舒,盛楠和湫龍三人也來到蘭風院,盛楠見著練習劍舞的尺畫,端詳一番,開口笑道:“昨日就聽聞落音樓有人前來,說那人眉目與師弟有幾分相似,如今一看確實如此。”
尺畫停下練習劍舞,朝著盛楠他們頷首欠身,“尺畫見過諸位。”他抬頭一看,見望舒和湫龍冷漠如霜,不免一愣。
“你繼續練,不用管我們。”盛楠說道。
同時,令歌注意到,湫龍見著尺畫的時候,向來冷峻的眼眸竟閃過一絲異樣,似是想起何事一般,垂下眼眸,出神許久。
令歌並未多問,心想是尺畫與自己有幾分相似的緣故。
看著認真練習的尺畫,令歌不免心中感歎,有楊姑姑,望舒和湫龍三尊鐵麵菩薩在身旁,尺畫怎麽也不敢再亂來。
就這般過去兩三日,尺畫學有所成,他辭去時感謝道:“尺畫多謝這幾日王爺的教導,明日起尺畫便不再登門打擾,隻是尺畫有一個小小的心願,不知殿下可否答應?”
令歌頷首,說道:“你說。”
“待尺畫第一次上台表演時,還望殿下能夠前來捧場觀看,到時候尺畫定然會竭盡全力扮演好角色,博得殿下一樂。”尺畫的神態嗓音變得楚楚動人,似乎由不得他人拒絕。
“你不必擔心,是你表演,也是夢玨寫的本,我自然會去的。”
“多謝王爺,尺畫告辭,王爺保重。”
看著尺畫離去的身影,令歌有些出神,盛楠在一旁問起令歌:“師弟覺得尺畫這人如何?”
令歌微微一愣,隻是側首反問道:“師姐覺得他怎麽樣?”
盛楠笑道:“這兩三日下來,我倒是覺得他性子不錯,雖然我未與他有太多交流,不過他倒是個會討人歡心的人。”
令歌點頭,他同意盛楠的說法,他認為除了那日獻媚之事,尺畫的確是一個懂得察言觀色,博人一笑之人,似乎無論對方是誰,隻要尺畫願意,總能與對方交流上幾句。
當然,麵對望舒和湫龍,尺畫也不會自討沒趣,頂多寒暄幾句。
此時,小蝶和小涵端著一盤折疊整齊的黑色衣裳走進院中,並在令歌麵前福身。小涵說道:“殿下,這是明日中元節祭祀的禮服,宮裏已經派人送來了,殿下現在不妨先試一試是否合身。”
“好。”令歌點頭應下。
傍晚,落音樓。
因為落音樓對外宣稱推出新話本,所以今夜的來客眾多,且明日是中元節休沐,不少達官貴人也褪去官服來到落音樓喝茶聽書。
在樓上的貴賓坐席處,有兩位四十多歲的男子,正是淮陽王和嘉定王二人。
隻是開場沒多久,聽著故事的內容,嘉定王便麵露慍色,對淮陽王說道:“這故事裏的原型分明指的就是你我二人,還有臨清王。”
淮陽王微微點頭,放下手中的茶杯,淡然地瞥了一眼滿臉氣憤的嘉定王,隻是安慰著說道:“別急,聽完,每一出戲不到最後,又有誰能知道結局?”
嘉定王無奈,隻得靜下心來,盡量不去想耳邊故事的意有所指。
淮陽王又道:“各地官員已經開始紛紛迴京述職了,隻要我們的人來了,誰為魚肉,誰為刀俎,還不一定。”
嘉定王頷首,附和道:“兄長說的是,那人已經替我們安排了法子。”
淮陽王默然,隻是饒有興致地聽書品茶,雙眼浮現出深深的笑意。
……
中元節的一大早,令歌便動身前往太廟,皇帝將帶著宗親們一同祭拜先人。
待祭禮完成後,各位宗親便可以留在宮中與皇帝簡單用膳,或請命離宮先行迴府。祭祀禮儀並不繁雜,約莫一個時辰左右便接近尾聲,待離去之前,令歌對皇帝說道:“皇兄,臣弟想單獨再祭拜一番父母,可能去麟德殿用膳會晚到一會。”
“無妨,你有這片孝心是好事。”皇帝頷首應下。
廟裏,燈火明亮,一排排燭火搖曳著,鼎中還有尚未燃盡的香,縷縷青煙正縈繞著各個牌位,廟內寧靜至極。
與此同時,令歌正虔誠地跪在臨清王和臨清王妃的牌位之前,今日的他一身銀線繡鶴黑色廣袖錦衣,顯得極為莊重典雅。
令歌閉著雙眼,心中是他對父母傾訴的言語。
“爹,娘,兒子已經平安長大,姨母和遇仙眾人都安然無恙,我們也找到了害死你們的真兇,總有一天他們會受到應有的懲罰,還望你們在天之靈可以安息。”
“還有一事,兒子想告訴你們,我遇到了一位我愛著他,他也愛著我的人,他叫令楷,相貌堂堂,才華橫溢,是當今的狀元,姨母很欣賞他,我想你們也會欣賞他,認可他。”
待禱告完之後,令歌站起身來,準備往外走去,卻見到一位神色和藹,身穿銅色錦衣禮服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此時,令歌眉頭一皺,心想“笑裏藏刀”形容的便是眼前之人——淮陽王。
“想來玉遲王一片孝心,臨清王在天之靈是會感受到的。”淮陽王一臉和善,雙眼微眯卻不見笑意,眼中流露出冰冷目光,讓人不寒而栗。
淮陽王見令歌對他神色漠然,也慢慢收起臉上的虛假笑意,他冷笑一聲,說道:“本王倒是欣賞你這份性情,喜怒哀樂皆寫在臉上。”
令歌淡然地說道:“既然眼下這裏隻有我們兩個人,你也無需兜圈子,有話開門見山直說便是。”
淮陽王神色變得輕蔑,說道:“昨日本王前往落音樓聽說,發現說書內容甚是精彩,想必今日長安城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可能人人都說,昔年是本王殺害了臨清王,本王實在是感慨萬千,如今的遇仙就隻剩這點手段了嗎?”
“哦,不對,”淮陽王停頓一下,“前些日子你還去了曲澗院,想來已經知道了何事,本王沒說錯吧?”
看著令歌的臉和神情,淮陽王總覺得有昔日臨清王的影子,他心中頓時泛起厭惡之感,臉色也變得陰沉起來。
“本王有時候真不明白,怎麽人人都向著臨清王?”
令歌的聲音也隨之冷冽,他迴應道:“我是去了曲澗院,知不知道什麽都與你無關,並非人人都向著我父親,隻是總有人忘不了他昔日的好。”
淮陽王不屑一笑,他從桌案上取來三根香,用燭火點燃,朝著太宗的牌位一拜,隨後將香插在爐鼎之中。
“臨清王有什麽好的?難道他與我有何不同?他對皇位權力就不曾有一絲算計和貪念?”淮陽王迴過頭,緊緊地盯著令歌,一雙眼睛流露著寒意,不見平日裏的一絲和氣。
令歌並未因淮陽王的態度轉變而怯場,他迴應道:“我並不知曉父親可曾對皇位權力有過你口中所說的算計和貪念,我隻知道他最後隻是想與我母親一同前去塞外,遠離朝中紛擾。”
“遠離?”淮陽王嘲諷地大笑起來,“真是天大的笑話,他和白清漪會舍得遠離?若不是因為你帶月出生惹得先帝疑心,他們又怎會出走塞外?依本王看,遠離是假,暫斂鋒芒才是真。”
令歌聞言,臉龐逐漸生起慍色,一雙手也緊握成拳,默然言語。
淮陽王收斂笑意,搖頭歎息道:“罷了罷了,反正今日你我的話都說到這種地步,本王也不妨與你撕破臉麵,實話告訴你,若你想去調查韓家當年是否接旨刺殺臨清王,我勸你趁早死了那顆心。”
“如果我偏不呢?”
淮陽王挑眉笑道:“你始終太年輕,性子太倔,很多事情並非你想的那樣。當年你父親功高蓋主,先帝想殺他早已不是一日兩日的事,他離開中原前往塞外,這麽好的機會,先帝還有我們這些早就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人又怎會輕易放過?”
“就是你殺了我父母!”
“那又如何?你有證據嗎?陛下會允許你現在殺了我嗎?”淮陽王冷笑,不斷地言語挑釁著令歌。
他緩緩地走到令歌的麵前,冷聲道:“白令歌,若你執迷不悟,非要置本王於死地,本王定會讓你和遇仙付出沉重的代價,就算是陛下,也保不住你。”
說罷,淮陽王狠狠拂袖,往門外走去。
“我不怕你,遇仙更不怕你,你做過的孽定然會有所報應。”令歌開口憤然地斥道。
淮陽王停下腳步,迴過頭看著令歌,狠狠地說道:“本王拭目以待。”
淮陽王離去後,看著堂上搖曳的火燭和不絕如縷的青煙,令歌隻覺心中的怒氣久久不能散去。
是夜,玉遲王府。
白棧期與令歌站在荷花池邊,白棧期望著天上明月,臉色陰沉,她嗓音含恨地說道:“若不是要顧及朝堂,顧及天下,淮陽王他們豈能活過今夜?”
今夜不曾有風,荷花池中一片靜謐,令歌看著一朵朵盛開著的荷花,不免聯想到江南。
“師父,在江南的遇仙勢力得盡快布置妥當,免得夜長夢多。”
白棧期微微頷首,說道:“遇仙已經開始在搜集情報,想來用不了多久便能調查清楚淮陽王他們在江南有多少人馬,又和哪些勢力有所往來。”
“還有,”白棧期話鋒一轉,“各地官員迴京述職就在這兩三個月,我們可以讓遇仙準備悄然前去寧州了。”
“有勞師父操心此事。”令歌頷首感謝,“師父,我有一個疑問,為何淮陽王說我帶月出生惹得先帝疑心?”
白棧期歎道:“位高權重之人,一向忌諱這些,更何況當時你父親已經有功高蓋主之勢……”
令歌黯然,他想起自己的月牙狀胎記,心中生起自責之感,可是此乃出生自帶的胎記,誰也改變不了。
白棧期見令歌垂眸若有心事,當即安慰道:“其實這次令歌你幫了我不少忙,幸虧有你前去拜訪曲公公,這才知道有密旨一事。”
令歌勉強微笑,“都是令歌應該做的。”
“為師會讓你幾位武功較好的師姐喬裝前往寧州,除了暗中尋找密旨,還有一件事就是監視當年的寧州太守黎春,長慶二年之後他便辭官還鄉,能這般全身而退,定不簡單。”
“師父所言極是,隻是我今日還想起一個人,與長慶二年的事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也得留神注意。”
令歌的一雙眼眸變得沉穩明智,這樣的令歌讓白棧期不免有些恍惚,仿佛昔日的白清漪便在她的眼前一般。
“是誰?”
“刑部尚書——盛賀。”
……
七月末的一日,鳳儀殿內,皇後如往常一般地批閱著奏折,自從太子參與政務之後,她桌案上的折子也不似從前般積累如山。
傾秋在閑暇之時總會陪在皇後的身邊,夏日炎熱,容易讓人感到困倦,所以皇後在批閱奏折時總會與傾秋交談,以解困倦之感。
此時,傾秋正立在皇後的身側,親自為皇後搖著團扇,扇麵繡著栩栩如生的牡丹和梅花,似乎縈繞在殿中的香氣皆是從扇麵上而來一般。
皇後看著手中的奏折,鳳目輕凝,說道:“各地官員如今都在陸續準備迴京了,一道道呈上來的奏折,明裏暗裏都在說自己的政績如何漂亮,如何為朝廷做貢獻,隻是本宮又怎會不知道誰有能,誰又無能呢?”
傾秋微微一笑,說道:“這些官員向來如此,就生怕自己被貶官,一個個都爭著往上爬。”
皇後隨手將奏折放在一旁,她看著自己纖纖玉指上佩戴著的金嵌珠鏤空梅花戒指,輕輕一笑,這隻手能夠翻雲覆雨,無數官員的任命流動和生死榮辱皆在她的一念之間。
隻聽她歎道:“很多時候,權力都是這世間最迷人之物,無數人為之癲狂,獻祭鮮血……”
說罷,皇後繼續拿起一本奏折,隻是翻看沒多久,她便柳眉一挑,閃過欣喜的目光,她笑道:“不愧是昔日的狀元,傾秋,你看。”
皇後將手中的奏折遞給傾秋,繼續說道:”若非今年的科舉一案,本宮都以為他是位孤臣,隻效忠陛下,沒想到卻是一個懂得韜光養晦,甚有城府之人。”
傾秋看完奏折,亦是默歎,“臣記得去年江南水患,他立下大功,因此深受百姓愛戴和陛下的賞識,如今這奏折卻不是邀功,而是推舉賢能之士,當真是好手段。”
皇後笑意不減,說道:“不錯,以他的功勞和才能,今年考績之後必然要升遷留在長安了,這奏折一上來不僅可以博得陛下和本宮的好印象,而且也穩住他在江南這幾年培養的勢力,看來不管是本宮還是太子,亦或者是遇仙,要想穩住江南的局勢,怎麽也繞不開他了。”
“想來淮陽王與他背後也有關係,”傾秋分析道,“臣記得他推舉的這人,也曾是淮陽王的門客。”
皇後一笑,道:“那是肯定,此人當真是八麵玲瓏,不過本宮倒是挺欣賞他,隻是不知道他來到京中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們且留意著吧。”
傾秋頷首,她放下手中的奏折,繼續在皇後的身側搖著團扇,問道:“娘娘可有想好令狀元的官職?”
“不急,再等等吧,”皇後淡淡地迴應道,鳳眸看向前方,“如今他可真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齊朝自一統天下以來,便實行流官製度,每逢三年之期,長安城便會湧入各地的主要官員迴京述職,而此時也會是他們最為緊張的時候,無人知道他們是否能通過考績,往後是升遷還是貶官也是他們最為在意之事,所以不少人開始巴結權貴,以望他們能在皇帝和皇後麵前多多美言。
自長慶年間以來,朝廷便明令禁止官員私底下結黨營私,接受賄賂,為了落實政策製度,錦衣衛則成為帝後一雙監視文武百官的眼睛,這樣的政策製度正是由皇後提出的。
而負責監察百官的禦史台大多時候隻負責明麵上的監察彈劾,錦衣衛若有消息,第一時間會稟報帝後,帝後判決後再由禦史台出麵,配合吏部監察彈劾,這樣朝堂上的官員變動都可以順理成章,井然有序地進行。
與此同時,皇宮弘文館。
弘文館位於史館之側,皇帝繼位以來極為重視文官,因此弘文館在長慶年間更是聚書二十餘萬卷,供朝臣和王公貴族借閱。隻是其作為皇家書館,平日裏前來之人並不多,此時正值午後,三四層高的弘文館幾乎無人在此。
午後,弘文館內,明亮的光線正透過每一扇窗戶外照射進來,在一處書架後,隻見有兩位相貌俊美的男子正在那,其中一位身著青衣官服,正站在書架前麵,似乎在整理著書籍,而另一位身著淺藍衣裳的男子則坐在他的身邊,手捧書本百無聊賴地看著。
良久,令歌放下書本一歎,隻因他手中的詩集盡是仕途不順之人所寫。
看向依舊認真整理著書籍的令楷,令歌不免有些發愁,他開口低聲問道:“阿楷,有些考生的官職已經有了眉目,怎麽你的官職還沒有風聲?”
令楷一笑,他將手中的書本整齊地放進書架,偏過頭端詳著坐在地上獨自憂愁的令歌,低聲笑道:“不如王爺替臣去問問陛下?”
說著,令楷也坐下身來,他將令歌手中的詩集拿過來,安慰著令歌說道:“不急,各地官員尚未全部迴京,考績和調動都是未知的。”
令歌點點頭,默然不語,隻見看著詩集的令楷忽然一笑,說道:“令歌是在擔心我仕途不順,像書上這些詩人一般詩興大發嗎?”
令歌笑著從令楷手中將書本奪迴,說道:“可不是嗎?萬一你一個不痛快,隻怕這樣的一本書都裝不下你寫的詩。”
“說起來,我已經許久沒寫新詩了,”令楷歎息著,神色哀婉,“到底不如從前自由,如今寫什麽隻怕都會被捕風捉影,斷章取義。”
即使從此令楷不再寫詩,他也為自己寫過詩,足矣,令歌心想著。
“不過若是寫令歌你,倒也不會怎麽,隻是寫你的話,我可得多多醞釀一番。”令楷含笑說道,一雙極為深情的桃花眼總是能讓人為之著迷。
“那你好好醞釀吧。”令歌微微一笑,他不再說話,隻是感受迴味著此時此刻的氣氛和對話。
長慶十四年,八月初十,在從江南往長安南上的運河上,一艘船正行駛著,旗幟上有著一個“宋”字。
船艙的主房內,一位年輕男子正坐在席上撫動著琴弦,男子身著墨色衣裳,長發披拂在肩,眼眸低垂,撫著琴弦更顯其溫文儒雅,相貌俊逸。
此時,有位年紀不大的書生門客前來,拱手拜道:“大人,適才靠岸時,拜帖已快馬加鞭送往長安。”
男子停下撫琴,他微微抬眸,說道:“送出便好,記得玉遲王府和盛府的拜帖得備上我親自準備的禮,雖不貴重,卻勝在有心意。”
門客頷首,笑道:“刑部盛大人今年便要告老還鄉,大人在江南的功績人盡皆知,再加上有宋老大人與盛府往來,如若盛大人為公子在陛下麵前多多美言,此番迴京考績,公子定然能留在刑部為官。”
男子聞言,神色依舊淡然,似乎並不將此事放在心上,他說道:“現在的局勢,留不留在刑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如何周旋在淮陽王和玉遲王之間,他們兩人已經水火不容,隻能留下一個。”
“大人說的是。”
男子輕輕一笑,又道:“三年前我雖貴為狀元,但不想成為皇後和太子相鬥的工具,便來到江南與淮陽王相交,原以為這次迴京可以借著淮陽王的勢力在京中自立門戶,卻不想現在多出個與淮陽王勢不兩立的玉遲王,這長安城當真難以立足。”
此人正是當今江南知府,三年前的狀元——宋君逸,麵前這位門客則是他麾下的江倫。
江倫安慰道:“大人何必擔心?以大人的才能,指不定玉遲王還會來拉攏大人。”
宋君逸搖頭,說道:“他身邊已經有了一位關係匪淺的令狀元,與東宮關係密切,先前父親露麵參與春闈一案的調查,隻怕留給小王爺的印象並不好,如今我真得好好向這位小王爺示好一番。”
宋君逸眼睛微眯,他好奇不已,作為臨清王和白清漪的遺孤,玉遲王究竟會是什麽模樣,他甚是期待與其相遇。
“大人送給玉遲王江南一帶武林俠客給他的問安書,還有昔日記載臨清王俠肝義膽的話本,想來他定會喜歡的,”江倫說道,“畢竟迴宮前他也是江湖俠客出身,還在洛陽一戰群雄,名揚武林,當真是與眾不同。”
宋君逸微笑頷首,眸色卻變得沉重起來,他說道:“都說皇後想爭取與遇仙合作,寧願舍棄華山派,卻不想被遇仙算計讓玉遲王借機迴宮。”
“可是,以皇後的心思和手段,這一切未免太過於巧合順利,若是她早已料到玉遲王的身世……”宋君逸看向江倫,雙眼流露疑慮的目光。
江倫一笑,說道:“若是如此,想來皇後也隻是想讓玉遲王勢力壯大,他日也好為她所用,扶持她膝下的三皇子登基。”
“我卻不這麽認為,我倒是有一個想法,也許是和皇後一樣的,一個顛覆世人認知的想法……”
宋君逸忽地一笑,他低下頭重新撫動琴弦,讓琴聲飄出船艙,伴隨著水浪之聲,鳥鳴之聲,共奏在天地之間,悠揚得意,不絕如縷。
“阿楷,我想與你說一件事……”
令楷抬起頭看著令歌,他的臉頰被眼前的燭光所照亮,一副好奇的模樣,開口問道:“何事讓令歌這般欲言又止?”
“也沒什麽……隻是今早尺畫來府上尋我,讓我有些不自在。”令歌頗為忐忑地迴應道,他的眼眸不自覺地流轉,仿佛在隱瞞何事。
令楷並未細細追問,而是微笑著說道:“既然令歌感到不自在,明日不讓他前來便是。”
他知道令歌定然為難,所以又道:“不如這樣,你可以請楊姑姑在一旁陪著,尺畫他就不敢亂來了。”
“如此甚好!”令歌茅塞頓開一般,神色頓時明亮起來,然而他忽然神色一滯,疑惑地問起令楷:“隻是阿楷你是怎麽知道這件事的?”
令楷微微一笑,繼續雲淡風輕地侍弄著眼前的蘭花草。
“猜的。”
令歌立即蹲下身來,在令楷身邊解釋道:“我沒有刻意隱瞞你的意思,我隻是……”
“隻是怕我吃醋嗎?”令楷笑著問道,他看著令歌時候的彎彎眉梢,總是有著無限的寵溺之感。
令歌一愣,他還未想好如何迴答,令楷便已經牽過他的手。他看向令楷,隻見令楷似黑夜深邃的眼眸正倒映著自己的臉龐。
“說實話,我是有醋意,不過我倒是很欣喜,你怕我生氣吃醋,說明你心裏有我。”
“我心裏自然有你。”令歌低頭看著令楷與自己相握的手,令楷修長的手指生得極為好看,不似讀書人的纖細無力,也不似武夫的孔武有力,一切都恰到好處。
令楷一笑,接著問道:“你心裏何時開始有我的?”
令歌再次啞口無言,他自己也說不清楚,自己對令楷的愛慕之意是從何時開始的,又是在何時明白的。
他唯一肯定的是,在明白自己的心意之前,這份愛意便已經存在,隻是他反複糾結,反複懷疑,這才錯過太多時光,幸好為時不晚,今夜此刻,身旁之人正是愛慕之人。
令歌反複梳理著思緒,良久,他抬起頭來看著令楷,一雙星眸是少有的含情脈脈。最終,他還是決定用世人最愛說的那一句話來迴答令楷。
“一見鍾情。”
在朱唇的一開一閉間,這四個字猶如幽蘭生山穀,露水化青雲一般自然而然。
令楷喜笑顏開,他牽著令歌緩緩起身,並閉上雙眼,與令歌溫柔地雙額互抵,柔聲說道:“在這世間,這四個字也隻有讓你說出來才會叫我相信。”
“真的嗎?”
“自然是真的。”
“令歌,你知道嗎?在我的心中,你如月光一般,雖在這世間,卻從來不屬於這世間,此時此刻,也隻是我有幸,才得以讓這月光縈繞在身,可能我這一生的好運都是在遇到你之後才開始的。”
令歌不解,卻也隻是一笑了之。
之後的兩三日,尺畫都會早早地來到玉遲王府,隻是從頭到尾楊姑姑都會如鐵麵娘子一般地守在他們的身邊,替他們準備休息時候飲用的茶水和糕點。
如此一來,尺畫整個人的話都少了很多,學起東西也愈發有了成效,兩三日的功夫他便將幾招由遇仙劍法幻化而來的劍舞練得熟能生巧,氣勢非凡。
每一日,楊姑姑領著尺畫從王府外往蘭風院走去時,都會一臉嚴肅地對尺畫說道:“尺畫公子,王爺肯教你舞劍是你的福氣,你需要做的僅僅隻是學有所成,其他的切莫多想,以後也莫將此事外傳,免得殿下和你引來什麽不必要的麻煩。”
麵對眼前鐵麵無私的楊姑姑,尺畫隻能苦笑一下,頷首應道:“尺畫謹遵姑姑的教誨。”
令歌坐在一旁的樹蔭下,一邊喝著楊姑姑遞過來的涼茶,一邊看著尺畫練習劍舞。
他對尺畫學習遇仙劍法是放心的,他試探過幾次,尺畫並無內力在身,隻是單純的會個一招半式,沒有翎羽心法作為內力,遇仙劍法在外人看來也隻是飄逸好看的劍舞而已。
隻是想起翎羽心法,令歌便迴憶起皇後對他的許諾,答應讓錦衣衛的“儀鸞”與他相見,隻是直到今日他也未見到儀鸞。
一時間,令歌不免自嘲地喃喃道:“怎麽能這般輕易地相信她?”
一旁練劍的尺畫注意到令歌低頭冥思的神情,甚是好奇,然而看到楊姑姑時,他又立馬迴過頭繼續全神貫注地練習劍舞。
不久之後,望舒,盛楠和湫龍三人也來到蘭風院,盛楠見著練習劍舞的尺畫,端詳一番,開口笑道:“昨日就聽聞落音樓有人前來,說那人眉目與師弟有幾分相似,如今一看確實如此。”
尺畫停下練習劍舞,朝著盛楠他們頷首欠身,“尺畫見過諸位。”他抬頭一看,見望舒和湫龍冷漠如霜,不免一愣。
“你繼續練,不用管我們。”盛楠說道。
同時,令歌注意到,湫龍見著尺畫的時候,向來冷峻的眼眸竟閃過一絲異樣,似是想起何事一般,垂下眼眸,出神許久。
令歌並未多問,心想是尺畫與自己有幾分相似的緣故。
看著認真練習的尺畫,令歌不免心中感歎,有楊姑姑,望舒和湫龍三尊鐵麵菩薩在身旁,尺畫怎麽也不敢再亂來。
就這般過去兩三日,尺畫學有所成,他辭去時感謝道:“尺畫多謝這幾日王爺的教導,明日起尺畫便不再登門打擾,隻是尺畫有一個小小的心願,不知殿下可否答應?”
令歌頷首,說道:“你說。”
“待尺畫第一次上台表演時,還望殿下能夠前來捧場觀看,到時候尺畫定然會竭盡全力扮演好角色,博得殿下一樂。”尺畫的神態嗓音變得楚楚動人,似乎由不得他人拒絕。
“你不必擔心,是你表演,也是夢玨寫的本,我自然會去的。”
“多謝王爺,尺畫告辭,王爺保重。”
看著尺畫離去的身影,令歌有些出神,盛楠在一旁問起令歌:“師弟覺得尺畫這人如何?”
令歌微微一愣,隻是側首反問道:“師姐覺得他怎麽樣?”
盛楠笑道:“這兩三日下來,我倒是覺得他性子不錯,雖然我未與他有太多交流,不過他倒是個會討人歡心的人。”
令歌點頭,他同意盛楠的說法,他認為除了那日獻媚之事,尺畫的確是一個懂得察言觀色,博人一笑之人,似乎無論對方是誰,隻要尺畫願意,總能與對方交流上幾句。
當然,麵對望舒和湫龍,尺畫也不會自討沒趣,頂多寒暄幾句。
此時,小蝶和小涵端著一盤折疊整齊的黑色衣裳走進院中,並在令歌麵前福身。小涵說道:“殿下,這是明日中元節祭祀的禮服,宮裏已經派人送來了,殿下現在不妨先試一試是否合身。”
“好。”令歌點頭應下。
傍晚,落音樓。
因為落音樓對外宣稱推出新話本,所以今夜的來客眾多,且明日是中元節休沐,不少達官貴人也褪去官服來到落音樓喝茶聽書。
在樓上的貴賓坐席處,有兩位四十多歲的男子,正是淮陽王和嘉定王二人。
隻是開場沒多久,聽著故事的內容,嘉定王便麵露慍色,對淮陽王說道:“這故事裏的原型分明指的就是你我二人,還有臨清王。”
淮陽王微微點頭,放下手中的茶杯,淡然地瞥了一眼滿臉氣憤的嘉定王,隻是安慰著說道:“別急,聽完,每一出戲不到最後,又有誰能知道結局?”
嘉定王無奈,隻得靜下心來,盡量不去想耳邊故事的意有所指。
淮陽王又道:“各地官員已經開始紛紛迴京述職了,隻要我們的人來了,誰為魚肉,誰為刀俎,還不一定。”
嘉定王頷首,附和道:“兄長說的是,那人已經替我們安排了法子。”
淮陽王默然,隻是饒有興致地聽書品茶,雙眼浮現出深深的笑意。
……
中元節的一大早,令歌便動身前往太廟,皇帝將帶著宗親們一同祭拜先人。
待祭禮完成後,各位宗親便可以留在宮中與皇帝簡單用膳,或請命離宮先行迴府。祭祀禮儀並不繁雜,約莫一個時辰左右便接近尾聲,待離去之前,令歌對皇帝說道:“皇兄,臣弟想單獨再祭拜一番父母,可能去麟德殿用膳會晚到一會。”
“無妨,你有這片孝心是好事。”皇帝頷首應下。
廟裏,燈火明亮,一排排燭火搖曳著,鼎中還有尚未燃盡的香,縷縷青煙正縈繞著各個牌位,廟內寧靜至極。
與此同時,令歌正虔誠地跪在臨清王和臨清王妃的牌位之前,今日的他一身銀線繡鶴黑色廣袖錦衣,顯得極為莊重典雅。
令歌閉著雙眼,心中是他對父母傾訴的言語。
“爹,娘,兒子已經平安長大,姨母和遇仙眾人都安然無恙,我們也找到了害死你們的真兇,總有一天他們會受到應有的懲罰,還望你們在天之靈可以安息。”
“還有一事,兒子想告訴你們,我遇到了一位我愛著他,他也愛著我的人,他叫令楷,相貌堂堂,才華橫溢,是當今的狀元,姨母很欣賞他,我想你們也會欣賞他,認可他。”
待禱告完之後,令歌站起身來,準備往外走去,卻見到一位神色和藹,身穿銅色錦衣禮服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此時,令歌眉頭一皺,心想“笑裏藏刀”形容的便是眼前之人——淮陽王。
“想來玉遲王一片孝心,臨清王在天之靈是會感受到的。”淮陽王一臉和善,雙眼微眯卻不見笑意,眼中流露出冰冷目光,讓人不寒而栗。
淮陽王見令歌對他神色漠然,也慢慢收起臉上的虛假笑意,他冷笑一聲,說道:“本王倒是欣賞你這份性情,喜怒哀樂皆寫在臉上。”
令歌淡然地說道:“既然眼下這裏隻有我們兩個人,你也無需兜圈子,有話開門見山直說便是。”
淮陽王神色變得輕蔑,說道:“昨日本王前往落音樓聽說,發現說書內容甚是精彩,想必今日長安城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可能人人都說,昔年是本王殺害了臨清王,本王實在是感慨萬千,如今的遇仙就隻剩這點手段了嗎?”
“哦,不對,”淮陽王停頓一下,“前些日子你還去了曲澗院,想來已經知道了何事,本王沒說錯吧?”
看著令歌的臉和神情,淮陽王總覺得有昔日臨清王的影子,他心中頓時泛起厭惡之感,臉色也變得陰沉起來。
“本王有時候真不明白,怎麽人人都向著臨清王?”
令歌的聲音也隨之冷冽,他迴應道:“我是去了曲澗院,知不知道什麽都與你無關,並非人人都向著我父親,隻是總有人忘不了他昔日的好。”
淮陽王不屑一笑,他從桌案上取來三根香,用燭火點燃,朝著太宗的牌位一拜,隨後將香插在爐鼎之中。
“臨清王有什麽好的?難道他與我有何不同?他對皇位權力就不曾有一絲算計和貪念?”淮陽王迴過頭,緊緊地盯著令歌,一雙眼睛流露著寒意,不見平日裏的一絲和氣。
令歌並未因淮陽王的態度轉變而怯場,他迴應道:“我並不知曉父親可曾對皇位權力有過你口中所說的算計和貪念,我隻知道他最後隻是想與我母親一同前去塞外,遠離朝中紛擾。”
“遠離?”淮陽王嘲諷地大笑起來,“真是天大的笑話,他和白清漪會舍得遠離?若不是因為你帶月出生惹得先帝疑心,他們又怎會出走塞外?依本王看,遠離是假,暫斂鋒芒才是真。”
令歌聞言,臉龐逐漸生起慍色,一雙手也緊握成拳,默然言語。
淮陽王收斂笑意,搖頭歎息道:“罷了罷了,反正今日你我的話都說到這種地步,本王也不妨與你撕破臉麵,實話告訴你,若你想去調查韓家當年是否接旨刺殺臨清王,我勸你趁早死了那顆心。”
“如果我偏不呢?”
淮陽王挑眉笑道:“你始終太年輕,性子太倔,很多事情並非你想的那樣。當年你父親功高蓋主,先帝想殺他早已不是一日兩日的事,他離開中原前往塞外,這麽好的機會,先帝還有我們這些早就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人又怎會輕易放過?”
“就是你殺了我父母!”
“那又如何?你有證據嗎?陛下會允許你現在殺了我嗎?”淮陽王冷笑,不斷地言語挑釁著令歌。
他緩緩地走到令歌的麵前,冷聲道:“白令歌,若你執迷不悟,非要置本王於死地,本王定會讓你和遇仙付出沉重的代價,就算是陛下,也保不住你。”
說罷,淮陽王狠狠拂袖,往門外走去。
“我不怕你,遇仙更不怕你,你做過的孽定然會有所報應。”令歌開口憤然地斥道。
淮陽王停下腳步,迴過頭看著令歌,狠狠地說道:“本王拭目以待。”
淮陽王離去後,看著堂上搖曳的火燭和不絕如縷的青煙,令歌隻覺心中的怒氣久久不能散去。
是夜,玉遲王府。
白棧期與令歌站在荷花池邊,白棧期望著天上明月,臉色陰沉,她嗓音含恨地說道:“若不是要顧及朝堂,顧及天下,淮陽王他們豈能活過今夜?”
今夜不曾有風,荷花池中一片靜謐,令歌看著一朵朵盛開著的荷花,不免聯想到江南。
“師父,在江南的遇仙勢力得盡快布置妥當,免得夜長夢多。”
白棧期微微頷首,說道:“遇仙已經開始在搜集情報,想來用不了多久便能調查清楚淮陽王他們在江南有多少人馬,又和哪些勢力有所往來。”
“還有,”白棧期話鋒一轉,“各地官員迴京述職就在這兩三個月,我們可以讓遇仙準備悄然前去寧州了。”
“有勞師父操心此事。”令歌頷首感謝,“師父,我有一個疑問,為何淮陽王說我帶月出生惹得先帝疑心?”
白棧期歎道:“位高權重之人,一向忌諱這些,更何況當時你父親已經有功高蓋主之勢……”
令歌黯然,他想起自己的月牙狀胎記,心中生起自責之感,可是此乃出生自帶的胎記,誰也改變不了。
白棧期見令歌垂眸若有心事,當即安慰道:“其實這次令歌你幫了我不少忙,幸虧有你前去拜訪曲公公,這才知道有密旨一事。”
令歌勉強微笑,“都是令歌應該做的。”
“為師會讓你幾位武功較好的師姐喬裝前往寧州,除了暗中尋找密旨,還有一件事就是監視當年的寧州太守黎春,長慶二年之後他便辭官還鄉,能這般全身而退,定不簡單。”
“師父所言極是,隻是我今日還想起一個人,與長慶二年的事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也得留神注意。”
令歌的一雙眼眸變得沉穩明智,這樣的令歌讓白棧期不免有些恍惚,仿佛昔日的白清漪便在她的眼前一般。
“是誰?”
“刑部尚書——盛賀。”
……
七月末的一日,鳳儀殿內,皇後如往常一般地批閱著奏折,自從太子參與政務之後,她桌案上的折子也不似從前般積累如山。
傾秋在閑暇之時總會陪在皇後的身邊,夏日炎熱,容易讓人感到困倦,所以皇後在批閱奏折時總會與傾秋交談,以解困倦之感。
此時,傾秋正立在皇後的身側,親自為皇後搖著團扇,扇麵繡著栩栩如生的牡丹和梅花,似乎縈繞在殿中的香氣皆是從扇麵上而來一般。
皇後看著手中的奏折,鳳目輕凝,說道:“各地官員如今都在陸續準備迴京了,一道道呈上來的奏折,明裏暗裏都在說自己的政績如何漂亮,如何為朝廷做貢獻,隻是本宮又怎會不知道誰有能,誰又無能呢?”
傾秋微微一笑,說道:“這些官員向來如此,就生怕自己被貶官,一個個都爭著往上爬。”
皇後隨手將奏折放在一旁,她看著自己纖纖玉指上佩戴著的金嵌珠鏤空梅花戒指,輕輕一笑,這隻手能夠翻雲覆雨,無數官員的任命流動和生死榮辱皆在她的一念之間。
隻聽她歎道:“很多時候,權力都是這世間最迷人之物,無數人為之癲狂,獻祭鮮血……”
說罷,皇後繼續拿起一本奏折,隻是翻看沒多久,她便柳眉一挑,閃過欣喜的目光,她笑道:“不愧是昔日的狀元,傾秋,你看。”
皇後將手中的奏折遞給傾秋,繼續說道:”若非今年的科舉一案,本宮都以為他是位孤臣,隻效忠陛下,沒想到卻是一個懂得韜光養晦,甚有城府之人。”
傾秋看完奏折,亦是默歎,“臣記得去年江南水患,他立下大功,因此深受百姓愛戴和陛下的賞識,如今這奏折卻不是邀功,而是推舉賢能之士,當真是好手段。”
皇後笑意不減,說道:“不錯,以他的功勞和才能,今年考績之後必然要升遷留在長安了,這奏折一上來不僅可以博得陛下和本宮的好印象,而且也穩住他在江南這幾年培養的勢力,看來不管是本宮還是太子,亦或者是遇仙,要想穩住江南的局勢,怎麽也繞不開他了。”
“想來淮陽王與他背後也有關係,”傾秋分析道,“臣記得他推舉的這人,也曾是淮陽王的門客。”
皇後一笑,道:“那是肯定,此人當真是八麵玲瓏,不過本宮倒是挺欣賞他,隻是不知道他來到京中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們且留意著吧。”
傾秋頷首,她放下手中的奏折,繼續在皇後的身側搖著團扇,問道:“娘娘可有想好令狀元的官職?”
“不急,再等等吧,”皇後淡淡地迴應道,鳳眸看向前方,“如今他可真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齊朝自一統天下以來,便實行流官製度,每逢三年之期,長安城便會湧入各地的主要官員迴京述職,而此時也會是他們最為緊張的時候,無人知道他們是否能通過考績,往後是升遷還是貶官也是他們最為在意之事,所以不少人開始巴結權貴,以望他們能在皇帝和皇後麵前多多美言。
自長慶年間以來,朝廷便明令禁止官員私底下結黨營私,接受賄賂,為了落實政策製度,錦衣衛則成為帝後一雙監視文武百官的眼睛,這樣的政策製度正是由皇後提出的。
而負責監察百官的禦史台大多時候隻負責明麵上的監察彈劾,錦衣衛若有消息,第一時間會稟報帝後,帝後判決後再由禦史台出麵,配合吏部監察彈劾,這樣朝堂上的官員變動都可以順理成章,井然有序地進行。
與此同時,皇宮弘文館。
弘文館位於史館之側,皇帝繼位以來極為重視文官,因此弘文館在長慶年間更是聚書二十餘萬卷,供朝臣和王公貴族借閱。隻是其作為皇家書館,平日裏前來之人並不多,此時正值午後,三四層高的弘文館幾乎無人在此。
午後,弘文館內,明亮的光線正透過每一扇窗戶外照射進來,在一處書架後,隻見有兩位相貌俊美的男子正在那,其中一位身著青衣官服,正站在書架前麵,似乎在整理著書籍,而另一位身著淺藍衣裳的男子則坐在他的身邊,手捧書本百無聊賴地看著。
良久,令歌放下書本一歎,隻因他手中的詩集盡是仕途不順之人所寫。
看向依舊認真整理著書籍的令楷,令歌不免有些發愁,他開口低聲問道:“阿楷,有些考生的官職已經有了眉目,怎麽你的官職還沒有風聲?”
令楷一笑,他將手中的書本整齊地放進書架,偏過頭端詳著坐在地上獨自憂愁的令歌,低聲笑道:“不如王爺替臣去問問陛下?”
說著,令楷也坐下身來,他將令歌手中的詩集拿過來,安慰著令歌說道:“不急,各地官員尚未全部迴京,考績和調動都是未知的。”
令歌點點頭,默然不語,隻見看著詩集的令楷忽然一笑,說道:“令歌是在擔心我仕途不順,像書上這些詩人一般詩興大發嗎?”
令歌笑著從令楷手中將書本奪迴,說道:“可不是嗎?萬一你一個不痛快,隻怕這樣的一本書都裝不下你寫的詩。”
“說起來,我已經許久沒寫新詩了,”令楷歎息著,神色哀婉,“到底不如從前自由,如今寫什麽隻怕都會被捕風捉影,斷章取義。”
即使從此令楷不再寫詩,他也為自己寫過詩,足矣,令歌心想著。
“不過若是寫令歌你,倒也不會怎麽,隻是寫你的話,我可得多多醞釀一番。”令楷含笑說道,一雙極為深情的桃花眼總是能讓人為之著迷。
“那你好好醞釀吧。”令歌微微一笑,他不再說話,隻是感受迴味著此時此刻的氣氛和對話。
長慶十四年,八月初十,在從江南往長安南上的運河上,一艘船正行駛著,旗幟上有著一個“宋”字。
船艙的主房內,一位年輕男子正坐在席上撫動著琴弦,男子身著墨色衣裳,長發披拂在肩,眼眸低垂,撫著琴弦更顯其溫文儒雅,相貌俊逸。
此時,有位年紀不大的書生門客前來,拱手拜道:“大人,適才靠岸時,拜帖已快馬加鞭送往長安。”
男子停下撫琴,他微微抬眸,說道:“送出便好,記得玉遲王府和盛府的拜帖得備上我親自準備的禮,雖不貴重,卻勝在有心意。”
門客頷首,笑道:“刑部盛大人今年便要告老還鄉,大人在江南的功績人盡皆知,再加上有宋老大人與盛府往來,如若盛大人為公子在陛下麵前多多美言,此番迴京考績,公子定然能留在刑部為官。”
男子聞言,神色依舊淡然,似乎並不將此事放在心上,他說道:“現在的局勢,留不留在刑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如何周旋在淮陽王和玉遲王之間,他們兩人已經水火不容,隻能留下一個。”
“大人說的是。”
男子輕輕一笑,又道:“三年前我雖貴為狀元,但不想成為皇後和太子相鬥的工具,便來到江南與淮陽王相交,原以為這次迴京可以借著淮陽王的勢力在京中自立門戶,卻不想現在多出個與淮陽王勢不兩立的玉遲王,這長安城當真難以立足。”
此人正是當今江南知府,三年前的狀元——宋君逸,麵前這位門客則是他麾下的江倫。
江倫安慰道:“大人何必擔心?以大人的才能,指不定玉遲王還會來拉攏大人。”
宋君逸搖頭,說道:“他身邊已經有了一位關係匪淺的令狀元,與東宮關係密切,先前父親露麵參與春闈一案的調查,隻怕留給小王爺的印象並不好,如今我真得好好向這位小王爺示好一番。”
宋君逸眼睛微眯,他好奇不已,作為臨清王和白清漪的遺孤,玉遲王究竟會是什麽模樣,他甚是期待與其相遇。
“大人送給玉遲王江南一帶武林俠客給他的問安書,還有昔日記載臨清王俠肝義膽的話本,想來他定會喜歡的,”江倫說道,“畢竟迴宮前他也是江湖俠客出身,還在洛陽一戰群雄,名揚武林,當真是與眾不同。”
宋君逸微笑頷首,眸色卻變得沉重起來,他說道:“都說皇後想爭取與遇仙合作,寧願舍棄華山派,卻不想被遇仙算計讓玉遲王借機迴宮。”
“可是,以皇後的心思和手段,這一切未免太過於巧合順利,若是她早已料到玉遲王的身世……”宋君逸看向江倫,雙眼流露疑慮的目光。
江倫一笑,說道:“若是如此,想來皇後也隻是想讓玉遲王勢力壯大,他日也好為她所用,扶持她膝下的三皇子登基。”
“我卻不這麽認為,我倒是有一個想法,也許是和皇後一樣的,一個顛覆世人認知的想法……”
宋君逸忽地一笑,他低下頭重新撫動琴弦,讓琴聲飄出船艙,伴隨著水浪之聲,鳥鳴之聲,共奏在天地之間,悠揚得意,不絕如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