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地主之誼
大齊相國:抗秦,從進淄趕烤開始 作者:悶聲發財司馬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乎就在孔鮒麵見齊相的同一時刻,陳餘的另一個使者夏說也抵達了此時的魏都臨濟城。
張耳首先接待了他,隨後魏王咎更是特意為夏說設宴,並邀請了魏國的主要官員。
原本的臨濟,隻是大梁旁邊的一座小城,現在卻承擔了臨時都城的任務。城中條件有限,甚至都沒有宮殿,可魏咎等人不僅安然地下榻在原本地方官的府邸內,還經常出來巡視,近距離接觸第一線的百姓和士卒,因此城中還是充滿了一幅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景象!
而眾人之所以選擇臨濟,而不是更大的城邑、張耳的根據地外黃或者魏咎的封地寧陵,主要是出於戰略位置的考慮:此城雖小,但基本具備了原本大梁城的主要職能;而且顧名思義,臨濟就在濟水旁邊,便於和齊國建立聯係...
此外,三國時十八路諸侯會和的酸棗,也就是在臨濟以西的不遠處——當然,這一點魏國君臣這是不知道的。
此時的張耳,不由得感慨起人生的跌宕起伏:他與好兄弟陳餘本來都隻是在世上遊走的浪子,結果都因為娶了富家女而發際;可是,在秦滅魏之後,兩人不得不隱姓埋名,跑去陳郢看大門...而誰能想到,在結識了昌平君和齊相之後,兩人又開始飛黃騰達,到今日一個成了魏國國相,一個成了趙國國相。
當然,如今這趙、魏兩國都隻算是死而複生的mini版,國力甚至都沒有恢複到原先的三成。而兩國卻處在抗秦的第一線,簡直是必須要相濡以沫!
在宴會上,趙使夏說也是一陣唏噓。看得出來,如今這新魏國的條件也很有限——主要官員不過十餘人,服務人員皆是由士兵衛士兼任,菜品的種類不多,宴會場所給人的感覺也很質樸...不過,對方卻是在盡力地招待他,似乎是想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與他分享。
而趙國那邊,情況又能好到哪裏去呢?雖然現在收複了大片的故土,但是財力和軍力還是在靠代郡那邊的底子。總體狀況隻能說跟魏國這裏惺惺相惜。
就在此時,魏王咎率先開始了致辭,他那親和的態度也是夏說沒有預料到的:
“歡迎趙使的到來!如今在座的都是自己人,所以除了為趙使接風洗塵,也想共同商議一下趙相那邊的提議。”
夏說本以為今日隻是單純接待,自己還得等到次日上朝才能和魏王說正事,沒想到對方直接開門見山了!
不過,他再一想,感覺如今魏國百廢待興,哪裏顧得上那麽多的規矩?於是,夏說就介紹了一番陳餘的“連橫攻秦”的提議。
魏王聽完連連點頭,並環視眾人問道:“大家以為如何?”
“好事啊”,隻見席中最年輕的一個貴族男子率先開了口:“組織起聯軍來,一定會集結在我們魏國。我們一定能好好接待,到時越熱鬧越好!”
這少年的言語似乎有些莽撞,然而不少人還是紛紛附和,魏王咎則不好意思地向夏說解釋道:“這是舍弟魏豹,他還是個孩子,不是很懂事。”
“哪裏哪裏。”趙使此時哪裏還顧得上外交禮節方麵的疏漏?他隻覺得自己馬上要大功告成,可以不辱使命了。
然而,他卻沒有預料到——與趙相陳餘私交甚好的魏相張耳,會在此時唱反調!
“大王、趙使...”此時的張耳,其實掌握著魏國的實權,卻依然表現地有禮有節。他在發言前先向兩人施了個禮,夏說不知怎的就產生了不祥的預感。
“這合縱攻秦,或許並不是此時最好的辦法。如今趙魏皆剛剛複國,實力尚弱,而哪怕是聯合了齊楚兩軍,也未必能在正麵對決中擊敗秦軍。”
張耳頓了頓,發現眾人皆沉默不語,於是接著說到:
“依在下之見,聯軍不應合兵一處,而應該四麵出擊,使得秦軍摸不著虛實而疲於奔命。在下建議趙軍繼續在黃河以北發展,逐步收複在太行山以西的故地;同時令楚軍不斷在南線騷擾南陽;我們魏軍實力尚弱,仍需養精蓄銳,但可以協助齊軍在黃河或者濟水一線持續襲擾秦軍。”
很顯然,張耳的這一策更為老成持重。他做到了在提出反對意見的同時,闡明自己的替代方案。夏說頓時覺得也很有道理,不由得擔心起自己要完不成任務了。
而此時要輪到魏王咎做抉擇了:張耳和陳餘的想法是互相衝突的,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取舍。
隻見魏王咎憂心忡忡地說道:“寡人當然希望能讓列國的朋友相聚在魏地,可奈何如今我魏國國庫空虛,怕是無力盡地主之誼來招待太多人馬。而寡人也不想讓百姓承擔太多!”
夏說不得不感慨,看來這個魏王咎是難得的仁君,可他為了使命,他必須要掙紮一下:
“在下明白大王的苦衷了。不過,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齊國將是我們的大後方,而楚國會為聯軍提供勇士,我們隻需要讓魏國成為東道主,幫忙協助作戰和轉運齊國方向的糧草即可。”
“那麽趙國又會為聯軍提供些什麽?”張耳不禁在心中想到,但他終究沒說出來,準備給趙使留一個麵子。
而夏說這邊,則在趁熱打鐵:“我們可不能各自為戰啊,不然怕是要讓那秦軍各個擊破!還是應該聚集在一起,統一進行指揮和協調。”
眼看眾人漸漸地被夏說說動。張耳還是沒好意思點破自己想讓魏國先低調一點,使秦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其他方向上的小算盤...他不想在趙使麵前表現地太過自私,又知道魏王咎為人正直,必定不喜自己的這點心思。可是,他也不想讓魏國成為接戰的第一線,甚至猜測起來了陳餘是否也有禍水東引的心思?
而最後,張耳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說辭,於是他表示道:
“從原則上說,我們魏國當然支持合縱攻秦。可是此事的主導權其實是掌握在齊國和楚國手裏,我們也隻有在獲得了他們的支持後,才有能力為聯軍盡地主之誼。”
眾人紛紛表示同意。而在夏說看來,他也算不辱使命,拉得魏國上船了。當然,更關鍵則要看齊楚兩方的反應。
於是乎,眾人繼續在宴會中談笑了起來。
而宴會結束後,魏王咎還特地親自送夏說離開,兩人又是一頓寒暄,夏說表示對今晚的接待非常滿意。
“陳平,過來一下。”
就在這時,魏王咎叫住了一個年輕的官員,並向夏說引薦道:
“這個陳平就是今日宴會的大功臣。他現在擔任尚席一職,如果不是太年輕了,寡人甚至想讓他去擔任太仆!”
那位儀表堂堂的少年急忙向趙使行禮。隻不過,眾人都不知道,他此時心中想的卻是:
“如果我當上了這天下的宰相,定把天下安排的如今日這宴席一般妥當!”
張耳首先接待了他,隨後魏王咎更是特意為夏說設宴,並邀請了魏國的主要官員。
原本的臨濟,隻是大梁旁邊的一座小城,現在卻承擔了臨時都城的任務。城中條件有限,甚至都沒有宮殿,可魏咎等人不僅安然地下榻在原本地方官的府邸內,還經常出來巡視,近距離接觸第一線的百姓和士卒,因此城中還是充滿了一幅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景象!
而眾人之所以選擇臨濟,而不是更大的城邑、張耳的根據地外黃或者魏咎的封地寧陵,主要是出於戰略位置的考慮:此城雖小,但基本具備了原本大梁城的主要職能;而且顧名思義,臨濟就在濟水旁邊,便於和齊國建立聯係...
此外,三國時十八路諸侯會和的酸棗,也就是在臨濟以西的不遠處——當然,這一點魏國君臣這是不知道的。
此時的張耳,不由得感慨起人生的跌宕起伏:他與好兄弟陳餘本來都隻是在世上遊走的浪子,結果都因為娶了富家女而發際;可是,在秦滅魏之後,兩人不得不隱姓埋名,跑去陳郢看大門...而誰能想到,在結識了昌平君和齊相之後,兩人又開始飛黃騰達,到今日一個成了魏國國相,一個成了趙國國相。
當然,如今這趙、魏兩國都隻算是死而複生的mini版,國力甚至都沒有恢複到原先的三成。而兩國卻處在抗秦的第一線,簡直是必須要相濡以沫!
在宴會上,趙使夏說也是一陣唏噓。看得出來,如今這新魏國的條件也很有限——主要官員不過十餘人,服務人員皆是由士兵衛士兼任,菜品的種類不多,宴會場所給人的感覺也很質樸...不過,對方卻是在盡力地招待他,似乎是想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與他分享。
而趙國那邊,情況又能好到哪裏去呢?雖然現在收複了大片的故土,但是財力和軍力還是在靠代郡那邊的底子。總體狀況隻能說跟魏國這裏惺惺相惜。
就在此時,魏王咎率先開始了致辭,他那親和的態度也是夏說沒有預料到的:
“歡迎趙使的到來!如今在座的都是自己人,所以除了為趙使接風洗塵,也想共同商議一下趙相那邊的提議。”
夏說本以為今日隻是單純接待,自己還得等到次日上朝才能和魏王說正事,沒想到對方直接開門見山了!
不過,他再一想,感覺如今魏國百廢待興,哪裏顧得上那麽多的規矩?於是,夏說就介紹了一番陳餘的“連橫攻秦”的提議。
魏王聽完連連點頭,並環視眾人問道:“大家以為如何?”
“好事啊”,隻見席中最年輕的一個貴族男子率先開了口:“組織起聯軍來,一定會集結在我們魏國。我們一定能好好接待,到時越熱鬧越好!”
這少年的言語似乎有些莽撞,然而不少人還是紛紛附和,魏王咎則不好意思地向夏說解釋道:“這是舍弟魏豹,他還是個孩子,不是很懂事。”
“哪裏哪裏。”趙使此時哪裏還顧得上外交禮節方麵的疏漏?他隻覺得自己馬上要大功告成,可以不辱使命了。
然而,他卻沒有預料到——與趙相陳餘私交甚好的魏相張耳,會在此時唱反調!
“大王、趙使...”此時的張耳,其實掌握著魏國的實權,卻依然表現地有禮有節。他在發言前先向兩人施了個禮,夏說不知怎的就產生了不祥的預感。
“這合縱攻秦,或許並不是此時最好的辦法。如今趙魏皆剛剛複國,實力尚弱,而哪怕是聯合了齊楚兩軍,也未必能在正麵對決中擊敗秦軍。”
張耳頓了頓,發現眾人皆沉默不語,於是接著說到:
“依在下之見,聯軍不應合兵一處,而應該四麵出擊,使得秦軍摸不著虛實而疲於奔命。在下建議趙軍繼續在黃河以北發展,逐步收複在太行山以西的故地;同時令楚軍不斷在南線騷擾南陽;我們魏軍實力尚弱,仍需養精蓄銳,但可以協助齊軍在黃河或者濟水一線持續襲擾秦軍。”
很顯然,張耳的這一策更為老成持重。他做到了在提出反對意見的同時,闡明自己的替代方案。夏說頓時覺得也很有道理,不由得擔心起自己要完不成任務了。
而此時要輪到魏王咎做抉擇了:張耳和陳餘的想法是互相衝突的,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取舍。
隻見魏王咎憂心忡忡地說道:“寡人當然希望能讓列國的朋友相聚在魏地,可奈何如今我魏國國庫空虛,怕是無力盡地主之誼來招待太多人馬。而寡人也不想讓百姓承擔太多!”
夏說不得不感慨,看來這個魏王咎是難得的仁君,可他為了使命,他必須要掙紮一下:
“在下明白大王的苦衷了。不過,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齊國將是我們的大後方,而楚國會為聯軍提供勇士,我們隻需要讓魏國成為東道主,幫忙協助作戰和轉運齊國方向的糧草即可。”
“那麽趙國又會為聯軍提供些什麽?”張耳不禁在心中想到,但他終究沒說出來,準備給趙使留一個麵子。
而夏說這邊,則在趁熱打鐵:“我們可不能各自為戰啊,不然怕是要讓那秦軍各個擊破!還是應該聚集在一起,統一進行指揮和協調。”
眼看眾人漸漸地被夏說說動。張耳還是沒好意思點破自己想讓魏國先低調一點,使秦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其他方向上的小算盤...他不想在趙使麵前表現地太過自私,又知道魏王咎為人正直,必定不喜自己的這點心思。可是,他也不想讓魏國成為接戰的第一線,甚至猜測起來了陳餘是否也有禍水東引的心思?
而最後,張耳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說辭,於是他表示道:
“從原則上說,我們魏國當然支持合縱攻秦。可是此事的主導權其實是掌握在齊國和楚國手裏,我們也隻有在獲得了他們的支持後,才有能力為聯軍盡地主之誼。”
眾人紛紛表示同意。而在夏說看來,他也算不辱使命,拉得魏國上船了。當然,更關鍵則要看齊楚兩方的反應。
於是乎,眾人繼續在宴會中談笑了起來。
而宴會結束後,魏王咎還特地親自送夏說離開,兩人又是一頓寒暄,夏說表示對今晚的接待非常滿意。
“陳平,過來一下。”
就在這時,魏王咎叫住了一個年輕的官員,並向夏說引薦道:
“這個陳平就是今日宴會的大功臣。他現在擔任尚席一職,如果不是太年輕了,寡人甚至想讓他去擔任太仆!”
那位儀表堂堂的少年急忙向趙使行禮。隻不過,眾人都不知道,他此時心中想的卻是:
“如果我當上了這天下的宰相,定把天下安排的如今日這宴席一般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