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等待戈多
大齊相國:抗秦,從進淄趕烤開始 作者:悶聲發財司馬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北伐勝利之後,齊軍陷入了短暫的迷茫,眾人如同失去了方向一般,不知道接下來該幹什麽。
按理說,大軍應該班師迴朝,可齊相卻遲遲不肯動身,隻是讓各部就地休整,使得眾人不由得懷疑他是不是想擁兵自重。
可是人家阿盛也是有理由說的:
他深知軍隊的集結和動員不易,不想輕易解散手中的重兵;然而另一方麵卻也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打:如今向東是燕王喜的殘部,向北是一盤散沙的匈奴,似乎都沒有用武的必要。而在中原地區,已經複國的趙、魏兩國又隔絕在了秦齊之間,使得齊軍無法直接與秦軍交戰,更不適合去攻擊友軍。
所以,他想等嬴政先出招,最好是讓大秦和各國的勢力先互相消耗一波。自己再下場坐收漁翁之利。
不過,這秦王似乎是冷靜過頭了,讓阿盛懷疑對方是不是在憋什麽大招?
好在,對於齊相來說,這等待的過程並不是痛苦的。一方麵,燕地治理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來拿主意;而另一方麵,在“造紙術”被探索出來後,自己終於不需要再刻字,用筆批注簡直是方便多了。此時阿盛對於紙筆也展現出了一種“小別勝新婚”的感情,也恨不得以身作則,多寫幾封親筆信來推廣這一新的信息媒介。
可其他人顯然是先坐不住了。而這一天,恰逢孔鮒從陳餘處返迴。
“趙相這就想著要合縱攻秦了?似乎是太輕敵了吧?”
在了解了陳餘的意圖之後,阿盛和軍機處眾人商議起來。
誰知剛搶占了北方漁陽郡的田震卻搶先附和了起來: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此時抗秦形勢一片大好,應當有所作為!”
“咋地?如今連太行八陘以西的山西各地都在秦軍手裏,你又想直接出臨晉關攻擊關中了嗎?”阿盛不由地在心裏吐槽道。
這個田震,自己本來是想讓他招募燕地勇士組建騎兵,沒想到對方卻如此地坐不住,一心想要冒進!
“在下不敢苟同”,隻見高陵君田顯唱起了反調:
“田震兄這是沒有親曆濟水之戰,所以小瞧了秦軍的戰鬥力。當時,我方主要是以逸待勞,並在相國大人的領導下提前做了諸多的準備,這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可如果要進攻秦軍,則未必能有那麽容易!”
“此言差矣,此番北伐,我方不也是大獲全勝了嗎?”
“那是因為燕地空虛!可秦國本土卻並非如此,各國曆次合縱攻擊函穀關,哪次能輕易取得便宜?”
眼見得田震反唇相譏,卻又被符合自己心意的高陵君懟得啞口無言,阿盛心中有點暗爽。
而接下來,他又把問題拋給了酈食其。
“軍師,你怎麽看?”
出乎阿盛的意料,酈食其並沒有給眾人指出兩人早就商定的反攻目標——滎陽。而是跳出了既定問題的框架。
“依酈生看,陳餘也是有識之士,定然了解此時秦軍的戰鬥力依然不可小覷,而趙國的國力尚弱。所以他未必是真的想要合縱攻秦,或許隻是希望集中一支各國的聯軍以自衛!”
眾人皆是一驚,感覺軍師之言未嚐沒有道理。看來這陳餘的心思還真的挺深的啊!
剛剛跟陳餘見過麵孔鮒率先表示道:
“恐怕不能排除這方麵的可能。之前趙相就是為了集中軍力收複失地,才拒絕了相國大人會師於薊的提議。而如今趙軍雖然收複了大片故土,可是實力卻依然有限...不過,動機如何,真的有那麽重要嗎?”
“此言何意?”阿盛示意他繼續解釋。
“敢問相國大人,如果趙相的確是為了自衛,才提議組織聯軍,齊國難道不應該去支持嗎?如果別人想請我們要做一件事,那麽我們是應該看這件事是否應該做,還是要糾結對方的意圖是什麽呢?”
“這個孔家傳人真不一般啊!”聽了孔鮒的這番話,阿盛默默地在心裏感慨道,接著向眾人表示:
“多謝指教!沒錯,就算是陳餘耍了陽謀,隻要是正確的事,我們還是應該做的。”
眼見著齊相就要派兵與陳餘會盟,老成持重的酈食其急忙提醒道:
“且慢,組織聯軍是可以的。但關鍵問題是——誰來指揮!”
“那必然應該是楚國的項燕將軍。”阿盛頓時恍然大悟。
可不能讓指揮權落在陳餘手裏,這人的心思看起來比較深。而最令齊相放心的,無疑是能跟王翦在正麵對決的項燕!
於是乎,眾人又一陣謀劃,準備讓北伐的西路軍南下待命,先與趙軍遙相唿應。不過,齊相卻把曹參調迴身邊,準備也交給他一些政事。而田震又重新被派到陳餘那邊,將統率一些騎兵的苗子,近距離地向趙邊騎學習;田顯則奉命出使楚國,準備促進組建一支以項燕為帥的聯軍,防備秦軍的下一次出擊。
而北伐的東路軍,卻依然掌握在齊相手裏麵,準備以不變應萬變。
就在眾人領命而去之際,叔孫通又進來了,向齊相匯報齊了山河學院督亢分院的籌備進度。
阿盛的心思於是又轉換到了政務身上,他不由得想到:
“真是的!我期待秦國有所行動,又恨不得讓秦國晚點動!我們剛剛吞下了燕地,必須得好好消化消化,才有實力跟秦軍進一步較量。”
在匯報結束後,叔孫通請求齊相賜一幅墨寶,以勉勵今後來督亢的學子們。齊相果斷答應了,同時也為叔孫通的與時俱進而暗自讚歎。
隻見阿盛略一思索,接著便潑墨寫下了一個對聯:
“能攻心則堅城自下,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如今治燕要深思!”
按理說,大軍應該班師迴朝,可齊相卻遲遲不肯動身,隻是讓各部就地休整,使得眾人不由得懷疑他是不是想擁兵自重。
可是人家阿盛也是有理由說的:
他深知軍隊的集結和動員不易,不想輕易解散手中的重兵;然而另一方麵卻也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打:如今向東是燕王喜的殘部,向北是一盤散沙的匈奴,似乎都沒有用武的必要。而在中原地區,已經複國的趙、魏兩國又隔絕在了秦齊之間,使得齊軍無法直接與秦軍交戰,更不適合去攻擊友軍。
所以,他想等嬴政先出招,最好是讓大秦和各國的勢力先互相消耗一波。自己再下場坐收漁翁之利。
不過,這秦王似乎是冷靜過頭了,讓阿盛懷疑對方是不是在憋什麽大招?
好在,對於齊相來說,這等待的過程並不是痛苦的。一方麵,燕地治理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來拿主意;而另一方麵,在“造紙術”被探索出來後,自己終於不需要再刻字,用筆批注簡直是方便多了。此時阿盛對於紙筆也展現出了一種“小別勝新婚”的感情,也恨不得以身作則,多寫幾封親筆信來推廣這一新的信息媒介。
可其他人顯然是先坐不住了。而這一天,恰逢孔鮒從陳餘處返迴。
“趙相這就想著要合縱攻秦了?似乎是太輕敵了吧?”
在了解了陳餘的意圖之後,阿盛和軍機處眾人商議起來。
誰知剛搶占了北方漁陽郡的田震卻搶先附和了起來: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此時抗秦形勢一片大好,應當有所作為!”
“咋地?如今連太行八陘以西的山西各地都在秦軍手裏,你又想直接出臨晉關攻擊關中了嗎?”阿盛不由地在心裏吐槽道。
這個田震,自己本來是想讓他招募燕地勇士組建騎兵,沒想到對方卻如此地坐不住,一心想要冒進!
“在下不敢苟同”,隻見高陵君田顯唱起了反調:
“田震兄這是沒有親曆濟水之戰,所以小瞧了秦軍的戰鬥力。當時,我方主要是以逸待勞,並在相國大人的領導下提前做了諸多的準備,這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可如果要進攻秦軍,則未必能有那麽容易!”
“此言差矣,此番北伐,我方不也是大獲全勝了嗎?”
“那是因為燕地空虛!可秦國本土卻並非如此,各國曆次合縱攻擊函穀關,哪次能輕易取得便宜?”
眼見得田震反唇相譏,卻又被符合自己心意的高陵君懟得啞口無言,阿盛心中有點暗爽。
而接下來,他又把問題拋給了酈食其。
“軍師,你怎麽看?”
出乎阿盛的意料,酈食其並沒有給眾人指出兩人早就商定的反攻目標——滎陽。而是跳出了既定問題的框架。
“依酈生看,陳餘也是有識之士,定然了解此時秦軍的戰鬥力依然不可小覷,而趙國的國力尚弱。所以他未必是真的想要合縱攻秦,或許隻是希望集中一支各國的聯軍以自衛!”
眾人皆是一驚,感覺軍師之言未嚐沒有道理。看來這陳餘的心思還真的挺深的啊!
剛剛跟陳餘見過麵孔鮒率先表示道:
“恐怕不能排除這方麵的可能。之前趙相就是為了集中軍力收複失地,才拒絕了相國大人會師於薊的提議。而如今趙軍雖然收複了大片故土,可是實力卻依然有限...不過,動機如何,真的有那麽重要嗎?”
“此言何意?”阿盛示意他繼續解釋。
“敢問相國大人,如果趙相的確是為了自衛,才提議組織聯軍,齊國難道不應該去支持嗎?如果別人想請我們要做一件事,那麽我們是應該看這件事是否應該做,還是要糾結對方的意圖是什麽呢?”
“這個孔家傳人真不一般啊!”聽了孔鮒的這番話,阿盛默默地在心裏感慨道,接著向眾人表示:
“多謝指教!沒錯,就算是陳餘耍了陽謀,隻要是正確的事,我們還是應該做的。”
眼見著齊相就要派兵與陳餘會盟,老成持重的酈食其急忙提醒道:
“且慢,組織聯軍是可以的。但關鍵問題是——誰來指揮!”
“那必然應該是楚國的項燕將軍。”阿盛頓時恍然大悟。
可不能讓指揮權落在陳餘手裏,這人的心思看起來比較深。而最令齊相放心的,無疑是能跟王翦在正麵對決的項燕!
於是乎,眾人又一陣謀劃,準備讓北伐的西路軍南下待命,先與趙軍遙相唿應。不過,齊相卻把曹參調迴身邊,準備也交給他一些政事。而田震又重新被派到陳餘那邊,將統率一些騎兵的苗子,近距離地向趙邊騎學習;田顯則奉命出使楚國,準備促進組建一支以項燕為帥的聯軍,防備秦軍的下一次出擊。
而北伐的東路軍,卻依然掌握在齊相手裏麵,準備以不變應萬變。
就在眾人領命而去之際,叔孫通又進來了,向齊相匯報齊了山河學院督亢分院的籌備進度。
阿盛的心思於是又轉換到了政務身上,他不由得想到:
“真是的!我期待秦國有所行動,又恨不得讓秦國晚點動!我們剛剛吞下了燕地,必須得好好消化消化,才有實力跟秦軍進一步較量。”
在匯報結束後,叔孫通請求齊相賜一幅墨寶,以勉勵今後來督亢的學子們。齊相果斷答應了,同時也為叔孫通的與時俱進而暗自讚歎。
隻見阿盛略一思索,接著便潑墨寫下了一個對聯:
“能攻心則堅城自下,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如今治燕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