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官網鋪設完畢,徐誌凱對董海鵬說:“董書記,路麵鋪設必須爭取在麥收前完成,不能誤了村民們的農時。”


    “行,黨員帶頭,群眾加油,‘五一’勞動節前做好一切。”董海鵬說。


    麥收過後,劉福全與劉福明搬入新房,徐誌凱與梁玉紅夫婦給幹娘一家“溫鍋”。溫鍋是民間流傳的一項習俗,sd省城鄉極為普遍。溫鍋又稱“溫居”、“暖房”、“燒炕”、“添囤”,指新房落成後,喬遷或兄弟分家一方遷進新宅者,熱情邀請親戚朋友前來認識新家門,親友、鄰居攜帶禮品前去慶賀,主人設宴款待來賀者的習俗,包含著眾人添柴火焰高的互助傳統。


    舊時普通人家多不富裕,蓋完新房後,常常會出現經濟拮據的狀況,來“溫鍋”的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紛紛送來些食物、禮品,添置些家庭用具,以幫助他們度過困境。同時,這種習俗還能增進親朋感情,促進鄰裏之間和睦相處,使遷居者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各地溫鍋習俗不同,讓我們從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感受一下這一傳統。


    沂蒙地區的“溫鍋”,娘家要帶些麵食,“蒸蒸發發”,寓意日子過得更好;還要送盆子、兩把筷子,意思是“送聚寶盆”、“快快發家”。男方的父母、成家自立的兄弟姐妹、族內的叔伯兄弟們則多帶用麵蒸的元寶、石榴、抓果等,其意義也是圍繞著發財、多子、安宅、興旺而來。


    作為主人來說,“溫鍋”這天都要備下好酒好菜,設宴招待客人。客人走時,還要把糕、餅分給親友帶迴家,再把親友帶來的麵食分送一些給鄰居,意思是“大家都發”。娘家帶來的兩把筷子,主人留下一把,再讓娘家親人帶迴一把,講究的是“你一把,我一把,兩家傍著快點發”。


    溫鍋結束後,新房不再隻是一棟建築,而成了一個內容齊全、充滿人間煙火的家。入住其間的老老少少,也真正成了這個家的主人,開始了新的生活。


    吃飯的時候劉母對梁玉紅說:“現在新屋改好了,你們兩口子外麵住啦,搬過來也住的開。”


    “娘,我們住在辦公樓就很好,頂層有專用宿舍,裏麵的條件也不差,早上站在樓頂能夠看見河水潺潺,聆聽百鳥爭鳴。”梁玉紅說。


    佟欣梅說:“娘,二哥二嫂忙,他們住在加工廠方便,飲食上有大哥照顧,您不用擔心。”


    於朝霞說:“娘,如果您想他們了,你們就叫孩子們叫他二叔二嬸過來,您沒有事也可以過去看他們兩口子。”


    “好吧。”劉母說。


    梁玉紅把車鑰匙給於朝霞後說:“大嫂,過一段時間我們夫妻就要走了,這輛帕薩特車就留給侄兒金龍開。”


    “這使不得。”於朝霞說。


    “我們倆迴去開房車就行,這輛車我們也用不上。”梁玉紅說。


    “娘,怎麽弄?”於朝霞問婆婆。


    劉母說:“老二家一片心意,你們就領了吧。”


    “是,娘。”於朝霞答道。


    “欣梅,你二哥說了,讓你管後勤,老三負責保全,大哥跟我們去魯東南,我公公讓我們去蘇魯交界的沭河東建設希望小學。”梁玉紅說。


    “二嫂,你們什麽時候再迴來?”佟欣梅問梁玉紅。


    梁玉紅說:“我們會抽時間迴來看娘的。”


    “走吧,一路順水順風。”劉母淚眼婆娑地說。


    廣義的魯東南指日照、臨沂、濰坊東南部,狹義的指東港區、嵐山區、五蓮縣諸城市。


    氣候地理上山東隻有兩塊區域,降水量處於半濕潤與半幹旱之間的山東大部分地區(小於七百毫米)和魯東中南的棗莊、臨沂、日照(不包括五蓮北部)三地(八百毫米左右)。文化上,魯東南即為諸莒地區,即諸城、莒縣、日照,沂水東部膠南大部(不算原屬膠州的膠南縣城)、莒南(不包括莒南十字路西南地區)的地區,半島地區為萊州灣、濰坊、日照、沭河分水嶺以東、莒南十字路一線以東地區。


    沭東山區某個小山村——山裏村,雖然“村村通”路已經修進山裏,但是荒山與貧瘠的山嶺植被荒蕪,人民的生活與周圍的村鎮有天壤之別,是魯東南地區唯一沒有脫貧是村莊。


    山裏村支書戴家興在村委會設宴款待徐誌凱一行,他們拿出村裏最好的食材招待客人。


    戴家興說:“歡迎徐總一行,這些是鄉親們的心意,粗茶淡飯不成敬意。”


    徐誌凱說:“這已經很豐盛了,我們受寵若驚。”


    “俺這個人不會拐彎抹角,你們為俺們捐建希望小學,俺代表鄉親們感謝你們,說吧,需要俺們做什麽?”戴家興問徐誌凱。


    徐誌凱說:“需要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並給予我們政策上的便利。”


    “隻要不拐老婆孩子和賣地,我們都支持。”戴家興粗獷地說。


    “我們飯後去看地方,待選好地方以後我們就建設希望小學,爭取在新學年孩子們能夠進入新教室讀書,不再提心吊膽地在老學校上課。”


    “徐總,俺們山裏村三村十八組,您看中哪一塊地方我就去審批哪一塊學校建設用地,絕不拖拖拉拉像個娘們。”戴家興說。


    經過綜合勘察評比,徐誌凱決定在南嶺建設希望小學,因為南嶺是荒山禿嶺,建設學校不占用山裏村有限的耕地,所以徐誌凱選擇南嶺。


    南嶺原是山裏村的石塘,石塘麵積巨大,約兩三萬平方米,石塘深約十幾米,石塘邊上堆積的黃土如山,有幾萬立方米,土堆上長滿了荒草。


    戴家興問徐誌凱:“徐總,你為什麽偏偏選中南嶺?”


    徐誌凱說:“戴書記,你們村雖有萬畝土地,但是良田不足千畝,我是來幫助你們的,不能破壞和占用你們有限的耕地,我當不起這個罪人。”


    “俺的個娘,為了這個我謝謝你,謝謝你們為我們村想的那麽長遠,我給你作揖了。”戴家興感動地說。


    “董書記,不客氣。”徐誌凱說。


    “我是黨員,不能與你結拜,但是我可以讓俺“大大”認你做幹兒,咱們就是親兄弟了。”戴家興說。


    “戴書記,‘大大’是誰?”徐誌凱問戴家興。


    戴家興說:“山東方言中,‘大大’有爸爸的意思,我們這邊的習慣稱法。”


    “行,我在山東先有‘幹娘’,現在再有‘幹爹’,我也成了半個山東人。”徐誌凱笑著說。


    “好,撿日不如撞日,今晚咱們就迴家吃席,吃完席咱們就是親兄弟了。”戴家興高興地說。


    晚上認親也帶上劉福全,劉福全為長,徐誌凱最小。認親過後,劉福全、徐誌凱與戴家興商議開始填石塘,平整場地。三村十八組的村民們齊動員,迴填土方與夯基。兩個月以後,石塘填平樓基也做完,南嶺平整出土地四萬多平方米,隨後建設學校圍牆。


    徐誌凱說:“二哥,圍牆建造要村民們共同努力,咱們不雇傭施工隊,能夠剩下一部分資金,這些資金咱們可以用於後續建設。”


    “行,兄弟,聽你的。”戴家興說。


    圍牆東南西是鋼筋混凝土底梁,砌石擋水牆,上麵是鐵藝圍欄;北麵是砌石和混凝土護坡,學校占地麵積六公頃,坐落於南嶺的懷抱之中,東西跨度200米,南北進深300米,新學校命名為戴家嶺完全小學,學校有36個教學班,可以接收1700名學生。


    學校萬平方米的操場建造了一個有200米環形塑膠跑道、100米塑膠直跑道的體育場,一個鋪設人造草皮的少年足球場,4個籃球場,一個20x25米的遊泳池,兩個體育場地和一個包含乒乓球室、羽毛球場、標準籃球場等在內的多功能體育活動中心。


    學校內部建有兩棟教職工宿舍,為百餘名教職工提供宿住。另外,建立了以千兆光纖為主幹的校園電腦網絡係統、有線電視係統、電腦網絡終端近400台,所有課室和專用室均配置有先進的多媒體電教平台(高亮度多媒體投影儀、實物視頻展示台、錄像機、音響、電腦網絡終端),多媒體電化教學延伸到各個場室,實現了學校教育教學的現代化、信息化。


    戴家嶺完小建成,徐誌凱幫助山裏村進行總體規劃,為山裏村十八組增加耕地156公頃,植樹造林135公頃,其中發展經濟林110公頃,栽植有板栗樹,蘋果樹、山楂樹、木瓜樹、桃樹、梨樹和花椒樹等。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山裏村果園內等待采收的蘋果早已掛滿枝頭,顏色紅豔,果香誘人。村裏現有果樹麵積近千畝,是河東最大的連片果園,年產各類果品超過千噸。被譽為“國光”的蘋果一個個鮮紅油亮,肉質鮮美的蘋果掛滿枝頭,讓人感受到了采摘的樂趣和豐收的喜悅。山裏出產的國光蘋果,就以酸甜適口、色澤好、風味佳著稱。


    全國蘋果的種植品種,富士係蘋果占比超過 80 %,國光蘋果集中栽培產區已所剩無幾。為支持國光蘋果產業發展,河東將加強組織保障、政策扶持、金融創新,全麵構建國光蘋果產業體係、生產體係、經營體係,產業基礎逐步夯實;打造特色鮮明、優勢集聚、市場競爭力強的國光蘋果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使“國光蘋果”區域公用品牌享譽全國。


    鄉下瓜果雖然是本地種,也有良種劣種之分,當然好的品種帶來的是豐收的喜悅。金秋十月,一年最富足的月份,該是歸根於春華秋實的榮耀。任何經曆都會帶給你不同的收獲,願辛苦的付出都有迴報,滿載而歸。徐誌凱看見果農為豐收的瓜果犯愁,於是幫助聯係客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難得糊塗的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tY8lvv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tY8lvv並收藏難得糊塗的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