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傅西棠頻繁往返於北京上海兩地,傅春鶯一生未婚,在那種保守的年代生下傅西棠,獨自撫養長大,定居北京。傅西棠正忙於中秋節要正式開演的《玉簪記》,黃秋意是導演,傅西棠除編劇外兼任技術指導,不曾得閑。
傅春鶯被救護車送進醫院的時候,傅西棠連夜飛迴北京,幸好人救了迴來,心中放下了塊大石頭。而傅春鶯剛醒,就跟傅西棠說要見孟逢川,傅西棠這才連夜給孟逢川打電話。
孟逢川是在二十四歲那年見到傅春鶯的,早年間隻是略有耳聞,殊不知傅春鶯早已經看過他很多戲了。他挑大樑的第一出大戲是十六歲那年的《桃花扇》,崑曲式微依已久,千禧年後才開始活躍起來,當年那出《桃花扇》寄予著業內一眾前輩的厚望。
他十六歲唱《桃花扇》,十八歲公演《牡丹亭》,二十歲唱《西廂記》,通常說的古典四大名劇便是這三出,崑曲舞台上的男主人公都是巾生,手拿摺扇,正合他的戲路。還有一出《長生殿》,李隆基卻是冠生,要戴髯口,聲洪大方。
傅春鶯頗擅崑曲,隻是市場不景氣,年輕時才多上演京劇。女小生常見,能唱冠生且唱得好的女子卻隻有她一個,二〇〇三年的時候全國巡演《長生殿》,場次不多,那時孟逢川年紀還小,在戲校學藝,沒能親眼得見。
後來沒多久傅春鶯就退休了,孟逢川保留了當年其中一場的視頻,直到二十四歲才到北京下掛問藝(帶藝拜師),隻為學這齣《長生殿》。
中間的那四年間,他把小生行當幾乎學了個透,窮生的「三雙拖鞋皮」(指《破窯記》的呂蒙正、《繡襦記》的鄭元和、《永團圓》的蔡文英)以及雉尾生的「三副雞毛生」(指《連環計》的呂布、《白兔記》的咬臍郎、《西川圖》的周瑜)他都唱過,很有鑽研精神。
可惜直到他二十五歲退出舞台,也未能上演這齣《長生殿》,算是他和傅春鶯共同的遺憾——劇院裏有專演冠生的前輩,《長生殿》偶有上演,院方不肯冒險讓他試水。
孟逢川幾乎一夜沒怎麽睡,第二天起了個早,薑晴半夜做了噩夢的原因,也睡不安生,感覺到他頻繁地翻身,也跟著醒了。
她在料理台旁邊做咖啡,孟逢川做早餐,於一片細碎的聲音中開口:「晴晴,我買了高鐵票,一會兒得去趟北京。」
薑晴看了一眼時鍾,才八點剛過,點頭答應:「你老師怎麽樣了?」
孟逢川揉了揉眉頭:「人是救迴來了,還不知道怎麽樣,我放心不下,想去看看。」
薑晴體諒他的心情,爺爺去世的時候她記事了,老人纏綿病榻之際,家中沒有不擔心的。
「你去吧,晚上還得飛迴上海?」
「嗯,得迴去,月末有新戲,還有中秋晚會。」
這麽一看他確實忙,薑晴把先做好的那杯咖啡遞給他,低聲說:「其實你這周不用來的,也不能每周都往我這兒跑,累死了。」
他臉上的表情略微舒展開來,朝她淡笑:「再忙也抽得出時間看你一齣戲的。」
薑晴湊上前去抱他,語氣分外柔軟:「還是要謝謝你,不知道該怎麽跟你形容昨天晚上我的感受,畢業兩年了,在舞台上從來沒有那麽舒心過。」
孟逢川放下手裏的杯子,撫摸她的頭,發出承諾:「隻要你願意,我會一直做你最忠實的觀眾。」
薑晴故意拿喬:「怎麽還得我願意?我不願意你就不做啦?」
孟逢川低笑:「不做了,你得跟我互相承諾。」
她埋在他胸前,忍不住說:「孟逢川,有你真好。」
孟逢川獨自去了北京,順便改簽了自己迴上海的機票,解錦言留在天津,當晚也得飛迴上海。
中午解錦言找薑晴一起吃飯,薑晴說孟逢川的老師病了,還問他怎麽沒跟著去探望。
解錦言想了半天:「他哪個老師在北京來著……他老師太多了,記不起來了。你們這些唱戲的都五六七八個老師,哪像我們,一輩子就一個老師。所以你考慮考慮我,我專一啊。」
不知怎麽的,解錦言的追求在薑晴眼裏就像是開玩笑,至少她從未認真過。
薑晴迴他:「專一嗎?那你一輩子就一把胡琴拉斷腰?」
解錦言語塞,指了她兩下,笑得好看:「這麽說就沒意思了。」
結帳的時候他也沒跟薑晴搶,薑晴說好請他,他便心安理得地受著,所以她更加確定,解錦言是好朋友。
孟逢川到了北京後直奔醫院,許是昨天半夜折騰太晚的緣故,傅春鶯還在睡覺,胸前放著張裝框的照片,手上布滿老年斑,皮膚泛著被鈍刀割出來般的褶皺,睡容還算安詳。
他剛想上前把那張照片拿走,睡覺時壓著胸口總歸不太好,傅春鶯進來了,拽開他的手臂,叫他出去說話。
「姥姥姥爺留下的照片少,就剩那一張了,她得捧著睡,帶到棺材裏。誰要是給拿走了,保準立馬睜開眼。」傅西棠說。
孟逢川內心五味雜陳,他當年在傅家牆上看到過那張照片,背麵還題著時間,民國十八年二月廿四,太久遠了,隻是他並不陌生。正是因為那張照片,他才知道傅春鶯是傅棠的女兒。所以導致後來至今很長的時間裏,孟逢川對傅春鶯的感情都是複雜的,傅春鶯在他眼裏又年長、又年幼,他也分說不清。
傅春鶯被救護車送進醫院的時候,傅西棠連夜飛迴北京,幸好人救了迴來,心中放下了塊大石頭。而傅春鶯剛醒,就跟傅西棠說要見孟逢川,傅西棠這才連夜給孟逢川打電話。
孟逢川是在二十四歲那年見到傅春鶯的,早年間隻是略有耳聞,殊不知傅春鶯早已經看過他很多戲了。他挑大樑的第一出大戲是十六歲那年的《桃花扇》,崑曲式微依已久,千禧年後才開始活躍起來,當年那出《桃花扇》寄予著業內一眾前輩的厚望。
他十六歲唱《桃花扇》,十八歲公演《牡丹亭》,二十歲唱《西廂記》,通常說的古典四大名劇便是這三出,崑曲舞台上的男主人公都是巾生,手拿摺扇,正合他的戲路。還有一出《長生殿》,李隆基卻是冠生,要戴髯口,聲洪大方。
傅春鶯頗擅崑曲,隻是市場不景氣,年輕時才多上演京劇。女小生常見,能唱冠生且唱得好的女子卻隻有她一個,二〇〇三年的時候全國巡演《長生殿》,場次不多,那時孟逢川年紀還小,在戲校學藝,沒能親眼得見。
後來沒多久傅春鶯就退休了,孟逢川保留了當年其中一場的視頻,直到二十四歲才到北京下掛問藝(帶藝拜師),隻為學這齣《長生殿》。
中間的那四年間,他把小生行當幾乎學了個透,窮生的「三雙拖鞋皮」(指《破窯記》的呂蒙正、《繡襦記》的鄭元和、《永團圓》的蔡文英)以及雉尾生的「三副雞毛生」(指《連環計》的呂布、《白兔記》的咬臍郎、《西川圖》的周瑜)他都唱過,很有鑽研精神。
可惜直到他二十五歲退出舞台,也未能上演這齣《長生殿》,算是他和傅春鶯共同的遺憾——劇院裏有專演冠生的前輩,《長生殿》偶有上演,院方不肯冒險讓他試水。
孟逢川幾乎一夜沒怎麽睡,第二天起了個早,薑晴半夜做了噩夢的原因,也睡不安生,感覺到他頻繁地翻身,也跟著醒了。
她在料理台旁邊做咖啡,孟逢川做早餐,於一片細碎的聲音中開口:「晴晴,我買了高鐵票,一會兒得去趟北京。」
薑晴看了一眼時鍾,才八點剛過,點頭答應:「你老師怎麽樣了?」
孟逢川揉了揉眉頭:「人是救迴來了,還不知道怎麽樣,我放心不下,想去看看。」
薑晴體諒他的心情,爺爺去世的時候她記事了,老人纏綿病榻之際,家中沒有不擔心的。
「你去吧,晚上還得飛迴上海?」
「嗯,得迴去,月末有新戲,還有中秋晚會。」
這麽一看他確實忙,薑晴把先做好的那杯咖啡遞給他,低聲說:「其實你這周不用來的,也不能每周都往我這兒跑,累死了。」
他臉上的表情略微舒展開來,朝她淡笑:「再忙也抽得出時間看你一齣戲的。」
薑晴湊上前去抱他,語氣分外柔軟:「還是要謝謝你,不知道該怎麽跟你形容昨天晚上我的感受,畢業兩年了,在舞台上從來沒有那麽舒心過。」
孟逢川放下手裏的杯子,撫摸她的頭,發出承諾:「隻要你願意,我會一直做你最忠實的觀眾。」
薑晴故意拿喬:「怎麽還得我願意?我不願意你就不做啦?」
孟逢川低笑:「不做了,你得跟我互相承諾。」
她埋在他胸前,忍不住說:「孟逢川,有你真好。」
孟逢川獨自去了北京,順便改簽了自己迴上海的機票,解錦言留在天津,當晚也得飛迴上海。
中午解錦言找薑晴一起吃飯,薑晴說孟逢川的老師病了,還問他怎麽沒跟著去探望。
解錦言想了半天:「他哪個老師在北京來著……他老師太多了,記不起來了。你們這些唱戲的都五六七八個老師,哪像我們,一輩子就一個老師。所以你考慮考慮我,我專一啊。」
不知怎麽的,解錦言的追求在薑晴眼裏就像是開玩笑,至少她從未認真過。
薑晴迴他:「專一嗎?那你一輩子就一把胡琴拉斷腰?」
解錦言語塞,指了她兩下,笑得好看:「這麽說就沒意思了。」
結帳的時候他也沒跟薑晴搶,薑晴說好請他,他便心安理得地受著,所以她更加確定,解錦言是好朋友。
孟逢川到了北京後直奔醫院,許是昨天半夜折騰太晚的緣故,傅春鶯還在睡覺,胸前放著張裝框的照片,手上布滿老年斑,皮膚泛著被鈍刀割出來般的褶皺,睡容還算安詳。
他剛想上前把那張照片拿走,睡覺時壓著胸口總歸不太好,傅春鶯進來了,拽開他的手臂,叫他出去說話。
「姥姥姥爺留下的照片少,就剩那一張了,她得捧著睡,帶到棺材裏。誰要是給拿走了,保準立馬睜開眼。」傅西棠說。
孟逢川內心五味雜陳,他當年在傅家牆上看到過那張照片,背麵還題著時間,民國十八年二月廿四,太久遠了,隻是他並不陌生。正是因為那張照片,他才知道傅春鶯是傅棠的女兒。所以導致後來至今很長的時間裏,孟逢川對傅春鶯的感情都是複雜的,傅春鶯在他眼裏又年長、又年幼,他也分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