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的年輕一代要是沒有青春,那就是這個民族的大不幸——赫爾岑。


    在人的一生中,歲月如同河流奔騰不息,而生命如舸在歲月河流中激蕩,追尋著每一縷光明與希望,而一個人的青春也因追求而變得更加靚麗和精彩!


    1978年的11月我拿到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錄取通知,然而從這一刻到1979年2月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學,這中間的3個月是我一生中最漫長的3個月。


    因為我從來沒有上過大學,甚至嚴格地講,連中學都沒有上過——因為那是一個曾經沒有人想讀書的時代,是一個曾經認為讀書沒有用的時代!


    因此這上大學是怎麽一迴事?


    我的心中充滿著好奇和期待,我在焦急中等待......


    1979年2月6日,我終於迎來了我生命中的春天,懶洋洋的太陽撫摸著大地,林蔭道上,法國梧桐樹開始抽出條條新芽,幾隻麻雀在那裏嘰嘰喳喳地歌唱。


    我走進了上海南昌路和雁蕩路交匯拐角處的一棟法式大樓大門,這是前中華職業學校,大門前豎掛著一塊白底黑字的招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上海分校老灣區教學點”。


    我3年又6個月的電視大學的生涯將在這裏開始,正確地說,我人生的轉折將從這裏開始,包括我人生第一次的校園戀情也將從這裏拉開序幕......


    人生中有許多際遇,有些際遇讓我們一生都難以忘記,沉澱在心裏成為永久的痕跡,永不消弭!


    今天,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將在北驚舉行開學典禮並進行全國直播。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除xz正在籌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外,28個省級教育電視台,104個地市級教育電視台全部進行了轉播。


    第一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11萬全科製學生和30萬單科學生也全部通過電視同步收看開學典禮。


    `


    當時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學條件非常艱苦和簡陋。


    我所在的上海老灣區教學點就在原中華職業學校內,一共招收了三個班,大約150人左右,按招生考試的成績分班,成績最好的在一班,成績最差的在三班。


    一班的教室在四樓,二班的教室在三樓,三班的教室在二樓。


    我被分在了一班。


    我來到四樓一班的教室,發現教室的布置很特別,沒有講台,取而代之的是教室的前後各有一個高高的電視機架。


    教室中50來個課桌椅被分成二半,其中30來個課桌椅麵朝前麵的那個電視機架,剩下的20來個課桌椅麵朝後麵那個電視機架。


    一個叫小陳的教學點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教室前麵那個電視機的天線,因為那時還沒有有線電視,因此電視機畫麵的清晰度和天線的方向和高度有很大關係。


    早到的幾個同學圍著小陳在看他不停地調整電視機的天線方向。


    “哇,24寸!要是家裏有一台這樣的電視機看中國女排的比賽就‘紮泥’了。”一個圓臉,五短身材的男生看著電視機架中的那台24寸索尼黑白電視機驚歎道。“紮泥”是那個時代上海的土話,意思是“過癮”。


    1982年,那時普通百姓家的主流電視機是12寸,家裏經濟條件差一點則還在看9寸,甚至還有不少家庭家裏還沒有看上電視機。


    “電視大學就是一個看電視的地方!”這時另一個下巴上滿是胡渣,年齡較大的男生調侃說道。


    “是一個看電視的地方,但63個人中隻有1個人能有幸在這裏看電視!”這時一個中年女性的聲音從我們身後傳來。


    大家迴身一看,是我們教學點的教導主任潘老師。


    “全國700萬人報考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但隻錄取了11萬個全科生,因此你們都是幸運的!”潘老師手裏拿著一疊剛印好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學大綱,她一麵把手中的教學大綱分發給大家,一麵說道。


    潘老師說得沒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第一年招生,全國報考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700萬人,角逐11.5萬個全科生的名額,錄取比例是1\/63。


    `


    “哇,全是名校的老師啊!”


    “哇,中國十大名校都在上麵了!”


    同學們看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學大綱後不禁紛紛讚歎起來,隻見教學大綱上寫著:


    教高等數學的是北師大;


    教普通物理的是北驚大學;


    教英語的是北驚外國語學院;


    教工程數學和計算機原理的是北驚工業大學;


    教數字電路的是清華大學;


    教電路原理的是哈工大;


    教自動控製的是北航;


    教理論力學的是西安交大;


    教材料力學的是同濟大學等。


    而且每門課的主講老師都是該門課所在的係的係主任或副主任!


    `


    “所以,你們不要認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隻是一個看電視的地方,前幾天我去市裏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上海分校的籌備會,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上海分校的校長——上海高教局局長楊凱這麽說:‘中央電大’可以用三個‘最’來概括:世界上最簡陋的教學條件,世界上最優質的師資資源,世界上最嚴格的課程管理!”


    “中央電大”是當時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簡稱,潘老師可能是對之前那個同學說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隻是一個看電視的地方很不以為然,於是就這樣對大家說道。


    “哇,上海高教局局長楊凱是我們的校長啊!”


    “真沒想到,這級別夠高的!”


    同學們一聽上海高教局局長楊凱是我們的校長,不由地又紛紛讚歎起來。


    確實,一個直轄市的高教局局長親自兼任一所大學分校的校長,這在新中國的曆史上真的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這也說明了當時國家對辦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重視。


    後來我們才知道,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是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辦的,辦學資金是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世界銀行貸款來的。在課程管理上:所有的課程都必須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不僅如此,當時每堂課的教學錄像,也都必須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備案!


    所以10年後,我赴美自費留學時才知道,正是因為當時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是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辦的,因此這張文憑居然還很“硬”——被全世界的大學所承認,雖然那時除了少數如清華北大等一些名牌大學外,很多國內的大學的學曆那時還不被國外大學所承認。


    不過,後來我發現,當時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來自全國各著名高校的名師們不僅是他們的教學水準超一流,更重要的是他們那一絲不苟的教學風格、嚴謹的思考問題方法和熾熱的對科學對國家的無比熱愛,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並極大地影響了我日後的成長,可以說他們就像蠟燭,燃燒著自己,照亮了別人!


    真可謂是: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辛勞,五德兼備,六藝精通,品追七賢,桃李八方,久享清譽,十分清貧,百尺竿頭,千秋功業,萬人師表。


    `


    就在大家紛紛讚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師資和行政級別時,小陳把教室後麵的那台19寸的索尼彩色電視機也調整好了。


    “哇,19寸的彩電!”


    “家裏有部這樣的電視機看‘大西洋底來的人’就好了!”


    19寸的彩電,同學中沒有一個人之前看過,當時普通老百姓家裏的電視還都是黑白的,即使是經濟條件好的,有海外關係的,從國外帶進來的彩電也至多是16寸的,而“大西洋底來的人”則是當時國內正熱播的一部美國科幻連續劇, 1977年由nbc出品,由帕特裏克·杜菲、阿蘭·弗吉、貝琳達·蒙哥等主演的一部科幻連續劇。


    “為什麽不是二部電視機都是彩色的啊?”在同學們的一片讚歎聲中,一個身穿花棉襖的女生不禁這樣問道。


    “二部都是彩色的?這要多花多少錢啊?!就連這一部,也是考慮到因為上化學課,化學實驗有顏色變化,因此必須用彩色電視機,上海自己從財政支出中特別撥款添置的!”潘老師見有同學問為什麽不是二部電視機都是彩色的,就感歎地解釋道。


    確實,當時中國的國力還很有限,地方財政的支出更是捉襟見肘,因此每個班隻能配一部彩色電視。


    就這樣,我們一個班50個人,一部24寸的黑白電視機,一部19寸的彩色電視機,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念完了三年的大學課程!


    現在,員工辦公桌上的電腦顯示器是高清的液晶顯示器,標配就是19寸,還嚷嚷說太小,要換成21寸甚至24寸的!


    過去,這20個人看一部19寸的電視機,還是電子管的,連標清都不是!注意:這不是看電影,隻要看個大概就行,而是要看老師講課的“板書”的!


    所有堅韌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安格爾。


    ......


    1979年2月8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正式開始上課。


    電視中:一位白發老者,身著一身淺灰色的西裝,帶著一條深灰色的領帶,邁著堅實的步伐來到講台前。


    這是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他是來上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第一堂高等數學課的,同時也是來上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第一堂課的!


    華羅庚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


    這樣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數學家居然來給我們上第一堂高等數學課,這樣的待遇隻有在我們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發生過,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雖然這是一堂高等數學課,但華羅庚教授的開場白讓我至今無法忘記!


    華羅庚教授富有磁性的聲音並不大,但每個字都像一把大錘敲擊著我們每個學生的心靈,他說:


    “同學們,目前中國正在建設‘四個現代化’,而建設‘四個現代化’少不了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因此國家現在急需大學生,但目前中國的教育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在世界排名倒數第2位;每萬人口中僅有11.6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在世界排名倒數第9位。


    因此你們是中國未來的希望!你們肩負著複興中華的曆史使命!”


    華羅庚教授的這番話點燃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心中對未來的憧憬,同時也喚醒了我們心中的那份使命感——那就是我們肩負著複興中華的曆史使命!


    當時,在我們老灣區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學點中的三個班級中,我們一班的學生來源組成非常有特點,那就是年齡跨度大——從21歲到37歲,且基本由二部分人組成。


    第一部分是全部像我這類來自裏弄生產組的“老病鬼”——他們來自當時的社會最底層。


    他們有著異乎強烈的迫切願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卻由於健康原因被體檢擋在了高考大門之外,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開辦重新給了他們人生的希望。


    第二部分是“老三屆”,所謂的“老三屆”就是1966年到1968年這三年中的高中畢業生,恢複高考的第二年,由於報考人數太多,因此國家對年齡進行了限製,所以他們由於年齡的原因被擋在在了高考的大門之外,這部分人的基本功非常紮實!


    然而無論是哪一部分的人,他們都不是用“心”在念書,而是用“生命”在念書!


    換句話說:他們不是在念書,而是在拚命!


    因為在哪個年代,能夠考上即使像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這樣的非正規全日製大學的,也必然是出於發至內心對學習的渴望——因為畢竟700萬考生中才錄取11萬全科製學員。


    一句話,這是一個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同時又是學習成績競爭異常激烈的地方。


    就這樣,我每天麵對這一架24寸的黑白電視機,開始了我三年又六個月的大學生涯,迎來了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同時也迎來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炙熱的校園愛情——一次偶然的停電事故讓z像一道閃電闖進了我的心中,點燃了我心中的愛情火焰,並迅速熊熊燃燒了起來......


    激情,是鼓滿船帆的風,沒有風,帆船就不能航行——伏爾泰。


    【下章看點】


    x的大學生涯開始了,一次偶然的停電讓x接觸到了學校裏的“校花”——z......


    麵對z的美麗,年輕氣盛的x傲慢地認為她隻不過是一隻“花瓶”......沒想到很快他就發現這隻是自己的偏見......他由此墮入了不可自拔的對z的愛戀之中......


    欲知詳情,請見下一章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是怎樣煉成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現代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現代劍客並收藏人生是怎樣煉成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