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後的顧懷走下殿前的台階,袖著雙手眯著眼看了半晌的天邊,才提了提腰間有些不習慣的玉帶走上了出宮的宮道。
這動作多少有些不雅,也不知道有沒有被監察禦史記上一筆--但想到現在楊溥還兼著吏部尚書,估計沒哪個監察禦史想不開會在這事上和他過不去。
不過就算真的彈劾也沒事,自從幾天前趙軒下了明旨點他出任河北道經略使,這些天朝堂都快吵翻天了,各種各樣的奏折雪花一樣飛向禦書房,幾乎把之前保衛京城的英雄貶成了大魏第一罪人--說到底還是因為二十多歲就擔任一道最高軍政官員實在太離譜,不管之前是親近疏離還是嫉妒,幾乎所有的官員都覺得做出這個決定的趙軒瘋了。
那可是河北,京城的北境!之前的邊境就打得熱火朝天,自從遼人南侵之後,整個北境就亂成了一鍋粥,這時候不想著讓個成熟老成的重臣去坐鎮,反而讓幾乎沒有任何政績的顧懷出任,這不是瘋了是什麽?
可無論他們怎麽彈劾怎麽吵,唯一有封駁旨意權力的內閣卻保持了沉默,帝國名義上的首輔實際上的宰相楊溥明顯是默認了這道旨意,而其餘閣老也是默不作聲,讓好些官員拍著大腿叫喊這是徇私,這是拿無數黎民將士的命去冒險!
但還是那句話,當皇帝和內閣這兩種互相製衡的最高權力同時想要完成一件事時,別說他們跳起來罵,就算是跑到宮門前跪下撒潑打滾,也沒辦法改變顧懷現在已經是以靖北伯勳貴身份出任正三品河北道經略使的事實。
所以大概就恨上了。
顧懷也沒有想到,自己踏進官場先是教書,再是以文官身份平叛,全程有楊溥護著,所以沒機會去經曆官場的勾心鬥角,朝中的官員們對他大抵是沒什麽惡感,可這道任命一出,這幾天散朝都沒人願意跟他走一起,莫名其妙就成了被大部分官員疏遠鄙夷的對象。
當然,也不是沒有表麵一副不願相與的清流模樣,晚些時候偷偷送拜帖想通過顧懷抱上當朝首輔大腿的,但顧懷隻是掃了一眼就讓莫莫當柴火燒了,拉幫結派結黨營私這種事是真的不太適合他。
走過殿前的拱橋,和那幾個不在意官場名聲的老將軍閑聊了幾句,詢問了些當年他們在邊境作戰的經驗,顧懷走過漫長的宮道,坐上了迴家的馬車。
“迴家。”
按道理來說,他現在應該火急火燎地去河北道上任,畢竟那邊亂得不行,死守的魏人和占了幾座城池的遼人天天打仗,老百姓們偶爾被自己人搶,大部分時間被遼人搶,日子過得水深火熱,大部分地區的基層行政組織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聽說有些地方連縣令都開始棄官跑路,急需一個人站出來主持大局做些實事安撫人心。
可老部下李易估計才收到調令,錦衣衛也才開始陸陸續續北上,對於壓根沒去過北境的顧懷來說就算日夜兼程趕到河北道也是兩眼一抹黑,真不如多做點準備再上路,不至於到了那兒就開始手忙腳亂。
所以他這些日子,早上上朝聽大臣們和皇帝首輔打嘴仗,偶爾能獲得一些有用的建議,中午迴家吃完飯就去錦衣衛,安排好探查北境的事情,再去國子監搞搞研究,爭取讓神機營的武器裝備更上一層樓,到了晚上還要去楊溥府上跟他學那些他花了幾十年才總結下來的施政手段,比打仗還忙。
不過也不能再耽擱多少時間了,十一月肯定是要起行的,年前趕到河北,盡量在明年春耕之前多做些事情。
馬車轉入巷子,車架上的王五長長地打了個哈欠,可打到一半就像是被人掐住脖子一樣卡在了嗓子裏,掀起車簾準備走下馬車的顧懷詫異地看了他一眼,調侃一句:
“你這是吃太撐所以想打個飽...”
話說到一半他也愣住了,慢慢瞪大了眼睛。
在那扇緊緊關著的門外,那棵掉了許多葉子的樹下,身穿白裙的身影靜靜地站著,慢慢轉過側臉,露出一個美麗到了極點的笑容:
“好久不見。”
......
在那輛馬車駛入小巷之前,李明珠已經在這裏等待了很久。
她是昨夜到的京城,趕在了城門關閉之前入城,雖然一路走來早已知道了京城沒有被遼人攻破的消息,但在親眼看到這座宏偉的城池依然完好時,李明珠才放下了那顆這一路北上都懸著的心。
當然,除了提前知道京城並未陷落,外出的宋掌櫃還帶迴了些其他的消息。
李明珠現在還能想起那天宋掌櫃迴到車隊時那異樣的神情,帶著些茫然和不可置信,又有些由衷的喜悅,他整理了許久的語言,才對李明珠說道:
“小姐,有姑...顧公子的消息。”
以文官身份出任定遠將軍,臨危受命總攬京城防務,血戰七日擊退遼人,因軍功被封爵位,大魏三等伯爵...
李明珠靜靜地聽著,完全不能把這些事情和記憶裏那個溫和的讀書人聯係起來--顧懷雖然在信裏提過他有了武職,也會去守城,但沒有提起他便是守衛京城的最高軍事統帥。
難怪他在寫下那封信時已經有了赴死的決心,因為京城若破,就意味著他沒有任何可能會活下來。
從那天之後,後麵的路走得就有些沉默,大多數時候李明珠都待在自己的馬車裏,安靜地思考著什麽,偶爾下車一起吃飯,才能隱約聽到旁人“這怎麽可能”、“真是靖北伯”一類的話。
爵位啊...
作為見過世麵的商賈人家,李明珠清楚地知道,這個爵位到底有多重的分量,消息傳迴蘇州,或許許多人都會笑出來,當初那個入贅李家的書生,和離後居然扶搖直上到了李家隻能遠遠仰望的地位--對此李明珠倒是沒有多少李家注定會成為蘇州笑柄的念頭,隻是覺得這一年來他過得果然不是信上寫下的那般輕鬆。
她也曾起過就此迴去的念頭,畢竟已經知道他安全了,而且他過得很好,那為什麽還要去打擾呢?當初那些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他和他的小侍女已經一起走了那麽遠,以後勢必也要一起走下去,自己不過是曾經和他有過一段假姻緣,自顧自喜歡上他,憑什麽就要纏著他不放呢?
因為他也說過喜歡--清冷美麗的女子這麽對自己說。
蓄藏了一年的思念真的會讓人像撲火的飛蛾,李明珠說過自己會等,在那些往來的書信間,她總是告訴自己再等一等,可這一次她不想再等了。
不是因為他的身份變化,也不是因為自己已經走到了京城前方,而是因為真的就差那麽一點就徹底失去了他。
所以馬車最後還是駛入了京城,車隊在一間客棧呆了一晚,李明珠沒有讓念子心切的宋掌櫃陪同,讓他去國子監見一見那個想必已經長大了許多的宋明,自己在京城的街頭問著路,一點一點地接近顧懷在京城的家。
她走入了這條巷子,慢慢地走著,看著牆頭的青瓦,數著盛開的梅花,想象著他在這裏生活的模樣,想象著那些日子裏他有沒有想起過自己。
她最後看到了那扇朱漆的大門,她感覺自己的心裏缺失的一塊在被慢慢填滿,但猶豫了很久,她也沒有去敲門,隻是低頭看著自己的白裙,還有白裙下斑駁的青磚。
一直到那輛馬車在不遠的地方停下,車簾掀開,露出了那張夢見過許多次的臉,還有他頭上斜插的玉簪。
“好久不見,”她說,“真的好久不見。”
這動作多少有些不雅,也不知道有沒有被監察禦史記上一筆--但想到現在楊溥還兼著吏部尚書,估計沒哪個監察禦史想不開會在這事上和他過不去。
不過就算真的彈劾也沒事,自從幾天前趙軒下了明旨點他出任河北道經略使,這些天朝堂都快吵翻天了,各種各樣的奏折雪花一樣飛向禦書房,幾乎把之前保衛京城的英雄貶成了大魏第一罪人--說到底還是因為二十多歲就擔任一道最高軍政官員實在太離譜,不管之前是親近疏離還是嫉妒,幾乎所有的官員都覺得做出這個決定的趙軒瘋了。
那可是河北,京城的北境!之前的邊境就打得熱火朝天,自從遼人南侵之後,整個北境就亂成了一鍋粥,這時候不想著讓個成熟老成的重臣去坐鎮,反而讓幾乎沒有任何政績的顧懷出任,這不是瘋了是什麽?
可無論他們怎麽彈劾怎麽吵,唯一有封駁旨意權力的內閣卻保持了沉默,帝國名義上的首輔實際上的宰相楊溥明顯是默認了這道旨意,而其餘閣老也是默不作聲,讓好些官員拍著大腿叫喊這是徇私,這是拿無數黎民將士的命去冒險!
但還是那句話,當皇帝和內閣這兩種互相製衡的最高權力同時想要完成一件事時,別說他們跳起來罵,就算是跑到宮門前跪下撒潑打滾,也沒辦法改變顧懷現在已經是以靖北伯勳貴身份出任正三品河北道經略使的事實。
所以大概就恨上了。
顧懷也沒有想到,自己踏進官場先是教書,再是以文官身份平叛,全程有楊溥護著,所以沒機會去經曆官場的勾心鬥角,朝中的官員們對他大抵是沒什麽惡感,可這道任命一出,這幾天散朝都沒人願意跟他走一起,莫名其妙就成了被大部分官員疏遠鄙夷的對象。
當然,也不是沒有表麵一副不願相與的清流模樣,晚些時候偷偷送拜帖想通過顧懷抱上當朝首輔大腿的,但顧懷隻是掃了一眼就讓莫莫當柴火燒了,拉幫結派結黨營私這種事是真的不太適合他。
走過殿前的拱橋,和那幾個不在意官場名聲的老將軍閑聊了幾句,詢問了些當年他們在邊境作戰的經驗,顧懷走過漫長的宮道,坐上了迴家的馬車。
“迴家。”
按道理來說,他現在應該火急火燎地去河北道上任,畢竟那邊亂得不行,死守的魏人和占了幾座城池的遼人天天打仗,老百姓們偶爾被自己人搶,大部分時間被遼人搶,日子過得水深火熱,大部分地區的基層行政組織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聽說有些地方連縣令都開始棄官跑路,急需一個人站出來主持大局做些實事安撫人心。
可老部下李易估計才收到調令,錦衣衛也才開始陸陸續續北上,對於壓根沒去過北境的顧懷來說就算日夜兼程趕到河北道也是兩眼一抹黑,真不如多做點準備再上路,不至於到了那兒就開始手忙腳亂。
所以他這些日子,早上上朝聽大臣們和皇帝首輔打嘴仗,偶爾能獲得一些有用的建議,中午迴家吃完飯就去錦衣衛,安排好探查北境的事情,再去國子監搞搞研究,爭取讓神機營的武器裝備更上一層樓,到了晚上還要去楊溥府上跟他學那些他花了幾十年才總結下來的施政手段,比打仗還忙。
不過也不能再耽擱多少時間了,十一月肯定是要起行的,年前趕到河北,盡量在明年春耕之前多做些事情。
馬車轉入巷子,車架上的王五長長地打了個哈欠,可打到一半就像是被人掐住脖子一樣卡在了嗓子裏,掀起車簾準備走下馬車的顧懷詫異地看了他一眼,調侃一句:
“你這是吃太撐所以想打個飽...”
話說到一半他也愣住了,慢慢瞪大了眼睛。
在那扇緊緊關著的門外,那棵掉了許多葉子的樹下,身穿白裙的身影靜靜地站著,慢慢轉過側臉,露出一個美麗到了極點的笑容:
“好久不見。”
......
在那輛馬車駛入小巷之前,李明珠已經在這裏等待了很久。
她是昨夜到的京城,趕在了城門關閉之前入城,雖然一路走來早已知道了京城沒有被遼人攻破的消息,但在親眼看到這座宏偉的城池依然完好時,李明珠才放下了那顆這一路北上都懸著的心。
當然,除了提前知道京城並未陷落,外出的宋掌櫃還帶迴了些其他的消息。
李明珠現在還能想起那天宋掌櫃迴到車隊時那異樣的神情,帶著些茫然和不可置信,又有些由衷的喜悅,他整理了許久的語言,才對李明珠說道:
“小姐,有姑...顧公子的消息。”
以文官身份出任定遠將軍,臨危受命總攬京城防務,血戰七日擊退遼人,因軍功被封爵位,大魏三等伯爵...
李明珠靜靜地聽著,完全不能把這些事情和記憶裏那個溫和的讀書人聯係起來--顧懷雖然在信裏提過他有了武職,也會去守城,但沒有提起他便是守衛京城的最高軍事統帥。
難怪他在寫下那封信時已經有了赴死的決心,因為京城若破,就意味著他沒有任何可能會活下來。
從那天之後,後麵的路走得就有些沉默,大多數時候李明珠都待在自己的馬車裏,安靜地思考著什麽,偶爾下車一起吃飯,才能隱約聽到旁人“這怎麽可能”、“真是靖北伯”一類的話。
爵位啊...
作為見過世麵的商賈人家,李明珠清楚地知道,這個爵位到底有多重的分量,消息傳迴蘇州,或許許多人都會笑出來,當初那個入贅李家的書生,和離後居然扶搖直上到了李家隻能遠遠仰望的地位--對此李明珠倒是沒有多少李家注定會成為蘇州笑柄的念頭,隻是覺得這一年來他過得果然不是信上寫下的那般輕鬆。
她也曾起過就此迴去的念頭,畢竟已經知道他安全了,而且他過得很好,那為什麽還要去打擾呢?當初那些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他和他的小侍女已經一起走了那麽遠,以後勢必也要一起走下去,自己不過是曾經和他有過一段假姻緣,自顧自喜歡上他,憑什麽就要纏著他不放呢?
因為他也說過喜歡--清冷美麗的女子這麽對自己說。
蓄藏了一年的思念真的會讓人像撲火的飛蛾,李明珠說過自己會等,在那些往來的書信間,她總是告訴自己再等一等,可這一次她不想再等了。
不是因為他的身份變化,也不是因為自己已經走到了京城前方,而是因為真的就差那麽一點就徹底失去了他。
所以馬車最後還是駛入了京城,車隊在一間客棧呆了一晚,李明珠沒有讓念子心切的宋掌櫃陪同,讓他去國子監見一見那個想必已經長大了許多的宋明,自己在京城的街頭問著路,一點一點地接近顧懷在京城的家。
她走入了這條巷子,慢慢地走著,看著牆頭的青瓦,數著盛開的梅花,想象著他在這裏生活的模樣,想象著那些日子裏他有沒有想起過自己。
她最後看到了那扇朱漆的大門,她感覺自己的心裏缺失的一塊在被慢慢填滿,但猶豫了很久,她也沒有去敲門,隻是低頭看著自己的白裙,還有白裙下斑駁的青磚。
一直到那輛馬車在不遠的地方停下,車簾掀開,露出了那張夢見過許多次的臉,還有他頭上斜插的玉簪。
“好久不見,”她說,“真的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