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但並不等效。這是視角法則中的第七條法則。雖然並不是非常靠前,但並不代表它不重要。它非常重要。


    首先我們來看前半句: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這意味著不論什麽樣的視角,也不論此視角將帶來何種視界以及由此導致何種後果,其視角本身與其他視角之間依然是平等的。


    即使有的視角會帶給你無盡的痛苦,有的視角會帶給你無盡的快樂,它們依然平等。


    這種平等性究竟來自於何處?如果僅憑視角帶來的結果進行判斷,很難明白其根本平等的性質。所以,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進行考察。


    注意,不要被視角下的“視界-世界”所迷惑,而應把關注的重點放到“視角”本身。


    當我們仔細地觀察“視角”本身,就會發現,雖然可以說視角存在,但也可以說它並非“真實”地存在。


    特別是,當我們仔細考察是否存在一個永遠獨立不變的視角時,就會發現,這樣的視角根本無法找到。


    一切皆是視角,同時也不存在一個永遠獨立不變的視角,連心也不例外。所有的視角,都隻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成立和存在。當條件變化,視角就會發生變化。而且,從本質上講,視角隻會變化,不會消滅。


    視角的產生和消解,其實正是視角變化的表征,新的視角產生,舊的視角消解。但新舊視角之間是沒有縫隙的,它們並不是相互獨立的,甚至可以說它們就是同一個本體——“視角-心”。


    視角,其實是心的“眼睛”。心的變化會帶動視角的變化,視角的變化也會帶動心的變化。心與視角既同為一體,又相互影響。看似為二,其實為一。看似為一,又表現為二。


    更有智慧高超的人,可以多個視角同時起用。比如佛教裏的觀音菩薩,據說就可以千手千眼同時妙用而無礙。


    空空一心,妙用無窮。生命就是這麽奇妙!


    如果我們直接去考察心呢?我們考察視角,或許還有個入手之處,如果去考察心本身的話,則猶如老虎吃天,無處下口。


    考察心,你隻能見到念頭——注意,其實念頭就是視角!隻要你仔細地去體會,就一定會發現這一點——所有的念頭皆是視角,沒有例外。


    也許有朋友會說:“我可以見到無念之心,那時沒有任何念頭,空空如也。”


    也許你的確可以見到無念之心。但其實,所謂的“無念之心”也仍然是呈現在視角中的視界,即使那是一個“空空如也”的視界。


    空,同樣是一個“視界-世界”,同樣離不開“心-視角-視界-世界”。隻是,這時的心以及視角是不可見的,是完全合一的,且遠離了各種妄動之相。但極為細微的妄想仍然存在。比如,空。


    當你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也感覺不到自己的心靈,隻感覺到一片大空的時候,這時就很容易被空相所惑。這是因為“心-視角”和視界貼得太近,甚至可以說為零距離,所以很容易將視界完全等同於“心-視角”。


    但我們一定不要忘記了視角的超越性——視角決定視界同時超越視界(視角法則九)。“心-視角”,不在視界之中。所以,心其實是超越於空的,非有非空,離相離言,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當你深深地靜下來,深入地去體會自己的心,就可以體會到這一點。


    呈現在視界中的皆是心的某一種相。相,是會變化的,隨因緣條件不同而變化。比如,在禪定中感覺到的無邊無際的空,本質上仍然是一種覺受,是一種相,它很快就會變化。當你從禪定中出來時,這種覺受就消失了。


    但凡你可以感知到的任何一種現象,不管是圖像、聲音、氣味、味道、觸感、語言、行為,還是內在的感覺、覺受、思想、情緒、情感、心念,甚至意識等等,皆是相。


    相,即是呈現在視角中的視界。視界非本體。本體離於相,離於視界,不在視界之中。但本體與視角卻無法分離。這裏的視角不是具體的某種視角,而是“能視之性”。


    心,本自無體,或者說以空為體。但同時,此空並非絕對空,還有一個“能視之性”無論如何也空不掉。“能視之性”,是心本自具足的性質。即使心可以閉上眼睛不看,“能視之性”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能視之性”為什麽空不掉呢?因為“能視之性”就是以空為體的心本身。空而能視,即名為心。視而能空,即名為覺。空心本覺,覺心本空,空空之心,自空自覺。


    空空之心覺,即是最究竟的“視角”——“視覺”,非視角,非不視角,名曰“究竟覺”,不僅超越視界,更超越視角。不僅超越視角,更超越於心,是心的終極超越。在究竟覺的超越視覺下,一切“心-視角-視界-世界”皆空無其體而妙相宛然。


    一切視角,皆空無其體,本自平等。一切視角,皆為心之妙相,本自平等。一切視角,皆為覺之妙用,本自平等。


    攝相歸用,攝用歸體,攝體歸空,攝空歸心,攝心歸覺。心空覺明,心明覺空,明空心覺,心覺明空。了然一味,一性圓融。


    至此,對於一切視角之平等性,尚有何疑?


    2


    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但並不等效


    強調視角的平等性,是為了解除對於視角的某種誤解——錯誤地認為視角之間從根本上就不平等。


    為什麽強調視角的平等性如此重要呢?是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最頑固的視角——“我”。當一個人總是以“我”這一視角為中心,無視其他的視角時,就將“我”之視角淩駕在了其他視角之上。


    特別是當一個人見多識廣、知識淵博的時候,就更容易以“我”為主,傲視群雄。但其實,他本自自由的生命已經被強大而頑固的自我視角所綁架而不自知。


    隻有深深地明白,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那緊緊捆綁著他的自我視角的繩索才有機會鬆動,然後慢慢解綁。


    “我”並非其他,而僅僅是一種視角。它與其他視角一樣,沒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皆空無其體,皆無常變化,並無可以依恃的超越於其他視角的獨特實質。


    如果我們進一步深入地考察,就會發現,“我”其實僅僅是一種執著,本自無我,但卻頑固地執著於有“我”。


    所謂的“我”,就是執著於一種自他對立的視角,並在這種對立中不斷強化對這一視角的執著。


    這讓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個場景:一隻小狗總想抓住自己的尾巴,可是它的尾巴比較短,怎麽也抓不到,但它總是不甘心,於是不斷地繞著圈子追逐自己的尾巴,然後就這樣不斷地一圈接一圈地轉著追,總是停不下來,直到累得不行了才停下來。


    “我”,其實就是總是想抓卻怎麽也抓不住但還是忍不住要去抓的那個執念。


    我們總想抓住更多的東西,用來充實“我”的欲望——我們嫌欲望不好聽,於是將它打扮了一下,變成了快樂、幸福、事業、財富等漂亮的詞。


    可是不管我們獲得了怎樣的財富、地位、權力、名聲等等,“我”總是難以被填滿,反而會越來越不滿足,總是希望抓取得更多、更多、再更多。


    然而,一旦變故來臨,這些看似非常真實的一切,就會像越吹越大的水泡一樣,突然破滅,曾經的真實感被幻滅感所替代,就像正做著一場好夢卻突然被驚醒,甚至還發現自己正身處險境危機四伏。


    很多人實在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最後走上了絕路。但其實,他們從一開始就被這個本自如夢如幻的世界欺騙了,更是被“我”欺騙了。


    在“我”這個麵具下,一直深深隱藏著的其實是不斷膨脹的欲望,和越迷越深的執著!除非我們始終保持著警覺與反省,時刻守護著自己心中的淨土,否則大概率會被戴著“我”之麵具的欲望和執著所吞沒。


    以“自我”為中心的視角,總是會把生命不斷地引向欲望、放縱、執著、渴求、不滿、煩惱、痛苦、憤怒、仇恨……所以,決不能讓“我”一直淩駕於其他視角之上。


    所有不以自我為中心的視角,都是一種“無我”的視角。在“無我”的視角下,警覺、反省、自律、自強、精進、無私、大愛、奉獻等引領生命不斷升華的視角係統才會逐漸成長起來,從而引領生命不斷成長、完善、升華,不斷走向自由、智慧、圓滿。


    “我”與“無我”,這兩種視角的確平等,但並不等效。每個人都有選擇某種視角的自由,同時也需要完全地承擔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所有結果。


    明白視角的平等性,可以讓我們不再執著於自我視角的“優勢地位”——注意,這種“優勢地位”並不是視角本身本有的,而是我們的心賦予它的。


    明白視角的平等性,可以使我們的心平等地看待其他視角,從而為心之視角的轉變創造機會。所有的視角均可平等地為自心所用,但任何視角都休想綁架自己的心靈,哪怕是“我”這一視角。


    明白這一點,我們就要學會審視自己的視角,時刻保持警覺與反省之心。


    當一個視角能夠幫助我們的生命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充滿自信、自強的正能量時,我們就可繼續使用之。


    當一個視角會加重我們的欲望,引起內心的不安、不滿、煩惱、痛苦,甚至憤怒和仇恨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及時反省,深入審視這一視角,然後盡快轉變視角。視角轉變,視界以及生命的體驗就會同步轉變。當轉變成充滿愛和智慧的視角時,負能量就會得到轉化,正能量就會增長。


    對於轉變視角,如果自己不知道怎麽做,可以請教自己信得過的老師,或者閱讀優秀的傳統文化經典。不斷學習和實踐大道文化,開啟大道智慧,即是訓練和不斷提升智慧視角的最好的方法。


    在此,特別推薦雪漠老師的幾本書,對於智慧視角訓練有著非常好的幫助:《雪漠智慧課程》《真心》《老子的心事》《佛陀的智慧》《大師的秘密》《空空之外》等。


    3


    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但並不等效


    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意味著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每個生命都可以依自己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和世界,生活在自己的視角所呈現的世界裏。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還意味著我們不可以將自己的視角淩駕於他人之上。即使在你看來,你的視角屬於更高的維度、更高的境界。那種所謂的更高,隻對你自己有意義。你可以讓它作用於自己的生命,享受它帶來的一切,但你不可以用它來擠壓別人。每個人都有依自己的視角生活的自由。


    如果一個人在他自己的視角下,可以自由快樂地生活,沒有解不開的難題和困惑,那麽他就沒有改變現有視角的動力。除非有一天,他發現了自己視角下的所謂自由和快樂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擊,如此的如夢如幻,那時,他自然會開始尋找出路——新的視角。這時,如果你能給他一些啟發性的建議,對他來說或許才是一種幫助,而不是擠壓。有效的幫助不僅需要緣分,也需要合適的時機。


    視角是平等的,意味著我們可以分享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但隻是分享就好,他人是否認可和接受是他們自己的事。比如,修行。修行隻對認為自己需要修行的人才有意義,不認為自己需要修行的人,修行即與其無關。


    當然,如果我們不被修行的概念所局限,以更寬廣的視角去看的話,其實所有的生命都在修行。生命的進化就是修行,不進化就會被淘汰。隻要一個生命還在存活,那麽它就必然在修行。


    修,就是調整、轉換視角。行,就是實踐調整轉換後的新視角。打破原有視角的束縛,轉變視角,發現新視角,並訓練自己用新視角去生活,就是修行。


    沒有生命在視角之外,沒有生命在修行之外。除非它已經死去,不再活著。而視角是不會死的,隻會變化。所以,生命和修行永遠都是現在進行時。


    如果一個人還沒有開始修行——改變視角,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改變的動力,另一種是想要改變但不知道如何改變。沒有改變的動力,意味著他目前的生活狀態是他認可的,或是可接受的,至少是可忍受的。如果忍受不了,他自然就會尋求改變。如果想要改變卻不知道如何改變,如果你認識他,有機會與他交流的話,那麽不妨跟他說說你的看法和建議。


    一切皆是視角,還意味著:所有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視角而已。


    生命是視角的體驗,體驗著視角下的視界——世界。


    佛陀的覺悟,正是悟入了一種“超越性視角”,在這種超越性的視角裏,生命本自自由,本自解脫,本自光明,本自圓滿。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所要開示的唯是他所悟入的“超越性視角”。


    這一“超越性視角”,對於所有尚未達到“超越性視角”之境界的人來說,是他們目前所有的“心-視角-視界-世界”所無法企及的。這就是人們麵臨的難題。如果你沒有吃過某一種水果,吃過這種水果的人該如何向你形容這種水果的味道呢?無論怎麽形容,你還是不知道。


    一切有、無、虛、實,一切真、假、善、惡,一切時間、空間、世界、宇宙,一切物質、精神、心靈、靈魂,都是“非超越性視角”下的視界。在“超越性視角”下,它們就像夢幻泡影一樣。


    佛陀總是站在“超越性視角”之中,不斷地為我們描述“超越性視角”所呈現出的視界。但因為我們深深地陷在“非超越性”的視角裏,所以對於佛陀開示的“超越性視角”所呈現出的視界,我們總是會悄然轉變為“非超越性視角”所呈現出的視界。這就是真正的難點所在。


    除非我們能夠放下原有的視角,否則我們就無法悟入佛的視角。一切皆是視角,連我們的“自己”也是一個視角,而且是最頑固的視角。你無法扔掉“自己”這個視角,因為,你就是“自己”這個視角本身。所以,真正的放下,不是扔掉,而是轉變。視角可以轉變,隻要我們放下對原有視角的執著,改變就會發生。所以,破除執著就成了禪宗最核心的教導。


    而最奇妙的是,一旦破除了所有的執著,“超越性視角”就會自動顯現出來。於是,佛陀將“超越性視角”顯現出來的那一刻稱之為覺醒,亦名開悟。


    所有非超越性視角及其呈現的視界,相對於超越性視角來說,即是夢,即是迷。學習佛法,即是學習悟入“超越性視角”的方法。如果你總在“非超越性視角”下的視界和世界裏尋覓佛法,尋求覺醒、開悟,是不可能實現的。也許你會說,我目前所有的一切都是“非超越性視角”,這讓我怎麽辦?


    佛陀和所有曆代的祖師們已經擁有了超越性的視角,甚至可以說,超越性的視角已經成了他們生命的全部,所以他們有著無窮的智慧。他們最擅長的智慧就是“度”——即搭橋,在“超越性視角”和“非超越性視角”之間搭建一個過度的橋梁。他們都是最偉大的搭橋師,號稱可以搭建八萬四千多種橋梁。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各種新的橋梁也在應運而生。


    但不管哪種橋梁,其核心架構都涵括了“緣起性空”這一橋梁中的橋梁,如果缺失了“緣起性空”這一智慧的心髓,那麽,你通過這座橋梁所到達的彼岸就絕不是“超越性視角”。


    “緣起性空”是佛陀為“超越性視角”與“非超越性視角”之間搭建起來的最基礎同時也是最核心的“渡橋”。其他所有看似不同的渡橋,都是“緣起性空”這座渡橋的變化相。如果沒有“緣起性空”這個最根本的核心,那麽這座橋,就不是佛法意義上的渡橋。


    從視角的角度來看,“緣起性空”則更像是一副眼鏡,是佛陀為我們準備的一個非常好的“觀”的工具。有了這個工具,我們就可以近似地觀看和體驗一下在“超越性視角”下,我們日常視角下的世界將會變成什麽樣子。


    因此,一定要記住,不要忘記了佩戴“緣起性空”這幅眼鏡,否則你一定會被“非超越性視角”下的“視界-世界”所迷惑。要時刻記得戴上“緣起性空”這幅眼鏡,當你戴上它,“非超越性視角”就變成了“半超越性視角”。


    而隨著你佩戴習慣的加深,慢慢地,“緣起性空”就會從借用的工具變成內化的工具,漸漸地與你的視角合一,當完全合一的時候,一個大事件就會在某個時點發生,它看似偶然,但其實隻是瓜熟蒂落——你生命中的“超越性視角”誕生了!從此,這個世界上就多了一個擁有“超越性視角”的生命。


    那時,雖然你擁有了超越性的視角,但你仍然會驚奇地發現: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但並不等效。


    至於“緣起性空”這一“眼鏡”或者“視角”本身是怎樣的,筆者將會在後續的章節中詳細闡述,此處不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空心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空如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空如月並收藏明空心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