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拚音:hanzi,注音符號:ㄏㄢˋㄗˋ),又稱中文、中國字,別稱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曆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征,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尺、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化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


    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係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西周時演變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隸書,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楷書盛行於魏晉南北朝,通行。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係中唯一傳承者,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


    漢字起源說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出現,曆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起源的說法,曆來各家有不同主張,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有:結繩說、八卦說、刻契說、倉頡造字說、刻劃說和圖畫說。


    漢字演變


    經曆階段


    漢字主要起源於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體係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後來的演變經曆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經曆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造字方法


    漢字的造字法是古人根據漢字的結構和造字規律,歸納總結出來的造字方法。漢字造字法有六種,又稱“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假借和轉注。


    “六書”最早出現在《周禮》,隻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對“六書”的進行了完善,近現代的學者在《說文解字》基礎上進行了很多改進,有三書說、四書說等,但“六書”依然是被廣泛認可的造字法。


    象形


    象形:象形:描畫事物的形象的造字法,如“日、月、山、水、人、木、火、口、目、田”等就是描繪其圖案來造字,後來逐漸演化變成如今的造型。象形造字法是人類最本能的造字方法。


    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加象征符號來造字,比如“刃(刀鋒的那邊加一點)、本(樹根加一點)、甘(舌頭加一點)、亦(由“大”張開手臂的人,胳肢窩下加兩點,指胳肢窩)”。


    用純象征的符號造字也屬於指事造字法,比如“一、二、三、五、七、十、上、下”,用純象征符號造字就屬於記號字。


    形聲:由表示意義的形旁和表示讀音的聲旁兩部分組成的造字法。形旁是漢字對事物進行歸類的表義部件,聲旁表示該字的讀音,比如:


    左形右聲:證、抖、城、構、偉;右形左聲:戰、勵、剛、彰、瓴;上形下聲:芳、崗、晨、籠、霧;


    下形上聲:想、熬、袋、劈、汞;外形內聲:圓、厘、匪、閨、匈。


    例如“鳩”字的形旁“鳥”;聲旁“九”則隻取其音,不取其義。


    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符號組成新字的造字法(不同於形旁和聲旁組成的形聲字),比如:


    “日”和“月”組成“明”字;


    “人”和“言”組成“信”字,表替人帶話而不加改變為值得信賴;


    “人”和“木”組成“休”,表示人在樹下休息……


    有些會意字是兩個或幾個同樣的字重疊組成的。比如:


    兩個“人”組成“從”,三個“人”組成“眾”;


    兩個“木”組成“林”,三個“木”組成“森”;


    兩個“口”組成“呂”,三個“口”組成“品”等。


    假借:借用讀音不同的字和形旁來組字的造字法,假借字和形聲字關係密切,隻是聲旁的表音功能喪失了。比如:


    兌dui---shuo說tuo脫yue悅閱


    告gao---gu梏牿hu鵠jiao窖ku酷


    且qie---cu粗殂ju跙沮狙疽齟雎qu蛆zu祖阻組詛俎zhu租助zui咀


    者zhe---du都賭堵睹chu褚儲shu暑署zhu豬諸煮箸渚著tu屠xv緒


    占zhan---dian玷nian拈鯰黏zhen砧tie貼帖


    ……


    轉注:字的意義發生變化而轉作它用,其本義用另一個字來注解和代替。轉注不是一種造字法,是與造字密切相關的用字法,轉注字都是兩字一對,比如:


    其--箕:“其”本義是“簸箕”的象形,後來轉做虛詞,“其”的原始義用“箕”字代替;


    斤--斧:“斤”原始義為“斧”,後來轉做量詞“斤”,原始義用“斧”字代替;


    莫--暮:“莫”原始義是“暮-太陽落在草下”之會意,後來轉做虛詞,原始義用“暮”字代替;


    要--腰:“要”原始義是“人體腰部”之象形,後來轉做動詞,原始義用“腰”字代替;


    益--溢:“益”原始義是“水從皿中溢出”的會意,後轉做益處之義,本義用“溢”字代替;


    自--鼻:“自”原始義是“鼻子”之象形,後來轉做代詞或介詞,原始義用“鼻”字代替。


    ……


    總結以上六書——“象形”和“指事”是純正的“造字法”,一般用於獨體字;“形聲”、“會意”和“假借”是“組字法”,一般用於合體字;轉注是“用字法”。總而言之,以上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們群策群力歸納出來的文字學理論,其所含的漢字構成法則,並非一人獨創,是人們在使用過程中長期演化而成,是一代又一代集體智慧的結晶。


    字形


    漢字因形狀方正,有“方塊字”的別稱,從結構上來看,漢字有以下特色:


    規整的字體(如楷書、宋體、隸書、篆書等)書寫下的漢字是一種方塊字,每個字占據同樣的空間。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體字由基礎部件組合構成,占了漢字的90%以上。合體字的常見組合方式有:


    上下結構,如“笑”、“尖”;左右結構,如“詞”、“科”;半包圍結構,如“同”、“趨”;全包圍結構,如“團”、“迴”;上中下結構,如“贏”;左中右結構,如“斑”;“品”字形結構,如“品”。漢字的基礎部件包括獨體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是筆畫,筆畫也具有一定的含義,如橫畫(一),可表示地平線(如旦字中的一橫)等。


    書寫漢字時,筆畫的走向和出現的先後次序,即“筆順”,是比較固定的。基本規則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後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不同書寫體漢字的筆順可能有所差異。


    從字體上分,可將各類漢字的字體分為三大類型。第一類是從宋代活字印刷發展起來的宋體、黑體(包括粗、細等線體)等;第二類是由書法演變而來的字體,如楷體、仿宋體、行楷、隸體、魏體、舒體、顏體、瘦金體以及鋼筆書寫的字體等;第三類是屬於美術字體,如綜藝、美黑、琥珀、水柱等。


    其他字體多是屬於以上三類字體的變異,例如:由宋體演變的大標宋、小標宋、報宋、長宋、中宋、姚體等;由黑體演變而成的大黑、平黑、粗黑、等線體(包括粗、中、細等線體,後又演變出粗、準、細圓體)等;由楷體、仿宋體等演變而來的中楷和細仿宋等;由黑體和宋體演變而來的美黑;由隸體演變而來的隸變體等。


    筆畫最少的漢字隻有一劃。有的字在書麵上沒有,隻在民間流傳“biang”是筆畫較多的漢字,有56筆,異體字共有45筆,繁體字共有59筆。“biangbiang麵”是源於陝西的一種麵,也是一家麵館的品牌,還在使用這個字,流傳不廣,2006方才流行,聲稱隻能在康熙字典中查到“biang”字寫法。事實上,在康熙字典中查不到“biang”字的寫法。


    關於biang,有一個字謎: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裏走。


    東一扭,西一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坐了個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打個勾勾掛麻糖,


    推個車車逛鹹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瀟寶貝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瀟寶貝兒並收藏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