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又稱萬裏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係。


    長城修築的曆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裏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bj、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xj這15個省區市。其中heb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米,sx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現存長城文物本體包括長城牆體、壕塹/界壕、單體建築、關堡、相關設施等各類遺存,總計4.3萬餘處(座/段)。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20年11月26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


    長城的曆史:


    長城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2萬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要多。


    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據曆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裏以上,其中秦、漢、金、明幾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裏。


    1、先秦。


    長城修築的曆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方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諸侯互防長城”,用以自衛。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以後曆代君主幾乎都加固增修。


    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裏長城區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先秦長城根據防禦對象,大致可分為北長城和南長城。


    2、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並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製國家。為了維護和鞏固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安全,秦始皇陸續采取了一係列國防建設和邊防守備的重大戰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規模修建萬裏長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取河南地,其後築起“西起臨洮(今甘肅山尼縣),東止遼東(今ln省),蜿蜒一萬餘裏”的長城。自秦始皇築長城之後,始有萬裏長城之稱。


    3、漢代。


    漢初,匈奴乘華夏戰亂,越過秦大將蒙恬所築長城,和漢帝國以戰國秦、趙、燕長城為界對峙。


    由於長城年久失修,北方守軍稀少,因此,強大的匈奴不斷進入長城以內擄掠。但是,就是這樣一條破爛不堪的長城,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軍事防禦作用。程不識是駐守長城的名將,治軍嚴厲,隻要他戍邊匈奴就不敢來犯。其後衛青、霍去病、公孫賀、公孫敖等出擊匈奴,均以秦、趙長城為進攻退守的主要據點。


    4、隋代。


    為了對付來自漠北突厥的南下襲擾和掠奪,隋文帝楊堅自建國伊始,就把修築長城、鞏固邊防,視為重要國防政策。


    隋煬帝楊廣即位以後,除了繼續防禦北方突厥的襲擾之外,還要著力對付來自西北方麵吐穀渾的侵襲,為此曾先後兩次修築長城,動用勞力之多隋代前所未有。


    自開皇元年至大業四年的28年中,隋朝兩代統治者先後7次調發近200萬勞力,於北部和西北部邊境修築長城、增建城壘,在前代北魏和周、齊修築長城的基礎上,使東迄紫河,中經朔方、靈武之境,西至榆穀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


    5、唐代。


    長久以來,“唐代無長城”在學術界已成定論,但唐代確實修過長城,不過與傳統意義上的“拒胡長城”不同,建築這條長城是為了統一戰爭。


    唐朝建立的最初幾年,同時並存的還有14個割據政權,其中有一支勁旅是依附突厥,並自封為皇帝的劉武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攻占李淵發祥之地晉陽(今太原),攻陷河東大部分地方,威逼關中。唐王朝迅速采取強硬手段,一方麵派秦王李世民抵禦劉武周,另一方麵迅即構築防禦設施,從平城至魯口的長城由此出籠。


    6、兩宋。


    宋長城西起sx省岢嵐縣青城山,東至荷葉坪山。岢嵐境內現存的38千米宋長城牆體全部由片石砌成,保存完好處高約4.2米,頂寬約1.6米,有些段落保留著30厘米左右的女牆,有的地段還有炮台遺跡。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發現有炮台遺跡。


    中國長城專家成大林在岢嵐考察長城後認定:岢嵐境內的長城為北齊、隋、宋三個王朝修築。這是中國首次發現宋代長城,填補了中國長城史研究的空白。


    7、明代。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亦稱邊牆,區別於由秦始皇所修的萬裏長城。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


    “內邊”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淶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裏。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8、清代。


    雖然清代有過康熙的“不修邊牆”令,但隻是形式大於意義,實際上清代長城的規模相當大,且地域跨度之大空前,其修築範圍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黃河以北尤為密集。清長城與明長城及曆代長城不同,是用於對內血腥鎮壓農民起義和民族起義的工具,對內而不對外。清長城相對粗糙且保存不多,作用單一,故而很少提及,更無法同明長城比肩。


    長城著名景點介紹:


    1、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位於bj延慶,是明長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勢險要,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bj的重要屏障。


    登上這裏的長城,居高臨下,盡覽崇山峻嶺的壯麗景色。八達嶺景區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曆史內涵而著稱於世。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裏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


    八達嶺長城博物館以萬裏長城為主題,全麵反映長城的曆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中國長城博物館位於八達嶺關城外,1994年建成開放。


    2、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位於hr區境內,是新bj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關長城,東連古北口,開放的2250米長城段其特點是長城兩邊均有垛口,特別是正關台三座敵樓並矗,著名的長城景觀箭扣、牛角邊、鷹飛倒仰等位於慕田峪長城西端,是萬裏長城的精華所在。


    慕田峪長城山巒疊嶂,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慕田峪長城設有國內一流的登城纜車、開發了中華夢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項目,形成了長城文化、石文化和體育健身娛樂有機結合。1992年被評為bj旅遊世界之最。2002年被評為4a級景區。


    3、司馬台長城。


    獨具“險、密、奇、巧、全”五大特點的司馬台長城,位於bj市密雲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距bj120公裏。


    它東起望京樓,西至後川口,全長5.4公裏,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結構新穎,造型各異,堪稱萬裏長城的精華。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讚譽道: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台長城又堪稱中國長城之最。司馬台長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築遺址。


    4、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長城是中國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係。由北齊長城和明長城共同組成,包括臥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台4個城段。古北口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為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在遼、金、元、明、清這五朝,大大小小爭奪古北口的戰役從未停止過,因此長城的作用突顯得尤為重要。


    5、箭扣長城。


    箭扣長城位於京郊懷柔縣西北八道河鄉境內,距懷柔縣城約30公裏,山勢非常富於變化,險峰斷崖之上的長城也顯得更加雄奇險要。箭扣長城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長城是明代萬裏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是近年來各種長城畫冊中上鏡率最高的一段,向來是長城攝影的熱點。


    6、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位於距bj市區140公裏密雲縣與河北灤平縣交界的燕山山脈中。西起龍峪口,東止望京樓,全線10.5公裏。沿線有建築各異的敵摟67座,烽火台2座,大小關隘5處,這裏長城上敵樓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牆體以巨石為基,高5-8米,並設有攔馬牆、垛牆和障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被譽為“萬裏長城,金山獨秀”。


    7、山海關長城。


    山海關長城是萬裏長城的入海處。現屬山海關境內的長城全長26公裏,主要包括:老龍頭長城、南翼長城關城長城、北翼長城、角山長城、三道關長城及九門口長城等地段。老龍頭長城是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有“中華之魂”的盛譽。


    山海關城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餘米的城牆,牆體高大堅實,氣勢宏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鍾鼓樓。整個衛城建築規模宏偉,防禦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製”的產物,明代的“屯田製”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嘉峪關長城。


    嘉峪關長城是明長城西端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城關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防禦體係。現在看到的城關以內城為主,黃土夯築而成,外包城磚,堅固雄偉。城關兩端的城牆橫穿戈壁,可以體會到大漠孤城的蒼涼。現代肖草《長城》詩:“風吹沙漠千山遠,雪舞祁連六月寒;登上牆台論楚漢,長城嘉峪見雄關”給予真實詮釋。


    9、大境門長城。


    大境門長城位於heb省zjk市市區,長城中唯一一座以門命名的關口。長城四大關口之一。


    大境門長城修築於明成化年間,坐落在高聳入雲的東、西太平山間,據長城之要隘,扼邊關之鎖鑰。大境門門牆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西側有明萬曆年間開鑿的西境門(小境門)。


    景區有西太平山長城公園,來遠堡,小境門,關帝廟,二郎廟,山神廟,等眾多明清曆史遺跡。為“萬裏長城長城第一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瀟寶貝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瀟寶貝兒並收藏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