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雲,字伯安,號陽明,又號樂山居士,浙江餘姚人,生於浙江餘姚北城(今zj省nb市餘姚市陽明街道),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是南京吏部尚書王華之子,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仕於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曆任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禦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接連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宸濠之亂,因功獲封新建伯,成為明代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兩位是靖遠伯王驥和威寧伯王越)。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書、左都禦史。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享年五十七歲。明穆宗時追贈新建侯爵,諡號“文成”。萬曆十二年(1584年)從祀於孔廟。


    王守仁之學以“心”為宗,他以“心”為宇宙本體,提出“心即理”的命題,斷言“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倡言“知行合一”說,後專主“致良知”說,認為“良知”即“天理”,強調從內心去體察天理。明代心學發展的基本曆程,可以歸結為:陳獻章開啟,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其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傳世。


    生而不凡


    幼年的王守仁有著良好的家世和優越的學習環境。王守仁之父王華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在王守仁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生,他的母親懷孕十四個月才分娩。王守仁5歲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有一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雲“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


    年少有為


    十二歲,王守仁就讀書塾。十三歲,母親鄭氏去世。幼年失恃,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挫折,但他誌存高遠,心思不同常人。一次與書塾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之人。


    清代焦秉貞繪《王陽明像》


    十五歲時,他聽說石英、王勇、石龍(石和尚)、劉通等起義,就屢次試圖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被父親斥為狂妄。同年,他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那時已經有經略四方之誌。


    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十七歲時,他到南昌與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來這天他閑逛中遇見一道士在那裏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了一迴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直到第二天嶽父才把他找迴去。


    弘治二年(1489年),王守仁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返迴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甚喜。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裏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麽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步入仕途


    弘治五年(1492年),王守仁第一次參加浙江鄉試,與胡世寧、孫燧同榜中舉,其後,學業大有長進。但他越來越喜歡談論軍事,並且很會射箭。然而,二十二歲時考進士不中,內閣首輔李東陽對他笑道:“你這次雖然不中狀元,下一次科舉必定會中狀元,試一試為下一次科舉作個狀元賦。”王守仁拿起筆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們都很驚奇他的天賦才能。嫉妒他的人就開始議論說,這個年輕人如狀元及第,必然是目中無人。王守仁二十五歲再次參考科舉,再次落第。他的狀元父親開導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被貶悟道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歲的他參加禮部會試,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寧伯王越,迴朝上疏論西北邊疆防備等八事,隨後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決斷囚獄,隨後因病請求歸鄉。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用授兵部武選司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禦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裏,修文縣治)當龍場驛棧驛丞。同時,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bj,調任南京吏部尚書。


    路途中,王守仁被劉瑾派人追殺,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逃過追殺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麵見父親王華,王華對他說:“既然朝廷委命於你,就有責任在身,你還是上任去吧。”隨後他踏上路途,來到貴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王守仁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


    思想


    明代心學發展的基本曆程,可以歸結為:陳獻章開啟,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陽明心學直接的源頭是“陳湛心學”。陽明心學始創於“龍場悟道”,其“悟道”的理路,與陳獻章的“靜養端倪”堪相一致,這一看法已是學界的共識。陽明心學與陳湛心學的淵源關係,學界一直有明確的說法。朱維錚先生說,“陳獻章,是王陽明學說的真正教父”;“廣東,是王學的策源地”。


    王守仁反對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戒律,反對盲目地服從封建的倫理道德,而強調個人的能動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學命題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論,具有要求衝破封建思想禁錮、唿籲思想和個性解放的意義。王陽明廣收門徒,宣傳他的思想主張,史稱“陽明學派”(又稱“姚江學派”)。他的著作有《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行世,被學術界評價為中國封建中世紀社會後期出現的最早的啟蒙哲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瀟寶貝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瀟寶貝兒並收藏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