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解釋】


    政治寬鬆,人民就淳樸。政治苛刻,人民就狡詐。此聖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傷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當有福的時候,千萬不要得意忘形,這“福”裏麵可能藏著許多禍。一個人陷入禍地時,不要太過絕望喪氣,這“禍”裏麵也可能埋著福氣。人生是一個充滿變幻的過程,所以無論身處什麽境地,都埋藏著變數,得意時不要忘形,失意時不要失誌,遵從規律行事,轉機總會來到。穩住心態,明白福裏藏著禍,禍裏埋著福。遇事心態最重要,切勿急躁誤事,等不及時機,就會遺漏時機。心穩了,福禍相轉就無所畏懼。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解釋】


    “嗇''指的是愛惜精神,節省知識。“早服“說的是提前服從道。道不是知識,道需要我們親身去印證。隻有親身體驗過,才真正懂得什麽是道。“早服謂之重積德“,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是修德,積德,其它都是假的。你修的越好,留給子孫才是真正有用的東西。“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大意是說,人福氣夠了,遇到困難容易克服。困難克服了,就不會總想著自己的一生到底要受苦受到哪一天。”莫知其極,可以有國“當你不覺得遇到困難是困難的時候,你的能力就可以治理一個國家了。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懂得怎樣領導,你才可以長久承擔不得已的任務。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解釋】


    鬼----邪惡勢力,如果用道來治理天下,邪惡勢力起不了作用,也傷不了人。無事、無為、不擾、不言,國家自然就治得好好的,老百姓自然也就安居樂業。最好的政治,就像魚感覺不到水的存在一樣,讓老百姓感覺不到政治的存在。如果不斷地搞政治運動,不斷地以各種方式去“教育”老百姓,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做人不要疾惡如仇。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解釋】


    大國要居於江河的下流,這是天下百川所歸附的地方,自居於雌性地位。雌性經常以安靜戰勝雄性,就在於她安靜而居下。所以,大國對於小國謙下,就可取得小國的信任。小國對大國謙下,才能取得大國的信任。所以,謙下可以信任人,謙下可以被人信任。大國不過分要求領導小國,小國不過分要求事奉大國,大國小國都適當的滿足自的要求,大國應特別注意謙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解釋】


    道是萬物的主宰,是善人的法寶,惡人也受它的保護。美好的言辭可以換來別人對你的尊重;美好的行為可以勉勵他人。即使有不懂為善的人,怎能把他們拋棄呢?所以樹立天子,設置大臣,雖然先獻美好的玉石,後獻珍貴的車輛,還不如把道作為獻禮。古時所以為什麽要重視這個道?不是說有求即能得,有罪即能免嗎?所以被天下所重視。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解釋】


    以無為的態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意思是說,我們做事情時,不必先麵對最困難的那部分,先從容易的部分做起,等把容易的部分做完了,你會發現其他的部分也很容易。你要做大事,就要先做小事,把細節做好,大事自然就完成了。不要一下子就去做大事,你擔不起來,而且後果會很慘因此聖人始終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輕易答複別人的要求,勢必要失信,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勢必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為聖人遇事總是看得困難些,所以最終就沒有困難了。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聖人始終不貪圖大貢獻,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解釋】


    局麵安定時容易維持;事變還沒有跡象時容易解決;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細微時容易消散。要在事件發生前就把它安排妥當,要在禍亂未發生以前就加以治理。合抱的大樹是由小樹苗長成的;九層的高台是積累的泥土築起的;潛力的遠行是從第一步開始的。有為就會有失敗,有得就會有損失。因為聖人無為,所以就不會失敗:無得,所以就無失。人們做事往往在快成功的時候失敗。當事情快要辦完的時候還能象開始時那樣謹慎,因此聖人的欲望就是沒有欲望,不重視稀有的貨物;聖人的學問就是沒有學問,以補救眾人常犯的過錯。用以輔助萬物自然發展不敢去妄加幹涉。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慎始比較容易,中國人一開始都很謹慎,但往後越做越順,就越來越大意,越做越熟練,就覺得自己越來越內行,然後大意失荊州。所以中國人要把“終”擺在前麵,“慎終”,就是堅持到最後五分鍾,一直到最後都跟剛開始一樣那麽謹慎,就不會失敗。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解釋】


    古時善於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聰明些,而是教人民愚蠢些。人民之所以難治理就是因為他們智巧太多。所以用智巧治國,是國家的災害;不用智巧治國,是國家的幸福。認識這兩種治國的法則也就是模式。經常運用這一模式,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遠啊,與事物是相反的,最後得到的是非常通順。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解釋】


    江海所能成為一切河流的領袖,由於它善於處在河流的下遊,所以能成為一切河流的領袖。所以要想處在人民上麵,必須在言詞上對人民表示謙下;想出在人民之前,必須站在人民後麵。所以聖人處在人民上麵,而人民不感到負擔;處在人民前麵而人民不感覺礙事。所以天下人民喜歡推崇他而不厭棄他,因為他不跟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爭得過他。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解釋】


    天下人都說我的道太大,正是因為大,所以不象任何東西。如果象某種東西,早就渺小的很了!我有三件法寶,我掌握它並保護著它:第一叫做慈愛,第二叫做儉約,第三叫做不敢在天下人的前頭。慈是無我,對萬物沒有欲望,能真正關懷,因為慈愛,我們才會勇敢。隻有慈,才能勇。愛都是自私的,?因愛生恨的事情我們見的也很多,但是慈從來就不生恨。“儉”,指的是自潔自律自約,當用不省,當省不用,人一奢侈,就糟糕了,錢就會永遠不夠用。節儉,並非隻是節省金錢。精神、力量,包括時間、資源等方方麵麵,都要節省,都不可以浪費。當時機不恰當的時候是不敢為天下先的。不敢為天下先,運用在生活中,就是做事要謹慎,經過測試再下結論。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解釋】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隨便發怒,善勝敵者不跟他纏鬥,善用人者為之下。這些現象就叫作不爭之德。不怒不是不發怒,人怎麽可能不發怒呢?是不輕易發怒。


    是謂用人之力,隻有不爭之德,你才有辦法上下同心協力。是謂配天之極,你才有辦法登峰造極,跟天同在,與天相合,走到天道,那就天人合一了。老子已經從很多方麵來告訴過我們:天人合一,就是你想做就能做得到。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解釋】


    用兵的說過:我不敢主動進攻而要防守,不敢前進一寸而要後退一尺。這就叫做沒有陣勢可擺,沒有胳膊可舉,沒有敵人可打,沒有武器可拿。禍害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幾乎喪失我的法寶。所以兩軍勢力相當,悲憤的一方會得到利。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解釋】


    我的話很容易懂,很容易實行。天下竟沒人懂,沒人實行。言論要有宗旨,做事要有主心骨。由於人們的無知,所以才不了解我。了解我的很少,效法我的就可貴了。所以聖人穿的雖不好懷裏卻揣著美玉。“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如果一個人自認為無知,那就不會人前炫耀,也不會成為眾人的目標,那他就是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解釋】


    你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就很高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偏偏認為我知道,這就叫做病。聖人因為懂了這個道理,他就不犯這個錯誤,所以永遠不病。


    很多時候,我們不要急於發表自己關於一件事的見解,先聽聽別人怎麽說。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解釋】


    有道的聖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解釋】


    勇於強硬會帶來災禍,甘心柔弱則會保全性命。兩種行為,一個得利一個受害。天所厭惡的,誰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聖人也說不清楚。天道以不爭而善於取勝,不言而善於應對,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於謀略。上天所布的法網無邊,網眼寬疏也不會有遺漏。自然因果就叫天網,天地萬物沒有一件逃得過。法再怎麽嚴密也有漏洞,有些人專門研究法律的漏洞,造成社會的不安。一個人說隻要不違法,我就敢做,這種勇敢其實是害人害己的。人要憑良心,遵循天理去做事,否則終將自食惡果。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解釋】


    人民不怕死,怎麽能用死來嚇唬他們?如果使人民經常怕死,對那些搗亂的人,我把他們抓來殺掉,誰還敢?應由專管殺人的人去殺。要代替專管殺人的去殺,正如同代替木匠去砍頭。要代替木匠去砍木頭,很少有不砍傷自己的手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解釋】


    人民所以饑餓,是由於上麵租稅太多,所以才饑餓。人民所以難治理,是因為上麵有所妄為,所以難治理。人民之所以不重視自己生命,是因為上麵過分地保養自己的生命。所以人民才不重視自己的生命不過分看重生命的人,比過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解釋】


    堅強與死是同類的,柔弱與生是同類的。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粗壯就會遭到砍伐。凡是堅強的往往處於劣勢,相反,柔弱的往往能處於優勢。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解釋】


    天的道不正象拉弓射箭嗎?高了就壓低些,低了就抬高些,有多餘的就減少些,不足的就補充些。天的道減少有餘的補足不足的,熱鬧的道卻不是這樣,而是減少不足的補充有餘的。誰能把有餘的拿來補充不足的?隻有有道的人。因而聖人幹完事情卻沒有仗恃,成功了自己不居功,他不願意表現自己的賢能。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解釋】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能攻破堅強的力量沒有能勝過水的。沒有別的東西能代替它。弱能勝強,柔能勝剛,天下沒有人不懂,卻不能實現。因此聖人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算得國家的領導。承擔全國的災殃,才能當天下的王。正話好象是反話。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解釋】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還會殘留下殘餘的怨恨;用德來報答怨恨,這怎麽可以算是妥善的辦法呢?.“報怨以德”講的是事前,不是事後。報怨以德,是最受大家誤解的。人家給你難堪,人家增加你的麻煩,甚至人家打擊你,你就用德去報他。如果壞人你用德報他,那麽好人你要用什麽報他呢?老子的意思是,要事先防患。如果事後會有報怨,你就要事先施德來預防,即要用德來預先防止人家對你的報怨。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公疼憨人,我們不喜歡聰明外露的人,人應該含蓄,有內涵。老子教育我們要深藏不露,隻有當你有足夠的才能和資本時,你才有資格講自己深藏不露,但不露不是永遠不露,到了該顯露的時機一定要顯露,而且要恰到好處,最重要的是顯露完之後迅速撤離,否則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不要隨意批判誰或者批判什麽。批判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因為你不清楚答案到底是什麽。我們講過老天是不照顧任何人,怎麽照顧你呢?沒有錯。老子也講了,天地是無親的,道,它沒有什麽親戚朋友,沒有。但是它常常跟善人在一起,善人就是有德之人,你有道德,老天就跟你在一起,跟你在一起,你道就會發揚,那就等於它照顧你。它沒有危害任何人,它隻是照顧該照顧的人,這個叫什麽?叫做公正,但是一點不公平。天道沒有親戚關係的概念,它是一視同仁的,但是它會常與善人,也就是會經常照顧老實人。老實人不是笨,隻是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吃虧就是占便宜。?為什麽吃虧就是占便宜?因為吃虧的話你就少受氣,一點兒虧都不吃,最後說不定氣死自己,那更劃不來。??凡事盡力了就好,人生是來欣賞自己安排的人生過程,不要計較結果怎麽樣,盡人事,聽天命。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解釋】


    國要小人少。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也不想遠方遷移;雖有船車,沒有乘坐的必要;雖有武器裝備,沒有陳列的必要。使人民迴複到結繩記事的狀況。吃得香甜,穿的美觀。住的安逸,過得歡樂,鄰國之間互相看得見,雞鳴犬吠的聲音互相聽得著。而人民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來。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解釋】


    《道德經》最後一章,可以說是老子思想的總結,隻有短短57個字,卻闡述了5條為人處世的真理。


    0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很真實很實在的話,聽起來是不動人的;那種非常動聽的話,不一定真實。


    我們現在總是鼓勵人家說好話,有沒有必要?大家也可以想一想,我們為了說好話,就不講真話了;我們為了說好話,連實話也不說了。你要選聽起來很動人,但是最後是空的,還是要選我們經常感覺到忠言逆耳的話?


    這是個人選擇,也是個人的命運,因為命運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所造成的結果。忠言逆耳利於行。


    老子希望我們不要被表麵的華美言辭所迷惑,而是踏踏實實,才能聽到真話實話,才能對自己真正有用。


    02?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真理永遠是真的,你現在認為這個不對,那是你的事,跟我無關,用不著我來辯論。而常常要找理由辯解自己的行為,那這個人根本就是心虛。


    西方人有一句話,叫作真理越辯越明。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不是一個辯論的民族。孟子那麽會說話的人,他隻說,我難道是喜歡跟人家辯論嗎?我難道是喜歡說話的人嗎?我實實在在是不得已的。


    能不說就不說,大家慢慢去體會。真理不是辯出來的,中國人不辯就好,越辯越亂。因為我們永遠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怎麽聽都有道理,但是怎麽聽都不見得有道理。所以全世界訂條約,都不敢用中文訂,因為它彈性太大,怎麽解釋都可以的話,是很麻煩的。西方人不了解這些,但是我們中國人要了解自己。中國人,中國字,中國話,都是彈性很大,應變力非常強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要學西方說我們來辯論,完全沒有用。中國人同樣一句話,有的人講了大家都沒有意見,有的人講了大家都有意見。關鍵點在這裏。


    0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真正了解道,真正明道,真正去行道的人,他不要什麽都懂。大家看以前的人多老實,酸梅湯就是酸梅湯,童叟無欺。現在不是了,現在酸梅湯根本就是自來水,裏麵可能連一顆酸梅都沒有。


    “博者不知”,什麽都懂的人,可能常識也不夠,很多人沒有常識,隻有知識而已。所以今天有知識的人如果所缺的是常識,人情世故完全不懂;如果缺的是道德,他什麽都敢做。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當你求知識的時候,當然是越多越好,增加你的見聞,使你懂得更多的東西。可是這個時候你就要提醒自己:除了為學以外還要為道。就是說你學一樣東西之後,要迴歸以道,看它合不合理,合不合天道。合天道,就去實證,就去做;不合天道,就不能做。


    04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聖人不為自己積藏任何東西,他不要名,不要利,不多欲。聖人盡量幫助別人,自己就越充足;盡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加豐富。你替別人做事情,是吃虧嗎?沒有,因為你得到了經驗,而這經驗是誰都搶不走的。所以我們今天常講,你給我多少錢,我就做多少事,這完全是西方的觀念,我們中國人不是。


    中國人是我多做事情,就多增加經驗,這個經驗才是我一輩子所得。比如你本來不太懂,教學生第一遍的時候,老實講,自己也覺得懂得不多,第二遍、第三遍,慢慢越來越懂。這樣大家就知道,為什麽剛畢業的教師,工資不能太高,慢慢年資高了,就多一點,其實越教你自己越懂。


    你給別人越多,所得到的越多,這就是教學相長。所以,不必計較你給予了別人多少,多做了多少事,吃了多少虧,你應該在乎的是,通過這些事情,你積累了多少經驗,有沒有上進,更何況,吃虧就是賺便宜。


    05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天道為什麽會生生不已,因為它永遠對萬物有利而無害。


    聖人為什麽會為而不爭?因為聖人仿效天道,天道隻有奉獻,沒有爭任何東西。聖人永遠為大家服務,永遠施多於取,他取隻是取他生活的需求而已。


    老子把“為而不爭”這四個字放在《道德經》的最後,他的意思就是很怕我們以為他是無為的,所以這裏特別講“為”。


    整部《道德經》老子之所以強調無為,就是告訴我們不要違反自然的規律。用不違反自然規律的心態,來有所為,來無不為,才叫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整個的中心思想就在這裏,一個人要有所表現,必須要有個前提,就是不爭。你無所爭的時候,就可以不違反天道,就可以盡力而為。可見,不爭的意思,就是說你要盡量去做,但是不要爭功勞。


    其實一個人最有前途的,就是有人搶你的功勞,而那個人恰恰就是你的頂頭上司。很多人以為,頂頭上司最可惡了,專門搶我功勞,其實錯了。你製造很多功勞,全部歸給他,他升職越快就越感覺到沒有人做事,所以他第一個要求,就是把你提升上去。


    一個人一輩子隻要有一個人一直拉你,就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瀟寶貝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瀟寶貝兒並收藏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