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解釋】


    絕學無憂。世俗的人都認為,一個人有才能,有知識,就可以無憂無慮。可是我們看到很多很有才智的人,比沒有才智的人還痛苦,因此老子要我們超越這些世俗的學問,才能做到真正的無憂。所謂絕學,並不是老子拒絕學習,不看重學問,不希望我們學東西。他的意思是,我們學了以後,既不要認為自己是飽學之士,更不可以高人一等。“絕學無憂”,其實是一個可以與無為而治互相交換的用詞而已。聖凡同。第二十章,老子用很清楚的現象,告訴我們聖跟凡是怎樣表現的。聖凡之分,在於行道的功夫。其實在老子的心目當中,聖凡是一同的,叫做聖凡同。聖凡怎麽會同呢?其實很簡單,當你見山是山的時候,你不知道是聖還是凡,可是當你見山不是山之後,又能夠迴複當初的見山是山,你就是聖了。所以同樣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就看你有沒有經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那種曆程。就算經曆了,如果不能返迴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那你就是假的聖人,不是真的聖人,差別就在這麽一小段變化而已。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唯”,就是很恭敬地迴答——諾諾諾。“阿”,就是很怠慢地迴答——阿嗯阿。這有什麽區別呢?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大家都怕這個怕那個,你能不怕嗎?如果你不怕,那連平常人都沒有做到;如果你怕,甚至比大家更怕,那還算什麽修道人呢?人之所畏懼的,我們修道的人,也不能不畏懼。老子告訴我們,一個人恭敬,對方心裏會比較舒服;怠慢,對方心裏會比較不好受。那我們對人家就要盡可能恭敬一點,可是人家對我們怠慢的時候,不要去計較。看到別人行善,不必太鼓勵,因為一鼓勵他就可能變成假的;看到別人做出讓我們討厭的事情,也不要去苛責,因為一苛責他就知道了,原來這樣你會發脾氣,所以下次還是幹老一套,因為他老想氣你。老子一再告訴我們,要順著我們的本性去發展,既不能縱欲,也不能禁欲,因為那都不合人性。一個人如果什麽都不怕,所有人都會怕他。人家怕這個怕那個,我們也怕,但是我們的怕跟他們的怕不一樣,我們會把它淡化,讓其區別不是很明顯。這樣才叫做修道。“荒”,是廣、大的意思。“其未央哉”,“未央”,是沒有盡的、無窮無盡的意思。一般人所畏懼的實在太多了,怕得越多,本性越受到壓抑,越不敢表現出自己原來那種誠樸的樣子。其中的道理,渺遠而沒有盡頭。眾人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享受盛宴,如同登上高台賞春,而我卻獨自寧靜淡泊,無動於衷。好像還不懂得嬉笑的嬰兒。倦怠閑散的樣子,好像浪子不知歸家。老子一直都在說,什麽時候能夠迴複到嬰兒時的狀態,我們的修道就真的有成就了。嬰兒,老子的常用詞,是要我們柔弱無欲。世人都自認為自己很聰明,做的事很對,我卻獨自認識到我的愚笨和無知。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解釋】


    大德的形態,與道一致。道這個東西,是恍恍惚惚的沒有固定的形體。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卻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卻有實物;深啊遠啊,深遠之中卻有精氣,這種精氣是真實可信的。從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廢去,根據它才能認是萬物的開始。我怎麽會知道萬物的開始的情況呢?原因就在於此。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解釋】


    委屈才能保全,彎曲才能伸直,低窪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因此聖人用這一原則作為天下事理和模式。不置身其中方能觀察事物全貌;不自以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己誇耀,反而能得有功勞;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期有所長進。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就沒有人能爭得過他。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釋】


    少說話是合乎自然法則的。狂風不會整天刮,暴雨也有終止的時候。是誰使它這樣的?是天地。天地的變化尚且不能長久,更何況是人呢?所以凡是從事於道的人:求道的就與道相同。求德的就與德相同,求失的就與失相同。與道相同的人,道也樂意得到他;與德相同的人,德也樂意得到他;與失相同的人,失也樂意得到他。不值得信任的,當然就有不相信的事情發生!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解釋】


    掂起腳跟是站不穩當的;故意跨大步是走不遠的;固持己見而不兼聽眾人的不容易明白事理;自以為是而以他人為非者,眾人不彰其名。自我誇耀的建立不起功勳;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從道的觀點來看,應當說是剩飯贅瘤。誰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釋】


    有一個混然一體的東西,出生在天地之前。無聲啊,無形啊,不依靠外力而永遠存在。不停地循環運行,它可以算做天下萬物的根本。我不知到它的名字,把它叫做道,並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大到無邊叫做逝去,逝去叫做遙遠,遙遠可返迴本原。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以大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為法則。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解釋】


    重是輕的根本,靜是動的主宰。因此,聖人終日行走不離開輜重。雖有豪華的生活,卻不沉溺在裏麵。為什麽身為大國的君主,卻輕率地對待天下的事情呢?輕率必然喪失基礎,妄動必然喪失主宰。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解釋】


    善於行路的,不留轍跡;善於言談的,不留話柄;善於計算的,不留籌碼;善於關閉的不用鎖具卻不能打開;善於捆綁的,不用繩索卻不能解脫。因此,聖人總是善於救人,所以沒有廢棄的人;總是善於用物,所以總是沒有廢棄的物;這就叫做內在的聰明。所以,善人是惡人的老師,惡人是山熱病的借鑒,不尊重他的老師,不愛護他的借鑒,雖自以為明智而實際上很糊塗。這就是精深奧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解釋】


    雄代表先、強、動,雌代表後、弱、靜,這兩者同等重要。深知什麽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有時我們寧肯守柔,也不要持剛,寧可退後,也不要向前,隻有這樣才能分清雌雄。一個人如果我讓他,他也讓我,下次可以放心讓他。如果我讓他,他不讓我,我就需要斟酌,自己要讓到什麽地步方能守住底線。,一個人可以柔弱,不可以懦弱。人要自居於下,耐得住寂寞,這才真正了不起。人的勇敢是最後才表現出來,不要隨時隨地都表現勇敢,那樣樹敵太多,也會很痛苦。


    甘作天下的溝溪,永恆的德就不會離失,迴複到初生的嬰兒的狀態。明知什麽是明亮,卻安守黑暗,甘作天下的模式。甘作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就不會丟失,迴複到最終的真理。明知什麽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甘願作天下的川穀。甘作天下的川穀,永恆的德才可以充足,迴複的純樸,純樸分散就成為器具,聖人們用它們是發揮他們的長處。所以,大的器具是完整的。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解釋】天下的人民是神聖的,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願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治,否則用強力統治天下,就一定會失敗;強力把持天下,就一定會失去天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解釋】


    用道輔助君王的人,不用兵力在天下逞強,這事容易得到報應:軍隊所到的地方,荊棘橫生,大戰之後,一定會出現荒年。善於用兵的隻求有個好結果就行了,不敢用兵來逞強。有好結果了,不要自高自大,有好結果了不要誇耀,有好結果了不要驕傲,有好結果了要看成是出於不得已,有好結果了不要逞強。事物壯大了就會衰老,這就叫不和乎道的原則,不和乎道的原則必然消亡。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誌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解釋】


    兵器是不吉利的東西,不是君子的東西,不得已而用它,看輕一些為好。勝利了也不要看成是美事。如果看成美事,就是喜歡殺人了。喜歡殺人的人,就不可能得誌於天下了。吉慶事以左邊為上,兇喪事以右邊為上。偏將軍在左邊,上將軍在右邊,就是說用辦喪事的規矩來處理。戰爭殺人眾多,要帶者悲痛的心情參與,就是戰勝了也要用辦喪事的規矩來處理。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製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解釋】


    道永遠沒有固定的名稱。樸雖然小,天下沒有誰能支配它。到侯王的如果能守著它,萬物將會自動歸從。天地之氣相合,就會下雨。人們沒有指使它,它卻自然均勻。開始有製度就要有名稱,名稱既然有了,就要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險。比如道為天下所歸,就像江海為一切河流所歸一樣。“自賓”自由有度。“知止”,進退有度。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要留有餘地,別把人家逼到死胡同裏。如果我們都拿第一,誰還跟我們來往,人家一碰到我們一定輸給我們,人家還理我們幹嘛。所以,中國有一門藝術,叫作沒有輸贏,贏了的裝作沒贏,輸了的裝作沒輸,兩邊都有麵子,叫做圓滿。中國人從來沒有必勝的觀念,我們都是不敗。必勝的人勝不了多久,不敗的人則可以長長久久地不敗。要懂得隱藏,潛龍勿用,深藏不露。“道”存在於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歸流於它,使萬物自然賓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解釋】


    能認識別人的叫做智,能認識自己的叫做明。能戰勝別人的叫做有力,能戰勝自己缺點的叫做剛強。知道滿足就感覺富有,堅持力行的就是有誌氣,不迷失本性的就能長久,死而不被遺忘的就是長壽。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解釋】


    萬物依它生存而它從不說什麽,成功了它不據為己有。養育了萬物而不自以為主宰,經常沒有欲望,可稱為渺小;萬物想它歸附而它不自以為主宰,可以稱之為偉大。因為它到底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成為偉大。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解釋】


    誰要掌握了道,天下人都要向他投靠。都來投靠也不會互相傷害,大家都和平安泰。音樂與美食,能使行人停步。道要說出來,卻淡的無味。看它看不見,聽它聽不到,用它用不完。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釋】


    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增強它;想要廢棄它,必先興盛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與它。這叫做精深的預見,柔弱會戰勝剛強。魚不能離開水,國家的好武器不能拿出來給人看。以“處柔”的態度對待他人,就能避免很多怨恨。


    人需要過三關:第一是金錢關,第二是名關,第三是利關。第一,遇到問題不要躲避,更不要硬碰硬,而應該用柔性去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傷害任何一個人。第二,不要總是將煩惱放在心頭,這樣隻會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聰明人會將煩惱分解,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硬扛。這是每個人都要做的功課,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第麵對人生中的諸多關卡。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解釋】


    道是無為的而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為的。侯王如果能保持無為這一原則,萬物將自動向他歸化。歸化後如果有欲望發作,我就用“無名之撲”來鎮服他。無名之撲也就是根絕欲望。根絕欲望可以安靜,天下自然就會穩定。老子所說的無為不是指不做事,而是不要人為地做事。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解釋】


    “德”即是“得”,所謂“上德之人”與“下德之人”的不同之處是,對於得失的不同理解和做法。“上德之人”的“得”是“不得到”而不是“得不到”。“不得到”是不去刻意地必須得到,不去逆規律而求得擁有,不執著於始終握住。“下德之人”的“得”正好相反,“得”就必須想方設法得到,還要將已經得到的東西時時刻刻牢牢抱緊,生怕失去。所以,才會殫精竭力、耗盡心神、束手束腳。怎能不累?!事事皆有度,否則越緊抓得越容易失去,到頭來,什麽都得不到。


    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於淺薄;存心樸實,不居於虛華。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穀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解釋】


    自古以來凡是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寧,神得到一就有靈,窪坑得到一就充盈,萬物得到一就繁衍滋生,侯王得到一就能為天下的首領。他們都是從得到一才能達到的境界,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破裂;地不能保持安寧,恐怕要廢棄;神不能保持靈驗,恐怕就要消失;窪坑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萬物不能繁衍滋生,恐怕要滅絕;侯王不能保持高地位,恐怕要垮台。所以,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所以,侯王自稱為“孤家”.“寡人”“不穀”。“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賤是基本,貴是有了賤才會貴,沒有賤貴不起來。??你照顧大家,大家被你照顧,才會很自然地來幫助你,你就貴了。你不是靠你的權勢,不是靠你的威力,而是靠你去照顧大家,大家很自然就返迴來了。?一個人隻要願意處下,很快就會上來。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解釋】


    任何事情,你都要反過來想。向相反的方向變化是道的運動,示弱是道的運用。


    我們每次想到老實人的時候,都覺得老實人很吃虧。老實人雖然被聰明人欺負,但是他專門吃老天爺,那不是很愉快嗎?聰明人專門吃老實人;老實人吃不了聰明人,他就放心地吃老天爺;老天爺沒事幹,專吃聰明人。講了沒有,要變成有很容易;講了有,要變成沒有很難。好好去想一想。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但是,“有”不是最本源的東西,最本源的是“無”,因為最後所有東西都是歸於無的。這樣你才知道,中國人都是先說沒有,不會先說有。一個人保護自己不叫圓滑,害別人才叫圓滑。所有的差錯最後都是你自己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大家慢慢從這裏去了解,“無”是分母,“有”不過是分子。我們站在沒有的立場來說有,隨時可以控製得很穩當。先說不要再來要,你就不會過分。


    我們之所以如此謹慎,之所以先說沒有,之所以明哲保身,目的就是讓我們有生之年始終對倫理道德有信心,始終對天理良心有信心。朝這個方向去想,你就是正確的。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穀;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解釋】


    上等智慧的人,聽到道,不斷地用實踐來增強對道的感悟。中等智慧的人聽到道,好像聽得懂,又好像聽不懂。下士聽到道,認為你在亂講,認為肯定不可能有這種事情,才會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古人說過:明顯的“道”好象暗昧,前進的“道”好象後退,廣德若不足,意思是道德範圍很廣,好像永遠不會滿,人要不斷修德,保持謙卑。平坦的“道”好像高低不平,崇高的“德”好像低窪的川穀,潔白好象汙垢,剛健的“德”好像是怠惰,質地純淨好像是渾濁。最大的方形反而沒有邊角,重大的器具往往製成得很晚,最大的聲音聽來反而無聲,最大的形象看來反而無形。“道”幽隱而無名,隻有“道”,才善於使萬物得以完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越好的音樂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宏遠。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解釋】


    道產生統一體,統一體產生對立的兩個方麵,對立的兩個方麵產生第三者,第三者產生萬事萬物。萬物內部都包含著陰陽兩個對立的方麵,它們在交衝中得到和諧。人們所厭惡的就是“孤家”.“寡人”.“不穀”這些詞兒。而王公們卻用這些詞兒稱唿自己。所以,一切事物貶損它,它卻得到增益;增益它,它卻受到貶損。人們所教導我的,我也用來教導別人:“強暴的人不得好死”。我要把這句話作為教人的宗旨。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解釋】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駕禦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無形的力量能進入沒有空隙的東西裏麵。我因而認識到無為的好處。無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天下的事很少能夠比上得上它。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解釋】


    名聲與身體相比哪個親切?身體與財產相比哪個重要?得到和喪失相比哪個有害?所以,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所以說,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解釋】


    最完美的東西好象是空虛的,它的作用不會窮竭。最挺直的好象彎曲,最靈巧的好象笨拙,最好的口才好象說話遲鈍。急走能戰勝寒冷,安靜能克服炎熱,清淨無為可以做天下的首領。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解釋】


    天下有道時,戰馬都用來耕地;天下無道時,懷孕的馬也要在戰場上生駒。最大的災禍是不知道滿足,最大的罪過是貪得無厭。所以,知道滿足為滿足永遠是滿足的。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解釋】


    人隻有行遍天下,積累豐富閱曆,又能歸納總結,才可能不出戶,知天下。不望窗外,就能看到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意思是,他經曆的越多,就越發能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越少。跑的地方越遠,去的地方越多,麵對眾多紛亂的信息,有時往往越不了解那些地方。聖人則不同,不出戶已抓住了根本原則,不為而成,雖然做了很多事,但讓老百姓感覺不到做了什麽,因為一切看起來都很自然。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解釋】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當我們要增加經驗和知識的時候,那叫多多益善,“為學日益“,多多益善那個“益“字,就是增加的意思。倘若我們要“為道“的話,這個“為“表示我們的生命實踐,倘若我們的生命實踐是對天道的體現,這樣的生命實踐就叫“為道“。但是,道無法正麵說出來,我們如何讓我們的生命實踐去體現天道呢?老子來了句話叫“為道日損““損“就是減少,減少來自人自己的因素,而且要減得十分徹底,叫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雖然無為而沒有不是他所為的。治理天下不要經常進行幹擾。如果經常幹擾,就不可能治理好天下。


    第四十九章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解釋】


    聖人不會公開說自己要做什麽,要如何做,而是順民意。聖人不會以自我為中心。而大部分人很自我,到最後往往害的是自己。大家認為好的,我也認為他好;大家認為不好的,我還是認為他好。何謂聖人,就是無論善或不善,都能夠善待。善的人讓他更善,不善的人讓他趨向於善。??聖人的偉大不在於分辨善與不善,什麽都要分善惡是很差勁的。??成年人要知道,好人也會做很多壞事情,壞人偶爾也會做好事,這才是事實。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解釋】


    從出生到死亡。長命的占十分之三,短命的占十分之三,本來可以長命的,卻過早死去的也占十分之三。這是為什麽?因為想長命,生活過於優厚。聽說善於保護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牛和老虎,在戰爭中不會遭到殺傷。牛永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這是為什麽?因為他不到有死亡危險的地方去。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解釋】


    道生長萬物,德養育萬物,種類區分萬物,環境形成萬物。因而萬物沒有不尊重道而珍貴德的。道所以被尊重,德所以被珍貴,就在於它不加幹涉而順應自然。所以道生長萬物,德養育萬物,使萬物得到生長和發育,使萬物得到安定和保護,使萬物得到養育和繁殖,生養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幫助了萬物而不自以為有功,當萬物之長而不自以是主宰,這就是最深遠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複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解釋】


    天下事物都有個開頭兒,要把這個開頭兒當作天下事物的根本。已經得知了萬物的根本,就能認識萬物。既然認識了萬物,還必須堅守著萬物的根本,就一輩子沒危險。塞著窟窿,關閉門戶,終身不生疾病,敞開窟窿,濟了他們的事,終身不可救治。觀察細微叫做明,保持柔弱叫做強。用它的光亮返照內在的明,不給自身帶來災殃,這就是熟習常道。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解釋】


    假如我有點知識,我就在大道上行走,怕的是走邪路。大路很平坦,而人卻喜歡走捷徑。朝政很腐敗,農田很荒蕪,倉庫很空虛,而穿著錦繡衣服,帶著鋒利寶劍,吃厭了精美飲食,占有過多的財富,這就叫做強盜頭子。多麽不和乎道呀!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解釋】


    一個擅長於建立自己德性的人,他會做到兩個字:不拔。不拔就是你想任何辦法來影響我,都拔除不了我身上良好的德性。用這個道理修身,他的德就會純真;用這個道理治家,他的德就會有餘;用這個道理治鄉,這鄉的德就會久遠;用這個道理治國,這個國的德就會豐厚;用這個道理治天下,天下的德就會普及。所以,從個人去認識個人,從家去認識家,從鄉去認識鄉,從國去認識國,從天下去認識天下。我怎麽會知道天下是這樣的呢?就是用這種方法。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解釋】


    含德深厚的人,好比是個嬰兒。毒蟲不蟄他,猛獸不傷他,惡鳥不抓他,筋骨柔弱而小拳頭握得很牢固……整天號啼而喉嚨卻不沙啞,這是淳和之極的表現。認識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認識到常的叫做明。貪求生活享受叫做災殃,欲望支配精氣叫做逞強。事物過分壯大就會衰老,可說是離開了道,離開了道就要早亡。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解釋】


    真懂得的不隨便亂說,隨便亂說的不是真懂得。說話是一門學問,不能說的,寧可說不知道,或者暫時不說,等時機成熟了,別人差不多可接受了再說。塞著穴洞,關閉門戶,挫去鋒芒,解脫糾紛,含光耀,混同垢塵,這就叫做“玄同”,沒有親疏之別,沒有利害的分辨,也沒有貴賤的不同,破除了這些,才是真正可貴的。


    ”玄同“老子認為,人們應該采取”同“的觀念來看事情,而不是一開始站在否定的立場,這樣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解釋】


    用正大光明的方法治國,用奇譎詭異的方法用兵,以不擾民來掌握天下。我怎麽知道會是這樣的呢?就是因為: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就越貧困;民間的武器越多,國家就越混亂;人們的技術越巧,奇怪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盜賊就越多。所以聖人說:我無所作為人民自然順化。我好靜,人民自然端正,我不加幹擾,人民自然富裕,我沒有貪欲,人民自然淳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瀟寶貝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瀟寶貝兒並收藏係統大佬燃爆全宇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