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的所作所為讓張合高看了這位年輕的皇帝一眼,盡管內心中依舊忍不住嘲諷,卻已經沒有了不屑。


    不是所有人都是王弋,劉辯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劉辯沒有因為右軍的霸道而憤怒,反而笑著迎了上去,免了二人的禮數。


    “陳使,趙王最近如何?”劉辯真的很憋屈,孤身一人站在街道上,沒有一個大臣隨侍左右。不過他卻很灑脫,笑眯眯地說道,“寡人一直想見趙王一麵,奈何造化弄人,天意如此。寡人記得趙王上次派來的人叫虞翻,這次他怎麽沒來?”


    “陛下,虞尚書有自己的任務,當時不在鄴城,便由在下代為問候陛下了。”陳震跟在劉辯身後,說道,“殿下過得尚可,隻是日夜思念陛下。”


    “哈哈哈哈……他會想寡人?怕不是想收拾寡人吧。我們不聊這些。”劉辯沒有給陳震找尷尬,反而岔開話題,“五萬石新糧可不少,趙王能如此迅速籌措實屬不易,河北的百姓還好嗎?趙王的稅率如何?”


    “陛下,近些年幸得陛下護佑,河北風調雨順,百姓安康。趙王定下的賦稅不多,十稅一而已。不過戶部定了政策,從明年開始熟地十稅一,五年之內的生地二十稅一。”


    “十稅一?五年?”一個個數字讓劉辯震撼不已,據他所知目前京兆尹的稅率可是二稅一,有些心黑的宗族甚至達到了十稅七之多!


    這種不給百姓留活路的征收方式他其實早就想更改,可他現在連保住自己都困難,根本不敢碰稅率。


    “這五萬石給寡人,河北會不會產生糧荒?”劉辯猶豫片刻,低聲說道,“你和寡人說實話,不管讓寡人心死還是如何,你直說便是,寡人早有準備。”


    “陛下……”


    “你就說吧……”劉辯的聲音中甚至夾雜著哀求,“不管如何,至少讓寡人知道,天下還有那麽一塊地方,大漢是對得起它的百姓的。”


    陳震聞言麵色十分複雜,他在劉辯的聲音中竟然聽到了些許哭腔。


    沉吟片刻,麵對這個名不正、言不順,卻是最正統的帝王,陳震最終選擇了實話實說:“陛下,河北倉稟富足,五萬石對殿下來說九牛一毛。”


    “此話當真!”


    “陛下,別看這些都是新糧,可就算煮熟了,您眼前這些右軍將士都不會吃。”


    “為何有糧不食?軍紀如此嚴苛?”


    “不。右軍乃是正軍,正軍餐食標準極為嚴格,肉湯、魚湯每日一換,二日有魚半斤,三日有肉半斤,每日麵餅二斤。


    百姓家中人人有儲備之糧,每年有新衣,四時有祭祀,節日有肉食。


    河北不禁酒水,價格雖然高一些,尋常人家也買得起。”陳震向劉辯講述了冀州百姓的生活情況,他並不是出於炫耀,而是內心的信仰崩塌了。


    即使他很早便追隨了王弋,幾次出生入死深入險境,可背負了許多代的漢室烙印終究無法輕易抹除。


    如今,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皇帝竟然在他麵前如此低三下四,讓他無法釋懷心中那個偉大帝國陡然崩塌後的情緒。


    或是出於憐憫,或是出於氣憤,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懷著什麽心情說出的一切。


    “好啊……好啊……”劉辯聽完沒有驚訝,反而如釋重負。


    內心中強烈的絕望和不甘讓他多少有些不服,可早已被權謀壓斷脊梁的他知道大漢終於完了,完在了自己手裏。


    好在接手的人足夠厲害,日後見到列祖列宗他也不需要背負太多,至少要比他那個不靠譜的父親強。


    放下了一切,劉辯對陳震沒了興趣,反而看向張合說道:“寡人知道你,張合張儁乂。”


    “陛下知道我?”張合一頭霧水。


    劉辯笑道:“你算得上是盧尚書的弟子,盧尚書的弟子之中出了一個趙王,我自然知道你們。”


    “陛下……”見劉辯談到盧植,張合行了一禮,想要說些什麽。


    劉辯卻不想聽,自顧自地問:“陳使說這些壯士是右軍?一個個看起來就武藝不凡,甲胄堅固威武,想必都是趙王的精銳吧。”


    “迴殿下,是的。”


    “寡人記得在陳留趙王也有一支軍隊,名叫左軍對嗎?”


    “是。”


    “右軍和左軍孰強孰弱?”


    “若論陣戰,右軍不如左軍。”


    “不如?”劉辯瞪大雙眼,難以想象麵前這些頂盔摜甲的武士竟然不是最強的,不過他很快便釋然道,“也對,聽說左軍人數數萬,人太多打不過也是正常的。”


    “呃……陛下……”張合猶豫了一下,解釋道,“其實右軍才是人數最多的,全軍加起來四萬有餘……”


    “多少?”劉辯發出了尖銳的爆鳴聲,顫抖地問,“這樣的士卒,趙王有四萬?還不是最厲害的?這……這……養這樣的軍隊需要花費多少錢糧?”


    張合當然不會給劉辯介紹右軍的構成,然而他覺得嚇唬嚇唬眼前這個小子很有意思,便笑道:“陛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場勝負在於博弈,士卒強悍隻是殿下最低的要求。至於需要花費多少錢糧……末將實在是不知道,不過維持這些軍隊對於殿下的財政來說並不是主要支出,民生才是殿下關注的重點。”


    劉辯此時的臉色已經不能用吃了蒼蠅來形容了,而是蒼蠅在嘴裏爆開,爆了一嘴的蛆蟲般惡心。


    他不明白眼前這些人的裝備比五營都要好,王弋怎麽會養得起那麽多的?以他的腦子實在想不通天下哪來的那麽多錢,感覺單單一個河北比整個大漢的錢都要多,這不合理啊……


    羨慕……嫉妒……無數情緒湧入他的心頭,他真的好想擁有,哪怕是眼前這支兩千人的軍隊也好!


    可是他更有自知之明,別說王弋不給,就算王弋給他了,他也不可能養得起,哪怕是在無數個夜晚的美夢之中自己幻想的鼎盛大漢也養不起。


    除了沮喪還剩下什麽呢?


    劉辯拚命地在心底尋覓著,希望在角落中找到一些可以蓋過王弋的地方,不說壓上一頭,隻要高出一點就行。


    但他悲哀的發現,自己除了早已無人敬畏的血脈之外,真的一無所有……


    “唉……哈哈哈哈……”劉辯的眼神由深邃變得茫然,最終定在了無奈,對於王弋的成就他無話可說,至於王弋為什麽沒有平定天下他更沒有資格評判。


    隻有蠢人才會去點評比自己強的人,他不想輸了一切後還落得一個蠢人的名頭。


    調整了一下心情,劉辯換了個話題:“張將軍,玉璽還好吧?幾經輾轉,寡人擔心玉璽會有破損。”


    “呃……”張合仿佛被人堵了嗓子眼,一口氣沒上來差點憋死。


    他此時很想將劉辯的腦袋掰開看看裏麵到底都是些什麽東西,這種問題也是他能迴答的?


    劉辯見到張合吃癟,笑道:“哈哈哈哈……張將軍莫慌,寡人不是那個意思。玉璽再怎麽說也是安定國運的神器,還是小心保管為好。”


    “陛下,末將沒見過玉璽……”張合想了半天,咬著牙憋出來一句,反正他準備咬死沒見過,絕不能承認玉璽在王弋手裏。


    劉辯聞言卻一愣,下意識說:“怎麽會?玉璽不是被袁譚那個家夥當作嫁妝送給趙王了嗎?”


    張合心道好嘛,連這個都知道了,可他依舊死硬道:“末將沒見過玉璽。”


    “趙王沒用過玉璽?”


    “沒有!不,殿下也沒有!”


    “行了吧,就算玉璽在寡人手裏也沒用,在趙王手中寡人更放心。不過趙王既然不用玉璽,他平時發布旨意用什麽?”劉辯看穿了張合的心思,訕訕地說。


    張合長唿了一口氣,說道:“殿下平時都用自己的印璽。”


    “哦?”劉辯來了興趣,“是什麽天材地寶?比玉璽還要好?”


    “呃……石頭。”


    “石頭?哪裏采來的?能和玉璽比肩,恐怕隻有昆侖之石了吧?趙王找到昆侖了?”


    “沒有……就是路邊撿的普通石頭,殿下這些年還用壞了兩個……”


    “路邊撿的?誰會信服?”劉辯顯然不相信張合的話。


    張合卻麵色一正,說道:“陛下,殿下的印璽天下誰人敢仿造?就算殿下不說什麽,殿下麾下的將士們也不會答應的。”


    劉辯愣在當場,定定地看了張合許久,目光似乎想要透過張合看向遠方,看向比遠方更遠的遠方,看向正在鄴城內忙碌的王弋。


    他不再說話,一步步向皇宮走去,每一步說不上是虛浮還是穩健,就算是武學高手張合都看不出來。


    他就那麽走著,仿佛世間隻剩下了自己,隻剩下腳下一條路。


    他想要走到盡頭,走到被黑暗淹沒卻散發著微弱光明的盡頭。


    他感覺在那裏有一道門,他想去看看門後到底有什麽……


    大門的後麵不是虛無;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他難以逃脫的宿命,而是一座空曠的宮殿。


    劉辯定了定神,從自己的世界中擺脫出來,才發現不知不覺間他已經走迴到了皇宮,迴到了這個既可以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又隻能隱忍生存的皇宮。


    一切都是徒勞……


    他想起了道路兩旁漆黑的深淵,那些深淵是那樣的可怕,純粹的黑色仿佛能夠吞噬一切,即便擁有世上最高貴血脈的他也不敢踏足。


    “這到底是你的路,還是我的路?”劉辯低聲呢喃了一句,抬起頭來大步走向龍椅坐下,沉聲道:“朕已收到趙王好意,若能多一些像趙王這樣的臣子,天下也不止於此,朕也不之於此。陳使,趙王可還有事向朕訴說?”


    有那麽一瞬間,真的隻有一瞬間,無論陳震還是張合,都感受到了一個帝王應該擁有的壓迫力,甚至比王弋都要強的壓迫力。


    這種壓迫力是那樣的純粹,竟然忍不住讓人想要拜服。


    然而瞬息終究代表不了永恆,兩人無法忘記跟隨劉辯來到皇宮這一路上看到的長安百姓的慘象。


    青石鋪就的道路上幹淨整潔、一塵不染,兩旁熱鬧的商鋪人頭攢動,可在毗鄰的巷子深處,一具具猶如枯骨般的人影矗立在那裏,他們大多沒有衣服,頭發稀疏到連發髻都紮不住,就連張合都不能確定那些到底是不是活人,他 窮盡目力甚至無法察覺那些人唿吸的幅度……


    這是一座光鮮富饒的城市,但張合等人卻知道,這座城市已經死了,眼前一切的活動不過是迴光返照。


    有錢人的狂歡無法拯救城市的生命,貧苦人的苦難不過是無聲的哀嚎……


    “趙國屬臣陳震,俯首百拜,以微末之身,瞻皓日之光……”陳震麵無表情,開始了例行公事般的拜會。


    事實上這就是一場鬧劇,趙國本就是大漢的屬國,按照禮法來說王弋都不配派使者覲見劉辯,屬國使者的出現本身就是對大漢威嚴的嚴重褻瀆,和宣布造反幾乎沒什麽區別。


    然而雙方都默契地無視了這些東西,陳震在下麵說的慷慨激昂,劉辯在上麵聽得津津有味。


    或許是好久沒有受到過尊重了,劉辯心滿意足地認真聽完了陳震說的每一個字,也是直到這個時候,他才詫異地發現自己的臣子沒有一個出現在大殿之上。


    原本他還想賞賜些東西,畢竟王弋運來了五萬石救命的糧食,奈何他悲哀地發現自己身邊真的沒什麽值得賞賜的,可能王弋也看不上他的賞賜。


    無奈之下,他隻能問道:“陳使,朕的臣子都哪裏去了?”


    “陛下,忠臣不畏死局;能者無視嘲諷;勇士不懼困難;良相敢於直言。


    匹夫之怒不過三尺,必以熱血示之;謀士運籌遠超千裏,手握得勝之機。


    臣以為,重財者亡於財富;重名者死於名望;膽怯者不敢抬頭望日;卑微者棄顏麵於不顧。


    陛下,臣等此行隻為了向陛下問安以及押解糧草,不可久留,得見天顏,心生敬畏,不知如何以報。


    長安諸位大臣位高權重,才學拔群,心性卻有些狹隘,對陛下的管教過於苛刻。


    臣讓士卒將他們攔住,陛下可輕鬆一日,來日我等便迴程了。”陳震說完行了一禮,眼神中劃過一抹嘲諷。


    劉辯十分敏銳地捕捉到了那一抹嘲諷,想到陳震的話興致全無。


    是啊……做為大漢皇帝的臣子,那些人連突破右軍囚禁的勇氣都沒有,甚至連反抗都沒有,哪怕叫囂兩句呢?之前在城頭上不是很活躍嗎?


    皇帝做到他這份上,劉辯自己都覺得丟人,瞬間放棄了所有心中想要和王弋達成的交易,隻是讓宦官將二人帶到典客署下榻。


    二人走後,原本空蕩蕩的宮殿變得更加空曠。


    曾幾何時,他也幻想過這裏站滿了臣子,在他英明的領導下恢複大漢舊日山河,實現複興之旅。


    他姓的可是劉,劉家不是沒有逆風翻盤的能人,他不想丟了這份誌氣,哪怕知道絕不可能實現,哪怕隻能在寂靜的夜中,哪怕在虛無的夢裏。


    “就這樣吧……大勢如此,誰又能反抗呢?”劉辯無力地靠在龍椅上,向著房頂發出了感慨。


    攔住大臣顯然不是陳震敢計劃的,劉辯很清楚這一招絕對是王弋早就安排好的,他相信王弋知道他的處境,並給了他一個爭取糧食的機會。


    可笑嗎?一點兒也不好笑。


    盡管張合要求由他的人來交割糧草,可他很清楚,無論派出去的是什麽人,他都無法得到全部,可能隻會得到一點點,王弋囂張的舉動或許能夠為他多爭取一點。


    “孝直……孝直啊……”劉辯在龍椅上發出陣陣哀歎,吩咐道,“來人,將法孝直找來!”


    不得不說,劉辯在宦官和宮女之間還是有些權威的,沒過多久,法正便從側門走進來,對著生無可戀的劉辯行了一禮。


    “孝直啊,事情你都知道了吧?”劉辯仰麵朝天,語氣說不出的泄氣。


    法正同樣非常無奈,他已經偷偷觀察過右軍,得出的結論便是這樣的軍隊根本無法戰勝。


    “孝直啊,我跟你說,如今的河北……”劉辯將得知的情報說了一遍,最後問道,“你覺得他們的話有幾分真假?”


    “陛下,恕臣無禮,那兩個人的話可能有十一分都是真的……”法正同樣驚訝於河北如今的體量,但他沒有劉辯那麽好騙。


    劉辯聞言翻身站起,驚唿:“十一分?怎麽會是十一分?”


    “陛下,您覺得他們說的真的是全部嗎?”法正眉頭緊鎖,分析道,“自從那位趙王以州牧的身份進入幽州,大大小小經曆了十餘場大戰,比天下任何一路諸侯經曆的都多!


    然而,其他人打了這麽多場戰爭,早就被別人罵窮兵黷武了,治下百姓更是民不聊生,可他不僅越打越富有,還越打好戰的名聲越小,這可不合理啊。


    臣認真分析過,一來,在士林之中,不知為何總有人在讚揚趙王,說他是個體恤百姓的好君主,那些談論他戰績的聲音越來越小。


    二來,無論是主動攻擊,還是被動防禦,趙王除了一次和董卓戰鬥時兩敗俱傷以外,其餘全部獲得勝利。那一次他還是幽州牧,影響非常小。沒人不喜歡勝利,人人都願意追隨常勝的君主,趙王的一些小瑕疵在他們心中早已自我消除了。


    第三,趙王公布了製鹽之法,讓各路諸侯徹底沒了合縱連橫的機會,所有主動權全部被趙王牢牢抓在手裏,不論打誰,他都不需要用全力。


    士林聲望無人能及、軍隊強悍無人能及、百姓富庶無人能及……


    陛下,誰能看得清他的底細?”


    “那我該怎麽辦?眼前似乎隻有死路一條了……”


    “不,陛下,您尚有一線生機!”法正說的斬釘截鐵,麵色嚴肅道,“臣以為此次趙王進獻糧草,必定是得知了長安百姓慘狀,想要進一步加強自己的聲望。


    這些糧草對於趙王來說不算什麽,但對於陛下來說乃是重中之重。


    若將糧草充做軍糧,陛下或許無需困居長安,眼前有一州之地,就是不知道殿下敢不敢取了。”


    “何地?”聽到法正的話,劉辯又來了精神。


    法正緊緊盯著劉辯,緩緩吐出兩個字:“涼州。”


    “涼州?那不是曹孟德占據的地方嗎?”


    “對!不過曹孟德此時大部分兵力全在益州無暇他顧,益州出入困難,此乃天賜良機。”


    “那他要是帶兵反攻怎麽辦?”


    “殿下放心,此時的曹孟德可沒有心思和能力反攻。”法正表現得自信滿滿。


    劉辯沉思片刻,沉聲道:“孝直,你不會是想讓我和那逆賊孫堅同流合汙吧?”


    “陛下乃是真龍天子,怎麽可以與偽帝同流合汙?可若是孫堅已經死了呢?”


    “孫堅死了?消息準確嗎?”


    “陛下,臣在益州有些友人,孫堅之死,十有八九。”


    “十有八九……”劉辯沉吟片刻,說道,“別說八九,就算是一二也要拚了!我要怎麽辦?”


    “調集兵馬,放棄長安,直奔涼州。陛下可以用韓遂的名義招降各個宗族部落,到時陛下親征,響應者必將雲集。”


    “好!此事就由孝直去辦,無論如何也要爭取到更多的糧食。”劉辯對這條計策非常滿意,可忽然他又想到什麽,低聲問道,“孝直,那些糧草若充做軍糧,百姓該怎麽辦?”


    法正的目光深邃,冷冷道:“放棄。”


    劉辯聽到此話猶如五雷轟頂,一屁股坐在龍椅上,渾身無力。


    若他隻是一路諸侯倒還好說,可他是帝王,是天下共主,此時法正竟然要求他放棄百姓?


    “孝直,沒有其他辦法了嗎?”劉辯的嘴角全是苦澀。


    法正歎息一聲,輕聲說道:“陛下,此般局麵萬分兇險,百姓不重要,土地也不重要,您才是最重要的。隻要保住了您,一切便都能奪迴來……”


    劉辯張了張嘴,用餘光看了法正許久,最後抬起手,無力說道:“去辦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征戰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邙山之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邙山之北並收藏三國:征戰漢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