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他對治下百姓極好,深受百姓愛戴和周邊胡人的敬仰。
所以在製定好圍剿策略之後他便帶著人迴去了,這兩萬多人不會有任何一個活下來,他不想背負這件事。
好吧,開玩笑的。
田豫迴去的理由是他要領兵去駐守昌平,他給孫寧留下了一條活路,不想被沼澤淹死就去烏桓人的地盤。
劉曄將從襄平出兵兩萬兵分兩路,一路去遼隊支援,一路駐守安市堵截潰軍。
公孫康被安排在汶縣,擋住孫寧東去的路。
遼東不像中原,中原總有一些道路供人通行。甚至和益州不一樣,在益州打不過還能躲在山裏。
遼東非常荒涼,還是個大平原,而且多水多河,這就意味著如果不順著路走,你踏進草墊子後下一步是生是死全憑老天心情。
最可怕的一點是遼東的荒涼僅僅局限於人類,平時走在路上都會被猛獸襲擊,更何況進了它們的地盤?
孫寧似乎有了某種預感,遼隊久攻不下不是個辦法,最好能占據一座城池據守待援。
現在擺在孫寧麵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險瀆,一條是遼陽。
險瀆雖然名字帶險卻無險可守,遼陽周邊有大河,孫寧認為還有機會。
不是孫寧不想往東走,隻是公孫瓚和公孫家的人不怎麽對付,他擔心公孫家會收拾他。
然而他沒有必要擔心這些,因為他必須做出選擇了。
一天下午大地的盡頭忽然響起了馬蹄聲,孫寧匆忙之下集結隊伍準備抵抗。
可惜他沒什麽抵抗的機會,對方也是遼東兵,雙方實力沒有任何區別。
對方的將領卻不是孫寧能比的,劉曄派出了徐榮。
徐榮在攻略完冀州後就迴了遼東,不過他沒有繼續統帥遼東軍,而是作為王弋的使節去了一趟夫餘。
一方麵是大略了解一下風土人情,另一方麵是為呂義打掩護,方便他在夫餘建立情報站。
由於遼東軍很長時間都是被徐榮統帥,孫寧的士卒其實都很懼怕徐榮,根本沒什麽鬥誌,很多都就地投降了。
孫寧見大勢已去,無奈隻得帶隊前往遼陽。
這一路走的非常驚險,徐榮不停的在後麵追趕。
由於遼東所有地圖上幾乎都沒有遼陽,在隻知道大概方向的情況下孫寧最終被趕入了田豫設計好的口袋。
這大概就是將官和將領的區別,順風仗誰都會打,可一遇到逆風孫寧就慌了。
他現在之所以沒死是以因為劉曄想要抓活的。
立功是人人都希望的事情,劉曄守著遼東這麽多年心中早就蠢蠢欲動了。
一肚子壞水兒的劉曄需要孫寧,確切的說是需要孫寧的筆跡。
在無慮撞了滿頭包,又逃亡了兩天一夜之後,孫寧打算帶人冒險進入荒野。
此時孫寧身邊隻剩下不到五百人了,雖然都是騎兵,可騎兵麵對沼澤也沒什麽用。
隻是沒想到他誤打誤撞居然找到了遼陽。
奈何遼陽的防禦比遼隊還要恐怖,最終孫寧被徐榮活捉在遼陽城下。
徐榮是個最純粹的將領,他全程參與了計劃製定,很清楚劉曄想要做什麽。
這位純粹的將領為了能讓孫寧屈服,他當著孫寧的麵,將效忠孫寧的手下全部趕入沼澤,並且讓孫寧眼睜睜看他們淹死。
徐榮平時雖然沉默寡言,但他對敵人非常殘忍,當初要不是趙雲攔著,他在盧奴可能直接就將呂威璜給活煮了。
而這一次僅僅是個開始,徐榮從某個不知名的張姓名合的將軍那裏聽說了王弋當初偶遇打劫的事,似乎有了些自己的想法。
他將孫寧帶迴襄平,在俘虜的人中挑出來十個,讓孫寧將他們活活剝了。
如果孫寧不幹,每剩一個人徐榮就殺十個。
隨著地三百人倒下,孫寧終於動手了……
當他將第十個人剝完之後,解脫一般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他沒有死,魂卻已經不在了,猶如行屍走肉一般任人擺布,讓他做什麽就做什麽。
劉曄對徐榮讚不絕口,他覺得徐榮真的是太棒了,他都想不出這種方法。
兩位站在大漢頂尖階層的人似乎都對這種方法比較感興趣,至於那些被殺死的人根本不在他們眼中,那些人好像還沒有一隻秋末的蝴蝶值得關注。
好吧,徐榮做了局,而劉曄收獲了他想要的功勞。
他讓孫寧給公孫瓚寫了一封信,信上說自己情況危急,需要得到遼東士族的支持,詢問公孫瓚那些世家是可信的。
這就是劉曄的想法,前線幫不上忙,幫助主公打掃打掃後院兒還是沒問題的。
遼東的世家即將迎來腥風血雨,世家就是這樣,如果你和他們在規則內玩兒,他們會竭盡全力和你周旋,甚至對你不屑一顧。
可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整個大漢至於一個世家是合法的,那就是劉氏。
劉曄這迴不想和他們在規則內玩耍,這次遼東軍叛變讓他很沒麵子,那些世家不老實聽話那就死,他不在乎。隻要靜悄悄的死絕就好……
關於劉曄是什麽想法王弋不在乎,他也不關心,也沒空關心。
現在幽州危機四伏,因為高柳被突破了。
這是一個誰也沒有想到的事情,公孫瓚還在並州和張合打生打死,二爺時不時和呂布交交手,誰能想到雁門郡沒事兒,代郡反而崩了?
李傕和郭汜的騎兵突入上穀開始大肆破壞,無數村落被燒毀,良田被踩踏,百姓被掠奪殺害。一時間幽州風聲鶴唳,不少百姓甚至連春種都不敢進行。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高柳的守將叛變,將李傕和郭汜放了進來。
而這個守將是王弋非常信任的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審配。
王弋根本不相信審配會叛變,審配是一個青史留名的人物,其他才能不論,最讓人稱道的就是他的忠誠。
王弋自認從未對不起審配,甚至將審氏全族都安置在高柳,就是為了讓審配放心。
誰知道審配居然給了王弋致命一擊。
如今整個廣陽郡王弋都搜羅不出兩千人馬。沒辦法,他從漁陽調了五千兵馬,帶著五百衛士營親自鎮守軍都。
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守住軍都就意味著王弋放棄了進攻,放棄了圍剿,放棄了上穀郡和代郡。
但這又是現在王弋唯一可行的辦法,守住軍都就意味著守住了幽州其他的地方,他現在手頭上真的沒有能打仗的兵了。
隻要趙雲徹底斷了太原和婁煩的聯係,就能逼公孫瓚退兵。到那時就是他反攻的機會。
遼東那些人他根本不敢用,公孫瓚一紙書信就能鬧得那麽大動靜,要是公孫瓚親臨,那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麽情況。
就地募兵也不現實,那完全就是讓人去送死,搞不好還會托誇自己的士氣。
好在王弋需要防守的麵積並不大,而且他已經召喚田豫來協助了。
公孫瓚非常高興,用不了多久他心愛的幽州就會迴到自己手中,他那個囂張的師弟隻會跪在他麵前低聲哀求不要殺死自己。
到了那個時候,他會拒絕。
與此同時,太原郡境內,趙雲在一處山坡上看著眼前的車隊陷入了沉思。
類似的車隊他已經燒毀好幾個了,但眼前這個不同,他們身後跟著埋伏。
三千突騎的埋伏對於趙雲來講不是什麽問題,他現在正在思考如何連這三千人一起吃掉。
這不是兩軍對壘,騎兵不需要衝來衝去,優先考慮的是如何更快速的擊殺而不是衝散陣型,
涼州的騎兵和幽州的又有些不太一樣,他們更擅長突襲近身戰,幽州騎兵騎射更強一些。
思慮片刻,趙雲有了想法,他將五千騎兵分成了五隊,四名都尉各領一隊負責之後的計劃,他親自帶領一隊負責燒毀糧草。
下達好命令,四名都尉領命而去,趙雲帶著自己那隊人馬出發了。
運糧隊的士卒應該是全軍戰鬥力最弱的了,而且這個看似龐大的隊伍中大多數都是民夫,士卒們防備的都是土匪嘛匪的劫掠。
麵對趙雲的騎兵,這些人連鬥誌都欠奉。雖然看到時已經晚了,但他們依舊丟掉手中的兵器,該跑的跑,該投降投降。
趙雲也沒難為他們,抵抗的幹掉,逃跑的也不追,磨磨蹭蹭開始焚燒糧草。
趙雲在等,等待對方埋伏出現。
果然沒多一會兒,大地的盡頭響起了馬蹄聲,看來逃兵已經將這裏的事匯報給對方了。
趙雲立即下令上馬,以他為矛頭,鋒矢陣型朝著對方衝了過去。
這就是趙雲的計劃,突騎的爆發力高,幽州馬在這方麵不如涼州馬,想要靠騎射拖死對方不現實,必須要有誘餌。
以己之短攻彼之長,這個誘餌存活下來的幾率不大。這麽危險的任務趙雲必須親自帶隊才不會讓他心存愧疚。
雙方都是騎兵,速度非常快,轉瞬之間便已經麵對麵了。
長刀拿到最順手的位置,沒有任何一個人膽怯,毫不猶豫一頭撞了上去。
騎兵高速對衝聽到的不是什麽皮肉撕裂的聲音,而是骨骼碎裂的怪響。
這種狀態下馬匹根本來不及躲閃,人被慣性的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十分正常,能不能活下來完全看馬術夠不夠強。
趙雲的馬術不用懷疑,長槍飛舞在人縫中猶如穿針引線,將一個個涼州兵挑下馬。
根本用不著擊殺,不論是誰在這種情況下掉下坐騎就是死,趙雲可能都不例外。
雙方人馬攪在一起,幽州兵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但趙雲的目的達到了,他成功拖住了這三千突騎,下麵就看那四個都尉的了。
都尉沒有讓趙雲失望,第一名都尉帶著一千人疾馳而來,繞著這一團混亂的騎兵邊跑邊放箭。
他收到的命令是如果敵人不分兵攻擊他就放箭,分兵追擊他就跑。
果然,對讓將領對這種騷擾有些煩,讓一名軍侯帶著五百人前期衝散對方。
趙雲的計策成功了,都尉帶著軍侯撒腿就跑。
反正他們一直處於奔跑狀態,肯定比對方現提速要快得多。
接著是第二隊,第三隊,第四隊。
終於引開對方兩千人馬之後,趙雲這邊還有百餘騎,涼州兵這邊還有七八百。
不過這些在趙雲看來都不是問題,隻要幹掉對方的將領,再多小兵都沒什麽戰鬥力,自己那四個都尉運用騎射足可以將對方耗死。
然而趙雲失算了,他那四個都尉的狀態現在都不怎麽好,涼州這幫人實在太瘋狂了。
中箭?中箭就中箭,隻要沒死我就要衝死你。
追上敵人後涼州兵拚命砍殺,有的甚至瘋狂到從馬背上跳起來抱著一個幽州兵一起死。
這一刻西北人的彪悍嗜血展現的淋漓盡致……
可惜長手優勢就是長手優勢,幽州兵這邊還占著人數的便宜,在每支隊伍陣亡兩三百人後,他們終於將這些執著的涼州突騎打散。
是的,打散,打敗,沒打死。
四名都尉都有些懊惱,垂頭喪氣的來找趙雲。
趙雲這裏……同樣不是很順利,他也陷入了苦戰。
雙方士卒已經不打了,分開陣營仔細觀瞧己方將領大戰。
能讓趙雲陷入苦戰的人不多,趙雲也不是打不贏對方,隻是有點不好下手,他總覺得對放的招式中有自己的影子。
可對方是個三十來歲的漢子,他才多大|?
兩馬交錯互換一招,趙雲長槍一擺問道:“來將何人?”
“張繡。”張繡也沒下死手,對方雖然沒出招,可行氣的方式他可太熟悉了,心道這可別是那倒黴老頭兒新收的弟子。
想到這裏張繡問道:“童淵是你什麽人?”
“正是家師。”
得!
張繡捉摸著這還打個屁,真要傷了眼前這小子,那老頭兒非得過來戳死他不可。
“罷了罷了。”張繡有些無奈的說道:“迴去吧,迴去伺候那老家夥,兵荒馬亂的打什麽仗,唉……”
趙雲倒是沒有動氣,他聽說過自己有個師兄,隻是那個倒黴師兄讓師傅很惱火,成天罵罵咧咧說他師兄不走正道,臨下山前師傅對他是有交代的……
“某姓趙名雲字子龍。師兄,師傅囑咐我見了你之後出一招……”
所以在製定好圍剿策略之後他便帶著人迴去了,這兩萬多人不會有任何一個活下來,他不想背負這件事。
好吧,開玩笑的。
田豫迴去的理由是他要領兵去駐守昌平,他給孫寧留下了一條活路,不想被沼澤淹死就去烏桓人的地盤。
劉曄將從襄平出兵兩萬兵分兩路,一路去遼隊支援,一路駐守安市堵截潰軍。
公孫康被安排在汶縣,擋住孫寧東去的路。
遼東不像中原,中原總有一些道路供人通行。甚至和益州不一樣,在益州打不過還能躲在山裏。
遼東非常荒涼,還是個大平原,而且多水多河,這就意味著如果不順著路走,你踏進草墊子後下一步是生是死全憑老天心情。
最可怕的一點是遼東的荒涼僅僅局限於人類,平時走在路上都會被猛獸襲擊,更何況進了它們的地盤?
孫寧似乎有了某種預感,遼隊久攻不下不是個辦法,最好能占據一座城池據守待援。
現在擺在孫寧麵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險瀆,一條是遼陽。
險瀆雖然名字帶險卻無險可守,遼陽周邊有大河,孫寧認為還有機會。
不是孫寧不想往東走,隻是公孫瓚和公孫家的人不怎麽對付,他擔心公孫家會收拾他。
然而他沒有必要擔心這些,因為他必須做出選擇了。
一天下午大地的盡頭忽然響起了馬蹄聲,孫寧匆忙之下集結隊伍準備抵抗。
可惜他沒什麽抵抗的機會,對方也是遼東兵,雙方實力沒有任何區別。
對方的將領卻不是孫寧能比的,劉曄派出了徐榮。
徐榮在攻略完冀州後就迴了遼東,不過他沒有繼續統帥遼東軍,而是作為王弋的使節去了一趟夫餘。
一方麵是大略了解一下風土人情,另一方麵是為呂義打掩護,方便他在夫餘建立情報站。
由於遼東軍很長時間都是被徐榮統帥,孫寧的士卒其實都很懼怕徐榮,根本沒什麽鬥誌,很多都就地投降了。
孫寧見大勢已去,無奈隻得帶隊前往遼陽。
這一路走的非常驚險,徐榮不停的在後麵追趕。
由於遼東所有地圖上幾乎都沒有遼陽,在隻知道大概方向的情況下孫寧最終被趕入了田豫設計好的口袋。
這大概就是將官和將領的區別,順風仗誰都會打,可一遇到逆風孫寧就慌了。
他現在之所以沒死是以因為劉曄想要抓活的。
立功是人人都希望的事情,劉曄守著遼東這麽多年心中早就蠢蠢欲動了。
一肚子壞水兒的劉曄需要孫寧,確切的說是需要孫寧的筆跡。
在無慮撞了滿頭包,又逃亡了兩天一夜之後,孫寧打算帶人冒險進入荒野。
此時孫寧身邊隻剩下不到五百人了,雖然都是騎兵,可騎兵麵對沼澤也沒什麽用。
隻是沒想到他誤打誤撞居然找到了遼陽。
奈何遼陽的防禦比遼隊還要恐怖,最終孫寧被徐榮活捉在遼陽城下。
徐榮是個最純粹的將領,他全程參與了計劃製定,很清楚劉曄想要做什麽。
這位純粹的將領為了能讓孫寧屈服,他當著孫寧的麵,將效忠孫寧的手下全部趕入沼澤,並且讓孫寧眼睜睜看他們淹死。
徐榮平時雖然沉默寡言,但他對敵人非常殘忍,當初要不是趙雲攔著,他在盧奴可能直接就將呂威璜給活煮了。
而這一次僅僅是個開始,徐榮從某個不知名的張姓名合的將軍那裏聽說了王弋當初偶遇打劫的事,似乎有了些自己的想法。
他將孫寧帶迴襄平,在俘虜的人中挑出來十個,讓孫寧將他們活活剝了。
如果孫寧不幹,每剩一個人徐榮就殺十個。
隨著地三百人倒下,孫寧終於動手了……
當他將第十個人剝完之後,解脫一般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他沒有死,魂卻已經不在了,猶如行屍走肉一般任人擺布,讓他做什麽就做什麽。
劉曄對徐榮讚不絕口,他覺得徐榮真的是太棒了,他都想不出這種方法。
兩位站在大漢頂尖階層的人似乎都對這種方法比較感興趣,至於那些被殺死的人根本不在他們眼中,那些人好像還沒有一隻秋末的蝴蝶值得關注。
好吧,徐榮做了局,而劉曄收獲了他想要的功勞。
他讓孫寧給公孫瓚寫了一封信,信上說自己情況危急,需要得到遼東士族的支持,詢問公孫瓚那些世家是可信的。
這就是劉曄的想法,前線幫不上忙,幫助主公打掃打掃後院兒還是沒問題的。
遼東的世家即將迎來腥風血雨,世家就是這樣,如果你和他們在規則內玩兒,他們會竭盡全力和你周旋,甚至對你不屑一顧。
可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整個大漢至於一個世家是合法的,那就是劉氏。
劉曄這迴不想和他們在規則內玩耍,這次遼東軍叛變讓他很沒麵子,那些世家不老實聽話那就死,他不在乎。隻要靜悄悄的死絕就好……
關於劉曄是什麽想法王弋不在乎,他也不關心,也沒空關心。
現在幽州危機四伏,因為高柳被突破了。
這是一個誰也沒有想到的事情,公孫瓚還在並州和張合打生打死,二爺時不時和呂布交交手,誰能想到雁門郡沒事兒,代郡反而崩了?
李傕和郭汜的騎兵突入上穀開始大肆破壞,無數村落被燒毀,良田被踩踏,百姓被掠奪殺害。一時間幽州風聲鶴唳,不少百姓甚至連春種都不敢進行。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高柳的守將叛變,將李傕和郭汜放了進來。
而這個守將是王弋非常信任的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審配。
王弋根本不相信審配會叛變,審配是一個青史留名的人物,其他才能不論,最讓人稱道的就是他的忠誠。
王弋自認從未對不起審配,甚至將審氏全族都安置在高柳,就是為了讓審配放心。
誰知道審配居然給了王弋致命一擊。
如今整個廣陽郡王弋都搜羅不出兩千人馬。沒辦法,他從漁陽調了五千兵馬,帶著五百衛士營親自鎮守軍都。
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守住軍都就意味著王弋放棄了進攻,放棄了圍剿,放棄了上穀郡和代郡。
但這又是現在王弋唯一可行的辦法,守住軍都就意味著守住了幽州其他的地方,他現在手頭上真的沒有能打仗的兵了。
隻要趙雲徹底斷了太原和婁煩的聯係,就能逼公孫瓚退兵。到那時就是他反攻的機會。
遼東那些人他根本不敢用,公孫瓚一紙書信就能鬧得那麽大動靜,要是公孫瓚親臨,那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麽情況。
就地募兵也不現實,那完全就是讓人去送死,搞不好還會托誇自己的士氣。
好在王弋需要防守的麵積並不大,而且他已經召喚田豫來協助了。
公孫瓚非常高興,用不了多久他心愛的幽州就會迴到自己手中,他那個囂張的師弟隻會跪在他麵前低聲哀求不要殺死自己。
到了那個時候,他會拒絕。
與此同時,太原郡境內,趙雲在一處山坡上看著眼前的車隊陷入了沉思。
類似的車隊他已經燒毀好幾個了,但眼前這個不同,他們身後跟著埋伏。
三千突騎的埋伏對於趙雲來講不是什麽問題,他現在正在思考如何連這三千人一起吃掉。
這不是兩軍對壘,騎兵不需要衝來衝去,優先考慮的是如何更快速的擊殺而不是衝散陣型,
涼州的騎兵和幽州的又有些不太一樣,他們更擅長突襲近身戰,幽州騎兵騎射更強一些。
思慮片刻,趙雲有了想法,他將五千騎兵分成了五隊,四名都尉各領一隊負責之後的計劃,他親自帶領一隊負責燒毀糧草。
下達好命令,四名都尉領命而去,趙雲帶著自己那隊人馬出發了。
運糧隊的士卒應該是全軍戰鬥力最弱的了,而且這個看似龐大的隊伍中大多數都是民夫,士卒們防備的都是土匪嘛匪的劫掠。
麵對趙雲的騎兵,這些人連鬥誌都欠奉。雖然看到時已經晚了,但他們依舊丟掉手中的兵器,該跑的跑,該投降投降。
趙雲也沒難為他們,抵抗的幹掉,逃跑的也不追,磨磨蹭蹭開始焚燒糧草。
趙雲在等,等待對方埋伏出現。
果然沒多一會兒,大地的盡頭響起了馬蹄聲,看來逃兵已經將這裏的事匯報給對方了。
趙雲立即下令上馬,以他為矛頭,鋒矢陣型朝著對方衝了過去。
這就是趙雲的計劃,突騎的爆發力高,幽州馬在這方麵不如涼州馬,想要靠騎射拖死對方不現實,必須要有誘餌。
以己之短攻彼之長,這個誘餌存活下來的幾率不大。這麽危險的任務趙雲必須親自帶隊才不會讓他心存愧疚。
雙方都是騎兵,速度非常快,轉瞬之間便已經麵對麵了。
長刀拿到最順手的位置,沒有任何一個人膽怯,毫不猶豫一頭撞了上去。
騎兵高速對衝聽到的不是什麽皮肉撕裂的聲音,而是骨骼碎裂的怪響。
這種狀態下馬匹根本來不及躲閃,人被慣性的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十分正常,能不能活下來完全看馬術夠不夠強。
趙雲的馬術不用懷疑,長槍飛舞在人縫中猶如穿針引線,將一個個涼州兵挑下馬。
根本用不著擊殺,不論是誰在這種情況下掉下坐騎就是死,趙雲可能都不例外。
雙方人馬攪在一起,幽州兵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但趙雲的目的達到了,他成功拖住了這三千突騎,下麵就看那四個都尉的了。
都尉沒有讓趙雲失望,第一名都尉帶著一千人疾馳而來,繞著這一團混亂的騎兵邊跑邊放箭。
他收到的命令是如果敵人不分兵攻擊他就放箭,分兵追擊他就跑。
果然,對讓將領對這種騷擾有些煩,讓一名軍侯帶著五百人前期衝散對方。
趙雲的計策成功了,都尉帶著軍侯撒腿就跑。
反正他們一直處於奔跑狀態,肯定比對方現提速要快得多。
接著是第二隊,第三隊,第四隊。
終於引開對方兩千人馬之後,趙雲這邊還有百餘騎,涼州兵這邊還有七八百。
不過這些在趙雲看來都不是問題,隻要幹掉對方的將領,再多小兵都沒什麽戰鬥力,自己那四個都尉運用騎射足可以將對方耗死。
然而趙雲失算了,他那四個都尉的狀態現在都不怎麽好,涼州這幫人實在太瘋狂了。
中箭?中箭就中箭,隻要沒死我就要衝死你。
追上敵人後涼州兵拚命砍殺,有的甚至瘋狂到從馬背上跳起來抱著一個幽州兵一起死。
這一刻西北人的彪悍嗜血展現的淋漓盡致……
可惜長手優勢就是長手優勢,幽州兵這邊還占著人數的便宜,在每支隊伍陣亡兩三百人後,他們終於將這些執著的涼州突騎打散。
是的,打散,打敗,沒打死。
四名都尉都有些懊惱,垂頭喪氣的來找趙雲。
趙雲這裏……同樣不是很順利,他也陷入了苦戰。
雙方士卒已經不打了,分開陣營仔細觀瞧己方將領大戰。
能讓趙雲陷入苦戰的人不多,趙雲也不是打不贏對方,隻是有點不好下手,他總覺得對放的招式中有自己的影子。
可對方是個三十來歲的漢子,他才多大|?
兩馬交錯互換一招,趙雲長槍一擺問道:“來將何人?”
“張繡。”張繡也沒下死手,對方雖然沒出招,可行氣的方式他可太熟悉了,心道這可別是那倒黴老頭兒新收的弟子。
想到這裏張繡問道:“童淵是你什麽人?”
“正是家師。”
得!
張繡捉摸著這還打個屁,真要傷了眼前這小子,那老頭兒非得過來戳死他不可。
“罷了罷了。”張繡有些無奈的說道:“迴去吧,迴去伺候那老家夥,兵荒馬亂的打什麽仗,唉……”
趙雲倒是沒有動氣,他聽說過自己有個師兄,隻是那個倒黴師兄讓師傅很惱火,成天罵罵咧咧說他師兄不走正道,臨下山前師傅對他是有交代的……
“某姓趙名雲字子龍。師兄,師傅囑咐我見了你之後出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