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曼沒有接受任何的采訪,而是在聽到有人認出了方源後,不斷地豎起大指朝向他。


    一行人幾乎一步未停,在安保的保護下迅速來到了機場外街道,各自坐上了接機的車輛。


    劇組的車直接把方源送去了拍攝場地,這是方源自己要求的,省去了倒時差的時間提前進組,主要是因為一通電話。


    打去電話的人是導演霍夫曼,原因是華納大老板之一的勞倫斯看過了前麵素材後,連夜召集了總裁漢特以及一眾高管召開緊急會議。


    會議決定,加大李警官角色的動作戲,並且把動作設計全部放權給方源。


    理由自然是方源在前麵部分展現出了超然的功夫實力,讓勞倫斯看到了未來票房大賣的前景。


    這部影片的劇本雖然是把陳龍設定為主角的,包括劇情在內的很多因素裏都有不少的陳氏喜劇功夫電影的影子。


    但目前一致的觀點認為,不僅那種特有的喜劇風格被保留了下來,難度很高的動作場麵也一點不比陳龍的作品差。


    關鍵是方源的個人形象還要符合西方人對英雄人物的審美觀點,身材更高大,功夫動作更瀟灑淩厲,難度也更高,甚至英文台詞功底有母語般的流暢。


    與增加打鬥戲份相對應的是,在劇組承諾的提升方源酬金的同時,也給主要由港島武行為班底的動作團隊提高了待遇。


    要知道中途加薪的事情,在東方社會或許很常見,但在號稱法治更健全的西方國家來說,不能說絕無僅有,至少也是相當罕見。


    當然了,前提是影片總投資的提高,肯發費大力氣把早已簽好的合同推倒重來,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確實拍出了遠高於預期的水平質量。


    事實上,唯一的外來主創方源,倒是很理解會有這樣的投資變動。


    因為該片的類似原版片,拍成成品後的確很符合西方影迷的口味,不僅體現出了由好萊塢班底打造的電影品質和特色,故事劇情也貼合全球大部分影迷對功夫電影的期待值。


    僅從一點就可以說明這些符合條件,那就是原版電影直接導致爛番茄網站的誕生,而這家評分網站因為該片從此鼎鼎大名,甚至成為了好萊塢乃至整個歐美電影市場的權威評分網站。


    由此可見,這一部跟原版有九成類似、甚至連角色名字都沒有太多出入的功夫喜劇片,實際上在劇本打造出來之後,就已經具備了大獲成功的先天優勢。


    盡管日後的吐槽也同樣兇猛,比如商業氣息太濃,爆米花電影的好看沒營養,看完就忘沒什麽迴味之類的點評。


    但不光電影資本不會在意這些抨擊影響,連方源自己都覺得合情合理,理所應當。


    因為他現在還處於打開名氣的市場行情,即使想拍些藝術性、思想性的作品也得有人投資有人看呀。


    因而,比所有人都深知這個項目的市場價值的他來說,對於爆米花電影的相關評論不僅不在乎,反而樂在其中。


    最直接的體現當然是他的名氣跟身價的飆升,先保住了飯碗才能考慮要不要吃肉吃海鮮的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來到劇組,連行李也沒來得及梳理,方源就去了動作設計小組的所在位置。


    由於前麵一個月的合作很愉快,目前的他在組裏的兩隊人馬裏都取得了很高的威望。


    不僅如此,在接到增加戲份的電話後,他申請通過後,馬上致電給梁萬雄,把他臨時拉進了劇組。


    這位曾在《弑殺江湖》合作過的港島著名動作指導,可以幫到他很多地方,畢竟人家從事這一行幾十年了,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來到時,梁萬雄正跟一眾武行在院子裏比比劃劃,其實動作電影裏的很多打鬥場麵,都是這種手腳並用的切磋方式臨時製定出來的。


    以往那種見招拆招的傳統功夫片的拍攝方式早就被市場淘汰了,武術套路在逐漸被更具實戰效果的拳拳到肉所取代。


    但正是這種即興發揮式的動作設計手段,由於集思廣益的緣故,大大避免了套路式的重複。


    尤其是陳龍式電影,已經成為了現如今動作電影的標杆和範本。


    因為他善用現場的環境與道具,變換各種形式的招式,並通過剪輯和聲效,進一步強化每個動作的速度、力度、動感和美感。


    此類電影中沒有淩空飛天的畫麵而隻有上下翻騰的動作,他也基本不依靠電腦加藍幕的合成技術。


    而是以自己的身體為“武器”,展示個人體能,力圖縮短電影與現實的距離,令觀眾相信他無論戲內戲外都是超乎常人。


    方源就很好的學到了這種拍攝手法裏的精髓,不僅很多動作場麵都是根據現場環境即興編排,難度很高的動作也是集各家之所長,拍出來的東西當然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拍攝這部影片,他得到的動力高過壓力,基本上沒什麽心理負擔。


    適合的故事劇情框架有了,整體的電影風格有了,演對手戲的演員也極度契合原版劇的條件,他隻要專心在動作的設計多花費些心神就是了。


    因為他的腦子裏有很清晰的畫麵感,有先知先覺的優缺點導向,他本人又有遠高於陳龍的功夫實力,拍出來的作品再不如原版幹脆以後別幹這一行了。


    因而,他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動作設計得更能體現的更有無限想象力,喜劇與動作的結合,親身演繹高難動作的細節精工細作就是了。


    製片方和導演在動作方麵的直接放權,讓方源在這個團隊裏的話語權飆升,甚至連好萊塢的團隊都對他的提議或者設計有著沒看是盲目的信任感。


    今天也是這樣,他來到現場後,並沒有急著加入動作設計,而是先圍著拍攝場地查看了一圈。


    而此時攝製組在拍其他的素材內容,結果他剛來到就在搖著頭直歎氣。


    因為現場在拍一個鏡頭,是反派從樓頂向下看。


    攝像機先要在樓下拍攝反派向下看的鏡頭,之後,還要到樓頂,用攝像機代替角色的眼睛,交代他看到了什麽。


    以高洛斯為首的整個好萊塢的幕後工作者齊心協力,正一層層將搖臂底座墊起,好將攝像頭吊到樓頂拍攝。


    看到方源的苦笑搖頭,站在高處的高洛斯喊了他一聲,問他有什麽更好的建議。


    此人如今已一改之前的傲慢與偏見,對方源的意見越來越重視。


    原因麽很簡單,方源很多奇思妙想般的拍攝手法,跟循規蹈矩的好萊塢傳統拍攝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為名利分手,我成巨星你哭什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月的救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月的救贖並收藏為名利分手,我成巨星你哭什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