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川省各地就盛產井鹽,無論是遂安縣或其它地方的各個鹽場,都有不遠千裏來到此地求財的外地商人。


    其中,又數關陝商人為最多,當地人一般都稱他們為“西客”。


    關陝商人憑著能吃苦耐勞的精神,往來於川省內外,他們將川省出產的茶葉或磚鹽販賣到北地邊疆,又將大漠草原生產的皮裘和馬匹等轉運到內地,靠賺取中間差價獲得豐厚的利潤。


    關陝商人畢竟是行商,縱然有富可敵國的財力,但也不敢輕易得罪當地人,以免給自己帶來無妄之災。


    因此,他們在開鑿鹽井的時候,往往要和一些當地人合資修建,用利益將自己和當地人聯係起來,達到共同發財的目的。


    福祿堰鹽場最大的鹽灶名叫“燊井灶”,因鹽灶附近能開采出地下的天然氣,利用天然氣燃燒發散的熱源來煎鹽而得名。


    燊井灶共有二九一十八口鹽井,所處的位置在青蓮溪北岸,而那一片土地一直屬於仁裏鎮鄭孝廉家的產業。


    在很多年前,鄭家就和渭河南岸孝義鎮的柴家達成協議,由兩家共同持有相應的股份,即:


    鄭家以自己家的土地鹽脈資源入股,而柴家則以開鑿鹽井的所有花銷入股,由柴家派出的掌櫃負責日常經營,而兩位東家則在家坐享鹽利。


    鄭家和柴家在長達幾十年的合作中,很少鬧出矛盾糾紛,對待鹽工也非常仁慈寬厚。


    因此,福祿堰一帶就聚集了一幫,願意為燊井灶出工和出力的鹽井工人。


    最開始,山匠爺正是看中了鄭孝廉和郝掌櫃的人品,才主動加入燊井灶當上山匠師傅的。


    後來,福祿堰那些本地的小灶戶看著眼紅,就老是挑刺找山匠爺的麻煩。


    山匠爺為了不得罪當地的一些熟臉孔,他就從燊井灶上退了出來。


    山匠爺為各家各戶提供服務,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跑山匠”。


    除了燊井灶,山匠爺為趙元同的六順灶出力也較多,而對於其餘的小灶戶,他都是在遇到事故井的時候,才過去幫忙修一下。


    趙家的六順灶,它統共有十二口鹽井,位於青蓮溪南岸,那一片土地屬於福祿堰幾位自耕農的產業。


    六順灶和燊井灶的參股方式一樣,趙家提供開鑿鹽井的資金,而幾位自耕農拿自己土地下的鹽鹵入股。


    唯一不同的是,六順灶基本上算是一個本地人自己全資開鑿出來的鹽井。


    ******


    那一次,山匠爺答應為趙元同開鑿新井,又被趙元同羞辱戲耍了之後,山匠爺對趙元同的言而無信感到憤怒,他決定懲罰趙元同一下。


    於是,便出現了六順灶工棚大院,即“易”走酒肉的一幕。


    讓山匠爺沒想到的是,他很快就招來了更為慘痛的報複,幸好有青蓮子等道友及時出手相救,這才挽迴了一條性命。


    在醫治傷病期間,山匠爺呆在草庵堂裏,每天聞著中藥味兒就渾身不自在,他覺得還是聞著山上的青草野花香,最能讓自己舒服愜意。


    更令山匠爺感到難受的是,每當他看見雲鶴年走進倒座門房裏,並站在床邊觀察他的傷情時,他就感覺自己的胸口上,就像是壓上了一塊巨大的石頭一樣憋悶,連唿吸都感到相當困難。


    還未等傷口結痂完全愈合,山匠爺就急著要離開草庵堂。


    從草庵堂的大門出來,山匠爺就手足並用的,朝著雲家祠村後的山梁上爬。


    到了雲背嶺,山匠爺暫時的休息了一會兒。


    突然,山匠爺想起一件事,他覺得不能夠迴到武聖廟去,以自己的這一副顏麵,是無法麵對前來拜謁的弟子。


    同時,他認為:因自己大意失荊州一般的,遭到了“噩夢”,也有損關二爺的神威。


    然後,他就沿著山脊上的羊腸小道,爬到了觀音後山。


    山匠爺抬頭望了一下高高的筆架峰,他爬到先蠶宮的山洞裏。


    接著,他又走到前室的一個小岔洞裏,再檢查了一下自己事先埋藏在地下的工具。


    那些鑿井工具,自從給趙元同鑿井過後,就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使用了,山匠爺害怕丟失才預先埋藏在裏麵的。


    而那些工具,是山匠爺經過幾十年的逐步摸索,然後再一件一件的趕製磨銼出來的。


    其實,鹽官鋪包括魯山匠在內的那些修井和治井的匠人,對他的那一整套工具早就垂涎三尺。


    山匠爺暗自慶幸,自己在受傷之前,他就未雨綢繆一般的想到了這一點。


    不然的話,那些覬覦山匠爺工具的人,很可能會趁他自身不保的情況下,瘋狂的奪走他心愛的寶貝。


    見所有工具完好無損的埋藏在山洞裏,山匠爺才拍著胸脯放心的笑了起來,他在先蠶宮的前室裏呆了三天三夜。


    雖然,山匠爺摘了一些桑葚充饑、喝了一點山泉解渴,但是,他的身體以往都是活動習慣了,已非常的不適應洞內的環境。


    漸漸的,山匠爺就產生了厭煩心理,他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就像是被層層包裹起來了一樣。


    於是,山匠爺按照元一真人的意思,他這才產生了離開先蠶宮的想法。


    思來想去,山匠爺決定住到武聖廟裏去,一心一意供奉武聖關公。


    原來,武聖廟隻是一間非常小的單簷單體建築,它坐落在隙曛山北麵的無常坡上。


    武聖廟最早是由一幫無田無地,且無家無室的流民所建,他們希望靠著關帝爺的義氣,將大家組織聯絡起來,從而共度時艱抵禦強暴。


    後來,那一幫流民漸漸走散了,或者是條件有了變化,他們就很少到廟裏來燒香。


    因此,武聖廟也漸漸的變得冷清起來。


    武聖廟本來就非常小,香火也不旺盛,自然供養不起常住的住持,再每天按時給關帝上香。


    不僅如此,就連那座建築本身,也因年久失修呈現出破敗不堪的樣子,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廟頂也已經垮塌出一個大洞。


    破洞下矗立著的那一尊關帝,也是殘肢斷腿,身上的漆色也早已脫落。


    每當夜風從斷牆或頂上的破洞灌進來,關二爺獨自兀立在破朽的塑像基座上,猜想他一定會非常的寂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蒼山雲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oSynat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oSynat並收藏蒼山雲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