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未央宮大殿之中,羲魏恭帝拓跋廓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平淡。一代梟雄宇文泰帶領文武百官立於大殿之下。眾人禮畢,太師宇文泰講:“今天大朝,請各位大臣,各位將軍,談一下現在高齊和蕭梁的戰況,看看各位有什麽高見”
宇文泰話音落後,柱國將軍獨孤信從群臣中走出,躬身行禮,然後大聲講到:“陛下,太師,各位大臣,各位將軍。北齊自去年發兵攻伐南梁,至今已兩月有餘,現在正是兵困馬乏之時,我朝應快速集結兵力,東出函穀關,趁北齊兵力空虛,一舉拿下洛陽,進而擊破虎牢關,控製滎陽。這樣我朝就控製了東出的咽喉要地,後可觀天下大勢,度黃河北上,直取高齊都城鄴城,消滅高齊,恢複我大魏皇朝!
大將軍尉遲迥也附和稱是,很多文官武將也認為機會難得,應立即發兵。
片刻後,人群中走出一少年,這少年正是洛陽春雨樓裏,那個相貌奇異,後來不知去向的的少年。
少年向皇帝磕頭行禮,行禮結束後。宇文泰望向少年說:“散騎常侍楊堅,你有什麽看法與策略就講一講,像你這個年齡敢出來講話,想必定有獨到之處。”
楊堅向宇文泰躬身作揖,朗聲講道:“陛下,太師,我朝自文帝以來,至今廿二年,一開始,我朝國力弱,北齊和南梁強,曆次征戰,我朝都不占上峰。
但我朝經過府兵製,均田製等改革,變法圖強。近幾年,國力蒸蒸日上,兩年前,我朝又獲得益州富庶之地,江陵又對我朝稱臣,總體上講,我朝已經擁有關中、益州、河西等富庶之地,國力已有超越北齊之勢。
反觀南梁,曆經戰亂,國力江河日下,已經不足為慮。
況且我朝東有函穀關扼守天下要塞,易守難攻,對北齊和南梁有俯瞰之勢。
現我朝國庫充足,將士士氣高昂,如若出兵攻取洛陽,在此形勢下,我軍必勝。
然據我探知,北齊雖大舉進攻南梁,但洛陽守備並沒有大幅減弱,反而警戒更高,就是怕我朝趁機發兵攻取洛陽。況且北齊柱石,領軍將軍斛律光仍駐守後方,如果我朝發兵進擊,斛律光定會從北麵率軍前來支援,如若兵力不足,極有可能從南方前線抽出兵力迴來洛陽作戰,這樣我朝即使能快速拿下洛陽,但戰爭必定會來迴拉鋸。
洛陽是北齊防衛我朝的門戶,他們絕不會放棄。這樣,攻取洛陽的速戰就會變成拉鋸戰,消耗戰,所以現在攻打洛陽,並非上策。
蕭梁經侯景之亂後,國力日漸頹廢,僅依靠長江天險對抗高齊與我朝,已經處於三方中最弱的一方,無暇北顧。但蕭梁陳霸先從一介布衣,到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統領全國軍政大權,權傾朝野,心智非同常人,且崇尚節儉,胸懷寬闊,不得不防他以後所做所為。
高齊皇帝高洋南麵稱帝時,治國領軍,還算有些氣象,現如今,暴虐無常,淫亂天下,已為國人痛恨與不齒,德不配位,治必不能久矣。”
“陛下,太師,各位大臣。”下官認為,現在最好的策略是:“從洛陽前線撤出部分兵力,讓北齊相信我朝這階段不會趁火打劫,進攻北齊,讓北齊放心攻打蕭梁。
陳霸先有勇有謀,非等閑之輩,戰爭一定會焦灼展開,齊國雖強,兵力雖多,但必將迎來一場慘烈的戰鬥。
等到南方梅雨季節到來,道路泥濘,大範圍腹瀉時有發生,兵力雖多,但戰鬥力會大打折扣,況北齊軍隊,不善水戰,到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我們現在最好是讓他們鷸蚌相爭,相互消弱,我朝坐收魚翁之利。
如若北齊在戰爭形勢上處於絕對優勢地位,有可能擊敗蕭梁,統一南朝。那我朝一定要出兵攻齊,讓齊國軍隊迴防,減輕蕭梁軍隊的壓力,防止齊國統一南方。因為,齊國拿下蕭梁,我朝將麵對一個更加強大的齊國,將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
現在最好的情況是,蕭梁慘勝,齊國慘敗。
蕭梁慘勝,國力進一步消弱,況南朝自東晉以來,奢靡避世之風漸起,將士戰鬥意願普遍不強,除了保衛本土,沒有向北擴張的意願,所以蕭梁以後更不足為慮。
齊國慘敗,國力大減,我朝國力馬上全麵超越北齊,在以後的對抗形勢中,將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
我朝主張和北方突厥和親,關係尚好。齊梁戰後,趁齊國想休整時,立即派使者遊說突厥,攻掠北齊,進一步消弱北齊。這樣我朝不發一兵一卒,所獲得的成果,遠超暫時出兵拿下洛陽的做法。
我朝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鼓勵生產,鞏固邊防,操練大軍,結交南梁,蠶食北齊。等待時機成熟,主動出擊,先滅北齊,進而一舉而天下定。”
楊堅講完後,作揖迴到原地。
文武百官相互交流,都認為,楊堅的策略很高明。他這謀略,就像下棋,別人走一步看一步,他這是看很多步。此謀略,絕不遜色於諸葛孔明當時的隆中對,我朝能出這樣的少年英才,真是國家之幸,社稷之福!
宇文泰麵無表情,一代梟雄,心智驚人,沒人能看出他內心的想法。其實他內心也起了不小的震動,隻是沒有表現出來。
他心想,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能有這樣老成謀國的想法,不僅軍事上眼光獨到,政治上也看的通透。他這不僅是在談論戰爭形勢,而是心裏裝著天下。此人,以後一定密切觀察,駕馭住最好,駕馭住不住,一定要想辦法除去。
宇文泰的目光尋找到了楊堅的父親楊忠,讚許地對楊忠講:“大將軍,真是將門出虎子呀,你這個兒子,打小我就看他異於常人,今天這一番談論,再次令我刮目相看,此子,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以後要讓他多曆練曆練,為國家多做貢獻。憑此子以前的功勞,如若再有軍功,我定會向皇上建議,晉升他為驃騎大將軍,賜開府。”
大將軍楊忠恭敬地對宇文泰躬身作揖說到;“犬子哪裏有太師講的那樣出色,今天隻不過是湊巧說了一些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也不知道是哪個門客恰好對他講過的。他年少無知,隻是想表現自己罷了,犬子以後隻要兢兢業業為國做事就可,大的決策,還得太師來謀劃決斷。他小孩子懂得什麽。”
各大臣又議了一些其它的朝事,太監傳唿散朝。
散朝後,文武百官各自走出殿外,楊忠用兩眼的餘光看看沒什麽妨礙後,跟上楊堅,走路的姿勢沒有任何變化,小聲對楊堅說:“那羅延,迴到家後,到我書房來。”楊忠說完,徑直向自己的馬車走去。”
楊堅聽到父親的話後,稍微愣了一下神,然後也快步走向自己拴馬的地方。
迴到家,父親還沒有到,楊堅思考著父親為何這樣吩咐自己,而且好像心思很重的樣子,是不是自己在朝堂上說的那些話,不應該是從自己的口中說出呢?
正思索建,楊忠也迴到了家,自有下人收拾一切。
楊忠徑直走到自己的書房,楊堅也跟隨父親來到書房。
來到書房,楊堅躬身作揖對父親說:“父親,今天在朝堂外,不知父親何事叫孩兒來書房訓話。”
楊忠轉過身來,神情嚴肅地對楊堅說:“那羅延,今天大朝,高官很多,你不該站出來發表自己看法,而且是反駁比你無論官職還是地位威望都比你高很多人的觀點,這樣容易讓人覺得你無禮且傲慢。
你說的不好也就罷了,這樣不會影響到前麵講話人的臉麵,別人也隻當你年少輕狂,不會放在心上。
關鍵是你今天講的話確實很有道理,這樣不光得罪了人,而且讓宇文泰感覺到了你的威脅。
畢竟你太年輕了,相貌且有傳說中的帝王之像,思考又表現的那麽周密,定會讓人以後加倍的防備你。
我感覺今天朝堂上,於文泰對我講的話中,隱含著很多的想法。所以,今天在朝上,我故意講,你說的話都是從你門客那裏聽到的,不是你自己想到的。
過兩天,你找個放心的門客,放出話去,就說,你在朝上講的話,是這個門客的高論。
切記!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現在於文家族勢力太大,以後說話做事,要好好思考後再行事。古往今來,很多有才華的人,都是因為行事講話不周全,導致功敗垂成,甚至引來殺身之禍。”
楊堅俯首稱是,然後對父親說道:“孩兒謹遵父親的教誨,以後講話一定注意,一定三思而後行,不再逞強表現。”
楊忠臉色緩和了很多,然後說:“那羅延,柱國將軍獨孤信給我透過,想把她的七女兒,獨孤伽羅許配給你,伽羅比你小兩歲,不知你覺得怎樣?我是很讚成這門婚事的,已經答應了獨孤將軍。”
楊堅聽後內心大喜,她最可意的姑娘就是獨孤伽羅,聽父親這樣一說,他當然完全同意,於是對父親說:“孩兒的婚事全憑父親大人做主,孩兒服從便是。如若父親沒有什麽要訓示的,那孩兒先告退。”
楊忠揮手示意楊堅可以出去。楊堅深躬作揖,內心很高興地告退而出。
宇文泰話音落後,柱國將軍獨孤信從群臣中走出,躬身行禮,然後大聲講到:“陛下,太師,各位大臣,各位將軍。北齊自去年發兵攻伐南梁,至今已兩月有餘,現在正是兵困馬乏之時,我朝應快速集結兵力,東出函穀關,趁北齊兵力空虛,一舉拿下洛陽,進而擊破虎牢關,控製滎陽。這樣我朝就控製了東出的咽喉要地,後可觀天下大勢,度黃河北上,直取高齊都城鄴城,消滅高齊,恢複我大魏皇朝!
大將軍尉遲迥也附和稱是,很多文官武將也認為機會難得,應立即發兵。
片刻後,人群中走出一少年,這少年正是洛陽春雨樓裏,那個相貌奇異,後來不知去向的的少年。
少年向皇帝磕頭行禮,行禮結束後。宇文泰望向少年說:“散騎常侍楊堅,你有什麽看法與策略就講一講,像你這個年齡敢出來講話,想必定有獨到之處。”
楊堅向宇文泰躬身作揖,朗聲講道:“陛下,太師,我朝自文帝以來,至今廿二年,一開始,我朝國力弱,北齊和南梁強,曆次征戰,我朝都不占上峰。
但我朝經過府兵製,均田製等改革,變法圖強。近幾年,國力蒸蒸日上,兩年前,我朝又獲得益州富庶之地,江陵又對我朝稱臣,總體上講,我朝已經擁有關中、益州、河西等富庶之地,國力已有超越北齊之勢。
反觀南梁,曆經戰亂,國力江河日下,已經不足為慮。
況且我朝東有函穀關扼守天下要塞,易守難攻,對北齊和南梁有俯瞰之勢。
現我朝國庫充足,將士士氣高昂,如若出兵攻取洛陽,在此形勢下,我軍必勝。
然據我探知,北齊雖大舉進攻南梁,但洛陽守備並沒有大幅減弱,反而警戒更高,就是怕我朝趁機發兵攻取洛陽。況且北齊柱石,領軍將軍斛律光仍駐守後方,如果我朝發兵進擊,斛律光定會從北麵率軍前來支援,如若兵力不足,極有可能從南方前線抽出兵力迴來洛陽作戰,這樣我朝即使能快速拿下洛陽,但戰爭必定會來迴拉鋸。
洛陽是北齊防衛我朝的門戶,他們絕不會放棄。這樣,攻取洛陽的速戰就會變成拉鋸戰,消耗戰,所以現在攻打洛陽,並非上策。
蕭梁經侯景之亂後,國力日漸頹廢,僅依靠長江天險對抗高齊與我朝,已經處於三方中最弱的一方,無暇北顧。但蕭梁陳霸先從一介布衣,到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統領全國軍政大權,權傾朝野,心智非同常人,且崇尚節儉,胸懷寬闊,不得不防他以後所做所為。
高齊皇帝高洋南麵稱帝時,治國領軍,還算有些氣象,現如今,暴虐無常,淫亂天下,已為國人痛恨與不齒,德不配位,治必不能久矣。”
“陛下,太師,各位大臣。”下官認為,現在最好的策略是:“從洛陽前線撤出部分兵力,讓北齊相信我朝這階段不會趁火打劫,進攻北齊,讓北齊放心攻打蕭梁。
陳霸先有勇有謀,非等閑之輩,戰爭一定會焦灼展開,齊國雖強,兵力雖多,但必將迎來一場慘烈的戰鬥。
等到南方梅雨季節到來,道路泥濘,大範圍腹瀉時有發生,兵力雖多,但戰鬥力會大打折扣,況北齊軍隊,不善水戰,到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我們現在最好是讓他們鷸蚌相爭,相互消弱,我朝坐收魚翁之利。
如若北齊在戰爭形勢上處於絕對優勢地位,有可能擊敗蕭梁,統一南朝。那我朝一定要出兵攻齊,讓齊國軍隊迴防,減輕蕭梁軍隊的壓力,防止齊國統一南方。因為,齊國拿下蕭梁,我朝將麵對一個更加強大的齊國,將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
現在最好的情況是,蕭梁慘勝,齊國慘敗。
蕭梁慘勝,國力進一步消弱,況南朝自東晉以來,奢靡避世之風漸起,將士戰鬥意願普遍不強,除了保衛本土,沒有向北擴張的意願,所以蕭梁以後更不足為慮。
齊國慘敗,國力大減,我朝國力馬上全麵超越北齊,在以後的對抗形勢中,將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
我朝主張和北方突厥和親,關係尚好。齊梁戰後,趁齊國想休整時,立即派使者遊說突厥,攻掠北齊,進一步消弱北齊。這樣我朝不發一兵一卒,所獲得的成果,遠超暫時出兵拿下洛陽的做法。
我朝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鼓勵生產,鞏固邊防,操練大軍,結交南梁,蠶食北齊。等待時機成熟,主動出擊,先滅北齊,進而一舉而天下定。”
楊堅講完後,作揖迴到原地。
文武百官相互交流,都認為,楊堅的策略很高明。他這謀略,就像下棋,別人走一步看一步,他這是看很多步。此謀略,絕不遜色於諸葛孔明當時的隆中對,我朝能出這樣的少年英才,真是國家之幸,社稷之福!
宇文泰麵無表情,一代梟雄,心智驚人,沒人能看出他內心的想法。其實他內心也起了不小的震動,隻是沒有表現出來。
他心想,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能有這樣老成謀國的想法,不僅軍事上眼光獨到,政治上也看的通透。他這不僅是在談論戰爭形勢,而是心裏裝著天下。此人,以後一定密切觀察,駕馭住最好,駕馭住不住,一定要想辦法除去。
宇文泰的目光尋找到了楊堅的父親楊忠,讚許地對楊忠講:“大將軍,真是將門出虎子呀,你這個兒子,打小我就看他異於常人,今天這一番談論,再次令我刮目相看,此子,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以後要讓他多曆練曆練,為國家多做貢獻。憑此子以前的功勞,如若再有軍功,我定會向皇上建議,晉升他為驃騎大將軍,賜開府。”
大將軍楊忠恭敬地對宇文泰躬身作揖說到;“犬子哪裏有太師講的那樣出色,今天隻不過是湊巧說了一些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也不知道是哪個門客恰好對他講過的。他年少無知,隻是想表現自己罷了,犬子以後隻要兢兢業業為國做事就可,大的決策,還得太師來謀劃決斷。他小孩子懂得什麽。”
各大臣又議了一些其它的朝事,太監傳唿散朝。
散朝後,文武百官各自走出殿外,楊忠用兩眼的餘光看看沒什麽妨礙後,跟上楊堅,走路的姿勢沒有任何變化,小聲對楊堅說:“那羅延,迴到家後,到我書房來。”楊忠說完,徑直向自己的馬車走去。”
楊堅聽到父親的話後,稍微愣了一下神,然後也快步走向自己拴馬的地方。
迴到家,父親還沒有到,楊堅思考著父親為何這樣吩咐自己,而且好像心思很重的樣子,是不是自己在朝堂上說的那些話,不應該是從自己的口中說出呢?
正思索建,楊忠也迴到了家,自有下人收拾一切。
楊忠徑直走到自己的書房,楊堅也跟隨父親來到書房。
來到書房,楊堅躬身作揖對父親說:“父親,今天在朝堂外,不知父親何事叫孩兒來書房訓話。”
楊忠轉過身來,神情嚴肅地對楊堅說:“那羅延,今天大朝,高官很多,你不該站出來發表自己看法,而且是反駁比你無論官職還是地位威望都比你高很多人的觀點,這樣容易讓人覺得你無禮且傲慢。
你說的不好也就罷了,這樣不會影響到前麵講話人的臉麵,別人也隻當你年少輕狂,不會放在心上。
關鍵是你今天講的話確實很有道理,這樣不光得罪了人,而且讓宇文泰感覺到了你的威脅。
畢竟你太年輕了,相貌且有傳說中的帝王之像,思考又表現的那麽周密,定會讓人以後加倍的防備你。
我感覺今天朝堂上,於文泰對我講的話中,隱含著很多的想法。所以,今天在朝上,我故意講,你說的話都是從你門客那裏聽到的,不是你自己想到的。
過兩天,你找個放心的門客,放出話去,就說,你在朝上講的話,是這個門客的高論。
切記!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現在於文家族勢力太大,以後說話做事,要好好思考後再行事。古往今來,很多有才華的人,都是因為行事講話不周全,導致功敗垂成,甚至引來殺身之禍。”
楊堅俯首稱是,然後對父親說道:“孩兒謹遵父親的教誨,以後講話一定注意,一定三思而後行,不再逞強表現。”
楊忠臉色緩和了很多,然後說:“那羅延,柱國將軍獨孤信給我透過,想把她的七女兒,獨孤伽羅許配給你,伽羅比你小兩歲,不知你覺得怎樣?我是很讚成這門婚事的,已經答應了獨孤將軍。”
楊堅聽後內心大喜,她最可意的姑娘就是獨孤伽羅,聽父親這樣一說,他當然完全同意,於是對父親說:“孩兒的婚事全憑父親大人做主,孩兒服從便是。如若父親沒有什麽要訓示的,那孩兒先告退。”
楊忠揮手示意楊堅可以出去。楊堅深躬作揖,內心很高興地告退而出。